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屈大均《石子冈》

2017-06-04曾富城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17年5期
关键词:白骨千秋石子

曾富城

屈大均生于1630年(崇祯三年),儿时随入赘邵家的父亲居住在南海县西场(即今之广州荔湾区西场)。1640年(崇帧十三年),随父亲归原籍番禺,恢复屈姓,更名大均。早年受业于陈邦彦门下,1646年(顺治三年)补南海县生员。

1659年(顺治十六年),屈翁山而立之年从北部南归广东,经过南京,登上石子冈,抚景感怀,写下了一首七绝——《石子冈》。

石子冈前落日催。千秋人尚礼魂来。

从来地下多生气,白骨何妨委绿苔。

石子冈即现在南京的雨花台,既是宋代杨邦乂殉难之处,也是方孝孺的祠堂所在。诗中的“地下多生气”,指的就是两位节士。

“石子冈前落日催。千秋人尚礼魂来。”石子冈前,落日迟迟,似乎在催人归去。千秋之下,尚有人来礼敬英魂。“从来地下多生气,白骨何妨委绿苔。”从来都是地下才有更多的生命力,那么白骨也无妨布满那苍苔了。第三句语出释函可诗《秋思新泪》“地上反奄奄,地下多生气。”

屈翁山在石子冈有如此感慨,并非无意。此时,国土太半都已落入清朝的手中,屈节仕清、翻云覆雨之人在在都是,可谓气息奄奄,衰弱不振,相比起來,地下那些忠烈之士,不是虽死犹生吗?地上之人的情态虽都在诗外,却在这样叙述的反衬下显露无遗。当代诗人、学者陈永正先生指出,“第三句语缓而实讽切”,信然。

历代遗民,有有所不为、避世隐居的,也有勇于进取,奋发振作的。翁山无疑是后者。顺治十六年,虽然弘光朝早已破灭,但永历朝廷在西南勉强维持,各地的乡绅团练仍蓄势待机,郑成功更是纠集军队秣马厉兵,反清形势还不至于惨淡。屈翁山周游齐鲁吴越之间,便是希望有所作为,第二年更和魏畊参与郑成功的抗清斗争,只可惜狂澜难挽,终究大局已定。

即便复明无望,屈翁山终其一生,不改其志,晚年穷居自守,忧道不忧贫。寓诸笔端,无一丝酸苦味,雄直健拔,千载之下,仍多生气。

1674年(康熙十三年),台湾还归清廷之后,屈翁山移志于对广东文献、方物、掌故的收集编纂,编成《广东文集》《广东文选》。而为时人敬佩的是,他不顾清廷的禁令,撰写了《皇明四朝成仁录》,为明末清初的抗清志士歌功颂德,在明末遗民中引起很大的反响。他并著述《广东新语》,记述广东的天文、地理、矿藏、草木、动物、文化、民族、习俗等方面的资料,被认为是一部史料价值甚高的广东地情书。

本栏责任编辑 张家瑜

猜你喜欢

白骨千秋石子
卷韵千秋
蛋和石子
石子
海洋中药白骨壤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摆石子
千秋默对
执子之手
最难办的一件事
怕黑千秋叶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