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小型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17-05-30张铮

中国商论 2017年17期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问题发展

张铮

摘 要: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国际化的经营是开始到扩大阶段。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模式还在刚刚起步的发展期间,核心是发展出口贸易为主。而这种发展是以市场体制的存在而产生,并使其扩大和發展,使得中小型企业在市场中具有顽强的生存能力与自发性。而在现阶段,我国中小型企业该如何展开国际化经营与对策,是在国际市场上克服障碍的关键问题,即也是中小型企业发展与壮大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国际化经营 中小型企业 问题 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6(b)-046-02

1 我国中小型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现状

1.1 规模小,体制灵活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型企业的特点是发展规模小,从业人员较少,历史负担更轻,操作灵活。企业内部信息传递因企业的规模不同从而要求有所差别。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型企业的管理跨度小、拥有更少的职能部门。内部信息对称程度较高,所以决策与协调相对简单。信息传输速度快,快速和准确的决策在中小型企业中占绝对优势。此外,中小型企业投资少,门槛低,资本和技术构成相对大型企业较低,所以产品生产和市场时间短,见效快,成本低的产品转换,容易顺应新环境,在生产经营上有很大的灵活性。

1.2 境外投资以发展中国家为主

从投资企业的分布来看,我国的跨国经营地域主要集中选择在发展中国家和中国周边地区。从总体来看,我国中小型企业跨国经营的区域相对集中分布在亚太经济区,以亚洲为主,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投资环境吸引了我国绝大部分的企业。据估计,近80%的投资项目位于亚洲。从区位选择上看,国外投资企业大多数在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邻近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以及东欧国家。我国中小型企业贸易海外投资并不集中于发达国家,如美国、欧洲和日本,生产类型的中小型企业以人力资源为主所以投资也集中在劳动力低廉的周边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如东南亚。

1.3 存在自发性与盲目性

从投资的角度看,大多数中小型企业采纳新的独资或合资形式,自发性较强。相比较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直接投资与并购形式,我国只有少数几个大型企业敢于尝试。而中小型企业对并购不熟悉,缺少国际并购经验;但是新的投资形式是能够防止中小型企业之间发生冲突和摩擦的新的管理制度,和合资企业不需要太多的资本投资,减少成本。并可以利用合作伙伴的关系和销售渠道,中小型企业从事国际业务是受利益驱动与成本的减少。但是也有巨大的盲目性。往往是一个大型企业通过合资并出口,获得更高的利润,然而其他中小型企业投资前期缺少市场调研,目的性强,对市场风险评估不足所造成盲目投资并纷纷效仿,导致重复建设、产品雷同从而导致中小型企业被大型企业淘汰的命运。

2 我国中小型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存在的问题

2.1 中小型企业实力弱,竞争力低

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国际化经营反复建设严重,缺少资金和规模不大,经营分散,产业集中度低,构成不规模经济而且市场占有率低,缺少国际化经营竞争力,在国际化经营中往往很难与大企业进行竞争。而我国的中小型企业中,大部分产品出口量极少,可以说绝大部分是内销,出口比例低。中小型企业经营规模小,资产不够充足,在对外投资中的抵抗、管理风险能力相比较低。尤其是对企业本身原因造成的风险,几乎没有任何防范承受的措施与能力。如政治风险、战争风险、国有化风险、社会治安风险等。

2.2 跨国经营人才短缺

归根到底,国际市场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必须熟知国际惯例,了解国际市场和国际贸易规则,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善于把握国际市场复合经营的管理人才的短缺。跨国经营是一个复杂的工作,而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起点较低,现有的管理、技术人员知识结构偏低,缺乏人才储备,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缺乏,管理经验不足,关于国际市场的市场判断并不准确。在许多情况下,中小型企业主要是依靠管理人员的市场经验和直觉把握市场,这很难形成一个稳定的消费群体,更难以与其他企业进行经济竞争。

2.3 缺乏技术优势,创新能力不强

我国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缺乏,使企业发展后期能力不足。由于规模小的限制,中小型企业使他们在产业分工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从事出口的而是相对较低附加值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除了高新的中小型企业,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的研发投入太少,并且有很多中小型企业在这一领域并没有投入。技术含量低,创新能力差,企业人员缺乏,出口的则是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在我国许多中小型企业再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是以低价的优势,这样从而让国际市场出现了大规模的反倾销行为。导致许多产品在国外的市场丢失。

2.4 中小型企业国际化经营缺乏市场信息

中小型企业国际化经营必须快速了解国际市场,并充分预测市场变动。我国中小型企业缺少专门向中小型企业提供外贸信息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对外信息组织交流平台。致使国际市场的信息搜集相对落后,信息处理和反馈功能相对薄弱,缺少全面和动态地了解国际市场,中小型企业难以用低成本来获得及时的、全面的和准确的相关市场信息和对外贸易政策信息。

2.5 中小型企业国际化经营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

我国许多中小型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决策者不会制定企业国际化的战略目标。由于企业的管理人员总是习惯性等待上级下达任务,制订计划。因而,我们如果要走向国际化,中小型企业就必须明确国际化的战略目标,制定品牌的框架和决策模块,以顺应企业自身的发展。只有制定了国际战略目标,我国的中小型企业才能更好地向海外市场发展。

3 促进中小型企业国际化的对策

3.1 构建良好的融资环境

构建一个高效、多层次的融资体系,需要从间接和直接两个方面同时进行。

第一,直接融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能够更有效、更大程度地满足市场主体的多元化,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资金供应和需要,推进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为建立明晰产权、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创造条件。有利于中小型企业通过多种渠道推进储蓄向投资转化。

第二,间接融资。政府要鼎力开展地方、民营中小型金融机构,要加大中小型企业服务体系建立,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难问题,政府通过与市场经济的政策和制度,积极支持中小型企业,提高竞争力,降低风险和交易成本,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引导和刺激金融机构和中小型企业的交易。

3.2 加强国际化经营人才的培养

中小型企业要完成国际化经营,最需要的是一批熟悉国际经营的人才。为此,中小型企业首先应开发和完善有效的人才培育机制。

一方面,经过企业内训和选派人员到高校深造、提升的形式为以企业培养大量的符合国际化经营的人才,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国际经营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同时还应在全球招聘和开发国际化经营人才,可以直接聘用有经验的外经贸人才,甚至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完成人事配备,逐渐培养起一支国际化经营的队伍。除此之外,人才的培养和企业文化的气氛息息相关,想要让人才更好地获得培养,必须让人才长期稳定为企业发展服务。

3.3 加强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中小型企业只有不断的技术创新,尽力开展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要施展中小型企业在推进技术提高和技术革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非凡作用,是否有效地开展技术创新,是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也是中小型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保障。

3.4 制定合适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我国中小型企业在战略选择上,可以依据自己的详细状况,选择灵活多样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第一,通过与跨国企业合资,合作经营,在弥补自身资金不足的同时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提高自身竞争力;第二,通过特许经營的开展,运用授权商标,技术和经营方式的方法,迅速扩大的影响,开拓市场;第三,扩展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与大企业联盟,参与全球制作网络,以及海外间隔上市的途径扩展中小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第四,通过集群化运作,依附集群化的力量取得突出竞争优势。借助海外华人的企业网络,实施“走出去”战略,有条件的企业可直接在本地直接生产。

参考文献

[1] 许梦颖.国际贸易与全球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17(02).

[2] 梁圆皓.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市场, 2015(29).

[3] 王晓昌.论国际贸易实务中国际市场营销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7(01).

猜你喜欢

中小型企业问题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论中小型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及分析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中小型企业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