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经济模式下消费行为的转变

2017-05-30兰天

中国商论 2017年34期
关键词:影响分析共享经济消费行为

兰天

摘 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这是一种具有共享和分享特征的新经济模式,也被称为是“共享经济”。近年来,此种经济模式已经从交通、住宿等方面逐渐向更多的领域拓展,对产业的转型和创新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对共享经济的产生及影响进行分析,并对共享经济模式下消费行为的转变加以阐述。

关键词:共享经济 消费行为 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F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2(a)-004-02

共享经济模式主要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以及海量的闲置资源,实现产品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并且通过互联网建立一个能够人人参与的大众化市场,对线下难以解决的供需要求放到线上,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产品所有者与使用者之间对闲散资源的共享。目前,这种方式已经在社会多个领域中得到推广,并且已经对消费者的行为产生了十分显著的转变。

1 共享经济的产生及影响

1.1 共享经济产生的背景

“共享经济”是指个体间交换商品和服务的系统,而该理论最早由马科斯·费尔逊(Marcus Felson)在(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一文中提出。不过,由于时代背景原因,在当时没有流行起来。然而,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人口的增长和城市人口比例的增加,高密度居住人口为共享资源和服务的交换提供了机会;并且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带来了就业形态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愿意把时间花在精神娱乐上而不愿意浪费在传统的购物上,所以,借助第三方创建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人们通过闲置物品的交换,知识、经验的分享,实现了闲置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提高存量资产的使用效率,促进了社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1.2 共享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差异

1.2.1 在转变价值观念方面

在以往的消费模式中,产品的使用权与所有权是一体的,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在价值观念方面发生了显著的转变,其所注重的并非是事物的本身,而是其能够为自身提供的使用价值。在此种情况下,人们更加希望能够打破以往消费模式,将使用权与所有权区分开来,使闲置资源能够被充分调动和利用,使用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同时,消费者希望能够通过合理的支出使自身的需求得到满足,供应方也希望能够通过将自己闲置资源分享给更加需要的人来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 [1]。

1.2.2 在促进现代技术发展方面

以往传统的消费模式几乎都是在线下,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的。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匹配以及定位功能有效增强,能够根据消费者日常在线浏览的记录进行大数据分析,并且具有针对性地为用户匹配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进而为人们的消费活动提供了较大的便利。此外,在云端网络搜索以及网络支付方式的基础上,使得移动定位以及识别核实等网络技术成为主流,这将使人们共享交易的成本得到有效的降低。

1.2.3 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方面

共享经济与以往传统经济模式相对比具有一定的区别,在完善社会信用系统方面。共享经济能够使两个陌生人之间在第三方网络平台中进行沟通和交流,并且相互建立信任关系,进而实现物品的成功交易。近年来,随着社交网络逐渐走向成熟,网络的安全性得到显著的提升,使得社会信用体系方面也随之得到健全和完善,这些都将为公平交易的实施提供了信用保障。

1.3 共享经济商业模式上的应用及影响

1.3.1 促进经济发展

共享经济属于市场经济体制与科技发展背景下的必然结果,其能够衍生出新的业态,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增长。根据国家信息所提供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的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为35429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03%,全国有6亿人参与了共享经济。共享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在生活服务、生产能力、交通出行、知识技能、房屋住宿、医疗分享等方面,其中共享经济的提供者人数达到了6000万,共享经济平台的就业人数达到585万人。在传统商业模式面临交易成本较高的情况下,共享经济无疑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助推器。

1.3.2 提升人们生活质量

共享经济改变了就业模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传统的就业形式下,人们通常只能拥有一份工作,禁锢了人们的就业自由,削弱了人们多种技能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而共享经济实现了各种社会资源的重新组合、搭配、利用,最终改变了企业雇用以及劳动者的全职就业的工作形式,从而让每个社会劳动者都有可能成为自由职业者与兼职创造者的混合体,因此,调动了社会的闲置创造力,丰富了社会服务种类及资源,改善了生活的现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1.3.3 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

共享经济模式下,能够实现对社会资产和资源的充分利用,将消费模式从以往“淘汰型”向“再利用”转变,这样将对节约资源、降低消耗起到极大促进作用,促进绿色低碳的发展步伐。例如,共享汽车能够减少尾气排放,改善环境;共享私人住宅能夠缓解住房紧张以及建筑材料消耗等[2]。

2 共享经济模式下消费行为的转变分析

共享经济的重要作用在于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而推动共享经济蓬勃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消费者观念的改变。消费者观念的转变影响了经济的发展,而共享经济的发展又悄悄地改变了消费者的日常行为习惯。

2.1 从重视所有权到使用权

目前,共享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消费者的价值观念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将产品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相比较来看,所有权将显得不那么重要。虽然在以往传统的消费方式中,消费者对于产品所有权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认为只有拥有才能够享用,在此观念下信用感下降,对共享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较大的阻碍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传统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倾覆,已经能够充分认识到拥有产品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更加注重其使用价值,并以此来满足自身的需求。德国弗兰克·波尔施曼曾经说过:“主要将分享看作为是一种新的生活、生产以及消费的方式,消费者真正意识到应该将占有向使用转变时,其才能够彻底变成分享者。”同时,凯文·凯利也曾针对此类问题指出:“未来经济的发展将会以需求为导向,当你对某种产品产生需求时,将会具有短暂的使用权利,而在其他时间中,却不一定会拥有它。”目前,消费者对于商品从重视所有权向重视使用权的转变将使得共享经济得到进一步的繁荣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这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消费理念将会成为消费市场中的主流观念。

2.2 从被动消费到主动产销

在共享经济模式下,使企业所有与个人消费的产业模式发生了转变,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也可以将其简称为生产消费者,这将意味着我国消费者的角色将从被动消费向主动产销转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商业进入到了移动电商3.0时代。在共享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打破了以往消费者在选择商家和产品中所处的被动地位。现阶段,消费者不但属于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是发布者和生产者。消费者可以利用互联网以较低的成本对信息、美食、住房、汽车等进行分享。因此,在此模式下消费者之间能够打破时间和地区上的限制,实现随时随地的沟通和交流,并且也能够以此对企业的信用和产品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市场也因此进入到了消费主权的时代,对于商品交换的时间、地点以及交易的具体方式等内容都能够由消费者来决定,这将充分显示出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的主动权以及控制权,使得市场的交易方式更加透明化,将以往传统交易形式中存在的较强波动性、模糊性以及不确定性等弊端被有效地消除,使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3]。

2.3 从复杂消费到精简消费

共享经济模式下,消费者的交易流程被有效精简,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购买流程为产生动机、寻找商品、选择商品、下单购买、到手使用五个阶段,其中需要花费较长时间的阶段为寻找商品以及选择商品,尤其是在信息不对称、信用体系不够完善的背景下,要想找到适宜的商品并且将其购买下来是一件较难的事。而共享经济模式是在完善信用体系基础上得以发展的,具有较差信用的陌生人之间将不能够完成最终的商品交易,其将与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相结合,将每个共享经济参与者看作为一个节点,并使其能够在反复博弈的交易环境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信用指数来促进双方商品交易活动的达成。

共享经济下的交易环境,能够有效打破由于博弈失败而产生的“囚徒困境”,可以利用后台管理中的大数据进行信用记录,使市场自身的约束力得到显著的增强,并且有效缓解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搜索、谈判以及监督等方面的成本投入,进而对消费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掌控,降低其中的风险属性,尤其是在寻找和选择商品的阶段,这样做能够实现消费过程由复杂性向精简性的转变,最终以较低的成本形成新型的商业模式,同时这种商业模式由于能够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在购物的过程中将获得较为舒适的体验,并且形成习惯。但此举将对零售企业产生较大的冲击,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

2.4 从低价值汇报到高价值回报

共享经济模式下,消费者的剩余价值以及体验、情感等方面的价值显著增强,这种以使用权来替代所有权的消费模式将对以往以买为主的消费模式产生强烈的冲击,使消费者发生观念上的转变。对于相同的需求来说,共享经济模式下支付的费用要远远低于传统模式,两种模式之间产生的差额即为“消费者剩余价值”。此外,共享经济将会使市场形势发生转变,将以往“大众市场”转变为“人人市场”,同时也将衍生出新型的消费,消费者能力利用媒体进行“团购”等协同消费,即众多消费者组织在一起,将享受比单个消费者更大的优惠空间。例如现在的有糖电商BESTKEEP就是在协同消费基础上诞生的导购型电商。此外,还可以减少“面子消费”,对面子工程、面子应酬等行为进行限制和制约,更加有利于节约消费、绿色消费的发展[4]。

3 结语

综上所述,隨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生态环境、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关系等方面幸福指数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因此消费需求也随之发生转变。目前,共享经济模式能够充分符合消费者的新需求,对消费模式进行创新,使消费者在消费观念、消费价值、消费过程、消费角色等方面发生了显著的转变,这将对促进社会资源合理利用以及绿色低碳消费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鹏.基于消费资本的企业价值创造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3.

[2] 梁莹.面向连锁零售业客户消费行为的分布式挖掘模型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3.

[3] 王金柯.消费者参与虚拟品牌社区动机对其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5.

[4] 陈小云.共享经济视角下零售业采购“结盟”机制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9).

猜你喜欢

影响分析共享经济消费行为
浅析花卉市场中的消费行为
共享经济的冷思考
“共享经济”在中国变味儿了吗
中国网约车的规制范式研究
全面营改增对路局运输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
乌兰察布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硫污染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机械加工工艺对零部件表面完整性的影响分析
沙发客的共享经济特征及启示
浅析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