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的家庭教育“缺位”了吗?

2017-06-05河北省教育宣传中心杨占苍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缺位男孩孩子

■河北省教育宣传中心 杨占苍

你的家庭教育“缺位”了吗?

■河北省教育宣传中心 杨占苍

【本期话题】

日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本期,我们邀请《河北教育》编辑部主任杨占苍分享几则家庭教育案例,以飨读者。

如何转移孩子的“不良情绪”

6月23日,高考成绩出来之后,一个学生家长来找我咨询填报志愿。他说,按平时成绩,孩子高考应该在全省排名4000名左右,结果排在了7000多名。高考之所以没有发挥好,是因为在今年3月份发生的一件事。

3月的一天,孩子放学后情绪突然非常低落,问他为什么,孩子说:“没事”。孩子不愿说,家长也不便深究,毕竟孩子大了,有些隐私不愿让大人知道也可以理解。第二天,孩子说不想去上学了,想在家呆一天,冷静地想一些事。此时,家长意识到问题可能有些严重。经过再三追问,孩子才说他失恋了。原来,他喜欢班里一个女同学,他向对方表白后,对方给了他一个纸条,上面说“你是一个很情绪化的人,不是‘我的菜’”。庆幸的是,家长并没有疾风暴雨一顿批评,但也束手无策,只是说,“马上高考了,耽误不得。”好说歹说,孩子总算去上学了,但情绪一直很低落,学习也大不如前。家长想让孩子尽快从失恋的阴影中走出来,后来去孩子学校咨询了心理老师,老师给了一个办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给孩子找一个情绪的发泄口,让孩子冲父母发泄一顿。为此,还特意找来一个老邻居主持这个精心设计的“发泄仪式”。

那天,孩子、父母还有邻居坐在一起,父母向孩子做“深刻检讨”,说:“你的确有情绪化的毛病,但这不怨你,这是父母的错,没有教好你,今天我们是向你承认错误的,以前父母对你的管教哪里不对,你今天就全说出来,我们虚心接受。”经过再三引导,孩子开始向父母“发火”:先是说父亲不苟言笑,管的太严,连在姥姥家住一宿都不让;又说母亲太过溺爱,管得太多,连每天穿哪双袜子都管。总之,一切都是父母的错,无论孩子怎么发火,父母都受着。

自那天之后,孩子不再提失恋的事,也每天按时上学,但却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新情况:一向乖巧听话的孩子,却变得不那么听话了,稍不顺心,便把父母呛一顿,面临高考,父母只得小心翼翼,忍气吞声。父亲说:“那一阵,我真成了孩子的出气筒。”

试想,孩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在这样的“火药桶”般的负面情绪中,成绩怎能不受影响。从最终的高考结果来看,用让孩子“出气”来解决失恋问题,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我追问父母三个问题:首先,他真的从失恋中走出来了吗?其次,孩子稍有不顺就冲父母出气,不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吗?最后,孩子“情绪化”的毛病加重了还是减轻了?

很显然,孩子并没有从失恋中走出来,或者说孩子是否走出来了,父母心中并没有底;孩子动辄向父母撒气,这种时常的负面情绪一定会对孩子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孩子“情绪化”的毛病不是克服了而是加重了。

这就好比一个人受了伤,很痛,大夫不是给他缝合伤口,积极治疗,而是撕开另一个伤口,以减轻其对第一个伤口的疼痛感。

孩子“失恋”了,却让他向父母“兴师问罪”,以此来转移他的“注意力”,这无异于“饮鸩止渴”。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产生新问题,孩子的“失恋”与父亲的不苟言笑和母亲管他穿袜子本无关系,但孩子却真的以为父母应该为他的“失恋”承担责任!这会给孩子怎样的心理诱导:一旦遇到了挫折、问题,不是积极地去寻找克服解决的办法,而是把责任推给别人,追究别人。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越来越变得无责任感,无担当,就会与周围的人矛盾越来越多越尖锐,就会动辄发火,“情绪”越来越大,自己也会变得脆弱易受伤。一旦这样,孩子就会变得心胸狭窄,无以成大事,无以当大任!

孩子失恋,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思路没有错,错就错在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怨父母”上来。长远来看,对孩子产生的负面影响比“失恋”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以,遇到此类问题,大人应该考虑的不只是“注意力”转移,更重要的是,把“注意力”转到哪里去,才对孩子未来成长、学习产生正面作用。

记得四年前,也是一所有名的重点高中的一个男孩子给我打电话,说他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位女孩,女孩不但学习好,还是班干部,他鼓足勇气向女孩写封情书,同样是被以“不是我的菜”拒绝了,问我怎么办。

以往遇到此类问题,我总是给孩子讲:男孩子是要做大事、当大任的,你的未来除了婚姻之外,还有事业、国家、父母、亲人等。如果一次失恋就能把你摧垮,那你就什么都没有了,更何况“天涯何处无芳草”。此种办法,对于那些不服输、上进心比较强、有一定责任感、有理想的孩子是有效果的,但对于那些上进心、责任感不强的孩子,效果并不会明显。显然,这种办法对于解决失恋问题,并不是一剂“特效药”。

究其原因,上述办法是让孩子在爱情(大多是初恋)和事业、责任两者之间二选一,是用“强化”责任感、事业心,激励孩子放弃他的初恋,这对于一个初涉爱情的孩子来说,本身就是很难的。

那么,如果有一种既能让孩子获得爱情,又能促进学习、获得事业的方法,那对于解决“失恋”,一定是一剂“特效药”。

这一次,我没有给孩子讲上述那些道理,而是试着去寻找“特效药”。我对他说:“你再给那个女孩写封情书,情书就叫‘两年之约’:如果两年之后你还不是他想要的‘那盘菜’,你就放弃,如果两年之后你变成了她的‘那盘菜’,你们再接着谈,我相信你能凭着自己的努力赢得爱情”。

很显然,这是一个“二选二”的方案。结果,孩子欣然接受了。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已从“失恋”中转移到发奋学习、努力进步上来。

从此,男孩努力学习,成绩赶上超过了女孩,其他方面也变得越来越优秀。

一年以后高考,男孩以645分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女孩考上了东北师范大学。两年之后,女孩拿着男孩写的“两年之约”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来找男孩,但此时,男孩已被一个更出色的女孩俘获了。

虽然,故事的结局有点出乎意料,但男孩在学业和爱情方面都取得了超出预期的结果。男孩没有深陷失恋不能自拔,最终不但收获了爱情还收获了学业。

另一个故事更发人深思:这几天,一个孩子的家长来找我,孩子在学校搞对象被抓住,被学校劝退了,让我这个“圈内人”出面去给学校求求情。

事情的大概经过是这样的:孩子学习非常优秀,在学校的重点班名列前茅,难免女孩子追,于是他与另一个也比较优秀的女孩谈起恋爱,学校发现后。给出了处理意见:两个人只能留一个。正好到了期末考试,两个人谁考得好谁留,考得差的走。由于男孩不如女孩考得好,被学校劝退。之后男孩再找女孩,女孩避而不见,几天后收到女孩一封断绝交往的信。

这两个故事,一个失恋了但没有深陷其中,最终在得到爱情的同时也收获了学业;一个原本得到了爱情,最终不但失去了爱情还失去了学业。

我把这两个故事讲给开始提到的那个因失恋向父母发脾气的孩子听,我想让他明白爱情和自身成长之间的关系。如果孩子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就再也不用费尽心机去“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了。

我问孩子:“你明白了吗?”孩子回答:“明白了。”

我对孩子说:“任何事、任何挫折、失败,都不要埋怨别人,只有自己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你说对吗?”我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说:不要因失恋去埋怨父母,是因为你自己做的不够好。

我本来想以此作为这次谈话的结束语,但当我问孩子:“你说对吗?”的时候,孩子犹疑了半天竟回答:“对80%吧。”孩子的理由是,“现在讲究合作,没有合作就很难成功”,言外之意是说自己并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我问他:“你看过《三国》吗?”他说:“看过”,我说:“《三国》中刘备被曹操追杀,他要联合孙权抗曹,才能保住自己,孙权不和他联合,诸葛亮三下东吴,舌战群儒,包括政治联姻娶了孙尚香,最后终于使得蜀吴联合,才形成了三国鼎立。”此故事意在告诉孩子,能不能取得别人的合作,也在于自己的努力!

讲完这个故事,我又问他:“明白了吗?”孩子说:“明白了”,心满意足地走了。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国创新教育研究会的刘老师告诉我说,他最近对石家庄市某知名中学和山东省杜郎口中学做了一个学生创新能力对比测试,结果是:杜郎口中学学生呈两极分化,即能力偏强的,和能力偏弱的都比较多,而石家庄市某知名中学则是能力中等的比较多,两头少。两所学校都是当地乃至全国最好的学校。他由此得出结论:学习习惯比较好的学生更适合上杜郎口这样的学校,而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学生更适于上该中学。

这引出了许多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话题:其实学校之于学生来说,没有好与不好,只有适合不适合,其实这也应该是我们要创建不同特色学校的根本;学习习惯的培养之于学习成绩来说,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那么,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如何养成的呢?

首先,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

今夏回老家,看到的一幕让我至今耿耿于怀:两岁多的堂孙在院子的土地上捉黑蚂蚁,弄得满身泥土。奶奶看到,大声呵斥:“起来!刚洗的衣服!”说着,拿了一个小铲子把孩子强行拉到一堆沙子上:“在这挖沙子吧!”显然,这堆沙子是特意为孩子准备的,挖沙子是孩子常玩的,因为沙子不脏衣服。玩着玩着,不知何时,孩子用小铲端着沙子追着家里的狗扬,扬的满头沙子,奶奶又呵斥:“不许扬沙子”。这让我想起孩子的爸爸,小时也是这么可爱的,这种场景也似曾发生过。爸爸上学后成绩不好,老师说:“学习习惯不好,坐不住,不踏实。”后来,他上了一个高职学校,毕业后在许多公司穿梭打工,最长的也不到一年,至今也没有一个稳定的工作。我隐约觉得,孩子也正在走他爸爸的路。

这样的感觉,还缘于另一个故事:我一邻居加同事,孩子特别喜欢汽车,两口子便到处给孩子买各种各样的玩具汽车,竟买了“一屋子”汽车,有的汽车上午花几百买回来,下午就玩坏了也不吝惜,孩子后来热衷于拆装汽车,两口子还特意给孩子买来小螺丝刀等工具让孩子拆。再后来孩子特别优秀,高中毕业被校长实名保送到南京大学。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孩子在行为上专注于某一事情的时候,正是养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时候,作为大人,只要不危险(如火、电),就尽量不要破坏这种专注。甚至大人还应该千方百计去帮助他们养成这种专注。

其次,如何培养孩子对学习环境的适应能力?

上学之后,孩子的学习习惯如何形成和培养?让我们再看两个故事:我曾晚上到一家串门,两间房,外间是厨房+餐厅,里间是卧室+客厅+书房。一个小桌子摆在墙角,我们在屋里说话,孩子在墙角学习。我说:“快走吧,别影响孩子学习。”妈妈说:“没事,习惯了,影响不了。”硬拉着我们说到了10点,期间孩子做完课外作业,又弹了一刻钟钢琴,去洗漱,要睡觉了,我们才走。后来孩子被校长实名保送到北大光华学院。另一故事:我们去另一家串门,在屋里说话,突然从另一间屋里传来一声吼:“别嚷了”,弄得家长和我都很尴尬,我们赶紧压低声音。孩子今年高考,420分,刚到本三。

我引用这两个故事,并不是说孩子不需要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而是希望在如何培养孩子对学习环境的适应能力上得到一些启示。

再次,如何培养孩子思维的严谨性?

让我们看一看已故中学教师孙维刚老师的故事。十多年前,我曾有幸和孙老师一起共事一个多星期。他提出要“让学生探索知识产生的过程”的思想,并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在某中学,一学生问数学教师:“老师,您在课上讲,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总称,‘有理’是有道理的意思,我不明白,整数和分数这两种数有什么道理呢?”老师回答:“这是数学上的规定,没有为什么。”

这一问一答,被孙维刚得知后,他为那个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欣喜,同时也为那位老师轻率的回答而遗憾,甚至感到残酷。几经如此,学生求知的火花将逐渐熄灭,进而凡事不求甚解,只知记忆。孙维刚说:“科学上的任何规定都有‘为什么’,数学尤其如此,一个数学符号为什么这么写都有它的理由。世界上没有‘不为什么’的事。”

他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呢?人们之所以把整数和分数的总称叫作有理数,这是翻译上的一个差错。“rationalnum⁃ber”,日本人把它译为“有理数”,我们又从日文中把它移植过来。“ra⁃tionalnumber”是指可以被精确地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分数是整数之比,如4/7是4比7,整数也一样,3是3比1……,所以整数和分数总称为“rationalnumber”。

“啊,原来如此”!学生们懂了。

可孙维刚讲到这儿还不算完,他还要指出“ration”的词根“rate”的意思是“比率”“配额”,这也反映出“比的概念”,军队里的配额,1个面包3人分,就是分数1/3;而3个面包给1个人,那就是整数3。日本人大量翻译英文科学著作是明治维新期间,那时候他们或许只求速度,在准确性上就差了一点。

另一个发生在我儿子身上的故事同样让我记忆深刻:上高中时,儿子问英语老师,完形填空为什么选择某个词,而不是另一个他认为也可以的词,老师回答:“没有为什么,你记住这种情况就选这个词”,儿子给我打电话,让我找一个好英语老师问问,后来儿子真的找了一个英语老师弄清楚了为什么。现在儿子写论文用英文得心应手,受益匪浅。

我讲这些故事,就是想引导我们的教育者思考和探讨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是如何养成的。

猜你喜欢

缺位男孩孩子
保证学生睡眠,学校家庭社会都不能缺位
男孩的『自信缺失症』
监督“裸官”,监察法何时不再缺位?
打造新媒体产品,这些基本功不能缺位
男孩胆小不丢人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父爱不容缺位,任性盲目的母爱万箭穿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