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前路展望

2017-06-02杨洋敬春玉

中国市场 2017年14期
关键词: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

杨洋+敬春玉

[摘要]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促进了不同形式支付手段的出现,伴随着国际金融科技的发展,数字货币逐渐登上了经济的舞台。在“互联网+”的推动之下,数字货币必将成为我国政府要面对的热点问题。文章将从私人数字货币的创新点入手,挖掘其对我国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价值;同时以我国实际国情为基础,探索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可行性,并对尚存阻碍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充分发挥央行数字货币对我国货币发行流通、货币政策效果等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央行数字货币;去中心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4014

1引言

2009年,有人以“中本聪”为名提出了比特币的概念,这种不依靠特定发行机构、只依靠特定算法来获得的去中心化数字货币迅速在全球流行,但由于发行数量具有2100万的固定上限且获取算法十分复杂,比特币的币值波动较大,同时存在着一定的信用风险,故而其至今也未能达到最初的发行目的——成为世界通用的货币。尽管如此,比特币的出现对主权货币的冲击仍旧激烈,各国政府对于比特币等私人数字货币的特殊地位难以定义,但是困境必定伴随着机遇,比特币所运用的区块链等技术,给予了各国央行有关央行数字货币发行流通的灵感:英格兰银行在比特币的技术基础上提出了RScoin的方案、日本央行在其第三届金融科技论坛上表示将对发行央行数字货币进行磋商、我国央行在2016年1月20日召开了数字货币研讨会,并在2017年2月完成了央行数字票据交易平台的试行。那么,为了更好地发展央行数字货币,必须从私人数字货币入手,将其先进的技术与传统货币相结合,创造出高效率低成本的发行模式。

2私人数字货币的优劣势所在

比特币等私人数字货币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运用了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公开透明、值得信赖的账务系统:互联网中存在着众多节点,这些节点共同组成点对点网络,每个节点能够定时备份完整的数据总账,从而形成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同时,区块链技术具有不可篡改性,对于单个节点的修改是无法影响整体账务的,这保障了账本的安全性,但区块链存在“51%攻击”的缺陷,即某用户若掌握了某区块链51%的算力,便能够创造出长于原主分支的区块,收回自己已支付的数字货币,达到撤销自己先前交易的目的。

与传统货币相比,私人数字货币由于技术创新而具有许多优势。第一,支付便捷,费用低廉:区块链技术采用了点对点支付,用户在交易时将不再依靠银行等金融中介。我们在使用传统货币支付时,无论是通过银行汇款或是网上转账,由于银行审核或账户冻结等问题拖慢速度,往往无法实现快捷的即时交易;同时在办理跨行、跨境转账服务时,往往会由中介收取不低的手续费用,若依靠数字货币成功脱媒,则可解决以上不便。第二,资金账户安全性高:在使用数字货币时,用户以私匙对交易签名确认,而接收方则以公匙对签名进行检查,这两把钥匙保证了账户不被冒名顶替;同时由于区块链完整记录了每一笔数字货币的交易,通过对记录进行整理便能得出每个账户的真实余额,因而不存在虚造余额进行交易的问题。第三,隐私保护度高:数字货币的账户采用匿名形式,区块链仅仅记录交易的货币数量与网络地址,不会透露用户的个人信息,而前文所指“公开透明”实质是指账目公开透明,与账户的匿名并不矛盾。

众所周知,主权货币之所以可以长期存在,是因为其有国家信用作为担保,同时国家可以通过对主权货币数量的调节来进行宏观调控,而私人数字货币作为一种去中心化、无政府化的“货币”(并非所有国家皆承认其货币概念),在与主权货币的共存之下,勢必存在着某些劣势。第一,价格波动大:以比特币为例,由于发行数量上限固定、随着“挖矿”工作难度加大,其尽管不会出现主权货币的通货膨胀问题,但是会在市场的作用下形成较大的价格波动;同时由于其应用范围有限,公信力不强,很难维持稳定的币值,而对于一种优秀的货币而言,币值稳定应当是其首要要求。第二,法律空白,缺乏监管:由于私人数字货币的去中心化与特殊地位,政府无法控制其运行机制,也无法对其进行监管,此前MtGox比特币丢失等事件动摇了人们对比特币的信心,同时也为央行提出了新的思考:要想更好地运用区块链技术,应当怎样确保总账技术的唯一性来避免账本的伪造与篡改。第三,交易处理速度过慢:尽管使用私人数字货币能够实现点对点的便捷支付,但是由于区块链技术容量与计算能力有限,每分钟仅能处理7笔交易,若要将数字货币应用于日常支付,这样的速度是远远不足的。私人数字货币具有可借鉴之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现代支付方式的飞速发展,数字货币终将成为未来货币的导向,那么我国央行应当如何更好地应用区块链等技术呢?

3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发行的可行性

私人数字货币所带来的技术革新将是未来建设数字货币的趋势所在,然而,私人数字货币若是以“货币”地位参与流通,那么必然会与主权货币产生矛盾:私人数字货币的价值应如何衡量?其与主权货币之间的转化该如何完成?是否会影响一国的货币流通总量而引起物价波动与货币政策失效?由此可见,在“国家”概念存在的前提下,私人数字货币是无法与主权货币共同流通的,但是区块链等技术却是值得主权货币借鉴的,所以,各国央行都在积极研讨有关央行数字货币的方案,我国更是全球首个将数字货币运用在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并试验成功的国家。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必须具备现实可行性,对于我国而言,可行性如下。

31实物货币发行流通成本高

从发行角度而言,我国货币的制造过程工序繁杂且耗费人力物力,流通硬币的制造成本甚至超过其本身面值;从流通角度而言,不同面值的纸币由于使用频率不同,磨损程度也不相同,因此纸币的使用寿命有限,央行不得不回收旧币增发新币。在数字货币的世界里,流通的将不再是实物货币,而是加密的数字序列。如果央行加大数字货币相关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那么伴随规模效益,将来的发行成本能够大幅降低;同时,在使用数字货币的过程中,其磨损程度几乎为零,又能减少实物货币的流通成本。

32当前货币的去向难以掌控

我国多使用货币政策来调节货币供应量,从而拉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但经济不景气时,市场情绪悲观,央行所增发的货币往往并未流入实体经济,而是被投向金融市场,降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资金去向不明会影响货币当局对我国经济的把控程度;与此同时,由现金引发的问题较多,比如洗钱等非法交易,因为现金不易被追踪监测,不法分子会利用现金这一特点来扰乱社会秩序。而数字货币所应用的分布式总账技术能够对每一笔交易进行透明的记录,同时公开备份在每个节点,央行能够通过这一技术实时监控资金流向,不仅能够切断非法可疑交易,又能掌握货币政策发行的货币的真实去处,实现宏观调控的同时,维护国家的安定。

33政府信用是货币价值的有力保证

货币经过各个阶段的发展,从一般等价物发展为金属货币,再到今天的信用货币,其内在价值其实已脱离本身,而是依附于发行主体的信用,对于一国居民而言,最值得信赖的发行主体便是货币当局。货币当局以政府信用作为担保而发行数字货币,不仅能够巩固主权货币的地位,同时能够与时俱进地创造出更优越的支付环境。

34“互联网+”时代的推动力

“互联网+”作为我国新时代的发展方向,倡导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推动传统行业的进步创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货币作为金融的载体,若利用互联网技术改变其存在形式,形成新的支付体系,将会为各种交易活动带来便利。

4关于发行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建议

在对我国实际情况进行可行性分析后,我们可以认为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是有理可依的,但在对其进一步开发的过程中,并不能完全套用私人数字货币的那一套,本文将提出以下建议来完善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建设。

41允许短期内实物货币与数字货币共存

首先,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且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于电子设备的掌握并不熟练。数字货币基于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兴科技,对农村人口存在操作上的考验;其次,我国目前的转账支付多是通过银行卡或是第三方支付平台,数字货币的发行将会改变传统的支付方式,同时其对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存在需求,而设施建设需要花费较多的技术与经济成本;最后,央行数字货币的成功案例在全球尚无,对于该项改革须经过大量的试验,这仍需要付诸大量的时间。

42将“区块链”与“中心化”相结合

区块链技术所强调的“去中心化”,确切而言,是技术上的无中心,但如果央行希望利用这一技术来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话,便必须使之“中心化”。具体而言,可以将区块链的“公有链”转化为“联盟链”,沿用现有的货币二元发行体系将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入链条参与记账,实现对数字货币流通的监管,完成货币管理的“中心化”。同时可以采用“底层区块”+“高层区块”的架构,提升交易处理速度,满足金融机构对于交易效率的要求。

43采用可控匿名机制

区块链技术能够实现交易匿名,如前文所述,在使用私人数字货币时,尽管每笔交易的数量和网络地址公开透明,但只要网络地址不与真实身份挂钩,就能够实现交易者身份的保密效果。但央行为了满足相关的法律监管,应当在此基础上建立可控匿名机制,即在必要时能够获取交易者的身份,对非法资金交易进行及时的中断。同时,如何利用可控匿名机制来降低KYC與AML的成本,提高合法监管的效率,也将是值得纳入建设方案的问题。

44同各国央行联合建立数字货币系统

当前全球网络技术发达,央行数字货币如果能够顺利发行,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将有助于主权货币走出国门,相比于传统货币的外汇交易而言,基于“点对点支付”的数字货币更加便捷、成本更低。但是全球化数字货币系统的建立由哪个国家牵头、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如何分摊和后期维护如何保证,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可见央行数字货币的建设,仍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米晓文数字货币对中央银行的影响与对策[J].南方金融,2016(3)

[2]邱勋中国央行发行数字货币:路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西南金融,2017(2)

[3]张正鑫央行探索法定数字货币的国际经验[J].中国金融,2016(9)

[4]张保军对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中应用的思考[J].中国金融电脑,2016(9)

猜你喜欢

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
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展国际结算的探讨
区块链技术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种去中心化的网络域名服务系统模型
“去中心化”电子商务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创业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