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者仁心
——访省优秀共产党员、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主任医师蔡剑

2017-06-01陈一良

浙江共产党员 2017年2期
关键词:塞拉利昂博拉传染

◎本刊记者 陈一良

医者仁心
——访省优秀共产党员、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主任医师蔡剑

◎本刊记者 陈一良

与病魔赛跑、与死神共舞,这是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最生动的描述。

在位于杭州市滨盛路3399号的浙江省疾控中心,就有这么一群疾控工作者,为了使全省人民的身体健康、社会经济发展不受传染病的困扰和危害而昼夜奋战着。

今年41岁的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主任医师蔡剑,正是这支队伍中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位。

自2001年从浙江大学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专业硕士毕业,蔡剑就一直奋战在国内外急性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应对的第一线。

主动请缨 远赴非洲

回顾自己过去16年的疾控工作历程,最让蔡剑难忘的就是2014年参加中国政府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的行动。

蔡剑在塞拉利昂开展抗击埃博拉公共卫生医师培训。

“我是研究流行病学的,我知道非洲疾控水平落后,所以最初在电视上看到埃博拉疫情在非洲暴发的新闻时,我就觉得问题可能会很严重。”蔡剑告诉记者,“作为一名疾控工作者,看到传染病肆虐,病人无助,总是会感到揪心的。”

作为一名疾控专家,蔡剑非常清楚埃博拉病毒的传染力和破坏力。埃博拉病毒导致的出血热致死率高达50%到90%,在医疗水平落后的非洲部分地区被传染者十死其九。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专门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特效治疗方法。

2014年下半年,国家开始招募援非抗击埃博拉公共卫生医师培训专家,得知消息的蔡剑第一时间报了名,并凭借过硬的个人综合素质,在上千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入选援非抗埃“国家队”中的首位浙江医生。

“我在学校里学的就是流行病学,参加工作后又参加过多次重大疾控行动,我希望自己的长年所学能派上用场。”蔡剑说。

面对高感染率、高病死率的埃博拉病毒,蔡剑深知此次非洲之行风险重重。临行前,他将尚在幼儿园的孩子托付给在杭州生活的岳父母,将个人所可能遭遇的情况告知妻子……

2014年12月19日,蔡剑启程奔赴非洲。经过40多个小时的日夜兼程,辗转法兰克福、卡萨布兰卡,飞行14000多公里,蔡剑与队友们到达了全球埃博拉疫情中心——西非塞拉利昂。

当时的塞拉利昂是疫情重灾区,埃博拉病例超过1万,死亡超过3000人,首都弗里墩的马路上随处可见运尸车,在当地的各国医务人员中也出现了感染和死亡病例,有些援非国家已经开始撤走本国医生。

(4)浆液变换。随着灌浆施工的进行,灌浆浆液的浓度从稀到稠。在开展灌浆施工的过程中,如果灌注率和灌浆压力出现明显的变化,应及时调整水泥浆液的浓度。如果灌注压力没有明显变化,但灌注率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可以继续灌浆,不需要调整水泥浆液的浓度。

直面死神“埃博拉”

塞拉利昂原本由湖南省对口援助,但是由于疫情严重,蔡剑所在的“国家队”也被派到那里执行任务。

埃博拉病毒传染力极强,1个病毒的大小不到1根头发横切面的百分之一,而1个病毒就可以造成疾病的传染。汗液、精液、唾液、呕吐物的接触,甚至握手都可能导致传染。人类感染埃博拉病毒几天后就会出现发烧、头疼、关节和肌肉疼痛、周身虚弱、出血等症状,感染一周后病人会胸痛、休克,甚至死亡。

“无知无畏,有知有畏。塞拉利昂当地人对埃博拉疫情的防控知识了解不多,因此造成了很多感染,损失惨重,让人痛心啊。”蔡剑说,“我们的工作就是培训抗击埃博拉的当地群众,把疫情防控知识传播出去。”

抵达驻地后的蔡剑顾不上休息,迅速在异国他乡展开埃博拉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工作。

培训工作一切从零开始,与当地政府的沟通协调,联系安排合适的培训对象,寻找适合培训的场所,找电源、找水源,安排培训对象的交通伙食等,都需要仔细考虑。

“有症状而就诊的病人是看得见的,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防护,但在我们的受训学员中也有可能存在病毒携带者,这就让我们防不胜防了,只能努力避免身体接触。”蔡剑说。

培训工作充满风险,后勤保障更是困扰蔡剑和队友们的一个大问题。

由于工作需要,蔡剑几乎每天都要接触现金,而现金纸币上存在大量病菌,为了避免感染风险,蔡剑和队友们只能戴着防护口罩和手套来清点现金。

在边远的莫扬巴等地区开展培训期间,由于条件有限,蔡剑和队友们每天刷牙、洗菜、淘米、饮用水仅靠2瓶矿泉水来解决。

由于住处买不到柴油发电,大家只能抓紧在早中晚各2小时的有电供应时间里做饭,一旦错过,就可能面临没有饭吃的窘境。

2014年12月到2015年2月,蔡剑与队友们克服重重困难,在塞拉利昂首都弗里墩和偏远的莫扬巴等多个地区传授埃博拉防控知识,共完成90余场、6000余人的公共卫生医师培训。这些受训者迅速成为抗击埃博拉病毒的强大有生力量,疫情也很快得到有效遏制,2015年2月的塞拉利昂全国每日新发病例降至个位数。

2015年3月,中国援非抗击埃博拉团队在北京荣获“2014年最美医生团队”称号,蔡剑本人受到外交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委的表彰。

一名疾控人的担当

翻开蔡剑的简历,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获得的诸多荣誉:浙江省疾控中心抗击非典突出贡献者、四川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团队)、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十大最美天使(团队)、浙江骄傲人物(团队)、全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先进个人、全国疾控系统技能比武一等奖(团队)、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在这些荣誉的背后,是蔡剑16年如一日的尽职和担当。

2014年1月13日,杭州市确诊一例人感染禽流感病例,需尽快确定传染源,得知消息的蔡剑第一时间赶到病人位于江干区某小区的家中了解周围环境,经过观察,他初步判断病人家中饲养的鸽子为可疑传染源。

当时人们并不了解禽流感的传染力和病毒特性,而该病死亡率却很高,所以无论在附近的小区居民中,还是在现场的相关工作人员中都存在恐慌情绪。

面对这样的情况,蔡剑二话不说,穿上防护服,一个人爬上鸽笼采集样本……最终,实验室在蔡剑从鸽笼中提取的样本里发现了禽流感病毒,确定了这一病例的传染源。

这已不是蔡剑面对危急工作时的第一次主动出击。早在2003年的非典防控工作中,面对非典这一新发烈性传染病,毕业仅2年的蔡剑就主动要求加入到风险最高的非典现场处置组开展工作。

“面对染病风险时每个人心里都会恐慌,想要逃避,但是我们疾控人不能逃避,我们的逃避就是社会的灾难。”蔡剑告诉记者,“我们就像战士,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危急时刻必须去冲锋陷阵。”

说这话时的蔡剑,就像一名疾控战线上枕戈待旦的战士。

猜你喜欢

塞拉利昂博拉传染
Our Mood Can Affect Others
高精度磁测技术在塞拉利昂北方省GPAFAYA铁矿勘查中的应用
听说,笑容是会“传染”的
传染
直面“埃博拉”之惧
如何看埃博拉疫苗研发引发的争论
抗击埃博拉:中国赢得世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