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州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探析

2017-05-31孙红侠

现代交际 2017年8期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发展现状

孙红侠

摘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事关徐州经济的发展方向和民众福祉,徐州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面临诸多特有的挑战。因此,探析徐州经济发展路径,不断加快产业经济转型升级进程,以建设“幸福徐州”作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 发展现状 幸福徐州

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8-0061-01

改革开放以来,徐州取得了人均GDP超10000美元、财政收入突破5000亿元大关、城市化水平68%等巨大成果,具备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雄厚的物质基础。目前,徐州经济发展在坚持创新驱动、推动转型发展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经济转型升级进程缓慢等问题也日趋凸显,成为制约徐州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瓶颈问题。

一、 徐州经济发展面临中等收入陷阱困扰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徐州通过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原来不太知名的地级市转变为淮海经济区核心城市和“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居民收入水平稳步增长,生活幸福感日益增强。但徐州在经济发展中也面临着经济增长乏力、经济转型缓慢、居民收入水平逐步拉大等现实问题急需解决。

(1)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在历史上徐州是我国重要的煤炭产地之一,所产的煤炭源源不断地运往华东、华中地区,对当地经济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但随着徐州煤炭资源的枯竭,原来依靠煤炭开采出售换取收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无法实现,很多采煤区变成了塌陷区,大量煤矿工人因为没有煤炭可以开采急需转岗;徐州同时是江苏省重要的农业基地,种植业也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使得农村土地出现大面积抛荒,农业生产陷于困境,也呼唤着徐州经济创新发展,不断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2)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尤其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拉大。徐州经济发展逐步由依靠资源的外延式发展逐步过渡到注重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的内涵式发展模式,城市发展转型中必然带来一部分人员要转岗分流,使得贫富差距愈发明显;而在农村,许多头脑比较灵活的农民开始放弃土地种植,借助互联网模式从事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大幅度增加了农民自身的收入,比较典型的是睢宁的“沙集模式”。但没有劳动力的农村家庭只能靠种植农作物换取收入,城乡收入的逐步拉大也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

(3)城乡二元制度尚未完全打破,社会保障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改革开放以来,徐州用于民生方面的财政支出逐年增加,但与徐州的城镇化水平相比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以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为例,城市的教育资源仍然紧缺,优质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使得很多优秀的学校出现入学难,而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学校出现招不满学生的现象;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出现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病人稀少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影响徐州居民幸福指数的进一步提升。

二、 以幸福追求的转型规避“中等收入陷阱”

徐州要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解决问题的最根本思路,重在实现重大的战略转型——以建设“幸福徐州”作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建设“幸福徐州”,要以加快转型升级为前提,重中之重是转型发展。

(1)经济方面,最根本的是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和创新发展,实现由过去的土地、资源等“要素驱动型”经济向“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变。徐州经济发展要培养更多经济增长点,逐步发掘和宣传两汉文化景区特色,大力发展城市旅游业;通过发掘县区特色旅游景点,推动乡村特色旅游和农家休闲旅游文化大发展,通过旅游产业的逐步发展做大做强,实现农民增收,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不断增强徐州城乡居民的幸福感,从而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政治方面,主要是解除制度和体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牵制与约束。为了促进徐州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发挥积极、有效和及时的资源配置功能。建立和完善切实可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并使监督具有人性化、常规化和制度化等特征,进一步提升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保证公共产品的有效性和利益最大化。只有这样才能为徐州经济发展创造出良好的外围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汇聚徐州,最终促进徐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3)文化方面,始终坚持幸福文化政策的引领作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心骨,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社会效益为主,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协调,以“文化徐州”促进徐州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4)建设“幸福徐州”的关键是全力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加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着力解决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污染重等问题,建设幸福宜居的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周晓峰.“中等收入陷阱”與中国发展道路探析 [J].消费导刊,2013(1).

[2]魏立波.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浅谈 [J].当代经济,2014(4).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中等收入陷阱发展现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制度创新
别被“中等收入陷阱”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