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商鞅变法对我国现代化经济改革的启示

2017-05-30汪皖嘉

中国商论 2017年17期
关键词:供给侧启示改革

汪皖嘉

摘 要:古往今来,每一次重大改革都会给人们带来一些启示,而这些启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宝贵经验。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重要的转型期,如何推动转型并推动转型成功,继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是一项重要的课题。而解决这一课题的关键因素,在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分析,探讨商鞅变法对于我国现代化经济改革的启示,以供参考。

关键词:供给侧 改革 商鞅变法 现代经济 启示

中图分类号:F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6(b)-164-02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综合实力在不断地增强,而这与不断地实践与创新改革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历史上的商鞅变法到近现代的改革开放再到如今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这些一次又一次的改革才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成为当今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改革有成功也有失败,但都是一笔财富留给后人,为今后的改革打下夯实的基础以及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切入点,分析商鞅变法给现代经济改革带来启示的具体内容。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述

1.1 概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次现代经济的深化改革,简单的说供给的层面推动生产要素在质量和数量上的优化。具体的概念就是指减少生活中人们不需要的较低端产品的供给,增加人们需要的中高端产品的供给,从而使供给结构对市场的需求变化的适应性更强。

1.2 必要性

从目前经济市场的形势看,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十分必要的。其不但解决了需求管理政策所不能解决的经济结构性问题,还改变了我国经济传统粗放增长的模式。除此之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推动了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高了经济的发展效率。由此看来,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 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及成果

2.1 商鞅变法简介

商鞅变法是秦国在发展中不得不做出的一个决定,其主要分为两次进行的。第一次变法主要废除一些落后的制度,建立了一些新的制度,强制推行了个体小家庭制,还进行了焚书坑儒。第二次变法中彻底废除了井田制,大规模推行郡县制,统一了度量衡,编订了户口,还完成了迁都,将首都遷至咸阳。

2.2 历史背景

战国初期,秦国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其他各个方面都不敌齐、楚、燕、赵、魏、韩这六大诸侯国。除此之外,秦国无论是井田制的瓦解还是土地私有制的产生以及各种赋税的改革都没有其他六国早,这使得秦国的经济一直处一种非常窘迫的状态,国家的存亡都是一个问题,想要在诸侯国争霸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可能性也不大。因此,秦孝公各方引进人才,试图变法强国。

2.3 成果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得到了快速地发展,一度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也正是由于一系列军队奖惩制度提高了军队的积极性,使得秦国军事力量不断地强大,为最后的统一天下打下了基础。此外,商鞅变法之后平民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提到了明显的提高,大力发展农业的方针有效地解决了百姓“吃不饱”的问题。

3 商鞅变法对于我国现代化经济改革的启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切入点

3.1 惠及于民,民益为重

无论是历史上的商鞅变法还是如今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表面上是为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其实最根本的目标还是站在人民利益的角度考虑,为人民谋求更大的利益。其实也可以说这个最根本的目标也是每一次改革必须要考虑的,只有考虑到了社会大众的利益,这场改革才有可能成功。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看,其通过供给侧改革来推动经济结构性改革,从而拉动我国经济稳步快速的增长,但是国家经济的增长最终惠及的还是人民,比如国家有更多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才会有更多的财政支出去建设一些大型的公共设施满足人们娱乐生活的要求,这也是现代化生活中人们确切需要的。

而历史上的商鞅变法更是如此,无论是第一次变法的重农抑商大力发展农业,还是第二次变法的彻底废除井田制,其都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考虑的,综合了当时秦国的经济状况,做好了重农抑商大力发展农业的决定,虽然当今我们看到了这个决定带来的弊端,但是这就是事情的两面性,而且就当时秦国的综合情况来看,这个决定不仅解决了农民吃不饱的问题,还给农民带来了经济利益流入。

3.2 取信于民,以法辅助

商鞅通过“徒木立信”的做法告诉后人改革首先要取得民众的信任而且必须要有法律条规作为辅助。在变法之前商鞅害怕平民百姓不相信他,这样变法就不可能继续推行下去,因此商鞅将一根木头置于南门外,此根木头有三丈长,将此木移至北门即可领取十金的奖励。人们开始不相信,商鞅又将奖金提高一档,上升至五十金。这次,相信的人仍然不多,但只要是按照要求移动木头的人最终获得了五十金。从此百姓心目中的商鞅就是一个商鞅令出必信、法出必行的人。之后,商鞅变法的过程中百姓都非常支持,积极响应各种新的制度,这也是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之一。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一点,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不断地强调减少人们不需要的较低端产品的供给量。其实,人们去外国疯狂抢购的商品,我们国家也有,只不过质量上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为了避免人们疯狂抢购马桶盖、书包的情况发生损害我国公民的形象及利益,让大众不出国门就能买到优质的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增加中高端产品的供给量。从目前看,这种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不仅能够推动我国GDP的增长,而且还切实从社会大众的利益考虑,使公众的利益最大化了。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到了社会大众的信任,从2015年第一次提出到现在改革的进程还是很顺利的。

3.3 立足现实,敢于创新

立于现实、敢于创新这简单的两个词通俗易懂,但要让每一个改革者做好却非常困难。这也是我国现代经济改革要从商鞅变法中学习的。商鞅是一个从小就受法家思想影响长大的人,但在进入秦国开始准备变法的时候他并没有完全受魏国李悝改革的影响,而是综合秦国当时的情况,从中选取了一些适合秦国的制度,但也没有完全的照搬,而是站在秦国的角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改。除此之外,他还依照秦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奖励军功以及以军功晋级原则,取代官禄世袭的创新制度,这些制度都是秦统一天下的基础。

再仔細地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遭遇瓶颈期,一味地沿袭过去的传统发展模式,一方面,不符合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大量的浪费。而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发,这对于经济转型,推动绿色发展、高效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都有积极的作用。因此,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基于现实的需要,也是重要的创新之举。这种通过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结构性改革的方法也是非常创新的,就目前改革成果看,这种创新的方法是十分可行的。

3.4 抓住时机,适时而动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能感受到其带来的好处,随之而来的便是一连串的疑惑,既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好处这么多,为什么不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就立即推行呢?其实,这就是抓住机遇、适时而动的原因。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之后,各国的经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那时候我国贸然采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不一定有现在这么好,而且经济结构性问题十分复杂,在全球经济下滑的时候,我国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是控制经济下降的幅度。所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下推行是正确的,也是合适的。商鞅的变法也是看准时机的,秦孝公面对经济如此萧条的秦国,公开引进人才,商鞅进入秦国之后并没有立刻整理变法的各种制度,而是全面深入地了解秦国之后,分析了楚国的吴起变法和魏国的李悝改革,总结了很多相关的经验,才开始提出变法彻底推翻旧制度建立新制度,来增强秦国的实力。而从商鞅变法的大背景看,商鞅变法并没有提出就立刻施行的,这之间有一个较为明显的过渡期,这个过渡期其实就是在找一个合适的时机推行。

4 结语

综上所述,从商鞅变法取得的巨大成功给后人启示上来看,经济改革的出发点要惠及于民、民益为重;取信于民、以法辅助;立足现实、敢于创新;抓住时机、适时而动。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宝贵的经验,只有做到以上多个要求,才能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真正“落地”,推动经济转型的成功,继而实现经济的腾飞。当然,经济转型是一项艰巨而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任务,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重道远,只有充分借鉴商鞅变法的宝贵经验和教训,才能有效地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苗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探索与建议——以河南省为例[J].农村经济,2016(12).

[2] 吴志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因地制宜——以江西省为例[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16(4).

[3] 刘向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破产业结构调整困境[J].南方金融,2017(1).

[4] 金碚.科学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刻内涵[J].中国共青团, 2016(4).

[5] 沈琪.西方经济学视角下的商鞅变法[J].中国培训,2017(6).

[6] 杜美庆,原亚璐.浅析商鞅变法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借鉴意义[J].商,2015(40).

[7] 古丽娜·阿扎提.试论商鞅重农抑商的经济管理思想[J].黑龙江史志,2014(8).

猜你喜欢

供给侧启示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改革创新(二)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