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劲骨坚2号治疗脾肾两虚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2017-06-05孙颖

中医药信息 2017年3期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原发性

孙颖

(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北京 100050)

劲骨坚2号治疗脾肾两虚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孙颖

(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北京 100050)

目的:探讨劲骨坚2号治疗脾肾两虚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脾肾两虚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劲骨坚2号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碳酸钙剂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积分、骨密度值的变化,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积分明显降低,骨密度值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疼痛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骨密度值虽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总有效率7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劲骨坚2号可明显降低脾肾两虚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积分,升高患者骨密度值,说明劲骨坚2号治疗脾肾两虚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脾肾两虚型;劲骨坚2号;碳酸钙剂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继而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为中老年人的多发常见疾病,发生骨质疏松后,约30%女性和16%男性会经受骨折的痛苦。因此,如何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症是临床上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观察劲骨坚2号对脾肾两虚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疼痛积分、骨密度值影响,从而探讨劲骨坚2号治疗脾肾两虚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就诊于西苑医院老年病科门诊的脾肾两虚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00例,其中男29例,女71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5.53±8.27)岁。将100例脾肾两虚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男13例,女37例;平均年龄(65.39±7.89)岁;平均病程(7.90±3.90)年。对照组男16例,女34例;平均年龄(64.83±8.64)岁;平均病程(8.90±3.2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患者均符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2006年制订的《骨质疏松及骨矿盐疾病诊疗指南(讨论稿)—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以及《骨质疏松学》制定。临床症状:腰背疼痛,严重者症见身高变矮、脊柱变形或驼背、甚至发生脆性骨折。2)患者均符合脾肾亏虚的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制定。主症:周身骨痛,腰背酸软疼痛,肌肉挛急,下肢萎软,乏力,不能持重,多汗。次症:肌肉枯萎瘦削,神疲倦怠,食少纳呆,食后腹胀,便溏,或久泄不止,或排便无力,面色白,心悸失眠、畏寒肢冷,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质淡,脉细弱无力。3)患者年龄20~80岁;3)自愿参加本研究者;4)患者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1)继发性骨质疏松症;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风湿病等;3)肾性、营养不良性、血液性、药物、肿瘤、失用型、先天性所致的骨质疏松症;4)未按规定服药,无法判断疗效者;5)精神病患者;6)妊娠和哺乳期患者;7)存在严重的心、脑、肝疾病或合并感染、癌症。

1.4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组给予口服钙尔奇D(惠氏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703353),600 mg/片,每次1片,每日1次,连续治疗12周。观察组患者给予劲骨坚2号治疗。劲骨坚2号药物组成:补骨脂10 g,杜仲15 g,怀牛膝10 g,党参10 g,白术12 g;水煎200 ml,每日1剂,早晚分服,连续治疗12周。

1.5 检测指标

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采用法国MEDILINK公司生产的双光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检测骨密度值,检测部位是第1~4腰椎,取腰1T值进行比较;根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评疼痛评分。

1.6 疗效判定标准

1.6.1 疼痛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疼痛基本消失,疼痛积分减少67%以上;有效:疼痛明显好转,疼痛积分减少67%以上;无效:疼痛未见好转,疼痛积分减少33%以下。

1.6.2 骨密度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骨密度值增高;有效:骨密度值无变化;无效:骨密度值降低。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P<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积分比较

由表1可知,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积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极显著 (P<0.01);观察组疼痛积分降低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积分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值比较

由表2可知,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骨密度值均明显升高,差异显著 (P<0.05);观察组骨密度值虽有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值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6.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2.0%,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4 讨论

历代医家认为,骨质疏松症应归为“骨痿”“骨枯”“骨痹”“骨极”“骨缩”范畴,病位主要在肝、肾、脾,并与经络、瘀血有关,是涉及多系统的全身性骨病。骨骼的生长发育与肾息息相关,肾精气不足,则髓空骨软。《素问·六节藏象论》所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肾主藏精生髓,肾精足则筋骨强劲有力;肾气虚,肾精亏则骨髓失养,而肢体痿软脆弱无力。骨的生长发育与肾精的盛衰有密切联系。肾虚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根本,故骨质疏松症多从肾论治。临床应用补肾的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共识,并取得较好疗效[2-6]。 补肾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机制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研究发现补肾中药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调节雌激素水平及其受体,促进MSCs成骨并抑制其成脂,调节OPG/RANK/RANKL系统和钙磷代谢及抗氧化等作用[7-8]。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中医学认为的“肾”与内分泌、生殖、免疫等多个系统有关,肾功能低下会导致下丘脑—垂体—性腺功能减退,影响性激素水平,易发生骨质疏松。金珉廷等[9]研究发现,补肾的中药不仅具有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功能衰退的功能,还有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作用,从而促进骨折的愈合。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气血阴阳互根互用,相互影响。金元时期的李杲认识到脾虚可以影响肾的正常功能,进一步诱发骨质疏松,在其《脾胃论·脾胃胜衰论》写到:“脾病则下流乘肾,土克水,则骨乏无力,足为骨蚀,令人骨髓空虚”。也就是说脾病累及肾,而肾藏精主骨生髓。脾病引起肾的功能失常,引起骨骼无力,骨髓空虚。现代医学的研究表明,骨量的增长,峰值骨量的获得以及骨量的保持都与肌体营养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营养因素包括:形成骨质的矿物质与微量元素,调节骨代谢的维生素,食物中的活性物质,蛋白质与氨基酸等,上述因素在骨代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健脾法也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方法。

故针对脾肾两虚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应以“补肾健脾”为治疗大法。劲骨坚2号由补骨脂10 g,杜仲15 g,怀牛膝10 g,党参10 g,白术12 g组成。方中补骨脂补肾壮阳、补脾健胃,杜仲、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党参、白术益气健脾;全方共奏补肾健脾之功。

综上所述,劲骨坚2号可明显降低脾肾两虚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评分、升高骨密度值,临床总有效率较高,说明劲骨坚2号治疗脾肾两虚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1] 郑莜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85-386.

[2] 陈硕,张丹琦.自拟补肾壮骨汤对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6,33(4):110-112.

[3] 王鋆泉,周海纯.补肾壮骨汤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6,33(2):102-104.

[4] 王冰梅,赵娜,于洪宇,等.骨质疏松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6,33(6):128-131.

[5] 吴晨,姜凤依,李欣,等.独活寄生汤联合钙尔奇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17,34(1):77-80.

[6] 任树军,任明辉,张秀华,等.针刺配合口服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的回顾性分析[J].中医药学报,2016,44(5):120-122.

[7] 孙贵才,徐轶尔,郑春雨,等.滋阴补阳中药对成骨细胞OPG和RANKL表达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15,43(6):15-18.

[8] 徐轶尔,孙贵才,于雪峰,等.骨乐冲剂对前体破骨细胞OSCAR、NFATC1表达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16,44(1):41-45.

[9] 金珉廷,郑洪新,朱辉.补肾中药对骨质疏松症大鼠下丘脑BMP-4、Smad6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14(8):556- 560.

孙颖(1977-),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老年病临床研究工作。

2017-01-03

R285.6

B

1002-2406(2017)03-0104-02

修回日期:2017-01-20

猜你喜欢

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原发性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8种针灸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网状Meta分析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分析蒙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进展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不要轻易给儿童做骨密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