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早炉火红

2017-06-01李冬黎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6年16期
关键词:炉灶锅底公分

李冬黎

一阵急促的咳嗽声把我从酣睡中惊醒。一股淡淡的清香伴随浓浓的燎烟味进入我的鼻孔。

我知道,母亲开始准备早餐了。

我的初中是在邻村的联中上的,每天上学要步行五六里的路程。往往在秋冬,天还不亮母亲就要起床给我做饭。

清早,寒气袭人,一家六口人就挤在三间小房子里。因为房门朝南,南墙上又没有窗户,所以房子即使在白天,光线也很昏暗。清晨的空气中时常弥漫着雾气、炊烟与早饭交织的香味。父亲远在100多里外的工厂工作,每一个月才回家一次,哥哥、姐姐和我都是母亲一手拉扯大的。

因为生活条件所限,生火的原料是从地里背来的玉米秸,还有从坡里拣来的碎树枝,有时候因为树枝没晒干或者下雨受潮,会从火里往外冒出滚滚的黑烟,发出刺鼻的气味。如果能从场院里弄点石滚子碾碎的麦秸,那是很奢侈的事。

当时生活条件并不太好,早餐其实很简单,可是母亲竭力把早餐做得别致。做得最多的是油闷煎饼(请允许我姑且这么叫吧,其实我也不知道叫啥)。母亲会先在炒锅里放点油,然后再用葱或蒜顺一下锅,接着放上三分之一的水,把又散又硬又凉的煎饼双手交叉地撕成若干碎片。一会儿热气便吐着圈儿直冲上房梁。最后再撒入少许的盐,一顿美味的早餐即大功告成。有时候,母亲也会做第二套大餐。将一个馒头切成四五张薄片,先在锅里放点油,然后用慢火给锅底加热,把馒头放入油中,待一面微黄之后翻过另一面。油如果加少了很容易煎焦的,但又不可以多放,因为油在我们农村里是很缺的,好多人家都是把集上买的猪肉皮拿来硬用锅榨出来的。有时候用煎饼卷上点油榨块,大快朵颐地在同伴之面前炫耀一番,也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

再说一下炉灶吧。炉灶是母亲用双手亲自做成的。母亲用废铁丝圈成一个框架,然后用黄泥和麦壤加以充实。炉灶的形状是一个三足鼎,上面的圆口比锅底略小一点,前方有一个十来公分的“舌头”,用来填棒透火,下面是一个小口,离地约四五公分,是用来输出火的余烬废料的。灶的右边是柴火,左边是烧完的灰。运炉灰是一件非常恼人的事,往往弄得尘灰纷纷扬扬,荆条编筐漏了一地还要再回来扫一趟。印象最深的是秋冬季节,因为柴火受潮,划好多根火柴还引不燃炉火,母親往往探头去吹,结果扑了一脸的炉灰,咳嗽着跑到院子里,常常会引来我们的阵阵笑声。但是后来我们便不再笑了,鼻子里有一种酸酸的感觉——母亲的眼窝已经深陷而且发黑了,而且渐渐地看不清东西了。

家里是没有马蹄表的,更没有电子表,只有一个烟台的北极星牌大挂钟。要说这老钟的质量还真是不赖,穿越40年却依然步履稳健。因为没有闹钟装置,所以要母亲每天叫醒我们。表在外面的那个房间,每隔20分钟或半小时母亲就要起床看表,拿手电筒照一照,确认一下具体时间,生怕错过了叫我们起床的点和做饭的时间。整点的时候好说,半点就麻烦,是三点半,四点半,还是五点半,母亲经常躺在床上犯嘀咕。人经常会犯错,我们在4点半就被叫醒的情况屡有发生。唉,真的希望那时能有更多的星期六与星期天,好让母亲安安稳稳地享受个好觉!

如今我们的生活好了,但是灶台内那一洞烧得正旺的炉火,和黎明时的一缕炊烟,已成为我心中永恒的记忆。

【作者系山东省淄博市十一中高三(19)班学生,指导教师:李太永】

猜你喜欢

炉灶锅底公分
锅底灰治仔猪白痢
离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
笼 子
炉灶系列新国际标准发布
南水北调水源地原来如此美丽!(之二)
小黑螺
150公分的生活(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