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企业会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有效策略

2017-05-30尤思棋

中国商论 2017年34期
关键词:控制问题策略

尤思棋

摘 要: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業在实际经营体系建立的过程中,要对会计风险管理工作给予更多的重视,不仅要提升内控措施的完整性,也要对风险管理项目予以集中关注,从而保证时效性管理措施能得以全面落实,企业要对财务知识体系进行审核,保证财务风险管控措施贴合实际水平。本文对企业会计风险管控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集中阐释了企业会计风险管控的主要原则,从结构、管控意识、管控措施以及管理制度四个方面对企业会计风险管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策略展开了讨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会计风险 控制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2(a)-105-02

1 企业会计风险管控概述

企业会计风险管理项目涉及较多的因素,其中一些不确定因素会导致较大的经济风险,甚至和企业的财务收益以及预期收益产生相互作用,这就需要企业结合市场实际情况以及自身发展趋势,建立健全完善机制,从而保证组织活动和管理效果贴合具体要求,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在企业会计财务活动中,无论是组织过程还是管理过程,都要秉持严谨的态度,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会存在漏洞,才能有效化解风险,避免企业蒙受较大的损失。企业会计管理部门要结合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等予以系统化分析和评定,针对其中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统筹整合,一定程度上维护资金管理的实际效果。

不同的财务活动会产生相应的财务管理要求和风险,因此,相关部门只有结合实际问题建立动态化管理,才能真正落实企业会计风险管控的具体要求。(1)筹资风险,借入资金后偿债能力丧失。(2)投资风险,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报酬率达不到相应的标准,企业出现经济损失的风险。(3)资金回收风险,企业产品销售后相关资金的回流滞后,也会对财务管理体系产生不良影响。企业风险管理项目和企业经营活动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整体机制的有效性,就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确保会计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2 企业会计风险管控的主要原则

2.1 风险收益和平衡性

在实际管理工作开展进程中,会计财务管理部门要对具体工作予以系统化分析和处理,针对性的提出相关问题,确保控制机制和处理效果能贴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现状,且部门要秉持风险收益以及平衡性原则。风险均衡性主要指的就是,企业在战略决策制定时,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是要权衡经济结构中相关参数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并且保证处理策略和财务管控活动的完善程度贴合实际标准。相关部门要对收益性和安全价值予以系统化分析,从而结合风险以及收益比例对决策进行反复推敲,确保相关决定和方案的落实都能多层次多方面的考量社会因素,维护经济收益的同时,减少企业会计风险管控的难度,为企业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真正落实最优化财务管理策略。

2.2 风险限度和适度承担性

为了维护企业综合性发展的需求,相关部门要积极践行系统化的控制机制和管理措施,将管理结构和风险控制整合措施作为研究重点,对风险管理模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系统化的处理和调控。企业常规化经营结构中,风险问题是必然因素,企业不能一味的回避,而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市场发展动态建立健全更加系统化的管控以及预警措施,从而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建构动态化控制风险的机制,对其最大限度有明确的认知,从而保证企业常规化管理体系和控制机制的完善程度贴合实际需求。只有从根本上保证企业风险管理的适度性,才能为企业正常且安全的运行创设良好的发展空间[1]。

2.3 有效规避和超前性

企业会计风险管理项目中,超前性原则以及预警性原则十分关键,也是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维护措施和管控机制的重要标杆,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积极落实系统化的整合机制和处理措施,保证管理模型和管控策略能发挥其实际价值,也为后续工作质量和效果的提升提供保障。因此,企业要秉持高度的预见性,结合市场环境的动态化变化制定风险识别系统,对预警项目和管理体系予以统筹整合,有效规避企业会计风险问题。

2.4 分权管理

在实际管理机制建立和运行过程中,要想从根本上提升会计风险管理和控制效果,相关管理部门要积极践行系统化的处理机制,确保整合机制和处理效果的最优化,就要秉持分权管理的实际机制,对企业进行统一领导和综合性管理,维护管理体系的完整程度,也为后续工作的系统化开展奠定坚实基础,维护分级分权管理办法,实现管理项目的全面升级。

3 企业会计风险管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风险频发

在企业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若是不能有效认知到资本结构管控效果,就会对整合机制的处理效果产生制约。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结构不合理,也是导致风险项目不符合实际标准和实际管理效果的主要原因。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不符合市场发展结构,就会造成治理机制失去实效性水平。也就是说,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问题较为常见,风险项目管理结构和控制目标等问题都会失去实效性管理效果。另外,一部分管理部门在风险评估以及风险治理问题处理方面,管控策略和内部资本结构得不到有效处理,也会导致管理层对实际问题缺乏有效认识,管理水平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3.2 会计人员风险管控意识缺乏

在实际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会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十分关键,但是,多数会计人员只是对基本的财务知识有所认识,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控制机制和管理结构也存在一定的滞后。相关部门要结合会计内部管理控制机制,建立相应的管理模型,但是,多数会计人员风险管理意识不足就无法建立动态化处理策略,经营效率以及资产保全管理结构也会受到影响。另外,会计人员的思想认知水平不足,也是导致管理策略以及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权责无法有效落实的重要因素,企业会计人员的风险管控意识不足,就会存在风险思想失效的现象,甚至会导致企业财会信息失真,这都将制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2]。

3.3 风险管控措施缺乏针对性

企業制定的风险管控措施若是不能发挥其实际价值,主要是由于相关措施的实效性以及针对性不足。多数企业在对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方面能投入一定的精力,但是,由于监督机制和管理效果没有建立针对性处理机制,就会存在盲目性,具体问题不能得到具体分析,企业对会计风险管控措施也缺乏长效性处理办法,就会导致有效机制严重滞后,相关管理模型无法发挥基本优势的问题陆续出现。另外,在风险管控措施中,由于针对性不足,相关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性的解决,也是导致工作无法常态化升级的重要因素。且企业不能将风险管控措施和管理模型作为重点,就会出现工作常态化受限的问题。

3.4 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实际管理工作体系建立的过程中,由于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会导致风险预估水平严重下降,且整体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对于企业发展而言,财务管理制度至关重要,一旦财务管控机制无法全面维护企业的发展结构,就会造成管理水平和实际控制机制相背离的问题出现,需要引起企业足够的重视。

4 强化企业会计风险管控的措施

4.1 优化企业资本结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在常规化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后,要将企业资本结构的系统化升级以及优化作为重点,切实维护企业管理需求,保证财务管控体系和运行机制的有效性,也为后续管理模型的全面性升级提供保障,积极践行更加有效的风险管控机制。财务风险管理的本质就是为企业化解相关问题,确保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因此,财务管理部门要对资本结构和风险产生因素予以有效的分析和处理。企业之所以产生财务风险,负债比例较高是十分关键性的因素[3]。

4.2 提高会计人员的风险管控意识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风险管控意识十分关键,因此,相关部门要提高会计人员的风险管理教育水平,保证财务管理人员能秉持较好的学习态度,维护企业经营效果的同时,对管理项目予以统筹安排。

第一,要强化人员控制的管理机制,技术风险管理水平一定程度上体现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因此企业要在招聘过程中,对员工进行基本的摸底测试,确保其业务能力、学习力以及执行力都能符合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需求,从根本上提高企业会计管理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二,要对其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进行培养,确保工作人员能秉持健康的心态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预估,从而树立良好的工作目标,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体系的完善程度,为企业全面处理财务风险问题提供保障。

第三,要提高会计人员的审计能力,结合审计机制和技术项目,要在维护结构合理性的同时,确保企业会计人员能对企业经营管理结构和技术有明确的认知,从而建立健全系统化的审计机制和控制模型,真正落实内部审计职责项目和工作结构。

4.3 制定科学的风险管控和预警机制,提高管控的针对性

在实际工作开展和项目管理过程中,要对预警机制有明确的认知,提高风险防范的实际水平,确保处理措施和整合机制的完善程度贴合实际水平,风险预警机制要结合市场动态变化情况。相关部门要及时捕捉和监视可能会衍生为财务风险的市场问题,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干预,及时转达风险信号,避免风险问题的蔓延。

4.4 健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降低风险

只有从根本上提高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效性,才能有效降低风险。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确保资金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升负债结构的完整程度,并且有效地落实资本管理措施,从多角度进行资金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只有对负债规模进行优化调整,完善资本结构动态化运行模式,才能真正完善管理水平,避免企业出现无力偿债以及资不抵债的情况出现。除此之外,财务管理部门要结合实际发展趋势,确保防范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为后续企业融资体系建立以及管控工作效果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发挥自身的实际价值,完善投资效果,保证企业整体发展情况能满足自身需求,获取更大的经济收益[4]。

总而言之,企业在风险管理工作处理过程中,要从多元化角度进行分析,提升管控机制实效性的同时,提升会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对项目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和综合性控制,保证财务监控和风险处理水平都能满足实际需求。只有从根本上维护财务运作的完整程度,才能在顺应集体利益的同时,维护防范机制和控制机制的有效性,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艳红.试论风险管理视角下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完善[J].财经界,2014,13(05).

[2] 杨清河.内部审计在建筑企业会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时代金融(中旬),2016(09).

[3] 张晓菲.试论内部审计在建筑企业会计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进出口经理人,2016,33(01).

[4] 陶震.内部审计在建筑企业会计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11(06).

猜你喜欢

控制问题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会计预算控制现状及方法
浅谈高层建筑沉降监测关键环节控制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