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百万庄园:一代豫商的财富神话

2017-06-05符媛高玉楼刘通巩义市康百万庄园管理处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17年4期
关键词:康家庄园

文:符媛/图:高玉楼 刘通 巩义市康百万庄园管理处

康百万庄园:一代豫商的财富神话

文:符媛/图:高玉楼 刘通 巩义市康百万庄园管理处

若有人说不识豫商之名,只听过晋商、徽商等,那便有必要从更早时期论起。所谓商人,即善于经商的商民。也就是早在殷商之时,就有这么一群具有赚钱头脑的商族人,在部落之间做起了买卖,“商人”一词由此而生。商人的群体发源自河南,华商始祖王亥就是河南商丘人。之后不乏范蠡、吕不韦等赫赫有名的商贾,在豫商的书卷上镌刻下他们的尊名。

而到明清之时,享誉全国的巨商,就有今日所谈之豫商康氏家族,那么也就自然引出在历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康百万庄园。

踏入这座纵跨明、清、民国三个时期的大型封建地主庄园,时而映入眼帘的古树已经暴露了它的历史绵长。青山碧水环绕,豫商文明相随,年轻的我们,与这片背负着太多沧桑历史变迁的古老建筑对话,不得不怀着谦卑敬畏之情。

当你进进出出几座院落,就会发现,它前面是房,后面倚山,既有砖房,又有窑洞,不同于陕北的窑、更有别于其他的大院样貌。经介绍,这种形式在中原乃至全国都十分罕见,被称作窑楼。康百万庄园因地制宜所建,既保留了黄土高原民居和北方四合院的形式,又吸收了官府、园林和军事堡垒建筑的特点。

庄园建筑群庄重气派、华丽典雅,面积达64300平方米,比北京恭王府还多2000平方米。作为建国后全国三大庄园之一,康氏庄园无论在时间跨度,还是占地规模,都居于首位。

如果你以为康百万是个人名或是绰号,那便错了。康百万并不是一个人,而是明清以来对康应魁为首的康氏家族精英团体的一个整体称谓。

康氏家族之所以称雄逐鹿于商界绝非偶然,俗话说“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世。”而康家历十二代拥富贵,绵延四百多年长盛不衰,这样一个商业帝国如何能够屹立数世纪而不倒。跨入这片寨墙高筑的河南大院,听历史诉说因由,便会更深入地了解康百万的百年商业传奇。

诚信天下 豫商美德

背依邙岭,面临洛水,北凭黄河天险,南瞻嵩岳屏障。中原大地不仅给了康百万发家的优渥自然条件粮食产区与紧邻洛水的便利交通,更是将敦厚朴实的中原人性格烙印在康氏的血脉中。“以礼经商,义中求财”,这也是豫商在行走社会时的生意经。

住宅区的叶氏井早已年久不用,静静地躺在院落一隅。古井无言,却默默记录着康家人讲信用、重情谊、有原则的一段往事。叶氏井自然与叶姓人有关。这口井包括其所在的土地原来都是叶家人所有。康家请风水先生看地的时候看上了叶家人这个居所。叶家人表示地愿意售但井不能卖,因为水代表着财源,不管怎样的高价叶家人都坚持不卖财。不强买强卖也是康家人的一贯准则,因此院里存在这么一个看起来有点奇怪的设施,在康家人的宅院里经年使用,但始终归属于叶家。而由此对康家人行事之风可窥一二。

做生意讲究诚信,生意才能做长久,无论经商、交朋友还是处事,其实都同此理。而康应魁泾阳焚棉事件,则充分体现了康家人有诺必应的作风。

康家从康大勇这一代就已经将商业触角伸向山东一代,而到十四世康应魁则更是奠定了在西安的绝对地位。当时,陕西棉植获得大发展。康应魁在泾阳收棉,要在冬天之前发至清军军需所用之处。但由于受到了陕西当地一些势力的阻挠,水路运送棉花的船都拒绝载运。眼看时间一点点推移,棉花或有霉点,康应魁却坚持不在当地低价出售,而是将一百多万斤棉花在泾阳河畔举火焚烧,从河南、山东高价收棉以保质按时送达清军处,这也为他赢得了一份长达10年的军需品订单,获得了专门供应军需布料和棉花的供应权。

诚意得诚、信义取信。康百万的商业巨舰破浪前行、平稳而至千里,保驾护航的正是讲究诚信的行商美德。

中庸之道 留余后人

豫商经商,绝非唯利是图之辈,仁义经商,讲求的就是个仁义,而在这仁义之中,不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诉求,保持利益的均衡,达到万事万物的和谐状态,是豫商哲学的一种体现。

在过去河南有这样一个传统,每年的腊月是讨债的旺季,时至二十八,欠款人在自家大门上贴上对联或门神后,讨债的人就不要强求了,不然不仅没有钱还,还会被别人指责不讲情义,再难也要给人过好年,不把人逼到悬崖边上。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当年河南商人为人经商时的宽容之心。

康百万庄园自然是浓郁豫商精神的代表。在康家主客厅上方,悬挂着一块造型独特的家训匾,也是康百万庄园的镇园之宝“留余匾”。上面大大地书写着篆体,“留余”二字。

匾额上引用了“留耕道人南宋留耕道人王伯大的四句座右铭《四留铭》: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接着,引用明朝进士高景逸的两句话“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最后总结道:“若辈知昌家之道乎?留余忌尽而已。”

忌盈忌满,过犹不及。康家以简简单单的几句话,阐释了康家对天地、对国家、对百姓、对子孙的一种态度。大巧若拙,满盈则亏。这是康百万平衡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大智慧。康家繁荣昌盛四百年的秘诀就是凡事留有余地,这也是儒家中庸之道的精髓所在。

德国哲学家尼采曾作诗谈“处世之道”说:“别在平野上停留,也别去爬得太高。打从半高处观看,世界显得最美好。”这是一种追求“半”的人生哲学。类似于中庸之道,说的都是保持一种适可而止的状态,知足知止,才能留得后路。就如中国画中的留白,因其空,才显画面之美,意味深长。言有尽意无穷,所以不必事事到其极致,物极必反,胜极则衰。

义中求财,财归于义是康百万的深谋远略,康家在自己富裕的同时,不忘当地百姓。康家主人建学校、修筑黄河大坝、赈济救灾等善举不仅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和尊重,也引起官府的重视和赞赏,为康家日后的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康家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名门望族。

自古以来,人们孜孜以求可持续发展来达到天地人的和谐统一。古人便知,杀鸡取卵、竭泽而渔是不可取的,人与自然相伴相生,留给自然生灵的,亦是留予人类自己。在这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万物互联的社会中,带着忍让与感恩之心,对人对事,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计较,生财取而有道,待人留有分寸。得势不忘失势,强盛不忘衰败,富有不忘破落。留余于他人,留余于自己。康百万庄园也正是因着这个康氏秘籍,盛名传承三朝、四百多年而流芳。

康家奉行河洛文化,河洛为天下之中、五行中属土,河洛文化信奉“土能生白玉,地可发黄金”。而康家留余思想的另一种表达,就是广布地产的农本思想。特别是在局部有战争时,大量银子的携带也不安全,因此康家的生意做到哪里就把土地置办到哪里,谁也带不走这实实在在的土地。因此栈房遍布,土地万亩。

基于“留余“的思想,康百万既有百万家财,百万土地,更享百年安康、百年福祉。留一步退路,得一份海阔天空。

秉承家风 教育后世

在深深庭院里,有一张桌子置于院落中央,看似毫无特别,却暗藏玄机。这个用青石板雕刻的方桌,外形质朴、雕琢有字有画,而它与众不同之处是匿于桌下镌刻的铭文。

在导游介绍后,得知此桌为康家每年中秋祭拜月亮奉供品所用,甚至还要摆上金条、元宝等贵重之物。与此同时,康家子孙抬头赏月,还要低头看铭文。原来在桌子底部竟藏有一首字反写的“石案铭”,月圆时,桌下放置水盆为镜,通过倒影映衬方见其真意。铭文书曰:“顽然一块石,谁道有精神,岂知经镂刻,还能见天真……,揭示了“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康家对于子弟的教育可谓别有匠心,而低头为学,也显示了康家低调、谦逊的为人、做学问的态度。

第十二代庄园主康大勇当年打破封建社会“仕不经商”的规矩,决定涉足商业时遭到举家反对,可他的母亲朱氏(相传为大明朝福王与李妃的女儿),全力支持儿子,成就了康大勇大河行船的伟业。朱氏对儿女的教育凸显三点,第一位就是读书,其次是健身习武,第三是不做官。得益于康百万家族对子女的严格要求和全面教育,其后代文武兼修,不乏英武之才。

你可以发现就连在卫生间的门楣上都有“三上成文”,即枕上、马上、厕上,以示珍惜寸金光阴之意。连这点滴闲暇,也要抓紧时间思考、做文章,足见康家时刻督促自己的子孙后代求学、上进。藏书楼体现了康家重视教育,重学厚学的思想。教书先生房、罚跪石也重现了当年康宅里朗朗书声与墨香盈室的私塾场景。

被称为民间活财神,与沈万三、阮子兰并称的康百万能够享誉全国,不仅仅名噪一时,而是铸就近半个世纪的基业,就在于康家对于子孙的教育从不懈怠,家风传承下去,产业也才能代代永续。康百万庄园内处处可见家训式的楹联、匾额,如“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于子孙”,比比皆是。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个亦官亦商的家族,亦要忧国忧民、做儒官儒商。他们规劝子孙探索书中的黄金屋颜如玉,倡导“惟有读书高”的观念。因此康家虽是商业巨擘,也是书香世家。

道义为质,德耀中华。康家用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豫商精神书写了一代财富神话。康百万庄园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康家20余代兴衰荣辱的历史记录,不只是其建筑、书法、雕刻、装饰的艺术审美意义等,它代表的是河洛文化所孕育的中原商业文明,是豫商传统、民族精神的一个缩影,一种文化力量的传承。

驻足康百万庄园,我们先看到熠熠生辉的豫商文化,再看到“古、大、雅、美”的庄园。

康百万庄园:一代豫商的财富神话

责任编辑:符媛

猜你喜欢

康家庄园
珍珑·青石子度假庄园
慢屋·青麦庄园
土豚庄园
河洛康家富贵传家的奥秘
草莓庄园
旗山侠隐庄园
皮狐子的传说(外一篇)
康家石门子岩画调查与研究之二
抢亲
动物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