APP下载

慈航的影像之道

2017-06-06吴迎君

西部学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佛教文化

摘要:中国当下佛教电影生产处于现实困境中,狭义“佛教电影”与泛义“佛教电影”的概念亟需厘清。佛教电影并非简单等同于“佛化电影”。佛教电影的重中之重,是“佛教信仰影像”问题。中国当下佛教电影问题重重,同时蕴含着多种积极且光明的生产路向。

关键词:佛教文化;佛教电影;佛化电影;佛教信仰电影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代性语境中,瓦尔特·本雅明所述“丰富了我们的感知领域”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1]231——电影,是建构社会文化的重要媒介。正如赵朴初所言,“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最古老的宗教。中国文化是世界人类三大文化中光辉灿烂的一支。……佛教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697周恩来曾倡言“可以摄制一部佛教名山的影片”。[3]130诸多有识之士意识到佛教和电影结合的应机:早在1936年,周叔迦、刘玉权、崔云斋、李安仁等已筹办摄制佛化电影的无量光电影制版社[4]215;宝田正道表示“佛教,若是能将电影……加以有效利用,以扩张教化、教线的话,则世界可能会更为光明”[5]303;星云法师自白“‘藉电影弘扬佛法的心愿”,指出“将佛教故事透过电影效果深入民间,可说是功德无量”[6]27;圣严法师则从佛法戒律上阐述“以佛化电影……来弘扬佛法者,自是不违佛制的”①。

目前,佛教电影在全球范围的制作和传播,已经是一种事实性的存在。如日本的《空海》、《禅》,韩国的《优昙婆罗》、《达摩为何东渡》,泰国的《善恶无赦》、《正念与谋杀》,不丹的《小喇嘛看足球》、《旅行家与魔术师》,斯里兰卡的《商羯罗》,美国的《禅修兄弟》,德国的《禅的灵魂》等等,国际佛教电影节(IBFF)也已举行多届。在此前提下,中国尽管有《一轮明月》、《栖霞寺1937》、《大唐玄奘》等若干佛教电影,②其作品数量远不相称于中国作为具足南传、汉传、藏传三传佛教的佛教大国地位(中国电影年产量已超过500部)。相当程度上,如何切实推进中国佛教电影的创作繁荣,通过佛教电影传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的道德观念,从而遍洒慈悲教化,消解社会戾气,倡引行善积德,重塑公众良知,“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充实中国力量,正信正行,精进不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7]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宗教问题、社会问题,乃至文化问题。

当下中国佛教电影生产的现实困境,揭橥中国佛教电影观念的浑沌模糊,亟需细加清理。

关于佛教电影,宝田正道有言,“佛教电影大致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以佛教为主题的戏剧性电影。此种电影必须有主角,若以佛教始祖释尊、各宗祖师、高僧为主角的话,则轻而易举地就能拍出戏剧性的佛教电影。第二种是以佛教环境、生活为故事背景的电影。……第三种是纪录片”。[5]303此论诚然有其启发性,但存在一个重要盲点:未加辨析电影作品的根本价值立场问题,而产生混淆。譬如,同样叙述日本空海法师的《空海》(佐藤纯弥导演,1984年)和《曼荼罗》(滕文骥导演,1991年),前者基于佛教价值观,后者基于非佛教的世俗价值观,自不可等而视之;再如,同样以禅宗寺院为故事背景的《优昙婆罗》(金良得导演,1989年)和《落山风》(白沉导演,1990年),前者的女主角智晓斩断情丝虔心修道,后者的女主角索碧沉溺情欲偷欢出轨,又何以混为一谈?稍加留意,即知眾多关于少林和尚故事的“佛教电影”只见武功不见禅法,许多打着“佛教电影”幌子的电影都与阐释佛教思想无甚关系,甚至抹黑污蔑佛教,③其对于佛教的戏谑歪曲,相当程度上遮蔽了观众对于佛教正法的如实知见。面对如此污浊举止,岂不正须太虚法师所倡“做狮子吼,发海潮音”?

“是非不别似茫然,是非混乱迷真理,颠倒是非误后贤;”[8]论者在此不辞粗鄙,试呈拙见作引玉之砖,以求推进中国“佛教电影”之去蔽。

厘清中国佛教电影诸问题的一个关键点,在于清楚界定“佛教电影”的概念。拙见以为,“佛教电影”宜于分别进行严格意义的狭义界定与宽泛意义的广义界定。

就狭义而言,“佛教电影”即“佛教信仰电影”,以佛教信仰追求为主旨,以佛教修行为主要内容,由具有相当佛法修为的佛弟子主导电影创作,同时具备此三者。“佛教信仰电影”不仅是关于佛教题材的电影,而且是阐释佛法思想的电影,有修为佛弟子担任主创正是为了确保这两点(尤其后一点)。

或可问:若具备三者中之二者,如何对待?回答是:若具备佛教信仰主旨,同时具备其他二者之一者,可称作“准佛教信仰电影”,如高桥伴明导演的日本电影《禅》;若只有佛教信仰主旨之外其他二者,则“准佛教信仰电影”的资格尚不具备。

还有必要说明的是,严格限定“具有相当佛法修为的佛弟子”的主创资格,是为确保创作者具备在电影中如法阐释佛法的能力,当今佛弟子数不胜数,各自情况不尽相同,并非任何一个佛弟子都有必要且有能力创作符合佛法知见的“佛教信仰电影”,佛弟子参与乃至主导电影创作,或可“只看到较低层次的佛教表面现象的一个侧面,对整个佛教缺乏全面的了解”[2]802(赵朴初语),并不完全保证这部电影就是“佛教信仰电影”。此间关系重大,故绕舌赘论。

肇定严格意义上的“佛教电影”概念,而后可划分“佛教电影故事片(剧情片)”与“佛教电影纪录片”,或曰“故事型佛教电影”与“纪录型佛教电影”,避免宝田正道划分故事片与纪录片时的层次混淆。④

那么,狭义的“佛教电影”是否等于“佛化电影”?如细加辨析,二者仍存在差异。“佛化电影”可能表现佛法智慧中的随许世俗,在修行中随许世俗是一种暂时世俗谛智慧,然若处置不慎,遮蔽究竟世俗谛乃至胜义谛旨趣,则可能造成歧义误会,未能完全体现“佛教信仰电影”的信仰主旨和修行内容。

在清晰定义狭义之“佛教电影”的基础上,则可定义广义之“佛教电影”。宽泛意义上的“佛教电影”,自然包括“佛教信仰电影”,同时包括“准佛教信仰电影”。在此之外,佛教题材电影中,主旨中肯定佛教信仰的,都属于广义之“佛教电影”。不过,确定电影主旨中是否肯定佛教信仰,则须由具有相当佛法修为的佛弟子主导电影创作,或者由佛教界公认的善知识审定认可,避免迷妄知见。

和狭义之“佛教电影”一样,广义之“佛教电影”同样可分成“佛教电影故事片”与“佛教电影纪录片”,不再赘言。

值得指出的是,绝大多数的中国佛教题材电影,甚至不具备宽泛意义的“佛教电影”资格,比如《火烧红莲寺》、《少林五祖》、《龙在少林》、《新乌龙院》、《三德和尚与舂米六》等等电影,虚构出种种戏谑乃至罪恶的寺院形象和僧侣形象,乃至造成“该寺都是邪恶的聚居地……被表现为十足的人间地狱”[9]92的丑化寺院形象,其毁谤之举堪称毫无底线,如何能切实呈现“已以独具的精深哲学思想,丰富的精神财富,庞大的文献宝藏,精美的文化遗产而成为东方文化和文明的重要支柱”[2]702的佛教文化?

如何纠治种种以讹传讹,摒除以盲导盲的中国佛教电影误区,“破除迷信,坦白光明”?[2]757

开创中国南山律宗的道宣律师有言,“以法護法。”[10]886对于众多非“佛教电影”的佛教题材电影的迷信无知,必须“以佛法护佛法”,创作出诸多蕴含佛法甘露的“佛教信仰电影”,藉此广为传播究竟佛法,用正法光明不断驱逐抹黑盲知,“给予人们以新的启发,……把人的精神生活推向另一个新的世界”[2]798(赵朴初语)。

处于当下时代机遇中,有识之士正可致力于制作“佛教信仰电影”,用清净佛法建构社会道德,重塑公众的良知心灵,“吸取佛教文化的精华,……发扬‘人间佛教的精神”。[2]808

如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意识到“电影可以视为现代的唐卡”,用电影镜头弘扬佛法;再如传真法师,四方化缘拍摄栖霞寺法师在抗战中慈悲救护数万难民的故事,“展示了中国佛教界的爱国爱教精神”[11]115;着手在电影影像中逐步建立佛法和佛弟子的正面形象,以正破邪。

而事实上,一些佛弟子已开始“佛教微电影”的书写和传播,如《圣心》 、《活菩萨》、《峨眉来电》、《噶玛巴钦诺》等,在传统“影院电影”之外,开拓着虔意传播佛法的蹊径,契合慈航之道。

尽管当下中国佛教电影问题重重,但正蕴藉一种乃至多种积极的光明路向,有志者当可“珍重大元三尺剑,电光影里斩春风”,⑤“在长期进行‘成熟有情,庄严刹土的崇高事业的同时也使自身成熟起来和严净起来”[2]702(赵朴初语)。

注 释:

①圣严法师同时称“出家人绝不可参与演出”,见圣严法师《戒律学纲要》,宗教

文化出版社,2006.

②此处指的是传统意义上的“影院电影”,不包括近年涌现的“微电影”。

③如张鑫炎导演的“《少林寺》影片中有和尚吃狗肉的镜头,所谓‘酒肉穿肠过,

佛祖心中留,还有和尚谈恋爱的情节,并且被大肆渲染,一曲“日出东山坳”,

响遍全球。新加坡佛教总会曾就此致函中国佛教协会,予以责难,使中国佛教

协会……十分被动。”(朱洪《步步莲花:赵朴初佛缘人生》,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1年,164页。)

④本文不主张“佛教信仰电影”意义上的“佛教故事电影”与“佛教纪录电影”

表述,因为“佛教故事电影”容易被认为是“关于佛教故事的电影”,“佛教

纪录电影”容易被认为是“纪录佛教内容的电影”,可能不具备“佛教信仰电

影”三个条件的任何一个。

⑤《佛光国师语录》,《大正藏》,第80册。

参考文献:

[1](德)汉娜·阿伦特.启迪:本雅明文选[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2]赵朴初.赵朴初文集[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7.

[3]朱洪.步步莲花:赵朴初佛缘人生[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

[4]张曼涛编.民国佛教篇(中国佛教史专集之七)[M].大乘文化出版社,1978.

[5]宝田正道.现代日本电影与舞台剧中的佛教[A]//佛教艺术——音乐、戏剧、

美术[M].高楠顺次郎.“世界佛学名著译丛”编译委员会译,华宇出版社,1989.

[6]星云大师.往事百语③[M].现代出版社,2008.

[7]传印.在中国佛教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J].法音,2013(9).

[8]守培法师.妙心杂咏[M].新加坡:灵峰般若讲堂,1983.

[9](英)里昂·汉特.功夫偶像——从李小龙到<卧虎藏龙>[M].余琼译.北京大学

出版社,2010.

[10]释明贤.法宝论[M].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

[11]俞小一编.中国电影年鉴2006[M].中国电影年鉴社,2006.

作者简介:吴迎君,文学博士,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李直)

猜你喜欢

佛教文化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慈云禅寺国师塔与大运河佛教文化
从“禅韵壶”看佛教文化与紫砂壶艺术的融合
浅析《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的佛教文化
首届中国佛教文化书画艺术作品展在河北承德隆重举行
首届中国(承德)佛教文化書畫藝術作品展——书画艺术作品征集通知
从佛教文化中汲取精进的智慧
康萨仁波切与能海法师的师徒往事——兼论民国时期汉藏佛教文化交流
佛教文化研究专辑
佛教文化的新媒体传播——以杭州灵隐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