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语式“A+语气副词+是+A”的主观性分析

2017-05-30罗主宾

关键词:主观性

罗主宾

[摘要]对汉语同语式的理解更多要依赖语境,但都体现了说写者申辩的主观性。说写者之所以选择这种认知方式,与关联因素、话题因素、表达的严密与模糊因素等相关。同语式中的语气副词,有充当完句成分、加强语义表达、突显主观性等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同语式;语气副词;主观性

[中图分类号]H1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6121(2017)04011206

“是”字句里有一个特殊的句式,主语和宾语(或称表语)同形,即“A是A”形式,有“同语式”“主宾同语式”“首词重复”等多种称法。它在逻辑上是一种无意义的判断句,不仅在汉语里出现,还出现在英语、阿拉伯语、日语等多种语言中,在交际中具有独特的语用价值,受到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国外,Wierzbicka(1987)[1]等人主要从会话原则等语用角度研究同语意义的产生,重视理论探讨;国内,张弓(1963)[2]等从修辞角度关注其表达效果;吕叔湘(1982)[3]等从语法角度分析其结构类别、语义特点和语用功能,重在实践分析。这种研究角度、研究方法的区别同样体现在语法化研究、构式语法研究等方面。

对同语式的研究,汉语语法学界从句法、语义、语用等多方面对其进行了广泛探讨。如,邵敬敏(1986)[4]分析了同語的修辞特点及其各种变式的表达功能,被认为是研究同语句式的集大成之作。但综观前贤的研究,同语式仍有探讨空间。本文就对带有语气副词的同语式,即“A+语气副词+是+A”进行探讨。具体来说,主要探讨以下两方面:一是这种同语式体现了怎样的主观性,说话者为什么要选择同语式而非其他方式来表达主观性;二是这种同语式中语气副词的作用。

一、“A+语气副词+是+A”的认知阐释

(一)同语式体现的主观性

同语式虽然是一种判断句式,但这种判断并没有带来新信息,属于一种“无聊判断”,其真正作用是体现言者的主观性。吕叔湘(1982)提出,“凡否定的判断句都是申辩是非的,肯定的判断句却可以有解释和申辩两种作用”[3],即解释和申辩两种作用是相通的。同语式由于主宾同形,言者意不在解释,而在于主观上强调所讨论的对象不是别的什么,而是具有自身全部或部分的特征。在强调全部特征时,主宾语同义,往往隐含着与对立对象泾渭分明;强调部分特征时,常常是主观认为所谈论的对象脱离不了宾语所具有的特征。不论强调哪一方面,言者的申辩语气都是最主要的。如,“学生就是学生”,一般来说,言者申辩学生不是老师、不是社会上有职业的人等,而是具有“纯洁、稚气、不成熟”等称为“学生气”的学生的全部或部分特征。强调全部特征时,可以用对举的形式——“学生就是学生,老师就是老师”,申辩的意思明显;强调部分特征时,往往就是对学生的某一行为做出评价,主观认为学生就具有学生的本质,改变不了,因而申辩的语气很明显。然而,具体主观强调哪方面特征,需要看具体的语境。下面,以“女人就是女人”为例,看语境义怎样影响同语式的主观性的表达。例如:

(1)女人就是女人,男人就是男人,“区别万岁”。但对我来说,没有比对百分之百的女性或男性更为感到厌烦的了。(《读者》(合订本))

(2)你又知道多少,当时者迷,我不愿你吃不必要的苦,女人终归是女人,你反抗不了自己的天性。(马兰《阅读和对话》)

(3)在刘氏家族中女人就是女人,女人不是揣在男人口袋里就是挂到男人脖子上。(苏童《罂粟之家》)

(4)唉,女人究竟是女人!(曹禺《雷雨》)

上述例句中,言者并不是为了解释女人是什么,而是要表明言者的主观性。这“女人”有时指抽象的一类人,如例(1);有时是指当前所谈论的具体某一类或某一个女人,可以是“你”,如例(2),也可以是“我”,如例(4)。就整个结构而言,例(1)言者强调了女人具有女人的全部特征,这就是与男人的区别。例(2)言者强调女人有自己的天性,要嫁人,受男性爱护,“你”是女人当然也得如此。例(3)言者强调传统观念中女人的地位比男人低下,刘氏家族中女人也是如此。例(4)是四凤强调自己是个平常的女人,女人就只能过那样受压迫的生活。

除了语境外,不同文化的影响对同语的理解有时也会不同。Wierzbicka(1987)[1]认为,同语随语言的不同而不同,各种语言没有完全对应的同语,即使表面字眼相同,也没有同样的解释。Wierzbicka还指出,英语中的Women are women表达的是一种容忍,而汉语除了“一是一,二是二”“丁是丁,卯是卯”等外,很多还没有形成固定的语义。可以说,对“女人是女人”的理解还得依靠语境。

虽然在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语境中,强调的角度不同,但言者这种申辩的主观性都是一样的。申辩用于赞美、贬斥、不满等态度和评价不好一一归类,如例(4)就表达了言者主语的一种随遇而安的态度。殷何辉(2006)[5]概括了这种句式的句式义:表达说话人对某一事物的主观判断,即断定思维对象与人的主观世界中存在的,对该对象的理想认知模型是否相符合,从而表达说话人对某事物某一特性的主观认识和评价。但是,这种语义概括同样适合“很+名词”“哪里是A,简直是B”等结构式,因而没有把“A+语气副词+是+A”的具体特点概括出来。虽然殷文后面又具体分析了其语义类型,但却割裂了单用与连用之间的关系。

(二)认知方式的选择

同语表达是一种模糊的语义表达,除了约定俗成的一些同语外,对意义的理解需要听者付出一定的努力,其会话含义需要根据合作原则和语境知识推导出来。那么,言说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表达方式而不选择更简单明白的方式呢?如,例(4)就可以直接说“我只不过是个女人,女人就该逆来顺受,不能像你们男人一样去干大事”,等等。这方面探讨的文章不是很多。如,陈新仁(2003)[6]认为,说话人之所以选择首词重复这样的间接表达方式,是因为要表达额外的含意,而其它的重复或强调方式难以产生这种修辞效果。如果从要表达额外含意来说,从交际双方的互动着眼进行分析很有解释力。但是,首先需要回答说话人选择同语是否是为了表达额外的含意;同时,从修辞效果出发难以回答这种表达方式在这个地方使用而不在那个地方使用,这种表达方式有没有经过历史演变等。本文认为,说话人之所以选择同语式表达主观性,除了考虑最佳关联外,与话题的因素(如话题的衔接、话题的转换)以及语言在严密与模糊之间竞争发展的历程等有关系。

1.从关联因素来看

运用关联理论可以帮助理解同语所要表达的言外之意。同样,运用关联理论,可以理解说话者之所以选择这种方式而不是那种方式来表达。在交际中,交际双方总是希望在编码与解码所付出的努力之间达到一种平衡,这就是最佳关联。而从说话者方面,为获得最佳关联,总是希望用明白无误的方式表达信息,让听话人付出最少的解码努力获得最佳的语境效果。因而,在运用同语式这样的模糊语言进行交际时,说话者对交际对象的认知能力和语境资源作了预先的最佳关联假定。用Fraser(1988)的话来说,说话人运用同语式,是“说话者相信听话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看法”[7]。说话者主观上认定这是一种明确的表达,而并不是为了表达额外之意,要说额外之意,那也是表达说话者的主观性。如下列分析汉语同语式时常举的例子:

(5)“他是谁?”这样问也许不太合适,可匆忙之中,我脱口而出了。

“他就是他呀!”妹妹“咯咯咯”地笑起来。从他俩亲昵的态度中,我终于下了判断,他就是我未来的妹夫。(《新民晚报》1984.6.2)

(6)可连长毕竟是连长,脸色由红变紫,由紫变黄,黄中泛青,嘴唇咆哮着,可就是没吼起来。(简嘉《女炊事班长》)

例(5)中,“妹妹”之所以不用更直接的方式,如“他就是我的男朋友(或对象、恋人等)”,而用“他就是他呀!”时,就已假定听话者“我”能明白这话的意思。也就是说,如果面对的是一个跟她不亲密的人或一个小孩,她也许就不会采用这种表达方式。此外,当时的语境:“‘咯咯咯地笑”“亲昵的态度”,以及同语式后的语气词“呀”等都表明,“妹妹”不是做“他就是他,我就是我”这样一种淡然的申辩。“他”是一些女性在与第三者谈论她们的对象或丈夫时喜爱用的词语,“他就是他呀!”体现出“妹妹”已把“他”当作恋人的亲昵态度。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这种表达方式比上面所提直接说明的方式更耐人寻味,更能达到交际的效果。

例(6)中,作者之所以用同语式“连长毕竟是连长”,而不用更直接的方式,如“连长毕竟是个……的人”,是因为在前文中作者已作了叙事渲染,读者已明白了当前所谈论的对象——“连长”是什么脾气、什么性格。运用同语表达体现了作者的主观态度,即“连长”就是有个性、有气度。相反,如果说话者假定听话者不明白自己对所谈论话题的态度,他就会以一种明确的方式而不是同语式来表达。例如:

(7)顾八奶奶:哼,我才明白,男人真是没良心。你待他怎么好,也是枉然。

陈白露:(淡淡地)怎么,胡四跟你怎么样了?(曹禺《日出》)

例句中,顾八奶奶用“男人真是没良心”而不用“男人就是男人”这样的同语式表达对胡四的主观评价,其原因就在于她担心陈白露不明白胡四对她的态度,所以用更明晰的方式进行评价。从陈白露的回答也可以看出,她的这种假定是正确的。

2.从话题因素看

刘丹青、徐烈炯(1998)[8]称“A+语气副词+是+A”为拷贝式话题结构,说话者运用同语式进行评价时,肯定与当前话题有关,这样听话者才能根据当前话题推导出会话含义。同时,这种结构中,话题与主语重合,说话者在运用这种同语时会考虑到话题的衔接。如上述例(5)(6)的谈论对象,是“他”“连长”,下文中才紧接着用“他”“连长”为主语的同语式。例(7)中,顾八奶奶一开始就以“男人”为评价对象,因为在生活中如果某个男性对女性不关心,女性往往会推而广之到所有男人。假定陈白露知情,完全可以用“男人就是男人”进行表述。这样,结合后续句的表达才不会产生歧解,因为很多情况下,“男人就是男人”可以用来表达赞美。同样,为了话题衔接和不产生歧解,有时不能使用同语式表达。例如:

(8)顾八奶奶:(吞下药,捂着胸口)我的心痛。一想起胡四这个没良心的东西,我的心又痛起来了。

陈白露:你真是天下最多情的女人。(曹禺《日出》)

例句中,用“女人就是女人”可以表达“你真是天下最多情的女人”一样的意思。但这里,陈白露是一种谄媚式的应答,用“你”更能达到这一效果。同时,“女人就是女人”在汉语里更多是用来对女人的劣势方面进行评价。

除了衔接话题外,因为同语式一般用来进行总结式的评价,所以有时起到结束话题的作用。结合前面语境分析上述例(4),另编序号如下:

(9)冲:四凤,你不要为这一点小事来烦忧。世界大的很,你应当读书,你就知道世界上有过许多人跟我们一样地忍受着痛苦,慢慢地苦干,以後又得到快乐。

四:唉,女人究竟是女人!(忽然)你听,(蛙鸣)蛤蟆怎么不睡觉,半夜三更的还叫呢?(曹禺《雷雨》)

四凤“女人究竟是女人”是对前面鲁冲提出建议的反驳,是一种衔接。之所以不用其他更明确的方式,除了这种方式更能表达主观性,她还想从主观上早点结束这一话题,从后续几个句子可以看出她已转换话题;而用“我是个女人,女人是……”这样的句式表达则难以结束话题。

3.从语言表达的严密和模糊历程上看

一方面,语言朝着越来越严密的方向发展,但现实中很多类别却是模糊的。此外,人的认知中也存在很多模糊的概念和判断。这反映在语言上,可以说模糊性是非人工语言的本质特征,特别是在口语中更明显。文学语言为了达到一定的修辞效果,往往有意识地使用模糊语言。因而,不论语言处于哪种发展阶段,很难在严密与模糊之间严格划界。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频繁地使用“程度副词+名词”結构,似与语言的严密性背道而驰,但说话者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更明确地表达主观性。同语式也是如此。但是,这种表达方式由来已久。同语式在汉语里很早就开始使用,主宾语为代词的情况,先秦时期就已出现,只是中间用表判断的“为”。例如:

(10)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於我侧,尔焉能浼我哉!(《孟子》)

主宾语为谓词的,吕叔湘(1982)[3]也有介绍,只是当中用“则”字。例如:

(11)哀则哀矣,而以为继也。(《礼记·檀弓》)

(12)臣邻人之女设为不嫁,行车三十而有七子,不嫁则不嫁,然嫁过毕矣。(《战国策·齐策》)

明清时期,各类同语式都已出现,且带副词的“A+语气副词+是+A”逐渐增多。例如:

(13)那穿红的女子说:“你站住!别合我论姐儿们,我是我,他是他,你是你!”(《儿女英雄传》第七回)

(14)若琴言之心,没有一点曲折,这样就是这样,那样就是那样。(《品花宝鉴》第五十三回)

(15)到房中,取出笔砚,就在那诗后也写四句:“运蹇虽然恶疾缠,姻缘到底是姻缘。从来妇道当从一,敢惜如花美少年。”(《醒世恒言》第九卷)

(16)你且慢说嘴,问问你的心来。夫妻到底是夫妻,我到底是二门上门神。(《醒世姻缘传》第二回)

(17)贾明说:“好倒是好,就是太慢了点,您得什么时候才能把底摸清啊?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听到消息。(《三侠剑》第九回)

(18)若进去了,快活倒是快活的,不过是一世奴才,永作华府家人了。(《品花宝鉴》第二十七回)

二、“A+语气副词+是+A”的主观性在语篇中的体现

由于“A+语气副词+是+A”主要表主观评价,用于话题的衔接和结束,所以在语篇中一般用在提示表结论性的句子里,这种“结论”是从逻辑上考虑而针对非句法位置而言。而从语篇中的句法位置看,这种同语式可以独立成句。如,上文例(5)和例(9)也可看作一种独立句,因为后面的句子从语义上与它无关。再如:

(19)她边说边把一根竹针抽出来,右手小拇指灵巧地在线上一绕,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女的毕竟是女的!”(蔺璜[9]用例)

此外,它也可以作为发端句。这种发端句把“A+语气副词+是+A”整体作为一个话题,因而后面就要有围绕这个话题而展开的一系列后续句,如上述例(1)。当A是谓词性的词语时,吕叔湘(1982)[3]论述这样的句式,有“要论什么,确然是什么,可是……”的口气,更需要后续句进行补充说明,如例(17)。再如:

(20)“咱们的张书记真是咱们的张书记,他没哪回没点中我的。经他这一点,我就像鱼儿得了水那样欢。”(李得复《典型报告》)

(21)东北终究是东北,现在已是盛夏的尾梢,江南的西瓜早就已经收藤了。而这里似乎还刚刚开旺,大路边高高低低地延绵着一堵用西瓜砌成的墙,瓜农们还在从绿油油的瓜地里捧出来往上面堆。(余秋雨《文明的碎片》)

(22)好可是好,就是咱们驮着往回里这一走,碰见个不对眼的瞧出来呢,那不是活饥荒吗?(《儿女英雄传》)

也可作为后续句,对前面的话题进行总结,发表自己的看法,如例(16)。再如:

(23)现在我气都消了,爸爸到底是爸爸。(老舍《骆驼祥子》)

(24)GW:I wonder if their cheeseburger is any good.A cheeseburgers a cheeseburger,right?

AE:Not always.Depends on the cheeseburger.(陈新仁用例)

三、“A+语气副词+是+A”中语气副词的作用

彭增安、张少云(1997)[10]在谈到不同语言同语式表达的区别时说,汉语的同语式一般在“是”前可带一定的副词,而英语只有“only”等少数几个。而对这种“A+语气副词+是+A”形式的同语关注得不够,特别是语气副词在同语中充当了什么角色没有很好地进行分析。邵敬敏(1986)谈到,“同语”式中系词“是”之前常常带着一些表语气或范围的副词,如“就、只、总、还、毕竟、到底”等,以加强申辩作用,但没有具体分析。殷何辉(2006)专就这种同语进行研究,并把它称为“比评性同语式”[5]。这种提法恰当不恰当姑且不论,对其中副词,特别是语气副词的作用也没有具体进行分析。本文认为,跟一般句子里的语气副词相比,同语式中的语气副词所起的作用更为明显。

(一)充当完句成分

贺阳(1994)认为,“完句成分是一个不依赖语境或上下文支撑的句子通常必须具有的结构成分,它具有使一个语言表达式能够独立成句的完句功能,它是句法结构上的成句条件”[11]。在完句成分的分析中,对是否区分句子与结构、独立句与语境句、怎样区分一个表达式成分的程度等问题上存在分歧,缺乏一定的标准,往往以句子的表现形式或语感进行判断。語气副词在“A+语气副词+是+A”中的完句功能主要体现在A是体词性的同语式中。

殷何辉(2006)[5]等注意到,同语式“A是A”与“A+语气副词+是+A”的不同在于,前者一般用于“A是A,B是B”这样的句联形式,表示A与B泾渭分明。而后者可以独立成句,申辩讨论对象具有自身的特征。但是,对于两者为何会构成区别大都没有阐述。本文认为,是语气副词使“A+语气副词+是+A”能够独立成句。仍以上面例(9)来说明。如果没有语气副词“究竟”而改成“女人是女人”,一方面,这个句式从语感上语义不足,要有如“男人是男人”或“女人能有什么作为呢”等后续的成分进行补充说明;另一方面,“女人是女人”不能突出四凤那种不想改变现状、也改变不了现状的主观表达。下面例子可以作同样分析:

(25)祥子到底是祥子,祥子拚命跑还是没有别人的份儿。(老舍《骆驼祥子》)

(二)加强语义表达

这主要体现在A是谓词性的同语式中。因为,这样的句式本身就表达“要论什么,确然是什么,可是……”的口气,“A+语气副词+是+A”中的语气副词一般是“倒、却、可、确实”等,表示让步等语气。这些语气副词之所以能进入这一句式,在于其所表示的语气与整个句式义相和谐,所以这些语气副词主要起到加强句式语义的作用。如上述例(17)(18),语气副词“倒”的有无都不会影响到句义的表达。再如:

(26)有倒是有,價儿可高啊!(邓友梅《烟壶》)

(三)突显主观性

在语义上,同语式的解释作用是隐性的,显性作用是申辩。也就是说,同语式重在表达言者的主观性,而语气副词的主要作用同样是表达主观性。一般而言,句式会对进入其中的成分进行选择和规约,只有词语所表达的语义、语气等与句式相和谐时才能进入句式,并加强句式所表达的语气。像这样能突显同语式主观性的语气副词,主要有“毕竟、到底、究竟、终究、终归、总归、真的、总、就、真”等。这些语气副词大都用来强调证实不管条件怎样,某一事物的根本情况仍然没改变,与同语式强调自身特性没有改变是和谐的。如例(16)“夫妻到底是夫妻”,既提醒了对方终究会顾及夫妻情分——“一日夫妻百日恩”,也表明了自己在只不过是个过客的委屈态度。这种表明自己能认清当前情势的态度是通过语气副词“到底”得以突显的。再如:

(27)丫环就是丫环,叫她“自由”也没用,天生下来的不知好歹。(老舍《善人》)

(28)专家总是专家,这样复杂的问题,都讲得深入浅出。(《十月》)

例(27)(28)分别表达说话者对“丫环”的贬斥、对“专家”赞美的主观态度,即使没有后续句的补充说明,也通过语气副词“就”“总”突显出来。

四、结语

同语式在汉语历史上很早就产生了,区别于其它语言的同语式,就是较多地带有语气副词。在语义的理解与主观性的表达上,一部分格式具有规约的语义,一部分格式在汉文化背景下具有一般意义上的语义,其余大多根据语境来理解。汉语里同语式受语气副词的影响,“A+语气副词+是+A”具有与“A是A”不同的句法表现与语义特征。“A+语气副词+是+A”更多地体现了说话者的主观性,相应地,它在语篇中一般用在表示总结性的句子里。说话者之所以选择“A+语气副词+是+A”,而不用语义更为明晰的表达方式,除了修辞因素外,还受到说话者为获得最佳关联、在语篇上考虑话题因素等影响。此外,语言的本质也决定了一些格式要在严密与模糊中竞争。

[参考文献]

[1]Wierzbicka.A.Boys Will Be Boys:“Radical Semantics”vs. “Radical Pragmatics”.Language,1987(63):95114.

[2]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63.

[3]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4]邵敬敏.“同语”式探讨[J].语文研究,1986(1):1319.

[5]殷何辉.比评性同语式的句法语义特征[J].汉语学报,2006(4):6774.

[6]陈新仁.论首词重复修辞现象的认知机制[J].现代外语,2003(4):358364.

[7]Fraser,Bruce.Motor Oil Is Oil:An Account of English Nominal Tautologies[J].Journal of Pragmatics,1988(12):215220.

[8]刘丹青,徐烈炯.普通话与上海话中的拷贝式话题结构[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1):85103.

[9]蔺璜.主宾同形的“是”字句[J].语文研究,1985(1):5456.

[10]彭增安,张少云.同语格的语用修辞功能[J].修辞学习,1997(2):1718.

[11]贺阳.汉语完句成分试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4):2638.

[责任编辑]李献英

Analysis on Subjectivity of Tautological form"A+语气副词+是+A"

LUO Zhubin

(Liberal Arts College,Hunan University of Humanities,Science and Technology,Loudi,Hunan 417000,China)

Abstract:the understanding of tautological from in Chinese is more dependent on context, but both reflect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speakers and the writers defense. The reason why we choose this way of recognition is related to the association,the topic,the expressive strictness,ambiguity,etc.Modal adverbs in sentence of tautology function as completing the sentence,strengthening the expression of meaning,featuring subjectivity,etc.

Keywords:tautology;modal adverb;subjectivity

猜你喜欢

主观性
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话语标记“真是的”主观性及其等级
Nuyts的(交互)主观性理论评述
从整一手法窥探外国喜剧艺术的主观性
法官判案主观性减弱
话语标记语的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探析*
主观性在口语构式中的非常规表达——以口语构式“V+他2+NumP”为例
“没准儿”“不一定”“不见得”和“说不定”的语义倾向性和主观性差异
国内外语言的主观性研究概览
酒石酸唑吡坦片联合艾司唑仑治疗主观性耳鸣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