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戒烟的心理锦囊

2017-05-30赵翔

心理与健康 2017年2期
关键词:吸烟者治疗师戒烟

赵翔

众所周知,吸烟有害健康,烟雾中含有许多致病毒素。据统计,每年近60万中国人死于肺癌。作为肺癌的一种主要诱因,烟草对这个庞大的数字难辞其咎。除了癌症以外,吸烟还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生殖系统障碍等多种健康问题。对老年人群体来说,吸烟更会损坏认知能力,引起老年痴呆症等问题。

一方面是铁证如山的研究结论,一方面却是吸烟者的我行我素,两者断链的原因是什么?健康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就算知道某个行为有害健康,但还是会维持这种行为。这说明,掌握知识并不能完全控制行为,吸烟行为同样如此。很多老年人即便知道吸烟对健康有害,但还是会吸。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就是因为有这些错误的认知在作怪:

1“吸烟是我为数不多的爱好”。一般而言,老年人退休后,生活比较闲适,有很多自己的时间,但也可能会产生空虚的心理。因此,有的老人就会觉得,自己为工作忙活了大半辈子,也没什么个人爱好,如果再减少一个“精神寄托”,那可怎么办啊?事实上,可以用来做“精神寄托”的事情很多,比如学唱歌、学书法、钓鱼、旅游、摄影、读书……静动皆可,而且有益于心身健康。

2“我已经吸了一辈子烟了,再多吸几年也没事”。很多老年人虽然承认吸烟对健康的危害,但是对戒烟表现出消极的态度,认为自己健康已经受损,于是破罐子破摔。然而,对于老年人来说,生活的质量也许比生命的长度更加重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谐的人际关系、拥有可以游山玩水的身体,是人所向往的有质量的生活。研究证实,吸烟不但会导致疾病,还会延缓疾病的康复,产生的烟雾更会殃及你最亲近的人。生命的质量和烟瘾的满足,孰重孰轻,答案十分明显。

3“吸烟是一种社会风尚,大家都吸”。社交活动对老年人来说很重要,有几个好朋友一起娱乐虽然是很开心的,但是娱乐的方式应该是健康的。在我们的调查中,很多老年人认为男人就应该吸烟,而且吸烟很正常。的确,有调查显示,过半的中国男性都是吸烟者,这与大家观察到的“正常”是一致的。不过,大多数人做的事情并不等于是正确的事情,更不等于是健康的事情。回到100年前,我国的女性很多都被缠足,社会规范也认为“三寸金莲”才是美的。我们现在反思一下,无疑觉得那是残忍的陋习。在许多健康意识先进的国家,室内吸烟已被全面禁止。因此,所谓的“社会风尚”,其实是过时的风尚罢了。为了追求这种所谓的“风尚”,牺牲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二手烟”同样危害重大),一点都不值得。

老年人戒烟的

心理自助方法:

传统戒烟方法很多,比如尼古丁替代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这些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老年人戒烟,但在操作层面却需要医生或心理治疗师的指导。笔者在这里介绍几种专业要求不高的心理策略。

1减少负面情绪。老年人一般没有来自工作上的压力,负面情绪更多可能源于家庭成员关系。和好朋友、老邻居偶尔倾诉一下,可以在这种社会支持中减少焦虑和不安。另外,目前许多心理自助类书籍和节目,无疑是一种便捷的情绪管理学习资源,适合闲暇时间较多的老年人自行学习。此外,喜欢运动锻炼的老年人,也可以通过诸如散步、打太极等舒缓的运动,来放松身心。

2视觉上的诱惑。我们都知道,一幅图画胜过千言万语。这个道理运用到戒烟上也一样奏效。国外的烟草包装满是可怕的图片,意在警示吸烟者。然而,近来的研究却发现,积极的视觉信息似乎更能催人戒烟。与其向吸烟者呈现一具腐烂的肺,不如换作一个健康阳光、面带微笑的形象,告诉他们那是戒烟后的效果。因此,希望戒烟的老年人,可把健康的形象作為一种榜样,时刻“诱惑”自己。希望自己父母戒烟的子女,或许也应该改变自己的“负面”策略,换一种正向的方式来鼓励老人。

3心态上的调整。研究发现,身体疾病常常是老年人吸烟的一个原因。具体来说,躯体残障类的疾病往往更容易触发老年人吸烟。曾经能行动自如的人,因为疾病等原因变得行动不便,自然会情绪低落。不过,人生的历程就是不断地获得又不断地丧失,我们总是要适应不同的条件,并在这些条件下想方设法过得开心(对此,沈熹微的《低处盛开》有很多发人深省的记述)。如果老年吸烟者能够领悟这一点,在认知结构上进行调整,行为也会相应地作出变化。要知道,用吸烟惩罚自己的丧失,只会让我们失去更多自己在乎的东西。

任何时候戒烟都不晚

戒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长时间使用烟草会让人成瘾,只靠吸烟者自己的毅力彻底戒烟很困难。正因如此,国内越来越多的医院已经成立了戒烟门诊,帮助吸烟者用药物来控制吸烟。如果上述这些心理自助的方法对你无效,不妨试试医院的药物干预或者心理治疗师的帮助。

猜你喜欢

吸烟者治疗师戒烟
戒烟文
2020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开始招生
吸烟者更易腰腹肥胖
吸烟显著增加患2型糖尿病风险
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通过世界造口治疗师协会教学评审
戒烟
No Smoking请勿吸烟
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第8期课程班即将开始
精神分析心理学反移情概念的发展及应用
每天1根烟,心脏病风险增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