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螺虫·噻虫啉(22% 悬浮剂)对番茄烟粉虱防治效果试验

2017-06-05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王磊

河南农业 2017年5期
关键词:烟粉乙酯悬浮剂

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王磊

螺虫·噻虫啉(22% 悬浮剂)对番茄烟粉虱防治效果试验

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王磊

一、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验证和评价螺虫·噻虫啉(22%悬浮剂)对番茄烟粉虱的田间防治效果,以及对供试作物番茄的安全性,确定最佳施用剂量,为该农药取得农药登记和今后大田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二、试验条件

(一)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

1.试 验 对 象: 烟 粉 虱(Bemisiatabaci)。

2.供试作物和品种:供试作物为番茄,品种为济粉5号。

(二) 环境条件

试验选在济源市玉泉街道北部现代农业示范区日光温室内,面积0.053 hm2;番茄品种为济粉5号。2016年7月20日育苗,8月18日定植,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宽行60 cm﹑窄行30 cm﹑株距30 cm。栽培管理符合当地的农业生产实践。

三、试验设计和安排

(一)药剂

1.试验药剂:螺虫·噻虫啉(22%悬浮剂)(河南欣农化工有限公司)。

2.对照药剂 :螺虫乙酯(22.4%悬浮剂)(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市售品);噻虫啉(40%悬浮剂)(江苏中旗作物保护股份有限公司,市售品)。

3.试验设计(见表1)。

(二)小区安排

1.小区排列:小区东西纵向顺行分布,共24个小区,随机排列,呈长方形。小区排列如图所示:

小区排列图

2.小区面积和重复:小区面积为15 m2,小区边缘设保护行,重复次数为4次。

(三)施药方法

1.使用方法:采用全株茎叶喷雾施药,先喷清水和对照药剂,最后供试药剂由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均匀喷雾。

2.施药器械:采用WS-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孔口直径1.0 mm,工作压力0.2~0.3Pa,出水量为0.5~0.6L/min。

3.施药时间和次数:于2016年9月15日上午施药1次,当时烟粉虱处于发生高峰期,番茄处于初果期。

四、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一)气象及土壤资料

1.气象资料:施药当天为多云转晴天气,最高温度29 ℃,最低温度20 ℃,平均温度24.5 ℃,无风,空气湿度为85%左右。试验调查期间有5次降雨,总降雨量24 mm,分别为施药第3天降雨4.5 mm﹑第4天降雨1.5 mm﹑第10天降雨2.3 mm﹑第11天降雨11.2 mm﹑第12天降雨4.5 mm。

2.土壤资料:试验地土壤为两合土质,pH为7.5,有机质含量为1.7%,地势平坦,肥力中等,灌溉条件良好。

表1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二)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1.调查时间和次数:共调查4次,分别于2016年9月15日(施药前)﹑9月18日(药后3 d)﹑9月22日(药后7 d)﹑9月29日(药后14 d)进行。

2.调查方法: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3 d﹑7 d﹑14 d分别调查残虫数。每小区采用双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固定调查2株,共计10株番茄。在早上烟粉虱不大活动时,不惊动烟粉虱的情况下,仔细调查植株全部叶片,计算虫口减退率,校正防效。

3.药效计算方法。

五、结果与分析

生物统计和方差分析采用DMRT法。

由试验结果表2可知:供试药剂螺虫·噻虫啉(22%悬浮剂)对番茄烟粉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药后3 d调查:供试药剂螺虫·噻虫啉(22%悬浮剂)有效成分108 g/ hm2﹑126 g/hm2﹑141 g/hm2和对照药剂螺虫乙酯(22.4%悬浮剂)有效成分105 g/hm2﹑噻虫啉(40%悬浮剂)有效成分100.8 g/hm25个处理,药后3 d防治效果分别为82.07%﹑84.88%﹑83.94%和82.72%﹑87.18%。

通过对各处理防效进行DMRT法检验分析,在5%的水平上,供试药剂螺虫·噻虫啉(22%悬浮剂)有效成分126 g/hm2和对照药剂噻虫啉(40%悬浮剂)有效成分100.8 g/hm22个处理无显著性差异;供试药剂螺虫·噻虫啉(22%悬浮剂)有效成分108 g/hm2﹑126 g/hm2﹑141 g/hm2和对照药剂螺虫乙酯(22.4%悬浮剂)有效成分105 g/hm24个处理无显著性差异;供试药剂螺虫·噻虫啉(22%悬浮剂)有效成分108 g/hm2﹑141 g/hm2﹑对照药剂螺虫乙酯(22.4%悬浮剂)有效成分105 g/hm23个处理均与对照药剂噻虫啉(40%悬浮剂)有效成分100.8 g/hm2处理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2 螺虫・噻虫啉(22%悬浮剂)防治番茄烟粉虱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在1%的水平上,供试药剂螺虫·噻虫啉(22%悬浮剂)有效成分126 g/hm2﹑141 g/hm2和 对 照药剂噻虫啉(40%悬浮剂)有效成分100.8 g/hm23个处理无显著性差异;供试药剂螺虫·噻虫啉(22%悬浮剂)有效成分108 g/hm2﹑126 g/hm2﹑141 g/hm2和对照药剂螺虫乙酯(22.4%悬浮剂)有效成分105 g/hm24个处理无显著性差异;供试药剂螺虫·噻虫啉(22%悬浮剂)有效成分108 g/hm2﹑对照药剂螺虫乙酯(22.4%悬浮剂)有效成分105 g/hm22个处理均与对照药剂噻虫啉(40%悬浮剂)有效成分100.8 g/hm2处理存在显著性差异。

药后7 d调查:供试药剂螺虫·噻虫啉(22%悬浮剂)有效成分 108 g/hm2﹑126 g/hm2﹑141 g/ hm2和对照药剂螺虫乙酯(22.4%悬浮剂)有效成分105 g/hm2﹑噻虫啉(40%悬浮剂)有效成分100.8 g/ hm25个处理,药后7 d防治效果分别为92.47%﹑92.90%﹑93.18%和88.65%﹑94.40%。

通过对各处理防效进行DMRT法检验分析,在5%的水平上,供试药剂螺虫·噻虫啉(22%悬浮剂)有效成分108 g/hm2﹑126 g/hm2﹑141 g/hm2和对照药剂噻虫啉(40%悬浮剂)有效成分100.8 g/hm24个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均与对照药剂螺虫乙酯(22.4%悬浮剂)有效成分105 g/hm2处理存在显著性差异。

在1%的水平上,供试药剂螺虫·噻虫啉(22%悬浮剂)有效成分 108 g/hm2﹑126 g/hm2﹑141 g/ hm2和对照药剂噻虫啉(40%悬浮剂)有效成分100.8 g/hm24个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均与对照药剂螺虫乙酯(22.4%悬浮剂)有效成分105 g/hm2处理存在显著性差异。

药后14 d调查:供试药剂螺虫·噻虫啉(22%悬浮剂)有效成分 108 g/hm2﹑126 g/hm2﹑141 g/ hm2和对照药剂螺虫乙酯(22.4%悬浮剂)有效成分105 g/hm2﹑噻虫啉(40%悬浮剂)有效成分100.8 g/ hm25个处理,药后14 d防治效果分别为92.75%﹑93.47%﹑93.91%和94.06%﹑92.86%。

通过对各处理防效进行DMRT法检验分析,在5%的水平上,供试药剂螺虫·噻虫啉(22%悬浮剂)有效成分108 g/hm2﹑126 g/hm2﹑141 g/hm2和对照药剂螺虫乙酯(22.4%悬浮剂)有效成分105 g/hm2﹑噻虫啉(40%悬浮剂)有效成分100.8 g/ hm25个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在1%的水平上,供试药剂螺虫·噻虫啉(22%悬浮剂)有效成分 108 g/hm2﹑126 g/hm2﹑141 g/ hm2和对照药剂螺虫乙酯(22.4%悬浮剂)有效成分105 g/hm2﹑噻虫啉(40%悬浮剂)有效成分100.8 g/ hm25个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施药后观察,供试药剂各处理小区供试作物番茄植株生长正常,无褪绿﹑灼伤﹑白化等药害产生;供试药剂对番茄白粉虱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对蜘蛛﹑瓢虫﹑草蛉等非靶标生物无影响。

六、结论

供试药剂螺虫·噻虫啉(22%悬浮剂)对番茄烟粉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于烟粉虱发生初期施药,以有效成分108~141 g/hm2(制剂用量32.7~43.6 g/667 m2)为最佳使用剂量。施药时间应在晴天上午10时以前或下午5时以后进行,有利于提高防治效果。 该药剂对番茄生长安全,无药害产生。

猜你喜欢

烟粉乙酯悬浮剂
烟盲蝽对茄子烟粉虱的防控效果研究*
烟粉虱MEAM1和MED成虫在辣椒上传播番茄褪绿病毒的特性
豉香型白酒中三种高级脂肪酸乙酯在蒸馏及原酒贮存过程中变化规律的研究
20%吡噻菌胺悬浮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15%噁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研究
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配方的研制
系列嵌段聚醚在高浓度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应用
近10年我国烟粉虱发生为害及防治研究进展
酱油中氨基甲酸乙酯检测方法的研究
HPLC法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中的基因毒性杂质对甲苯磺酸乙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