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有效开展文言文教学

2017-06-02盛娟

职业·下旬 2017年2期
关键词:单音词复音词实词

盛娟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读文言课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地朗读,背诵一些基本篇目。在新课改的新形势下,如何上好文言文就成为摆在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朗读

古人把朗读视为语文学习的至妙之法。语言学家黎锦熙先生就曾说:“学生学古文,如果只限于听讲,不读不背,那效果必等于零无疑”。古文重诵读,古人写出好的文章,或自己吟咏推敲,或找三五好友一起欣赏、品读,领略文中妙趣。办过私塾的宋代大理学家朱熹说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通过这样的诵读,古人作品中的人和景才能如在眼前。当然教学中要注意文言句读与吟有别,教师须几经领读,使学生学会断句,掌握音节停顿方法,方能读顺、读懂。否则,就会造成错误的理解。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一句,若不经老师领读并告诉其音节停顿,学生是不会正确理解其义的。

二、理解识记常见实词和虚词

朗读后理解、识记常见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则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如何识记呢?在文言文中,实词的数量比虚词多,掌握文言实词发展变化的规律,能帮助学生识记。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如词义的扩大与缩小。例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秋”解释为“时”,“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秋”则是节令,这就比现代汉语的词义扩大了。“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妻子”解释为妻子儿女,也比现代汉语的词义扩大了。“丈夫”古代泛指男子汉,如“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现在,“丈夫”专指女子的配偶,词义明显缩小了。还要注意区分古今汉语中的单音词和复音词。现代汉语中复音词占绝大多数,而文言文则以单音词为主,因此,在文言文学习中,不要把文言中的双音节词误认为是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例如,“可以一战”(《曹刿论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而今义则是能、行。另外,也不要把文言中的复音词分开来解释。例如“日暮,所击杀无虑百十人”(《冯婉贞》)中的“无虑”是个联绵词,意思是“大概”“大略”之义,这个意思与“无”“虑”二字毫无关系,不能拆开来讲。虚词的词汇意义比较抽象,但是它有表达语气、组织实词等多种语法功能。文言虚词特别是常用虚词在文言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用法比较灵活。这就需要平时多积累、多总结,结合具体语句来识记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三、文言文翻译方法

字词掌握好之后,文言文翻译也要掌握方法。翻译时,在具体做法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做适当的增补

一是可从音节上增补。文言词语的特点是单音词多,在翻译时,应将单音词变为现代汉语中相应的双音词。二是增补句子里的省略成分。文言文中,句子成分的省略是常见的,翻译时应补充进去,否则翻译的句子就会有不通的现象。

2.按照现代汉语语法习惯进行翻译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都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词序进行调整。

3.不必译出的不译

有些虚词只起到某种语法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现代汉语里也没有相应的词语对译,可以不译。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职、书名等,都可以保留原词,不必译出。

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掌握了上述几点,只是掌握了文言教学最基础的知识,文言文的课文内容、艺术特色则是更高的要求,这时不能只依靠教师课堂的讲解,需要学生多读相关的资料,多去揣摩文本内容。教师只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才是主体,学生不感兴趣,不投入相应的情感,不去思索相关的问题,文言文的教学就难以实现高效。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遵循民主化教学原则,鼓励学生多问问题,多探究疑難,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大胆质疑,这不仅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改进教学效果,并培养起初步的研究精神。

当然,文言文教学要取得实效还应让学生真正爱文言文。不能只想着老师用生动的讲解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文言文的兴趣,也不要满足用古诗文朗诵会热烈的气氛来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潮,这仅能使学生好“文”。真正的乐是发自内心的,只有让学生有运用“文”的机会,“好”才会转化成“乐”。

猜你喜欢

单音词复音词实词
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基本策略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论汉语国际教育中单音词的教学
复音词单音化:当代汉语词汇发展中的逆向演进初探
《孟子》中单音反义形容词的语义场分类研究
例说文言实词解题误区及对策
《孟子》偏正式复音词词性研究
《西京杂记》中的复音词研究
古汉语单音词复合化的成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