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与环境和谐共生

2017-05-30索菲娅

科技尚品 2017年1期
关键词:自然环境和谐措施

索菲娅

摘 要:本文就应与环境和谐共生论题,分析了人类自然环境的发展状况;指出了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论述了发展和维护环境是和谐共生之大计。

关键词:自然环境;发展;和谐;措施

集天地之灵气,采万物之精华,勇敢的人类从洪荒时代走到了文明的世纪。人类的智慧创造了经济的奇迹,无知与贪婪却留下了可怕的后果。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地球发出了痛苦的呻吟,善待万物,就象善待我们的朋友,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我们的家园。人类渐渐从噩梦中觉醒: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人类,自然界的智慧顶端,拥有进化赋予我们的能动改造世界的能力,而这作为其他生灵所不具备的天赋,需要被人谨慎地对待。

1 人类自然环境的发展状况

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居住的要求不再局限在居住功能以及面积大小的问题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是居住以外的东西——环境。近年来,热热闹闹的国内房地产市场中,“生态住区”、“绿色住区”、“可持续发展的住宅”如同一个个令人欣喜的音符,给人们带来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遐想。各种以山景、江景、湖景、园景、都市景观为主题的绿色生态景观住宅,已越来越显现出它强大的市场魅力。规划设计好居住区环境景观,使人在其中生活,居之安然、陶之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改造环境所引发的问题在近年来越来越被关注,我们不难发现,实践中如果破坏性开发掠夺,短期内诚然会获得资源财富,在长期发展下受害的还会是人类自己。

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已成为世界性公害。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目前全世界有10亿以上人口生活在污染严重的城市,而在洁净环境中生活的城市人口不到20%。全世界有近1/3的人口缺少安全用水,每天有数以万计人的死与水污染有关,食品中毒事件经常发生。由于自然资源非正常利用,异生型人工自然物的大量滋生,干扰了自然生态的正常演化,破坏了整体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出现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材料中水利枢纽某负责人的见解貌似合理,其实反映了中国至今仍存在不合理开发的心寒事实。就水利开发而言,我们不是做不到保护与开发并举,其中红水河“小鱼胜大坝”和长江三峡工程定期放养洄游鱼的例子便足以说明,成功的改造环境,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手段客观考量,达到真正的人地环境的和谐相处的优化趋向。

2 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

反观之,中国当今出现的雾霾问题所造成的诸多事故,便是错误认识人地关系,未摸索出科学发展道路而盲目掠夺式开发的结果。人类的工业化发展进程中,伦敦工业革命过度燃煤造成的重污染毒雾;美国东西海岸重工业城市排放光化学烟雾的悲剧都让人心有余悸。但中国在走同一道路的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的客观因素和缺乏科学观念盲目求快的主观因素,也让这片地大物博风景优美的土地,在进一步发展中背上了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重担。

3 发展和维护环境是和谐共生之大计

发展前进是不可阻挡的,我们唯一能留给后人的财富,便是如今依据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原则,合理谋求与环境和谐共生下的持续发展动力。于是,作为人地关系中心事物的我们,是不是要在满足自身对水电需求的同时,用生物圈物质循环的观点合理利用水能呢?是不是应该在工业排放的同时学会处理先转化多利用多控制呢?让我们一同生存的动植物陪伴我们更久一些,让碧海蓝天来得更多一些。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反思的。比如,一个生物种群中的个体会不断死亡和新生,但从总体上看,整个种群数量没有剧烈变化,因此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一旦失去平衡,会发生非常严重的连锁性后果。例如,五十年代,我国曾发起把麻雀作为四害来消灭的运动。然而,在麻雀被大量捕杀之后的几年里,却出现了严重的虫灾,使农业生产受到巨大的损失。后来科学家们发现:麻雀在大自然中要吃大量的虫子。麻雀被消灭了,天敌没有了,虫子就大量繁殖起来。结果出现虫灾暴发,引起农田绝收的惨痛后果。生态平衡是大自然经过了很长时间才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一旦受到破坏,有些平衡就无法重建了,带来的恶果可能是靠人的努力而无法弥补的。因此人类要尊重生态平衡,帮助维护这个平衡,绝不要轻易去干预大自然,引起这个平衡被打破。

可能一个人的力量改变不了环境现状,但正如总理所言:“在中国,任何一个问题乘以十三亿,都不是一个小问题,而任何一个大问题除以十三亿都不再难以解决。”因此,对于环境我们不止需要口号上的和谐共生,更重要的是拿出些行动。不止是监督上、思想批判上的,更是日常生活中的;用步行代替一些乘车;用自备碗筷代替一些一次性消耗、消费……

居住区的环境,就人类自身而言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之一,特别是当我们认识到人类无法改变生命体事实的时候,人类同生态环境就不能不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所以人类自身就无法摆脱对生态环境的依赖。因此,营造居住区环境景观,要符合自然法则,遵循生态学原则,尊重和保护原有的地形地貌、大树水体及人文景观。同时贯彻居住区设计之始终,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规划与建筑的设计,拓展成重建其中的场所次序,挖掘和赋予特定居住区的特定景观的独特理念和精神,追求自然、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将自然广大而无限地探索趣味再度呈现于生活环境中。

戒掉点滴浮夸盲目占有,选择做一个善待环境的弱者,也不过是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点燃了一盏名叫“生生不息”的灯,照向未来,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看到一個明净丰富的世界。从一个号令自然的主人,到一个善待自然的朋友,这是一次人类意识的深刻觉醒,也是一次人类角色的深刻转换。我们必须从现在起,拜自然为师,循自然之道,从自然界中学习我们的生存和发展之道。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我们应做出选择,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树立科学发展观,把保护环境放在突出的位置,坚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人与环境和谐相相处。我们应学习环保知识,宣传环保知识。自觉保护环境,从身边小事做起。

参考文献

[1]董立国,王继续.绿色建筑-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J].环境保护科学,2009,35(1):75-76.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州市高中)

猜你喜欢

自然环境和谐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承德围场投资环境分析
幼儿园在自然环境下开展游戏的探讨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