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2017-06-01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郭溯齐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吉安市点灯琼瑶

○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 郭溯齐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 郭溯齐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题记

从古至今,“报恩”一直是文人墨客、布衣黔首偏爱写及谈及的话题。历史上有为报一饭之恩而赠漂母千金的韩信,救助父亲之妾而在战场上被妾之父所救的魏颗,有退避三舍的晋文公重耳,还有许许多多舍身救主的战国刺客……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仍然崇敬知恩图报这种品质,只是人们更爱说的是“帮助他人”。

当年救治张明娟父亲的医生护士们不会想到,他们主动为老人献血的举动从此改变了张明娟的一生。张明娟,一位普普通通的女子,却在十余年间同丈夫、女儿无偿献血近三万毫升。这近三万毫升汩汩的鲜血,注入了多少濒危的生命,使多少苍白的脸庞又红润了起来,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这些原本要被死神带走的人留下来了,温热的、来自他人的血液在他们的体内复苏回暖,如花的生命重新绽放。张明娟开启了一段爱心的传递。“木桃”会一个接一个,一代接一代地传递下去。

在中国的另一端——安徽,还生活着另一个明娟。相信很多人还记得一张题为“我要读书”的照片。照片里的孩子名叫苏明娟。她一只手握住铅笔头,两只大眼睛凝望着前方的形象让无数人为之震撼和感动。贫困让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早早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但在社会的帮助下,她如愿考上大学,走向社会。如今的苏明娟不仅为希望工程代言,而且资助着家境贫寒的孩子,使他们能重返校园,在苏明娟的脸上早已看不到一丝阴霾。

生活投与苏明娟的不只是木桃,还有苦果。苏明娟笑着咽下,转身为山区的孩子们勾勒出未来灿烂的画卷——“世界以痛吻我,我却回报以歌”。

两个明娟,带给我们的却是同样的启示:行善,就像在黑夜里为迷失方向的人们点亮一盏灯。有了这盏灯,他们又能慢慢地前行了。每到一处,他们又将洒落更多星星之火,微小而能燎原。行走吧,燃起吧,将人间点亮为尘世的天堂。

我们是点灯人,也会是前行者。我们是木桃的栽种者,也会是琼瑶的受益者。

文章夹叙夹议,援引的两个事例十分生动贴切,张明娟、苏明娟,两个人名字的相似属于巧合,但发生在她们身上的故事却是必然的——行善,会给黑夜里的人们点亮一盏灯。文章的结尾点到即止,虽然只有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却用“点灯人”“前行者”等形象的表述概括了全篇。其实这种善举时刻伴随在我们身边,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栽培何尝不是一个个木桃?(韦江)

猜你喜欢

吉安市点灯琼瑶
吉安市:“四化四早”防返贫 构建“遇困即扶”新机制
吉安市老年大学正式揭牌
吉安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琼瑶 从灰色成长中生发粉色浪漫
星星点灯
星星点灯
星星点灯
点灯的鸟
重大报道中的“微表达”——以湖北日报《琼瑶话调水》专栏为例
江西省吉安市2010~2013年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