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探析

2017-05-30伏统渊

科技风 2017年22期
关键词:农业生产新农村建设

伏统渊

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1722124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首要任务就是强化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设施。本文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背景,针对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进行着重要分析与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的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田小型水利工程;农业生产

现阶段,小型水利工程在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发展中占有较大比重。小型水利工程的推广及应用不仅可以保障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还可以解决农田灌溉和排水等问题。目前,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大部分都是公益性的,就宁夏而言,主要有灌溉工程、灌区排水工程、中部干旱带抗旱补水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泵站工程、控导工程、水库、淤地坝和黄河堤防等工程。这类工程虽然得不到经济回报,但却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提供了保障。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传统的小型水利工程在建设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弊端,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需求。因而,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强化民生水利发展,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在建设管理方面亟需改革,加快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不仅有利于管好用好水利设施,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促进节约用水、高效利用水资源,而且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農民增收减负。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

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时,政府会派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和指导,但在项目完工,监管部门离开后,通常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就会发生无专人管理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包涵引水、输水以及配水等部分组成,但只有配水部分是农民常用的,一般配水工程部分很少出现问题[1]。而饮水、输水是农民集体公用部分,这一工程部分出现问题的几率极大,一旦损坏就难以修缮,给农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诸多不便。农田小型水利工程是政府惠民工程,通常都是由政府依托中央专项资金建设,而施工单位在建设完工后不负责管理和维修,这就导致共用部分的工程在管理方面出现漏洞,缺乏合理、健全的管理制度。

(二)没有明确责任制

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也会导致其他问题的发生,例如:没有明确的责任制,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属于集体共用设施,通常由农民小组或者是相近村庄共用,一旦农田水利工程出现问题时,就会出现相互推卸责任、无人修缮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和农业生产的发展[2]。并且,由于维修保养不及时,使农田水利工程损毁严重,极易造成饮水、灌溉困难,甚至在用水高峰期出现灌溉矛盾。

(三)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在乡镇、村级组织无力改善灌溉设施的情况下,没有农户、中介组织和合作经济组织能够很好地把农民组织起来,共同出资改善水利设施条件。同时,农民实际上未能很好地承担起对灌溉基本建设等公益事业应尽的义务。农村税费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两工”(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取消后,国家对小型水利工程投资有限,地方财政又没有钱投入,致使完善小型水利工程设施建设难度加大。

二、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建设对策

(一)完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

原有的农田水利工程在管理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难以适应新农村发展要求,因此,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亟需改革,拥有完善的责任管理制度是小型水利工程改革的必要条件。通过细化管理细则,实施责任管理制度,明确分工,把具体管理工作落实到个人头上,以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长期、高效运行[3]。另外,还应设置专门的监督部门,实时监督水利工程的运行情况,将政企管逐步分离,使水利工作实现效益最大化,强化民生水利发展。同时,还应对水利工程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和检查,以免造成安全事故。

(二)强化在建水利工程的监管力度

在建农田水利工程在施工建设时务必做到高质量、高效率。强化监督,细化管理,使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更加系统化、高效化。整体上,拥有一套完善、健全的监督管理体系,保证工程建设的透明化,实现齐抓共管的管理制度,保证在建工程的质量。农田小型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农民生产生活的保障,为保证在建水利工程的高质高效,首要任务就是强化管理体制,加强水利工程的监管力度。确保审批、施工、交付验收等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是农田水利工程更加规范化。

(三)普及农民科学种田,提高节水灌溉意识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土地越来越多出现集约化管理,农业生产效率逐渐提升,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新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比如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多样的经营管理方式,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良性水利管理体制。同时,强化农民的科技认知,对农民进行统一的科学技术培训,强调科学种田的重要性,强化农民自觉维护小型水利工程的超前意识,以改变农民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认知,使当地的水利工程发挥其最大效益。在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时,农民最为关注的两个点就是生产效率以及经济收益,这两点是农民选取生产方式的前提,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应从农民的实际角度出发,细化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使农民切实体会到农田水利工程所带来的积极作用,深化农民对水利工程的认可,让农民主动参与到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监督当中。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农民的节水灌溉意识。在目前宁夏过境黄河来水量持续偏少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培养农民节水灌溉的理念,以确保农田水利工程的高效运行。

三、总结

综上,为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要求,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在建设和管理方面还有待提高,其主要问题包括管理体制不健全、没有明确落实责任制和农民对水利工程不认可等,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就是强化管理制度,合理落实责任制,加强农民的科技认知,进而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真正的惠民、利民,确保新农村的顺利建设和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永勤.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田间工程建设现状及运行管理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1):240+242.

[2]王福.关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分析[J].低碳世界,2015,(35):7980.

[3]王景光.浅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3):252.

猜你喜欢

农业生产新农村建设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效应分析
新形势下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