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成因分析

2017-05-30刘璐

工业经济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财政收支成因

刘璐

摘 要: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曾迅速将恐慌蔓延至整个欧洲,使从金融危机中复苏的欧洲经济又遭受新的挑战。本文回顾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从希腊社会、经济、政府政策以及欧元区乃至全球的视角详细分析并揭示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形成的原因。通过深入剖析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内因外患,本文认为,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福利与人口老龄化双面夹击、政府财政政策松散、经济模式选择问题、私人和公共部门大举借债和希腊的国民惰性是促成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自身因素;单一货币制度、财政纪律松散、危机救援机制欠缺和廉价资金的易获性为危机提供了欧元区内环境;而金融危机的冲击和投机者的推波助澜是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全球性因素。

关键词: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成因;财政收支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866 (2017) 04-084-05

引言

2010年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希腊政府宣布其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上升至约13%,公债则涨至GDP的1.2倍。欧盟的《稳定与增长公约》曾规定,欧盟成员国的财政赤字和公债占GDP比重的上限分别为3%和60%。显然,希腊财政收支状况已日趋恶化,且远远超出了欧盟的公约规定。随着财政问题的暴露,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闻讯接二连三地对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进行下调,使得市场规避风险之势日益抬头。随后,希腊主权债务危机迅速蔓延至欧元区其他成员国,欧洲经济的复苏出现了新的绊脚石,这引发了世界对欧元及欧元区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忧。希腊,这个看似与曾爆发过主权债务危机的发展中国家各方面条件都大为不同的欧洲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为何糟糕至其政府需要大举借债维持国家经济运转?到底是哪些因素共同促成了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可以肯定的是,主权债务危机选择希腊这个欧洲小国,绝非偶然。该场危机对希腊本国和欧洲大陆的冲击都不容小觑,有必要对这场危机的爆发进行回顾,全方位深入研究其成因,以得出相关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风险防范及应对措施的相关警示。

一、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概况

主权债务指的是某主权国家以主权为担保向其他国家或组织(世界银行、IMF等)的借款。主权信用危机是导致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换言之,此时该国处于无法按时还清借款的状态[1]。同2008年金融危机一样搅乱了国际市场,引发金融动荡的还有相继爆发的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希腊,一个占地面积不足15万平方公里,人口还不及中国一个省,在欧盟里不起眼的一个小国就此成为了备受关注的全球焦点。

二、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分析

对国内、外多层次成因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对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进行回顾的同时,总结教训防患于未然。

(一)希腊本国内因分析

1. 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理想

在加入欧共体前,相较于欧共体的其余成员国, 希腊经济发展程度较为落后;而加入共同体之后,希腊并未对其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新兴产业更是未能新建,受经济波动影响较大的周期性行业依旧是希腊赖以生存的行业。由于资源環境的限制越来越严峻,生产要素成本上涨压力增长,现存的传统行业无法参与到国际经济的核心竞争当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疲软。

具体来说,希腊经济严重依赖的产业比重占到20%以上的海运业和旅游业是其赚得外汇收入的主要途径。然而,这两种行业同属周期性行业,极易遭到经济波动和外部冲击的负面影响。当贸易保护主义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再次抬头,国际贸易因此大幅缩减时,希腊的海运业便遭受重创,而旅游业也进入了低迷的冬天。此外,希腊还长期依赖农业,但其没有高附加值的初级农产品无法进入到品质优良的高端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依旧不容乐视。希腊这种对周期性產业的严重依赖直接造成了希腊政府财政收入的锐减,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经常项目逆差位于欧元区之首。

2. 高福利遇上人口老龄化

为维护公平公正,欧洲国家在二战后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征便是“高福利”。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诸如希腊等“南方国家”很快便学习了这种高福利社保制度,将居民福利水平大幅提升,向欧洲那些发达国家看齐。然而,其经济发展水平并未跟上,高档的社会福利已严重超过了经济发展所能承受的负荷。“棘轮效应”和“工资刚性”使得历届政府不愿背负民众骂名,对不合理的社保制度进行改革和调整,哪怕高昂的社保福利转移支付不断恶化着希腊政府的财政收支。希腊民众则因为“先进”的社保制度带来的高福利日渐高枕无忧地滋生了懒惰,结构性失业问题越发严重。另一方面,欧洲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也蔓延至希腊,养老负担巨大,各项社保开支与日俱增。在面临着高福利和人口老龄化的双面夹击下,希腊政府的巨额财政支出只能依靠不断地借债,以债养债。

3. 财政治理水平低,财政政策松散

希腊财政存着着严重的问题,财政松散、治理水平的低下都促成了其债务危机的爆发。首先,希腊政府对其经济增长判断失误,误以为短期高速增长的经济为其提供了足够的财政支出保障,却并未认清其经济内部结构存在的严重失调。其次,希腊政府对财政收入的管理不力,偷、漏税问题使其流失了大量的财政收入,其占希腊GDP的比重甚至高达4%。最后,低效率低水平的统计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蒙蔽了希腊政府,使其无法及时发现财政问题的严重程度。

4. 采用新自由主义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受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影响,与采用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德国等北欧福利国家不同[2],希腊等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并不以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等作为多维政策目标,而是锚定“经济增长”这一唯一目标,除了通过货币政策使大量廉价资本流入,还试图不断通过财政赤字促进经济增长。这样日积月累的财政赤字将希腊政府债务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希腊信用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日后爆发埋下了隐患。

5. 帶着隐患进入欧元区

希腊顺利进入欧元区是带着债务危机隐患的。为加入欧元区,希腊与高盛集团联手操作,通过金融衍生工具粉饰掩盖了希腊政府的债务风险。但是,当希腊出现了债务危机的苗头时,高盛集团落井下石,将仓内所有希腊债全部卖掉,以确保自己在危机爆发时全身而退。随着欧洲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希腊主权债务危机被大肆炒作,希腊国债遭到大量抛售,希腊随之被推入了万劫不复的债务危机泥潭无法自拔。

6. 私人和公共部门均大举借债

由于无法使用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应有的调节,希腊的经济竞争力自从加入了欧元区后更加被削弱。再加上高福利和工资刚性等因素,高昂的生产成本使希腊日益增加的内需转而投向了进口,又由于希腊国内出现了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出口竞争力也大幅削弱,从而导致了希腊经常项目逆差的出现和日益加剧。加之希腊国内较低的储蓄率,导致希腊政府和个人只能通过大举借债来维持自身正常的运转,将自身最薄软环节全部暴露给外来资本,陷入受外来资本牵制的尴尬状况之中。

7. 希腊人悠闲抑或慵懒

伦敦市长约翰逊曾在某报刊专栏里说道:“希腊人若是能够像德国人一样勤劳和节俭,改变其国民惰性,这场灾难将能够被扭转。”希腊国民的享乐主义和高消费生活方式,助力了这场灾难的发生。阳光和沙滩是希腊人民享有的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没有严酷的生存环境的威胁,自古便没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此外,由于历史文化因素,希腊人认为“从前我们为世界奉献的太多,现在我们理所应当享用这一切”。这种处世哲学进一步助长了希腊人的慵懒。最后,希腊政府一贯的高福利社会保障也无形中助长了人们的闲散享乐主义生活方式,消磨了希腊人的进取精神。

(二)欧元区原因分析

1. 单一货币制度的先天缺陷——一条腿走路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一个主权国家实现内外均衡目标的最主要政策工具,是一个人的左膀右臂。抑制通胀、维持币值稳定是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就业则是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两者理应协同配合共同服务于一国经济。然而,在欧元区,货币和财政政策的行使者是割裂的——货币政策由欧洲央行统一制定,财政政策则由欧元区各国政府各自为政[3]。诚然,统一的货币制度有着极大的优势,诸如降低政策成本、促进欧元区经济一体化和降低贸易壁垒灯。但仅剩下财政政策这一个政策工具的情况下,各国在应对金融危机时便丧失了更多的政策主动权,加大财政支出成为各国唯一能够依赖的政策选择,财政收支状况恶化就成了必然后果。

2. 财政约束相对松弛

为维系经济稳定,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了3%赤字/GDP比例和60%债务/GDP比例两个财政关键约束指标[4]。 然而,欧盟并未在其指标的执行上进行强制约束,缺乏相应的惩罚措施,对各成员国呈报的统计数据的有力监督更是存在缺失。其次,成员国历来的赤字和债务超标并未得到欧盟的重视,两个约束指标形同虚设。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盟更是对各成员国的举债行为采取姑息默许之态度,对约束指标置若罔闻,丝毫不采取监督和惩戒措施,从另一个方面助长了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

3. 缺乏危机救援措施,经济体间矛盾多多

危机到来之时,欧元区国家并未成立相关机构进行协调处理, “不救助条款” 甚至明文出现在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导致欧元区各国各自为政,不愿引火上身,均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对希腊政府的救助过程表现出严重的事不关己的心态,各国自身利益为大的分歧暴露无遗。例如,原先积极力挺对希腊进行救援的国家出于自身的经济下行状况和来自国内的反对压力转而开始游移不定,欧元区其他小国则更是采取观望态度各自盘算其中的利害關系。欧元区各成员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步调越发不协调,致使欧洲央行在危机救助时货币政策的制定左右为难众口难调,使希腊主权债务危机雪上加霜,危机加速蔓延。

4. 廉价资金易获性

希腊政府财政收支状况堪忧的同时,国内个人储蓄不足的状况亦不容忽视。由于公共和私人的储蓄共同构成了一国的储蓄,希腊不尽人意的储蓄通过一系列传导将导致经常项目逆差,且恶性循环。具体而言,由于工资刚性和高福利,希腊的劳动生产要素成本高昂,生产者通过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将成本压力间接转嫁给消费者即普通老百姓。物价水平普遍上涨诱发成本型通货膨胀,随之而来的便是净出口的减少(进口增加+出口减少),也即出现经常项目逆差。经常项目的逆差需要资本项目进行平衡,希腊为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必然将进行海外融资。由于处于欧元区,货币政策由欧洲央行统一执行,希腊虽然国内经济状况糟糕,却也能够按照欧元区内统一的借款利率进行融资。这种处于欧元区而带来的廉价资金的易获性,看似填补了希腊巨大的融资需求,满足了其公共债务和私人债务的资金可得性,但另一方面这反而为希腊本就严峻的财政收支问题推波助澜,助长了希腊政府依靠借债维持国家运转的侥幸心理。

(三)全球性外部原因分析

1. 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

次贷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衰退,欧洲经济在所难免地随着金融危机的冲击大走下坡路。欧洲各国日积月累的政府债务风险再也隐藏不住。然而,为了挽救本国经济于系统性风险,各国政府不得不继续通过加大财政支出进行救市,试图抵御危机的席卷。各国财政支出猛增,财政赤字严重,政府债务激增,希腊等国债务危机的爆发便不足为奇。

2. 评级机构推波助澜和投机资本趁火打劫

在希腊危机中,高盛等跨国银行的投机炒作行为和信用评级机构的落井下石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经济发展落后,产业结构单一,财政状况糟糕,希腊被投机者借机进行炒作并落井下石。最开始,高盛集团通过货币掉期业务等金融衍生产品帮助希腊政府掩盖债务风险,为债务危机埋下“炸药”。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国际信用评级机构调低希腊主权债务评级落井下石,大幅调低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这又进一步使希腊的借贷成本飙升,股市遭到重挫,经济雪上加霜[5]。国际市场避险情绪大幅升温,高盛则故意诱导市场、看空希腊政府的偿债信誉,以期从中渔利;国际炒家更是兴风作浪、推波助澜,乘希腊之危,做空希腊国债,成为危机恶化的直接推手[6]。

参考文献

[1] 张鹏 梁波.迪拜和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对比分析[J] .经济视角2010(11):54-56

[2] 秦爱华.兼顾效率与公平--欧洲向社会市场经济的转型[J]. 当代世界.2015(8):49-51

[3] 钱颖超.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综评[J].当代世界,2011(12):48-49

[4] 李欣.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J].市场经济与价格,2011(07):38-41

[5] 蔡秀娟.浅谈欧洲债务危机[J].时代金融2013(01):254-255

[6] 余永定.欧洲主权债危机和欧元的前景[J].和平与发展.2010(5):P29—P33

猜你喜欢

财政收支成因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色散的成因和应用
谈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让部门财政收支在阳光下运行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收支及占全国和地方财政收支比重
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均财政收支
2015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收支及占全国和地方财政收支比重
2015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均财政收支
补助地方(地方上解)后的中央财政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