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处入手,明辨是非
——浅谈小学生“核心素养”之道德素养的培育

2017-06-01陈铁

湖南教育 2017年17期
关键词:春联浅谈道德

细处入手,明辨是非
——浅谈小学生“核心素养”之道德素养的培育

文︳陈铁

核心就是主要部分,素养则是指一个人的素质,也就是一个人的修养。核心素养也就不难理解为:一个人的主要修养。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各个方面。我国最早出现“素养”一词是在《汉书·李寻传》:“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说的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道德修养,是衡量一个民族和国家优劣的重要标志。

当下教育教学改革是从素质教育走向核心素养的教育。对于教育而言的核心素养,首先是做人的修养。道德是树人的基础,没有良好的道德基础,你就不能站立在世人面前,随时都会倒下。

基于此,首先,我们要把道德素养的培养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空口说教是难有成效的,必须通过具体的事例和亲身的体验,通过身边榜样的感化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一个下雨天,学生们中午去学校食堂就餐,途中有个残疾学生走路有点不方便,而学生们视若无睹。老师看到后,把这名学生抱着送到了食堂。第二天,又下着小雨,到了吃午饭时,就有三个学生扶着该名学生前往食堂。

再比如,我刚开始接手新班级时,班上学生随手扔废纸,班级卫生状况比较差。我通过周会课,给学生讲随手扔垃圾的危害,并要求大家自我约束,可还是有少数学生屡教不改。怎么办?我从自身做起,见到废纸就拾起来扔到垃圾筒里,时间久了,原本的“顽固分子”再也不乱扔了。培养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件进行教育感化,远比说教要好得多。

其次,要把文化素养的提高融入学生的生活中。作为学生,其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学习的核心素养首先是让学生爱上学习,乐于学习,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作为一个班级的“掌门人”,班主任不仅要管好班级,教好自己的课程,还要关注其他学科,努力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服务,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创设最好的情境。如果把学习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学生自然就会对学习产生激情,产生兴趣。如:学习“元、角、分”时,任课教师组织了模拟超市,教了人民币的相关知识。而课后,班主任还组织学生到超市去购物,学会算账,巩固这方面的知识。

在语文的学习中,也可以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融合,让学生在课内学知识,在课外悟文化。如:语文课教学《春联》时,课内讲解春联的知识,课外组织学生到市场上观察商家所卖的春联,讨论这些春联的意思,分析不同地方所贴的春联有哪些不同,贴春联要注意什么;还让学生为自己的家里选择春联;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去贴春联等。

其实,其他学科的教学也有其各自的核心素养,应根据教学内容努力把这些核心素养与学生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使学生学得有趣。唯有如此,核心素养才能得到最佳培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九总小学)

猜你喜欢

春联浅谈道德
浅谈Schwarz引理及其推广和应用
你家春联贴对了吗?
浅谈ICP-MS的使用与保养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为诗浅谈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新春联
新春联
浅谈圆锥曲线中的创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