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土新发现视野下的阁皂宗历史考论

2017-05-30孔令宏

地方文化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道教历史

孔令宏

[摘要]阁皂宗是道教史上灵宝派发展到以江西樟树閤皂山崇真万寿宫为传播中心时代的别称。本文基于作者实地考察所得的新的镇墓文等碑刻新材料,结合历史文献,对其历史进行了详实的考论,以嗣法宗师为主线梳理了其发展脉络。我们认为,葛玄与阁皂山道教似无关系,阁皂山道教开始于南北朝晚期;隋唐时期有了一定的发展,宋代因得到朝廷的支持而繁盛,元代开始逐渐衰落,近代以来衰而不亡。政府的支持、高道的努力、火灾兵灾等灾难的避免,是决定它能否兴盛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道教;灵宝派;阁皂山;历史;新发现

中图分类号:B9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354(2017)03-0049-12

閤皂宗是道教灵宝派发展到以閤皂山(位处临江军清江县,今樟树市)崇真万寿宫为传播中心时代的别称。郭树森、张泽洪等学者对它有所探讨,?譹?訛但对其历史的论述,囿于材料搜集不够周全,阐述不够周详,判断和观点不够严谨。本文拟基于历史文献和作者实地考察所得的新发现,对其历史进行较为详实的考论。

一、阁皂宗的前史

据《道德会元》卷二百四十四《玉清灵宝无量度人上道·灵宝源流》载有东华派所尊奉的历代祖师:“元始上帝、灵宝天尊、太华天帝,……徐来勒、葛玄、郑思远、葛洪、高钦之、陆修静等”,?譺?訛这与道书所载灵宝经的传授系统大致相符,故他们可视为灵宝派祖师。这些祖师中,徐来勒以前诸仙真无从查考,故一般将葛玄视为灵宝派的创派祖师。据《太极葛仙公传》内陶弘景所撰《吴太极左仙公葛公之碑》云:“公(葛玄)驰涉川岳,龙虎卫从,长山、盖竹,尤多去来,天台、兰风,是焉游憩。时还京邑,视人如戏。”?譻?訛这里并无涉足江西诸地的记载。关于葛玄在江西的事迹,据《太极葛仙公传》载,葛玄“恒周旋括苍、南岳、罗浮、金精、玉笥、长山、盖竹、天山、兰风等山”。?譼?訛其中金精山在赣州宁都县,玉笥山在吉安市峡江县。又称:

汉光和二年正月朔,仙公于天台上虞山,感太上遣玄一三真人、太极徐真人授以三洞四辅经箓,修行秘诀,金书玉诰符图。又命王思真披九光玉蕴出洞玄大洞灵宝经典七品斋目,劝戒法轮无量通玄转神入定等经以授仙公。……最后于閤皂山东峰建卧云庵,筑坛立灶,以炼金丹。?譽?訛

从此文看,似乎葛玄不但早年在江西游历,而且得道后在閤皂山傳授灵宝经箓。南宋吴曾引五代范资所撰《玉堂闲话》说:“《玉堂闲话》云:南中有閤皂山,山形如閤,山色如皂,故号閤皂山,乃仙翁得道之所,七十二福地。”?譹?訛刘宋道经《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提及葛玄在浙江天台山授郑思远,郑在江西马迹山授葛洪,并记载:

郑君于时说仙师、仙公告曰:“我所受上清三洞太真道经,吾去世之日,一通付名山洞台,一通付弟子,一通付吾家门弟子,世世录传至人。”?譺?訛

元代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二十三《葛玄》载:

(葛玄)于天台名山告郑思远曰:“我所授上清三洞、灵宝中盟诸品经箓,吾升举之日,一通付閤皂名山,一通付吾家门弟子,世世录传至人。”?譻?訛

两相对照,晚出的《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把早先文献中的“名山洞台”坐实为“閤皂名山”,但《太极葛仙公传》撰于明代正统丁巳(1437)年前,符合历史逐层累加却往往并非真实的规律——葛玄与江西诸地的关系显然是较为后起的说法。当然,应该注意到,从隋唐时江西各地道教的实际情况看,多处存有葛玄、葛洪等人游历江西的遗迹,对葛玄、葛洪的崇拜也在这些地方民众中盛行。其中影响较大的,除上文中提到的玉笥山外,尚有葛仙山等地。但这往往是葛玄、葛洪在道门中的地位和影响所致,未必真能据此相信他们都到过这些地方——因为甘肃等西北诸省区也有类似的情况,所以,如果没有别的证据,明代《太极葛仙公传》所说葛玄“于閤皂山东卧云庵,筑坛立灶,以炼金丹”,因而把閤皂山视为葛玄飞升之所,似不宜当作信史。总之,葛玄在世时与閤皂山道教似无关系。

据传记,郑思远(名隐)是葛玄之徒,葛洪之师,籍贯不详,其活动地域有江西庐江马迹山、霍山等。葛洪,江苏句容人,活动地域有丹阳、浙江多地、洛阳、广州等。陆修静,浙江吴兴人,入道后,先隐云梦山,继隐仙都山,曾游历衡、熊、湘、九嶷、罗浮、巫峡、峨眉,晚隐庐山简寂观。没有文献证明他们到过閤皂山。灵宝派传至陆修静以后,传承不明。因此,可以断言,在陆修静以前,灵宝派即使传入閤皂山,也没有成为传播灵宝经箓的中心,质言之,閤皂宗在陆修静以前尚未形成。

二、阁皂宗在唐宋时期的兴盛

閤皂山的道教活动,隋唐时期才开始有比较明确的记载。杨申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应閤皂山道士邹九龄、熊崇天之请而写的《閤皂山景德观记》说:“唐仪凤中,道士孙道冲请于朝,朝廷命以赐之。……唐初兴造,辟土得巨钟,镂文隋开皇十四年铸,下有虚皇真人玉像三。自此皇朝赐名景德。”?譼?訛据此,阁皂山的道教当从南北朝末期才开始。

閤皂山宋代时有崇真宫,周必大于南宋乾道九年(1173)登临閤皂山,其《记閤皂登览》中记载了閤皂山自隋至宋的大概情况:

按古碑,此(指崇真宫——引者注)本灵山(或作仙)馆,焚于隋。唐有道士程信然,望气至此,掘地得铁钟一口,下有玉石尊像一座,高尺余,遂立草堂。先天元年(712),孙道冲始立台殿,赐名閤皂观。……咸通(860-873)中遭火,惟古钟、玉像存。寻有处士杨荐父子次第葺之。[原括注云:以上并见唐广明元年(880)道士许玄真记中。所谓玉石天尊像甚小而重,又有两躯侍立,亦玉石也。钟在殿旁,视其文,乃咸通十三年(872)铸,而云隋开皇十四年(594)铸,何也?岂别有钟而不存耶?]……大概言,此观在江南李氏(指南唐——引者注)号玄都,至真宗祥符元年(1008),避讳改景德观,天禧庚申(1020)尝经火,熙宁丙辰(1076)又火,政和八年(1118)五月,用守臣之请,改赐崇真宫为额,给元始万神铜印一,授法箓则用之。盖天下授箓惟许金陵之茅山、信州之龙虎山,与此山为三院。?譽?訛

庆元二年(1196),周必大作《临江军閤皂山崇真宫记》,所述崇真宫历史与此相同。据上文,隋前,閤皂山建有灵山(仙)馆,隋时毁于火。其后,唐初道士程信然通过望气,发现此处埋有异宝,“掘地得铁钟一口,下有玉石尊像一座,高尺余”。据后文,此钟当铸于隋开皇十四年(这尚存疑,或为咸通十三年(872))。程信然随后便在灵仙馆废墟上建立草堂。至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孙道冲再立台殿,该观始具规模,朝廷赐名閤皂观。前引《閤皂山景德观记》说孙道冲请朝廷赐号的时间是仪凤年间。仪凤为唐高宗李治年号之一,时间为676-679年。这里说是唐玄宗先天元年,前后相差36-39年,在未找到其它旁证前,无法判断哪一种说法正确。孙道冲之请能上达于朝廷,说明此时阁皂山道教已有较大的影响力。程信然和孙道冲等人的事迹不详,不知他们属于何派道士。但从后世閤皂山的传承来看,可推断他们为灵宝派道士。

笔者在閤皂山进行田野调查发现一块碑刻。该碑为镇墓石,用以超度亡灵。其碑刻分上、下两个部分,碑文上半部分是道教特有的符书字体——云篆,无具体信息,也无法识读。关于此种文体可参阅徐菲的论文《〈灵宝赤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三炁天文〉简析》。?譹?訛下半部分碑刻书曰:

北方黑帝练度:令四镇神、五炁天文、北方五炁玄天,承元始符命,告下北方无极世界土府神诸灵官,今上清法师阁皂山威仪经教大德杨希浮,本命学练拜,元和二年是真限微,因宵寐梦龟形,冠带汝容,登道院羽化,滅度五仙,託尸太阴,今在是山,西系真仙,合丙向,安宫立室,庇形后土,明承正法,安慰抚恤,西北吐飴,三炁滋玉,流精充溢,练飭形骸,骨芳肉香,亿劫不灰。北岳恒山,明开长夜九幽之府,出杨希浮魂神,沐浴冠带,迁上南宫,供给衣食,长存光明,魔无干犯,一切神灵,侍卫安镇,悉如 元始明真旧典女青灵文,徒弟中奴字亘恩。

此碑碑文汉字部分当系以《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中的“灵宝黑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五气天文”为蓝本填写,原文如下:

北方五气玄天承元始符命,告下北方无极世界土府神乡诸灵官:今有太上清信弟子某甲,灭度五仙,托尸太阴。今于某界安宫立室,庇形后土,明承正法,安慰抚恤,玄灵哺饴,五气玉滋,精光充溢,炼饬形骸,骨芳肉香,亿劫不灰。北岳恒山,明开长夜九幽之府,出某甲魂神,沐浴冠带,迁上天府,供给衣食,长在光明,魔无干犯,一切神灵,侍卫安镇,如元始盟真旧典女青文。?譺?訛

《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为古灵宝经之一,成书年代当为南北朝以前的东晋时期,作者不详。据此,杨希浮法师,卒于唐代元和二年(807),有威仪大德之号,本为上清派道士。大德作为道官称呼始于唐高祖时期,?譻?訛是掌管佛道教事务的宗教领袖的称呼。道教中人获得“大德”称号的都是为帝王宠幸的著名道士,在道门中享有一定的权威。唐代的道门“大德”经常被授予一定的名位,或者赋予大德“纲统”道门事务的权力,所以,唐代的道门“大德”具有“道官”的性质。“大德”还具体有“讲论大德”、“陪位大德”、“赐紫大德”、“供奉大德”等称号,如道门威仪郗玄表曾为“三教讲论大德”。?譼?訛此处杨希浮的“经教大德”,当与“讲论大德”接近,具有从事道教教育、学术的性质,说明他在道教学术方面当有较高的造诣。然而一旦成为实权的职位,大德就不可避免地沦为伪滥之态。《因话录》载:“元和以来,京城诸僧及道士,尤多大德之号。偶因势得进,则得补署,遂以为头衔,各因所业谈论。取本教所业,以符大德之目。”?譽?訛隋文帝时始有道官“道门威仪”之设,唐代因之,为道官制度之一。本来,大德更多地具有荣誉的性质,威仪更多地具有道官的性质,但唐代中期之后似乎二者混融难分了。从杨希浮有威仪大德之号来看,他极有可能是阁皂山传法宗师。咸通年间(860-874),阁皂观再次被焚毁,杨荐父子主持修葺,道士许玄真为之作记。

五代时期孙光宪(901-968)的《北梦琐言》记载,卒于天复(901年四月-904年闰四月,907年九月)中的员外郎薛准“游江南至吉州阁皂观,遇修黄箓斋,道士升坛行法事,准亦就列。”?譹?訛说明晚唐时期閤皂山道教有一定的影响力。此后南唐(937-975)时,阁皂观更名为玄都观。

宋代閤皂山灵宝派趋于兴盛。周必大《记閤皂登览》中记载,他在乾道九年游览閤皂山崇真宫时,曾亲眼看到太宗、真宗、仁宗、英宗四朝赐给该宫的“四朝御书”。?譺?訛宋太宗赵光义在位之年为976-997年,而閤皂山先是地属南唐管辖,南唐归宋之年为975年,也就是说975年以后,閤皂山才归宋朝所统辖,而归宋后的第一位皇帝就赐其“御书”,并且以后每位皇帝都相继赐其“御书”。这当然跟赵光义及以后的宋朝皇帝崇道有一定关系,但从中也可知南唐时,閤皂山玄都观已经有很大的社会影响。閤皂宗为何由隋唐时似不显于世,至宋初却被皇帝如此重视,文献无征,无法考证。

宋代阁皂宗确实颇为兴盛。宋真宗于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以其曾用年号“景德”赐给閤皂观。宋神宗熙宁中(1068—1076)敕封閤皂宗传教威仪戴知在为灵宝大师,又赐给閤皂山御书118卷、《圣封泰山芝草》2本、《皇佑新乐图》1卷、《绍兴宸翰》10轴,并赐良田2000亩。《茅山志·刘混康传》称,宋哲宗嗣圣(应为绍圣)四年(1097),“别敕江宁府句容县三茅山经箓宗坛,与信州龙虎山、临江军(今江西清江县——引者注)閤皂山,三山鼎峙,辅化皇图”。这样,形成了三宗鼎立的格局,閤皂山道教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将景德观赐名为崇真宫,追封葛玄为冲应真人;宋孝宗(1163—1189)敕封閤皂山道士杜行正为冲隐大师;宋理宗淳祜六年(1246)加号崇真宫为大万寿宫,追封葛玄为冲应孚佑真君,又赐“元始万神”铜印传度符箓。一时之间,朝野上下,无不以能得到閤皂山灵宝符箓为荣。例如,北宋东京女道士曹道冲(1039-1115) 曾于盛年到閤皂山授箓,宋代郑昂《希元观妙先生祠堂记》说她“既而受箓于閤皂山,于是四方始知先生之名矣”。?譻?訛一般来说,能取得官方承认通常是在道派的发展比较成熟,社会影响比较大之后。从上述北宋朝廷与閤皂山的关系史来推断,大致从宋太宗时期开始,閤皂山崇真宫逐渐成为传授灵宝经箓的中心,这样,可以断言,閤皂宗大体形成于北宋前期。到了徽宗时期,閤皂宗已经道教内外形成了全国性的影响,于是,茅山道士黄澄请求混一三山经箓:“初,三山经箓,龙虎正一,阁皂灵宝,茅山大洞,各嗣其本系,先生请混一之。今龙虎、阁皂传上清毕法,盖始于此。”?譼?訛

北宋时期的閤皂山可谓盛况空前。“江西大宫观福地,惟玉笥、閤皂二山。而閤皂以楼居压山谷,高下如云霄”。“凡殿宇皆翼以修廊”,道众五百人,“环居其外,争占形胜治厅馆,总为屋一千五百间,江湖宫观未有盛于此者。土大夫川浮陆走,无不迂途而至。”?譽?訛宋代著名道土谢仲初长住閤皂修炼,北宋光禄寺正卿杨申写有《閤皂山景德观记》。

1988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樟树市博物馆在閤皂山西坑挂壁峰抢救性发掘清理了一座北宋大观年间(1107-1111)的道教画像石墓。据碑文记载,墓主人姓戴,名知在,字子中,是新干县登贤乡长乐里人,北宋景祐二年(1035)入山,师从谭仲雅,先后任“副道正”、“道教首职”和“传教威仪”等职,被朝廷赐予“灵宝大法师”之号。他卒于元佑八年(1093),安葬时间,或为绍圣元年(1094),?譾?訛或不早于大观二年(1108)年。?譿?訛显然,戴知在是阁皂宗的嗣教宗师。

笔者实地考察发现《杨君墓碑》,此为残碑:

徒弟周道全,黄克巳,萧得成,(桂?)希声

(太?)师公杨君法师

……师公元正黄管辖三十三代宗师

……日时 刘天惠

从其师黄元正有管辖之职来看,黄元正当为宋代道士。管辖为宋代道官制度中的差遣,即有实际职掌。黄元正之师为杨君。他作为一代宗师,弟子众多,有周道全、黄克己、萧得成、桂(?)希声、刘天惠等人。他作為传法宗师的时间,大概在1105年左右的北宋中期。?譹?訛

杨至质在其《谢郡守王监簿》中说:“尝闻山川以人而轻重,钟鼓随时而盛衰。维张、葛双坛,记寰宇之福地;有陈、黄二士,列政和之道官。后先领袖以俱贤,内外规模而毕备。”?譺?訛从文意来看,陈、黄二人当为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8)对閤皂山有重大贡献的领袖人物、嗣教宗师。

南宋时期编撰《上清灵宝大法》的宁全真、王契真,是显扬灵宝斋法的著名道士,该经题录为“洞微高士开光救苦真人宁全真授,上清三洞弟子灵宝领教嗣师王契真纂”,由此可知宁全真、王契真是灵宝派的嗣教宗师。宋代,閤皂山被目为灵宝派的宗坛。这二人或许与閤皂山有关。

南宋周必大于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在崇真宫所见的管辖道士为李汉卿,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在崇真宫所见的管辖为王自正,这两人都应是閤皂山的嗣教宗师。

笔者于2006年到閤皂山进行田野调查时发现三块石碑,兹对其内容述于下。《閤皂山瑞云堂王管辖墓志》载:

前褐进士丁□□撰是□书

公姓王讳惟,字勉仲,洪之丰城人。以儒世业。公幼读父书,冠而有弃俗之志,从瑞云堂邹公知常游师焉。壮而祠牒,遂泛湘涉沅,历名山以求异,时鹤山魏公闲居渠阳,公求见,与语善,以棲云二字赠之,归而为扁其室,遂无出岫之心。端居默坐,研究二教之书,以求性命之学。每曰:“静以养神,默以养炁,饮食皆足以伤气,故食不求饱,饮不至醉。”谓布衫皆足以暖体,故衣不尚侈,未尝事修饰。又曰:“人不可以无礼,所谓绝灭礼学者,非吾所谓学也。人不可以无仁义,所谓搥提仁义者,非吾所谓道也。”故检身必严,无简慢,无放旷。应物必厚,故随寓乐施,与拔一毫而不为者不可同科。性介洁而实同流外,严浚而实和,为庚午宫阙主席,耆宿会众,公举年德,籖于人而卜诸神,首得公名,上之郡。郡侯焚香籖名卜诸天,公姓名自瓶跃而出,公力辞曰:“余静处三十年,安有闲心性作俗家事?”众力请。郡亦再四,公黾勉受命,曰:“既受之,不敢不力。”时公堂凋瘵,负欠如山,竭一岁之入,仅足偿一岁之债。公充以私帑,悉酬公堂所逋,乃节浮费。量所入丝粟无妄,债坑始裕。三清殿、祖师藏殿岁久坏烂,乃举而重修之。以次正一堂、御书阁、丈室、廊庑、圣像,不三年间工力毕举,金碧错落,丹雘绚绘。公疲精神,竭心目,求无负于众,无负于神,无负于时贤,自是廉介之誉,内外翕然相孚。不待袖疏而争先乐施,顾以助成其志,至于积岁俸给亦不以归私橐。复指以新鸣水台于宫之南,规模伟丽,见者叹羡。工既毕,尚余廪千,硕钱三千余缗,命以次掌之。诣郡丐闲,郡侯谓左右曰:“此山非此老主之不可,不许。”屡辞。元僚乃老侯曰:“此老真实,宜遂其志。”乃许。公欣然以归,为无心出岫之初心始白矣。宫厄乙亥火,瑞云俱烬,公结矛三间,处之怡然。壬秋始,构工,将落成。公气力强健,起居如常。癸未元日,会其徒,讲履端之礼,忽作而曰:“今日天腊可以去矣。其为我办后事。”晚钟声断,溘然而逝。公生嘉泰辛酉四月之二日,寿八十三,以是年二月廿一日丙午奉枢,葬于本宫之西,原坐乾亥向巽巳流水。度徒十二人,主圹事者蒋处泰,次范立之,元嗣熊仁寿先十年没,次黄良,嗣徐德孺、吕晞杂亦早世。余兴公笃物外之交,往来二十余年,知其为人素,一日蔡资深来为请铭,余何辞?!铭曰:

玉蕴山辉,珠藏渊竭,至人动静,□(一)元化俱

汗漫而游,逍遥而归,皎皎空谷,白云依依

据《墓志》,王惟懋(1119-1201),字勉仲,丰城人,师从瑞云堂邹之常。与大儒朱熹的弟子魏了翁有交往。常说:“静以养神,默以养炁,饮食皆之以伤气,故食不求饱,饮不至醉。”衣服不追求华丽,为人厚道,乐善好施,得到众人的拥护。在郡侯的支持下,曾致力于建三清殿、正一堂等。他有弟子十二人,如蒋起奉、熊仁寿、黄良、徐德孺、吕希杂等。他应该是閤皂山一代传法宗师。

《宋故欧阳法师地券》载:

维皇宋淳熙十二年岁次乙巳三月甲申朔二十三日丙午,三十三福地閤皂山崇真宫道士,参受三五大都功正一盟威修真经箓生男官弟子欧阳四达,享寿七十有四,自幼及长,心乐道真,遭遇明师,受传三洞宝箓,与天地为誓,与道合同,职列上天,名参祭酒。公清是念,终孝传家,内则保气、保精、保神,外则断邪、断魔、断惑。今者运应灭度,身经太阴,游神于淡漠之间,藏棺于天地之内,谨于本山三门外南园中,是阴阳合象之境,乃山水吉庆之场,阳长阴消,茂草乔木,刺章表于三天之上,奉钱财于九土之前,谨凭蒿里父老与神乡土官,就开皇地主之府,买得玄塚,立建幽宫,作离山亥壬向,辛水归艮东,止震域甲乙为界,南止离都丙丁为界,西止兑泽庚辛为界,北止坎乡壬癸为界,四止之内,约束分明。造墓仙师丘丞墓伯,建梁起柱,叠石开基,丹砂芝英,自然生满,泥丸坚固,坐精益龄,合光伺脑,爽灵奉玄,七魄不散,万神执坚。其于道路,方相动验,四神卫守,五帝监真,千袄万邪莫之敢干。女清有律,剿尔凶残,刻以云塚,昭示永年。天地有限,此告无闲,急急如女青律令。

由此地券来看,欧阳四达(1112-1185)也是南宋时期的閤皂山一代传法宗师。

南宋末至明代有几位閤皂山嗣教宗师或著名道士在史籍、道经中有明确记载。如杜行正,字正甫,閤皂山道士,师从谢居义,工诗善弈,宋孝宗(1163-1189在位)曾赐号“冲隐大师”。

1988年,江西高安出土南宋淳熙六年(1179)徐永墓“酆都罗山拔苦超生镇鬼真形”石刻,用于镇邪辟鬼和炼度亡魂,是北宋末南宋初灵宝派道士大量编造道书时构想出来的灵图。它出现在一个普通的墓中,说明南宋初期灵宝派在江西民间已经有广泛的影响。?譹?訛

南宋时,閤皂山崇真宫道士陈元礼(一作陈亢礼)建竹轩,名苍玉,著诗集《苍玉诗卷》,为之赋诗者多达三百余人。如庆元元年(1195)七月二十八日,他造访朱熹,朱熹为其《苍玉诗卷》作跋,?譺?訛作《寄陈讲师》《送陈讲师》?譻?訛等诗寄之。朱熹曾两次上閤皂山道德宫讲学,后人因此把道德宫改名为紫阳书院。与朱熹有交往的阁皂山道士还有甘叔怀。庆元三年,朱熹送来考亭讲道论丹的甘叔怀归山,特意作词《南乡子》送他:

叔怀尝梦非仙,为之赋此,归日以呈茂献侍郎,当发一笑。

脱却儒冠著羽衣,青山绿水浩然归。看成鼎内真龙虎,管甚人间闲是非!生羽翼,上烟霏,回头只见冢累累。未寻跨凤吹萧侣,且伴孤云独鹤飞。?譼?訛

“龙虎”指离坎,炼丹家寓指“药物”。又作《诗送碧崖甘叔怀游庐阜,兼简白鹿山吴兄唐卿及诸耆旧三首》,?譽?訛说明朱熹与甘叔怀交情颇为深厚。朱熹甚至让甘叔怀把《河图》《洛书》《先天》三图刻上閤皂山摩崖,为图作跋。朱熹有关閤皂山的诗文,除上述外还有《题崇真宫》《登閤皂山》《答单应之问閤皂山》《送单应之往閤皂山》?譾?訛等。宋代閤皂山道士中有诗集者,除了陈亢礼、甘叔怀外,还有张景先、陈益阳、陈元举、黄常吉等。这些诗宋末元初时曾被编为《凌云集》。?譿?訛

《正统道藏》收有《勿斋先生文集》上、下二卷,题为“敕赐高士右街鉴义主管教门公事閤皂山杨至质撰”。文集中不见杨至质履历,其卷下《代临安倅章谢宰执》中,有“远若熙宁坡老居于是席,近而嘉定谏臣出于此途”之句,嘉定为南宋宁宗年号(1208-1225),可知杨至质是宁宗、理宗时期道士。此时他已获理宗赐号“高士”,任南宋王朝道教管理机构的右街监仪,主管教门公事,兼领旌德观都监,地位较高,当是閤皂宗的一代嗣法宗师。

南宋金丹派南宗第五代传人白玉蟾游历閤皂山时,閤皂山嗣教宗师是朱季愈。白玉蟾《心远堂记》说:

閤皂黄冠朱君季愈即清江之邑人,父兄皆簪缨人,独君辽然而老氏是祖,志趣飘逸,不可测识,两辖宫事,数携琴剑诣京华,所至权贵皆倒屣之,上方紫其裾,赐其冲妙之号。今太极葛仙翁四十代剑印符箓之坛属以之。凡于金汞龙虎之书,六壬八门、三甲五雷之文尤所精炼。能诗书礼乐,且碧睦红颐,端是风流表物也。……观之“方丈采陶诗心远”之句以匾,谈予记而文之。?譹?訛

据此,朱季愈曾获赐“冲妙”之号,是閤皂山第四十代嗣教宗师。如此,南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灵宝派已经传承至第四十代。白玉蟾还记录了閤皂山道士刘贵伯,说他擅长于内丹和五雷法术,且有诗作。?譺?訛

南宋诗人刘克庄曾为宁宗、理宗时期閤皂山道士杨固卿(1158-1225)写过一篇墓志铭,说:“固卿,杨氏,名介如,丰城县(今属江西——引者注)梅仙乡人。幼入閤皂山为道士。……学通伦类,道书外,禅宗方技之说,皆探骨髓,听者竦动。开禧(1205-1207)间,薄游边,画策不售,归山不复出。拾堕薪,煮三脚铁铛。或遗衣履,皆不受。尝主清江相堂观。一日,诸文士集观中倡酬,视固卿一黄冠师,蓬鬓垢衣,置之坐隅,甚易之。句至固卿,朗吟曰:‘酒量春吞海,诗肩夜耸山。坐皆骇伏。有诗百余,号《隐居集》。……固卿介洁高远,冻饿自守,乐而不改,殆黔娄原宪之伦。”“宝庆元年(1225)卒,年六十八,葬南园之麓。”?譻?訛由此也可窥见当时閤皂宗道士的情况。

新出土的《券记》的内容是:

隐岩傅法师讳习隐,字商弼,世于临江郡清江崇学里人家,世为儒,自幼入登閤皂福地万寿崇真宫白云堂出家,及授冠裳,自守戒律,为众推重。其发挥潜德,自有燕许大手笔在兹,故不复书。隐岩生于宝庆丁亥六月二十五日酉时,殁于至元二十三年太岁丙戌三月十八日。越明年闰二月壬戌朔,十有一日壬申,祖师徐景儒、孙嗣真,孝师孙黄平孙、熊宜秀、胡敬元、谭震亨、徐崇喜、蒋幼良、傅季清等,举柩葬于本宫西麓之原贲,高祖冲静王知宫墓侧。是原也,坎山癸龙,作丙午向,前有放生池水之流注,后有千岩万壑之拥护,岂天设此兆域,为汝拈出欤!敢昭告于山川之神,曰:西麓之乡,冠剑所临,山环水秀,虎踞龙翔,神之有灵,呵禁不祥,发我后人,百世其昌。谨券。

據此可知,隐岩(1227-1286)弟子众多,是南宋至元初閤皂山的又一位嗣法宗师。这里所说的“高祖冲静王知宫”极有可能就是指王惟懋。

宋末元初,閤皂山还出了一位著名道士郑所南(1241-1318)。他字思肖,号忆翁,又号三外野人,福州人(或云福建连江人)。原为南宋太学生,博学多技能。宋亡,客寓吴中(今苏州市),誓不仕元。由儒入道,兼好禅学。据卢熊《郑所南小传》载,郑所南著有《太极祭炼》一卷,《释氏施食心法》一卷,《谬余集》一卷,《文集》一卷,《自叙一百二十图》,《诗》一卷,与菊山先生诗行于世。《正统道藏》收其《太极祭炼内法议略》三卷,属灵宝斋法的阐述著作。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曾为之作序曰:“灵宝斋法,始徐(来勒)、葛(玄)、郑(隐)三师流于世,迄汉、唐、宋、元以来,蹊殊径异,纷纠交错,不啻千百。……世传则有丹阳、洞阳、通明、玉阳、阳晶诸派,而莫要于仙公丹阳者也。丹阳本夫南昌,而南昌乃灵宝一名也。得丹阳之要者,莫详于所南郑先生《内法议略》。……其言首主于诚学之大本,何莫非诚,故曰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也。”?譹?訛据此,郑所南是灵宝斋法的重要传人。侯以正序云:“太极祭炼内法者,葛仙公祭鬼之法也。人死魂升而魄降,是其常也。其变也,则有魂魄不能升降而沦滞于昏冥之中,其饥渴之欲,幽暗之识,茫茫长夜无有已时,是以仙翁悯之,在法中有祭炼之道。所谓祭者,设饮食以破其饥渴也;所谓炼者,以精神而开其幽暗也。至使沦滞之徒,释然如冰消冻解,以复其本真,则其法大矣。吴人郑所南,述其所传,刻诸梓以教人。”?譺?訛郑所南主张,道士必“须常行内炼法,内养精神,外守戒行,一遇行持,自然感应。”?譻?訛祭炼之本在心,“吾之一心,天地万化之主”?譼?訛、“心专则境现,心散则境亡”?譽?訛、“心真则物妙,心伪则物坏,心正境亦正,心变境亦变”?譾?訛。祭炼之心为无念之心,“真心”、“无心之心”。为此,应当修好坐功,祭炼时应当在寂静的环境进行,然后默念行持。郑所南既吸收了儒学的“至诚”、“归仁”说,又吸收了佛教的“破色空于有无”、“众生平等”说,带有明显的三教汇融的时代特征。他认为,祭炼分成“祭”、“炼”、“度”三个境界,其中“度”是最高境界,只有具备德行的人才能达到:“祭之非易也,炼之又非易也,度之又更非易也。非有诚心者,彼则不得祭也;非有玄妙者,彼则不得炼也;非有了彻性命全备德行,彼则不得度也。”?譿?訛这是他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表现。他还把佛教思想融入祭炼内法中,把大慈大悲之心提高到与祭炼内法一样的地位,和祭炼内法相辅相成。“若能持此大慈大悲心,加之以行我祭炼内法,可谓上品祭炼也。”?讀?訛“祭炼内法”实则为内丹的性命双修,他甚至把“灵宝”解释为性命:“天灵者性也,宝者命也。灵而不宝则不足以寿无穷之命,宝而不灵则不足悟本来之性。离而曰性命,合而曰灵宝。”?讁?訛他要求对一切鬼神平等看待,“一一众生,夙命不同,今随其业,各观净食。虽示物纯是甘露,皆生净味,各今饱满。法施平等,无间阴阳。一切鬼神,普同供养。”?輥?輮?訛郑所南的上述思想对后世影响较大。元末黄公望弟子王玄真根据郑所南等人所著之书撰成《丹阳祭炼内旨》,其序说:“夫祭炼者,祭所以祭鬼神,炼所以炼自己也。苟不炼已,则鬼神不能升度,……必先以志诚为体,慈悲为用,悯兹六道之沉魂,念彼九泉之滞魄……。”?輥?輯?訛总之,郑所南的思想倾向是融内丹修炼于符箓斋醮。

三、元代以后阁皂宗的衰落

自唐至宋灵宝派閤皂宗昌盛约五百余年。元初至元二十九年(1292),崇真宫遭山匪邓克明之变而被毁,閤皂宗渐趋衰落。自元成宗敕命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统领三山符箓后,閤皂山灵宝符箓隶属龙虎山万法宗坛,在道教内地位有所降低,但閤皂山灵宝箓仍能独立传授。《大元圣政国朝典章》礼部卷之六《閤皂山行法篆》条载:“圣旨节该张宗师奏:临江路閤皂山有万寿崇真宫葛仙翁八景玄坛住持李宗师,每年正月十五日一番做好事,行法篆有来。”?輥?輰?訛张宗师即玄教宗师张留孙(1248~1321)。显然,每年上元节传授法篆的住持李宗师,是閤皂山的一代嗣教宗师。

元代袁桷《清容居士集》卷三十七载有一通代皇帝草写的加封閤皂宗四十六代宗师杨伯晋为真人的制文——《临江路閤皂山万寿崇真宫住持四十六代传箓嗣教宗师杨伯晋升加太玄崇德翎教真人》说:

具官杨伯晋,守朴丹丘,潜珍琳馆。吐息以踵,陋熊经鸟申之遇;藏珠于渊,握龙变虎腾之要。开九禽之秘记,传八景之玄文。问年今见其复丁,会月密推其纳甲。天台之召司马,损数术以理身;罗浮之迎轩辕,彻声色而合德。联悉兹理,卿无复言。幸加李命之殊,以重羽流之选。?譹?訛

袁桷于元大德(1297-1307)初被荐为翰林国史院检阅官。从他为元成宗撰写的这篇制文中可知閤皂山灵宝派在元大德年间,嗣教宗师已传承至第四十六代。袁桷还具文《毛颖达封真人》赞赏閤皂山崇真宫提点毛颖达。?譺?訛

《閤皂山志》卷上记载,明代閤皂山有第四十九至五十二代宗师。明太祖洪武邢颖(1368--1398)初,道士徐麟洲主持修复崇真宫,他极有可能是第四十九代嗣教宗师。明洪武十七年(1384),閤皂山第五十代宗师李半仙被授为灵官。明代张宇初《赠閤皂山灵官李半仙》诗说:“仙真灵迹皆名世,阁顶诸峰故旧闻。函策洞深羊帝化,经台天近现龙文。到门径路留残雪,护井松衫隐白云。期尔东归借莽展,半金清味可同分。”洪武二十七年(1394),閤皂山第五十一代嗣教宗师张尊礼被授予灵官称号。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閤皂山遭遇火灾,在第五十二代嗣教宗师,被授予灵官称号的道士黄谷虚主持下,逐渐修复。

明代宣德八年火灾后,阁皂山道教明显衰落下去。《閤皂山志》卷上云“至嘉靖(1522-1566)中,积负虚税,黄冠星散,仅存一二人。万历(1573-1619)间,道士刘开化欲还旧观,未果。”时“惟仙公殿、东岳殿、丹井尚存,其余琳宫绛阁,弥望丘墟矣。”这正如明万历十四年(1586)陆从平在《閤皂山旧序》中所描绘的:“数百年来声响消歇,亡沦云骈鹤驾,寂然无闻”。在这一背景下,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发生了道士彭略把閤皂山的一部分山地私自出售的事件。笔者田野调查发现的残碑《大碑文》记载:

……

道众不□其人亦□官府未经查□之故先该道士彭略告鸣

□道本府青□断给田贰百四十八亩及观基俱存,责令彭略同徒众仕一仕二仕三各□众妆租看管香人外文查得彭略自将山地一段卖与生□徐敏随该本府责令彭略傋價取赎问拟罪名案存本府诚恐□□□众□□故辙私买私卖□上人查后古□至意合行立碑禁示如有道众将□官山地得财私卖及□豪人等强買占夺许即赴官陈告各拟重罪原价入官决不轻贷□至示者

临江府知府高从礼立

万历二十一年十月 日给

……

共该官民米二十三石一斗八升一合六勺三抄八撮九圭

一上次□塘堀二亩四分二厘五毫

每亩科正耗官民米七升五勺一抄二撮六圭

共该官民米一斗七升九勺九抄七撮八圭

下则荒地一分六厘六毫

每亩科正耗官民米二升七合七勺四抄一撮八圭

共该官民米四合三勺九抄八撮六圭

已上通该官民米二十三石三斗五升七合三抄五撮三圭

清江县知县龙起雷同立

……

一号土名考鬼坛二段坐东至凤凰山界

一号土名凤凰山一段东至茶子(土麦)界

一号土名茶子(土麦)坟山一段坐东至土地背界

一号土名土地背坟山一段坐南至老相公庵界

一号土名老相公庵坟山一段坐南至衡山界

一号土名衡山一段坐南至鸣水亭出路界

一号月角墳山一段坐观外 东至扬寵山南至黄利田界,西至黄利山界北至山顶堎界

一号土名下西坑一段坐西鸣水亭山起至□山界

一号土名小山一段坐西至宋公山界

一号土名宋公山一段坐西至上西坑界

一号土名上西坑山一段坐西至着棋峰界

一号土名着棋峰一段坐北至骆驼卸宝山界

已上四至周围山则共计二十二亩六分整

每亩科钞一拾文 共该二百二拾六文

据此碑记载,此时閤皂山道教仍有田248亩,宫观地基仍存。彭略把其中二十二亩六分私自出售,被人告发至官府,清江知府、清江县令行文禁止,并把私自出售的部分原价收归官府。

从明代宣德八年阁皂山遭遇火灾至嘉靖(1522一1566)年间閤皂山衰落止,閤皂山灵宝派的传法嗣教宗师还传承了一百年左右,大约应传承至五十五或五十六代。江西出土的冥途路引出现于嘉靖年间,最初在灵宝派中流行,后来发行权转移到玄帝派,由灵宝引改为酆都引,?譹?訛似可说明嘉靖之后灵宝派趋于衰亡的情况。

阁皂宗在清代衰落更甚。清初施润章曾感慨地说:“荒榛茂草,丹井故在,即而求之,其亦有餐霞驭风之人,潜游其中,而不見之于世者耶!”?譺?訛雍正七年(1729)所修的《江西通志》卷一百十一说:“今所存者惟八景坛基,有碑记及诗。”雍正甲寅(1734)年前后,閤皂山第七十三代传人蔡云端、甘云彩等道士居住于仙翁殿。笔者田野调查发现《蔡斗机墓碑》:

持(云?灵?)堂

原陽命生于雍正辛亥年九月初五日巳时受生大限满于

乾隆庚寅年正月初十日戌时身故当备衣棺选取本月二十

四日葬于地名祖山龟背堎穴作癸山丁向巽子二三□之

羽化恩师 蔡 讳斗机 字北宿三先生之墓

孝徒杨世焕 徒孙张墉

皇清乾隆卅五年庚寅岁正月 日立血立

此外,还出土八块有字地砖,其内容为:

砖一至三:七十三代道士蔡云端立(三块)

砖四:三清殿张绍□立

砖五:嘉庆辛未□□堂(孙?)

砖六:雍正甲寅阁皂蔡云端传

砖七:仙翁殿本山弟子蔡云端、甘云彩……

砖八:阁皂福地

据此,蔡斗机(1731-1770),字北宿,本名云端,有徒弟杨世焕,徒孙张墉。与他同时期还有道士甘云彩。与此同时而稍后,有道士范斗枚住于山中。范斗枚(1738-1778)墓碑说:

生于乾隆戊午年十二月十四日亥时□

……年七月十七日未时葬于祖山金星穴作癸□向巽子午三万分为坟

□故羽化恩师范斗枚先生

孝徒彭世燕

乾隆四十三年秋七月 日抆泪立

范斗枚有徒弟彭世燕。

嘉庆辛未,即嘉庆十六年(1811),有孙姓道士住于山中。嘉庆二十三年(1818),道士周步云募缘重修崇真宫,似未果或后又毁,因为光绪《江西通志》卷一百二十二说:“今所存者为八景坛基”,与雍正年间的《江西通志》记载一致。

至清末,閤皂山灵宝派传承已中断。所以,晚清时全真龙门派道士进入閤皂山。新余人欧阳明性(1855-1937)曾任閤皂山住持四十年,他为龙门派第二十代弟子,曾在授戒时考取“天”字号第一名,能诗文,武术甚佳,精于医药,荣升方丈,有弟子百余人。他曾致力于修复观宇。考古发现其墓碑文字为:

閤皂

……生于前清咸丰乙卯年二月初八日巳时建生

羽化龙门二十代欧阳方丈明性真人

……年六月十(一?)日……

2006年时,崇真宫地址略向西移,为1991年重建,殿内供奉葛玄、张陵和许逊,有常住道士一人,閤皂山香火断而不绝。但该道士系从龙虎山授箓归来,所行道法也非灵宝派道法。閤皂山香火断而不绝。近年来,樟树市政府相关部门力图通过招商引资,与旅游相结合,对閤皂山进行开发。如此举能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以保护传统文化为本,再加上道教界对灵宝道术进行恢复并加以发展,那就有可能带动閤皂宗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四、阁皂宗余论

关于閤皂山嗣教宗师的传法谱系,根据上述论述,可整理如下:第三十三代黄元正,第四十代朱季愈,第四十六代杨伯晋,第五十代李半仙,第五十一代张尊礼,第五十二代黄谷虚,第七十三代蔡云端。史料缺乏,已难达到完整。是否有派字谱,难于论定。只是从《蔡云端墓碑》、《范斗机墓碑》可见第七十三代应为斗字,第七十四代应为世字。关于灵宝派的传承宗谱,《白云观志》卷三《诸真宗派总簿》第五十七《周祖灵宝派》,记载灵宝派的传授系谱为:“思道洞本重,明香克理忠。洪良居士显,一嗣永承宗。德大传家久,清修福泽长。世肇因衍庆,慈风蓬业祥。”?譹?訛当今台湾地区道教的灵宝门,还有《灵宝门台湾主门一百二十字续传嗣法》,其传承系谱是:“灵宝开宝笈,真境落天纪。洞碧翠玉虚,章法清霄妙。玄气遍八区,岭上修士客。吟咏念隐书,斗步朝星汉。长龄永地居,望进仙都域。炼行乘空举,无所深思集。三周阳明曜,紫角运金生。龙啸响云飞,入室野歌语。劫会屡经过,忘弃大界色。璇玑躔足通,自然亨无穷。胜日服果子,有异觉神情。麒麟狮象住,景藏和升得。”?譺?訛把上文考述与这两个派谱对照,无一相合。这说明,一是后二者形成较晚,中国宗谱世系多形成于明代中期,后二者大致不会例外。二是后二者编定时并未考虑与实际的阁皂宗传法史相衔接。说明灵宝派除閤皂山外,在其它地区还有独立的传承,如东华派就是主要流传于江浙地区的灵宝支派。

综上所述,閤皂山道教肇始于南北朝后期,兴于隋唐,盛于宋代,从元代开始逐渐衰落,明代宣德八年之后急剧衰落,清代和近代几近衰亡,上一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有所恢复。它的兴盛与发展取决于有无文化程度较高的高道在社会上形成广泛的影响力,从而获得社会上层,尤其是朝廷的封赏等政治、经济支持。在有强大的外力支持下,即使发生火灾等灾害(中国古代道教宫观绝大多数为砖木结构建筑,遭遇火灾是很常见的),也容易克服危机恢复发展。反之,如果没有获得强有力的外援,一旦发生火灾等灾害毁坏了宫观,在短时间内无法修复或重建,道众星散,则道派很快就会衰落下去。“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灵宝派阁皂宗的历史,再次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责任编辑:吴启琳)

New Discoveries and the History of Gezao Sect

Kong Linghong

(Center for Taoist Culture Research of 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 310028)

Abstrat: Gezao sect is one period of the history of Linbao school that Congzhen Wanshan Temple became its center. The author of the paper had gone to the temple and gained some new materials, such as tomb guardians. Based on available documents and historical data, paying attention to masters of inheritance, this paper detailed research the history of Gezao sect, combed the fundamental sequence of ideas that Daoists in Mt. Gezao developed. This paper thinks that Ge Xuan seemed nothing to do with Mt. Gezao. Daoists in Gezao begin in the late of dynasties of Southern and Northern, develop in dynasties of Sui and Tang, is prosperity in Song dynasty because of court support, begin to go downhill from Yuan dynasty, and become feeble but not die in modern times. It is the deciding factors that court support, struggle of eminent Daoists, and avoiding to fire and war, etc.

Keywords: Daoism; Linbao school; Gezao sect; history; new coveries

猜你喜欢

道教历史
西夏道教补议
杜诗中的道教法术与杜甫的宗教观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5月
历史上的4月
近现代温州道教的组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