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资金管理的企业融资租赁管理探析

2017-05-30张春兰

中国商论 2017年17期
关键词:融资租赁资金管理企业

张春兰

摘 要:融资租赁是现代企业新兴融资渠道之一,其对企业资产盘活、拓展融资渠道、控制设备风险等起着重要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本文首先分析了融资租赁在企业资金管理中的重要性,进而阐明了企业融资租赁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企业加强融资租赁管理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企业 资金管理 融资租赁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6(b)-098-02

融资租赁是一种资产租赁方式,资产使用企业通过租赁方式,一方面获得了资产的使用权,以其完成生产任务,另一方面减缓资金支付压力,起到两全的良好收益。近年来,随着融资租赁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特别是营改增之前,售后回租业务对企业在税负成本方面的降负效应,使得融资租赁发展进程加快。融资租赁业务对于企业资金管理效能的发挥,需要从资金来源、业务拓展、风险管理、资产流动性等方面进行整合创新,发挥固定资产投资、盘活中小企业资产融资、降低企业杠杆率水平等功能,以期在实现自身盈利转型的同时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1 融资租赁在企业资金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

1.1 有助于拓展企业融资渠道,补充资金来源

融资租赁在企业融资方面,一方面通过与融资租赁企业合作,租入相关设备资产,免掉一次性支付设备款,减轻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也可销售已有设备至融资租赁公司,再回租至企业,以获得资金融资。传统企业在融资方面往往依靠银行贷款,但银行贷款在资金授信、放款、使用方面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如银监会对企业贷款的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就是对银行贷款的专门管理办法,这使得企业通过银行取得贷款的方式规模有限,且条件较为苛刻。而在融资租赁业务中,对企业的征信方面,往往以企业未来预期情况为准,而对其过去的业绩涉及较少,这些都是企业在融资租赁过程中获得资金,拓宽融资渠道的优势所在。

1.2 有助于盘活企业固定资产,提高使用效率

融资租赁的对象主要为企业固定资产,按照国家要求,融资租赁以企业动产为主,大多为机械设备,或是生产设备,由于融资租赁资产占用资金较大,往往会对企业造成较大的资金压力。售后回租是融资租赁的创新方式,在现在的融资租赁业务中,售后回租已经成为我国主要融资租赁方式之一。其优势在于通过售后回租,将企业已用资产盘活,以现有资产实现融资,获得大量资金,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满足企业资金需求。一方面通过售后回租,将企业原有资产盘活,另一方面减缓了企业新购资产为企业带来的资金压力,实现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的双赢效果。

1.3 有助于降低设备管理风险,保持技术领先

融资租赁最早是由出租企业购买大量的设备资产,之后以租赁方式交由承租企业使用,承租企业按期支付租金,租赁期届满时,承租企业可以选择获得资产所有权,或以较低价格购入资产,这时资产的租赁周期基本与其使用寿命相当。在融资租赁过程中,一旦企业发现设备跟不上技术更新速度,便对更新设备实施融资租赁,以使企业设备等资产跟上企业的发展要求。这样使企业的设备技术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尤其重要,借助融资租赁方式,使融资租赁出租方发挥规模效益,获得融资租赁收益,同时融资租赁承租方将设备更新换代的风险转移出去,降低了技术风险,有效提升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将资金用在更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范畴之内。

2 企业融资租赁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融资租赁行业监管方面需进一步提升与完善

行业监管层面,不同种类的租赁公司分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审批管理,如一般融资租赁公司由商务部门管理,金融租赁公司由银监局管理,而各主管部门从不同的角度来规定解释租赁公司的行为准则,带有强烈的部门局限性,而具有倾向性的扶持政策使整个租赁业处于无序竞争状态。法律保护层面,对租赁公司享有的物件所有权保护不力。租赁物的所有权归属模糊不清,在承租企业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过程中,租赁物常被用作偿还债权,出租企业维权难度大、成本高。信用管理层面,融资租赁未纳入征信系统,因此融资租赁企业在查询承租企业征信过程中,往往没有查询征信系统的权限,使得风险管控难度较大。

2.2 融资租赁业务推广方面需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融资租赁对于出租方来说,属于重资产型企业,需要企业拥有一定规模的资金,在目前的政策范围内,融资租赁公司一般可以应用10倍资金杠杆,也即融资租赁企业可以扩大资金规模,然而融资租赁企业的资金来源往往较为有限,这主要是由于其业务存在穿透难度,投资方在对融资租赁企业进行投资时,底层资产难以穿透,使风险难以评估,因此,融资租赁企业的资金规模扩大是其发展的难题。我国在融资租赁方面主要为直租业务和售后回租业务,业务模式相对较少,相比于国外转租赁、杠杆租赁等模式较为单一,为企业提供资金的渠道较少。

2.3 融资租赁业务风险管理方面需进一步增强与完善

企业治理层面,企业在资金管理中,将融资租赁作为设备管理业务,而忽视了其在融资方面的职能,在决策中沒有使用集体决策,容易造成资金风险。风险识别方面,企业对于融资租赁的风险识别涉及的不仅是企业信用方面,还包括对设备质量的风险识别,对融资租赁合同的风险识别,这些都对企业的融资租赁业务开展提出了挑战。人员素质方面,企业在融资租赁业务中需要与金融机构加强沟通,不断拓展融资租赁业务范畴,建立融资租赁渠道,同时,融资租赁企业需对企业资产有较为全面的掌握,与企业联动完成融资租赁业务。

3 企业加强融资租赁管理的主要措施

3.1 完善公司治理,优化内部控制

融资租赁公司应参照银行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搭建较为健全的公司治理架构,“三会一层”依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要求履行职责,并在董事会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逐步完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机制,优化公司内部控制和业务流程。

3.2 开拓创新业务,扩大应用领域

融资租赁以售后回租和直接租赁业务为主,应不断探索实施转租赁、杠杆租赁等新型租赁业务;发展新型租赁业务形式是融资租赁发展的必然方向。随着经营实力的不断增强,融资租赁公司应加大产品和业务的创新力度,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开拓面向国内外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个人等终端用户的工程机械厂商直租模式及联合租赁模式,强化融资租赁公司的盈利能力,培育融资租赁公司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模式。

3.3 强化风险管理,确保稳健运行

对于内部控制风险,融资租赁公司应不断完善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的作用,优化与完善业务流程。对于法律风险,融资租赁公司面临的法律风险主要体现在租赁物所有权的确权上。特别是租赁业务开展期间,出租人仅享有合同上的所有权,但实际上不占有和使用租赁物,放弃了所有权中与租赁物使用价值有关的一切功能,成为一种名义上的所有权。因此,需要建立融资租赁公共平台,以一定的公示方式披露各方当事人的权利状况,从而降低交易风险。

3.4 立足融资本质,服务实体经济

融资租赁具有“融资”向“融物”转换的特色功能,通过经营性租赁资产在出租人资产负债表内而非租赁人资产负债表内核算的作用,依托自身加杠杆为实体经济提供生产资料,实现助力企业降杠杆的效果。随着融资杠杆的转换,融资租赁应作为实体经济的杠杆向金融机构转移的渠道,充分发挥金融部门经营风险、管理风险的专业优势,发挥融资租赁业务对于出租人和承租人的双重利好,建立较好的宏观政策环境,促进融资租赁业务的广泛而专业的发展,依托企业在经营发展中的良好背景,不断抓住国家发展的红利,以更好的服务帮助企业获得资金,实现企业的互补多元发展,促进融资租赁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发挥效能,帮助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红燃,曾冠辉.企业租赁融资的特征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8(5).

[2] 郭鹰.融资租赁业务创新方式探讨[J].北方经贸,2005(4).

猜你喜欢

融资租赁资金管理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关于医院资金管理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浅谈船舶融资租赁风险及其防范
国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探究新经济环境下企业资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