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2017-05-30吴雅兰

中国商论 2017年34期
关键词:目标成本管理应用企业

吴雅兰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我国经济增长的趋缓、工业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出口贸易制约因素的凸显,我国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以及微利时代的来临。目标成本管理成为企业在瞬息多变的市场环境、日新月异的技术更新、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手段。目标成本管理是以客户需求为起点、市场价格为导向、产品和流程设计为中心的综合战略规划和系统性管理程序,是将企业经营战略、竞争力培养相结合的全面成本控制。本文梳理了目标成本管理的概念、特征、应用优势,并分析、探讨了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目标成本管理 企业 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2(a)-082-02

1 目标成本管理概述

目标成本管理是以客户需求为起点、市场价格为导向、产品和流程设计为中心的综合战略规划和系统性管理程序,是将企业经营战略、竞争力培养相结合的全面成本控制。目标成本管理以获取经济利润为目的,以企业价值链、产业链为视角,将供应商、经销商、企业所有部门都纳入成本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以管理为核心、核算为手段,实现了对企业成本的事前规划、事中控制及事后考核。目标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有:明确成本控制标准和目标、成本控制措施的制定、成本控制的具体实施、成本控制情况的反馈及分析、成本控制措施的改进与优化、成本控制的效果评价。

2 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目标成本管理作为一种全新视角的综合性、系统性管理系统,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以下应用优势:一是有利于企业更好地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企业生产成本直接决定了企业经营效益的高低,而经营效益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目标成本管理法实现了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成本耗费的全过程、全方位控制,力争将企业生产成本降至最低,从而确保企业能够更好适应市场;同时,由市场价格决定成本的成本控制思路,能够让企业的生产更加注重市场状况及需求的变化,从而根据市场行情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优化生产流程、改进生产工艺,确保企业预期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二是有利于企业改善成本管理方式,构建精细化成本管理系统。目标成本管理法通过构建完善的成本控制系统,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控制,以产业链、价值链的视角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过程进行分析、调整、优化,从而将成本费用消耗降至最低。同时,目标成本管理法通过将目标成本进行层层分解,将目标成本细化到各个职能部门及各具体作业岗位,从而确保了成本控制的可操作性及约束性。三是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目标成本管理法作为先进的管理模式,能够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全方位、全过程控制,有效降低企业成本耗费,从根本上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 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3.1 目标成本管理的应用原则

企业运用目标成本管理法,应遵循的原则有三个:一是价格对成本管理的引导。目标成本的制定应为竞争性市场价格扣除期望利润。二是关注市场需求,根据客户对产品的质量、性能、偏好等进行产品的工艺、流程设计。三是以产业链、价值链视角实施成本控制。将产业链上的上下游企业纳入成本管理过程,实现产业链的优化、增值。以价值链视角分析企业的物资供应、生产制造、销售等环节,较少或消除非增值生产环节或作业,实现企业价值链的优化及增值。将目标成本控制覆盖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部环节及过程,关注产品整个周期的成本。

3.2 目标成本管理的实施步骤及运用

预测目标成本。企业根据市场状况、生产经营条件对目标成本进行科学、合理预测。企业预测目标成本过程中的主要工作:第一,进行充分、广泛的市场调查。事先做好市场调查人员的培训工作,深入分析市场需求对产品特性的要求,尽量分解产品特性的各个要素如质量、价格、功能等,并重点关注客户的偏好,平衡好产品功能、价格及成本的关系。第二,以价值链视角对企业内部生产进行梳理,对每一环节预计发生的成本和收益进行细化。

制定目标成本。目标成本的制定直接关系成本控制的成败,科学合理的成本目标有助于企业合理划分各个生产环节的控制目标,整体上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成本目标的制定方法主要有三个:一是目标利润测定法。首先确定企业的目标利润,然后以产品销售收入扣除税金和目标利润进而确定目标成本。目标利润的确定要从企业的经营理念、方针及战略等长远规划出发,通过预测销售数量来确定。二是市场价格预测法。对于具有竞争性市场价格的产品,可通过竞争性市场价格减掉合理利润和税金来确定目标成本。三是经验预测法。即基于去年数据,进行内部挖掘,调整计算影响单位成本的不利因素,上一年实际成本减去单位通过调整、优化降低的成本,加上市场及生产不利因素导致的成本。

目标成本的分解。建立企业成本中心,与企业各部门共同分解目标成本。将企业目标成本进行细化,将成本控制目标具体落实到各级生产部门,细化成本控制责任。通过对目标成本的精细化、责任化分解,实现企业成本控制的结构化,提高目标成本管理的可行性、操作性。

目标成本的控制与实施。目标成本的控制是该成本控制体系的核心部分,成本控制环节直接影响企业的产品价格及预期利润能否实现。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可将目标成本控制分为产品研发设计、物资采购、生产制造以及销售四大环节。一是产品的研发与设计阶段。产品的研发设计将直接决定生产过程的部件数量、生产工艺、工时、材料损耗,因此产品设计研发阶段是企业成本控制的關键环节。产品研发阶段应着重根据市场调研报告研究产品生产的可行性,综合权衡产品性能、产品质量、产品价格与产品成本。同时,通过 产品结构优化、生产工艺及流程优化,在不影响产品性能的前提下节约生产物资损耗、加工工时等。二是物资采购及供应阶段。严格控制采购批量,加强库存成本核算。强化企业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优化物料计划模式、缩短物资库存周期。与经销商一道强化市场计划管理,最大限度降低产品库存,实行订单式生产。选择合理的支付结算方式,降低企业利息支出,加速企业资金周转。三是产品生产制造阶段。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用料、用工和费用支出。按照生产进度定额控制用量,控制物料的消耗或浪费,建立物料消耗标杆。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工程用工工时、工资标准编制工资资金计划。精益生产流程、优化生产工艺、规范人工操作流程,提高操作效率、工作效率。重视质量控制,严格按照客户需求制定质量标准,提升外网物料的质量检测能力,降低产品质量风险。四是,产品销售环节。采取弹性预算法进行销售费用的控制,定期分析销售费用实际发生与控制目标的差异,并及时纠正不规范、不合理费用开支活动与行为。

3.3 目标成本管理的事后评价与激励考核

目标成本管理的事后控制包括反馈分析、动态指标管理及激励考核三部分内容。一是成本控制的反馈与分析。定期对目标成本的实施情况与目标设定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两者存在的差异及存在的问题,敦促企业快速提出应对方案,及时调整、优化生产经营活动。二是成本的动态管理。基于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对成本进行全方位管理。三是成本控制的激励考核。构建涵盖目标成本管理全过程的绩效考核体系,将成本的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与事后控制全部纳入员工的绩效考核范畴,并坚持按月、按季度、按年度进行考核。企业目标成本控制考核体系应至少包括:目标成本的预测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目标成本的制定程序是否规范、方法是否符合企业现实情况;目标成本的控制过程中,对各项目标成本的执行是否落实到位,各责任部门、责任主体是否将成本严格控制在目标成本之内。

考核结果与企业目标成本管理相关责任人的薪资福利、职务晋升等进行挂钩。目标成本管理的激励方式主要有报酬激励、参与成本控制目标的制定等,可通过一定的物质奖励调动员工参与目标成本控制的积极性。通过让员工参与目标的制定分解,加深员工对企业管理的参与感、存在感,加强员工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杨阳.浅析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国企研究,2016(24).

[2] 卢海滨.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商业,2017(15).

[3] 王琴.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5(02).

[4] 刘钧林,滕毅.浅议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5(08).

猜你喜欢

目标成本管理应用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浅析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成本管理与控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企业经济管理中的目标成本管理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