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写《乙瑛碑》(九)

2017-06-05滕西奇

老年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竖画汉碑右耳

□ 滕西奇

怎样写《乙瑛碑》(九)

□ 滕西奇

图23-1

图23-2

图23-3

图23-4

图23-5

第四章 《乙瑛碑》的偏旁写法

世界上的文字分为表意文字和拼音文字两大类别,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它的形体蕴含着一定的意义。

从字形的结构划分,汉字又可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两种类型。独体字一般来说笔画比较少,不能拆开,拆开之后,被拆开的部分便无意义。因此,独体字是无所谓偏旁的。而合体字可以拆开,能够分解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一定含义的各自独立的部分,这些具有一定含义的各自独立的部分叫作偏旁。例如,合体字“功”字,可以分解为“工”和“力”两个包含一定意义的独立部分,“工”和“力”便是“功”字的偏旁。偏旁是汉字形体中大量出现的比较固定的组成部分,是汉字合体字中较大的结构单位,能够独立使用。

与偏旁有密切关系的还有部首。部首是合体字中的某些偏旁,就其所统属的文字来说的。如在合体字中充当偏旁的“力”字,1998年修订本《新华字典》中,它所统属的字有“办”“劝”“动”“劫”“劲”等50多个,“力”字就是这些与“力”字意义有关的50多个字的部首。但是,将其放到与“力”字意义有关的50多个字中,“力”字又是它们的偏旁了。

由此可见,偏旁和部首既有区别,又有一致的关系,只不过是划分的角度不同而已。由于偏旁是汉字合体字中较大的单位,所以,掌握好偏旁的写法,对于写好隶书至关重要。

下面将《乙瑛碑》中偏旁的写法,择其要者介绍如下。

一、单人旁

图23-1为《乙瑛碑》中“侍祠者”的“侍”字,单人旁的撇画轻灵,竖画粗细有变化,写得很协调。图23-2“造作”的“作”字的单人旁撇画系逆写,即由左下向右上行笔(由右上向左下行笔为顺写)。单人旁撇画逆写,在汉碑中并不少见,《礼器碑》中尤多。图23-3“修”字的单人旁写作双人旁,在汉碑中亦属常见。

二、人字头

《乙瑛碑》中,人字头左舒右展特别突出。图23-4、23-5“令”字和“舍”字,它们的撇画不但写得长,而且收笔很重,与捺画起到了很好的对称作用。

三、左耳旁(阝,在左,读fù)

图24-1“除”字的左耳旁第一笔写得很宽,收笔不提锋,第一笔和第二笔中间断开,笔画的变化很精到。第三笔提按自如,收笔较重,整体稳中有险。这个“除”字的左耳旁,在汉碑中是写得比较出色的,应作重点去记。

四、右耳旁(阝,在右,读y ì)

图24-2“郭”字的右耳旁第一笔和第二笔连写,像个阿拉伯数字“3”,不足称道。第三笔竖画写得粗重,向右偏斜,使整个字变得活脱起来。《乙瑛碑》中将“叩头”中“叩”字的“卩”(j iē)字旁写作右耳旁,这是当时的俗写。但将其作为右耳旁去看待,亦属精彩,特别是最后一笔竖画,方笔收笔,写得轻松活脱(图24-3)。

五、立刀旁

图25-1“则(则)”字、25-2“制”字、25-3“到”字的立刀旁,写得有变化,出钩都很有力度,运用转笔(笔锋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很娴熟。“则”字的立刀旁用笔更丰富,大可师法。

六、力字旁

图26-1系“功垂无穷”中的“功”字,其力字旁倾斜,撇画写得很长,将左边工字旁牢牢地托起来,这种写法与《张迁碑》《曹全碑》等碑中的写法相同,由此可见,“功”字的这种写法在汉碑中有普遍性。图26-2“加”字的力字旁,写得很有分寸,倘若也把撇画写得长长的,就会失度。

图24-2

图24-3

图25-1

图25-2

图25-3

图26-1

图26-2

猜你喜欢

竖画汉碑右耳
巴蜀汉碑书法艺术探究
用右耳听 记得更牢
汉碑的个性特征及其审美趋向
用右耳听记得更牢
用右耳听记得更牢
浅析汉碑的形制及其演化
书法启蒙·隶书第三讲
《颜勤礼碑》名迹赏析(二)
悬针竖的写法
对着右耳说请求,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