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伍尔夫三部经典作品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解读

2017-06-02王凯宋瑞琪魏杉珊

青年时代 2017年12期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弗吉尼亚伍尔夫

王凯 宋瑞琪 魏杉珊

摘 要:生态女性主义最初由法国女性主义学者奥波尼提出,她将女性与自然紧密结合起来,对男权中心论和人类中心论提出挑战。在弗吉尼亚伍尔夫三部代表作品——《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和《奥兰多》中,生态女性主义思想透过几位女性角色的内心情感细腻清晰地展现出来。本文通过对截取三部小说中的相关情节进行文本分析,发现小说中的主要女性人物均是透过自己的感知来表现女性与自然的亲近之情,同时表达出对于男性主宰女性和自然命运的不满和抗争。

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生态女性主义;自然;和谐

“生态女性主义”这一概念最先由法国女性主义者弗奥波尼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在指出对妇女的压迫与对自然的压迫有着直接联系的同时,倡导建立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新型关系。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对文学作品進行的研究近几十年来呈上升趋势,这表明随着女性地位提高,女性话语权不断扩大,对于女性主义的研究也在不断加深。

作为一位杰出的女性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Adeline 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一直被称为女性主义思潮的先锋。诸多文学分析者大都从意识流写作手法,雌雄同体思想,以及其作品的女权主义入手。近些年对于伍尔夫及其作品的研究中更是增加了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对其作品进行解读。

本文将选取伍尔夫的三篇代表性作品《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和《奥兰多》,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对每一部作品分别展开解读。作家伍尔夫透过经典的女性形象的视角,细腻地表现出女性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对于男性凌驾于自然和女性之上的不满,是作家朴素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体现。

一、《达洛维夫人》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达洛维夫人》以议员夫人克拉丽莎·达洛维从早起买花到举办晚宴一天的活动为线索,途中想起了自己的青春与爱情面前的妥协,遇到了曾追求自己的彼得·沃尔什,并在晚宴时得知患妄想症的朋友、给其妻子露齐娅带来无限苦痛的史密斯自杀的消息,暗自佩服,羡慕他守住了自我。小说运用意识流的写作手法,穿插大量的景物描写与心理描写,借女主人公达洛维夫人的视角真切表现了作者对男性压迫女性与自然的残酷现状的不满和对男性、女性、自然三者平等共存局面的向往和追求。

书中贯穿着女性与生态、与自然的融合。

女性能够欣赏到自然之美。达洛维夫人出门买花途中,对公园美景恋恋不舍、对花店鲜花充满赞美。她热爱自然;热爱这一切非凡的活力:六月的气浪,明亮的树叶;并主动与之交融,坚信自己是树木的一部分;就算死去,也希望身旁有一束石楠花,在葬身的山岗一共沐浴太阳的光辉。

自然意向与女性形象、心理的联结。克拉丽莎的存在如薄雾般纯净,目光如小鸟般飘颤,面颊如花朵般盛开。即便年过半百,依然“像只小鸟,一只坚鸟,蓝绿色,轻盈活泼” [1]。

尽管女性与自然的心有灵犀,现实中却交错着自然被破坏与女性被压迫的情景。 达洛维夫人的丈夫理查德有着诸如钓鱼打猎等破坏生态的习惯,就连身上都常常带着马厩味,使达洛维夫人反感。男性似乎代表着一股破坏性的力量,试图支配自然与女性。而父权制文化下工业革命戕害生态,使庄稼毁坏,空气污浊,环境喧闹,打破了女性原有的心灵的平静祥和,却自认为是“文明的胜利”[1]。

正是在这样的压迫之中,读者看到了一部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尽管曾经深爱彼得,达洛维夫人认为嫁给理查德是正确的选择,因为婚姻要“有一点自由,有一点独立” [1],理查德可以做到这一点,而彼得却要知晓对方的一切。爱情中,达洛维夫人选择了尊重自己的人。小说结尾,莎莉评价说“理查德有了改进” [1],彼得放下对达洛维夫人的种种成见,去和她道别,仿佛使读者看到了男性收敛自己的锋芒,尝试去尊重女性、尊重自然的美好图景。

二、《到灯塔去》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到灯塔去》是一部自传体意识流小说,揭露了男权社会女性情感和才能的压抑,男性对女性和自然的控制,女性与自然的亲密联系。小说主要塑造了拉姆齐夫人和画家莉莉两位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通过对其复杂细腻的心理描写,体现了生态女性主义的基本思想。

拉姆齐夫人是一位模范婚后女性形象,愿意将自己托付于男性智慧撑起的世界。她聪慧、体贴、敏感,善于洞察情感,给予大家安慰与同情,善于观察生活,体会自然。从海浪的律动中,拉姆齐夫人能得到精神上的启发和指导,保护与支持。巨浪拍打沙滩的响声在她心中有时像“大自然在喃喃低语:我在保护你——我在支持你”,而有时则像“骇人的隆隆鼓声,像在警告她:她匆匆忙忙干了这样又干那样,可是岁月在悄悄地流逝,一切都不过是转瞬即逝的彩虹罢了”[2]。海浪这一自然意象有规律的声音激起了拉姆齐夫人内心的波动和情感的变化,是女性丰富的情感律动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表现。此外,小说中还多处体现了拉姆齐夫人与自然的亲密联系。她认为,当一个人独处时,会倾向于将树木、溪流、花朵等无生命的事物与自身融为一体,情感互通。

莉莉是一位具有女权意识的画家。在小说中,莉莉实现了从自我矛盾到调和。她认为女性可以不依附于男性作为独立的人格而存在。她对父权制下男性所奉行的原则以及他们对女性的态度深深地厌恶;对拉姆齐先生总是企图寻求女性的安慰和同情的做法表示鄙夷,拒绝给予男性任何情感上的帮助以此报复男权的压迫;对塔斯莱“女性不能绘画,不能写作”的论调耿耿于怀,在男权的压倒性影响下始终无法画出让自己满意的一幅画。她的内心充满矛盾与质疑,不肯遵循内心情感所向。拉姆齐夫人溘然长逝之后,他们故地重游,看着拉姆齐先生和孩子们去往灯塔的一叶扁舟,莉莉终于在内心完成了两性关系的融合,画出了萦绕心头多年的幻景。从最初在男性与女性之间反抗徘徊,到最终实现身心、自身与自然和谐统一,与生态女性主义所提倡的“建立一种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和谐相处、相互依存、相互印证的新型关系[4]”相照应。

三、《奥拉多》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奥兰多》一书中所述故事时间跨度达四百多年,始于伊丽莎白女王一世时期,终于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本书讲述了奥兰多充满传奇的故事:一名贵族少年成为女王的宠臣,与俄罗斯公主热恋却遭抛弃,离奇成为女子,回到故土混迹于上流社会,迫于压力结婚生子,最后成为维多利亚时代著名女性诗人。

橡树是自然的象征,也是奥兰多思想转变的见证。

当奥兰多还是青年时,“躺倒在地,把心系在大橡树上,渐渐地,内心和周围的骚动都静止了”[5]。此时奥兰多喜爱自然,但男权中心思想使他在面对自然时产生了矛盾心理。他认为自然与文字无法融合,并且从小发誓要像祖辈们一样在原野上驰骋,建立功勋,战胜自然。在面对女性时,他的态度显然更鲜明一些:他对女性是轻视甚至是贬低的;对于女性持玩弄态度,身为女王宠臣,却和一个年轻貌美的姑娘调情接吻,认为这不过是“循着气候、诗人和年龄的引导,去采撷窗台上属于他的鲜花” [5]。

成为一名女子对奥兰多的转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壮阔的自然景象,奥兰多不但欣赏自然的美好,而且开始追问自己的内心,思考自己的价值。此时的她,已经将自己作为女性的命运与自然联系起来了,并产生了“若能将这些写下来该多好”的想法[5]。奥兰多利用自然的作物汁水,将自己的所观所思所想写于《大橡树》诗作的手稿上。在回英国的船上,她开始用女性思维来思考问题,意识到男性作为社会主导者不仅要求女性是无知的,还要求女性地位始终在男性之下。望向城镇中的巨大岩石和盘根交错的古树,奥兰多在自然的怀抱中冷静下来,意识到女性并不是孤立无援,女性与自然是一体的,只有女性可以体会到自然所带给人类的更高层次的欢愉。

成为诗人的奥兰多再次回到大橡树下,心中充满对自然的热爱。此时的她不依附男性,擁有独立的人格,不因女性身份而自我贬低。小说结尾的自然意象,在傍晚时分相得益彰,暗含着奥兰多与自然,与女性身份和谐相处的现状。

四、结语

伍尔夫在三部作品中塑造的女性或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或实现了与自然的融合,以此赞美了女性与自然的和谐。同时,小说中两性关系也在发展中更加健康,体现了生态女性主义试图建立两性平等、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的美好愿景。伍尔夫的三部小说中贯穿了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萌芽,为生态女性主义文学的研究提供了文本,促进了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弗吉尼亚·伍尔夫.王家湘译.达洛维夫人[M].南京:译文出版社,2001.

[2]弗吉尼亚·伍尔夫.瞿世镜译.到灯塔去[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3]B.Swimme,HowtoCareaFrontalLobotomy,inReweavingtheWorld:TheEmergenceofE-cofeminism,ed.ByI.Diamond&G.F.Orenstein,SierraClubBooks,1990.P.19.

[4]沈渭菊.伍尔夫《到灯塔去》中的生态女性意识[J].甘肃高师学报,2008(01):65-68.

[5]弗吉尼亚·伍尔夫.林燕译.奥兰多[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生态女性主义弗吉尼亚伍尔夫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伦敦风景》中的情景交融
美国“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
To the Light House—A Journey of Life from Moments to Eternity
弗吉尼亚·伍尔芙《到灯塔去》的成长主题解读
伍尔夫《黛洛维夫人》的意识流技巧
弗吉尼亚就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