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中医方剂苓桂术甘汤全背景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2017-05-30刘艳飞刘玥姚贺之

世界中医药 2017年6期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疾病防治研究现状

刘艳飞 刘玥 姚贺之

摘要 目的:定量分析傳統方剂苓桂术甘汤的研究现状和在重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检索CBM、CNKI、Wanfang Data、PubMed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16年12月。按发表时间、发表期刊、作者区域分布、文献类型、研究疾病、临床文献研究类型、不良反应、剂型等对文献进行筛选和分类,分析和评价苓桂术甘汤文献研究现状及其在重大疾病中的应用。结果:1)共检出苓桂术甘汤相关文献774篇,其中动物实验54篇,理论研究26篇及临床文章694篇。2)1956年首次出现关于苓桂术甘汤的文献报道,此后苓桂术甘汤的文献研究数量呈稳步增长趋势,总体呈三段式增长,文献量由1988年之前的1.6篇/年至1989-2004年的18.5篇/年,再增至2005-2016的40.6篇/年。3)所统计的774篇文献分布在155种期刊上,苓桂术甘汤的研究文献刊载较为集中的有22种,均为中医药类期刊,占期刊总数的14.19%。4)774篇文献的作者,25.9%的作者来自华东地区,22.5%的作者来自华中地区,其余地区研究苓桂术甘汤的作者相对较少。5)苓桂术甘汤的临床应用广泛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等临床各种疾病,尤以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居多。6)临床研究类型以病例报道居多,随机对照试验较少;关于不良反应的报道较少,临床研究剂型以水煎剂为主。结论:苓桂术甘汤的临床研究文献逐年增加,苓桂术甘汤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广泛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等各科疾病,其中,慢性心力衰竭、美尼尔氏综合征、肠胃炎、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等是苓桂术甘汤的优势病种。目前对于本方的研究初具规模,但研究总体质量偏低,未来要开展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高质量的循证依据。

关键词 苓桂术甘汤;研究现状;疾病防治;文献计量学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urrent evidence of lingguizhugan decoction as a TCM prescrip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everal diseases quantitatively. Methods:We searched databases of CBM, CNKI, Wanfang Data and PubMed since foundation till December, 2016. After selection, included studies were categorized by items as publication time, journal, author regional distribution, literature type, type of disease, clinical literature study, adverse reactions and dosage form, etc. Current study on lingguizhugan deco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major diseases have been analyzed. Results: 1) There were 774 publications found, including 54 of animal experiments, 26 of theoretical study and 694 of clinical articles. 2) The first time that lingguizhugan decoction wa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was in 1956, then the number of literature research of lingguizhugan decoction′s publication time showed “triple-stage” increasing trend: quantity of literature from 1.6 articles/year before 1988 increased to18.5articles in 1989-2004 / year, and then increased to 40.6 article/year in 2005-2016 .3) 774 articles were distributed in 155 journals. Top 22 with most publications were all Chinese journals, accounted for 14.19% of the total. 4) As to 774 papers′ authors, 25.9% authors were from the East China area, 22.5% of the authors the central region, the rest of other areas relatively small. 5)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lingguizhugan decoction is widely involved in internal medicine, surgery, gynecology, pediatrics, dermatology, especially cardiovascular system diseases,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 and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6) About clinical research type, case reports were more tha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there were few reports about adverse reactions. Dosage form was priority to water decoction.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research literature of lingguizhugan decoction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it continues to expand. Indications widely involved in internal medicine, surgery, gynecology, pediatrics, dermatology, etc. The advantage target diseases of lingguizhugan decoction are chronic heart failure, Meniere′s syndrome, gastroenteritis, hypertension and chronic bronchitis. The research on it is taking shape, but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study is low. We need to carry out high-quality, large sample,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in the future to provide high quality evidenc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Lingguizhugan decoction; Current study;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for diseases; Bibliometrics

中图分类号:R22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17.06.062

传统中医方剂苓桂术甘汤始载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伤寒论》中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弦,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1]。《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2]。苓桂术甘汤是苓桂剂的代表方剂,由茯苓、桂枝、白术及甘草四味中药组成,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之效,常用于中医脾虚水停之证[1]。现代研究表明,苓桂术甘汤主要有利尿、祛痰止咳、镇静镇痛及强心的药理作用,能够改善消化系统功能及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3-4],临床对梅尼埃病、心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5-6]。随着现代药理学的深入研究,其临床应用也大大扩展。为了解苓桂术甘汤的研究现状,挖掘传统中药复方在现代重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潜力,本研究开展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系统综述,为传统方剂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提供全背景证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等数据库,均从建库至2016年12月。

1.2 检索策略 以“苓桂术甘汤”“lingguizhugan decoction”为主题词或关键词检索,语言限定为中文或英文。

1.3 纳入标准 国内正式期刊、重要会议、硕博士论文、重要报纸发表的有关于苓桂术甘汤应用的各种研究文献,包括病例报告、病例分析、随机对照试验、病例对照试验、中医辨证治疗等,文献的发表类型不做限制。

1.4 排除标准 1)综述类的文献;2)新闻、广告、科普类的文章,质量较差的文献;3)查找不到原文的文献。

1.5 数据库的建立与数据库的规范

1.5.1 数据库的建立 将所有检索记录导入Excel 2007软件进行查重筛选。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如遇分歧,由第三方协助裁定。通过逐一阅读文题和摘要进行文献筛选,采用预先设计的资料提取表进行资料提取。利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

1.5.2 数据库的规范 对于疾病名称的规范,将相关文献研究涉及的疾病按照《内科学》[7]教材进行归纳研究。作者分布区域的规范,按照华东地区(江苏、山东、浙江、安徽、上海、福建;华中地区(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华北地区(北京、河北、天津、山西、内蒙古),华南地区(广东、广西、海南)、西北地区(陕西、甘肃、新疆、宁夏、青海)、西南地区(四川、贵州、云南、重庆)、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进行归纳研究。

1.6 数据分析 根据提取信息建立苓桂术甘汤全背景研究数据库,采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纳入文献情况 共检出2 992篇文献,其中中国知网(CNKI)1 389篇,万方数据库(Wanfang)780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813篇,PubMed10篇;剔除重复文献1 563篇,与苓桂术甘汤无关570篇,文献类型为新聞、广告、科普知识85篇;最终纳入文献774篇(英文2篇,中文772篇),动物实验54篇,理论文献26篇,临床研究文献694篇。文献筛选过程见图1。

2.2 苓桂术甘汤文献计量分析

2.2.1 文献年代分布统计 1956年首次出现关于苓桂术甘汤的文献报道[8],此后苓桂术甘汤的文献研究呈稳步增长趋势,由图2的年代分布表可以看出苓桂术甘汤研究文献量总体呈三段式增长,年均文献量由1988年之前的1.6篇至1989-2004年的18.5篇,再增至2005-2016年的40.6篇。

2.2.2 文献期刊分布统计 所统计的774篇文献分布在155种期刊上,只刊载1篇文献的期刊有67种,占期刊总数的43.23%;刊载2~8篇文献的期刊有66种,占期刊总数的42.58%;刊载9篇以上的期刊有22种,均为中医药类期刊,占期刊总数的14.19%,苓桂术甘汤的研究文献在这些期刊相对集中,按照载文量的多少进行排列,详见表1。

2.2.3 作者区域分布 统计苓桂术甘汤文献研究作者区域,由图3可知作者分布在华东地区(江苏、山东、浙江、安徽、上海、福建)最多,占总文献量的25.9%;华中地区(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次之,占总文献量的22.5%,华北地区(北京、河北、天津、山西、内蒙古)位于第三位,占总文献量的15.9%,华南地区(广东、广西、海南)、西北地区(陕西、甘肃、新疆、宁夏、青海)、西南地区(四川、贵州、云南、重庆)、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的研究者数较少,分别占总人数的10.56%、9.63%、9.36%、6.15%。

2.2.4 文獻类型及研究疾病 苓桂术甘汤的研究文献类型主要有中医临证研究、西医疾病研究、理论研究、实验研究。理论研究以制备提取工艺、成分测定、配伍及用量规律探析等为主。实验研究以慢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等动物模型为主,详见表2。中医临证研究文献有187篇,涉及中医内科、中医妇科、中医耳鼻喉科等疾病,中医内科疾病居多。西医疾病研究的文献有507篇,按照《内科学》[7]教材对涉及的疾病学科对文献进行统计,心血管系统疾病最多,其次是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具体疾病学科分布及主要涉及的病种见图4、图5。

2.2.5 临床研究文献的类型分析 694篇临床研究文献,病例报道类文章最多,随机对照试验次之。见表3。

2.2.6 不良反应 31篇文献报道了苓桂术甘汤临床应用时出现的不良反应,20项研究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其余11篇文献报道的不良反应涉及到10种临床症状,以胃肠道不适及恶心呕吐居多。见表4。

2.2.7 常用剂型 774项研究中,有7项使用免煎颗粒,1项为胶囊,其余均为传统水煎剂。

3 讨论

对临床研究文献中涉及的疾病进行分类统计。西医疾病的研究占主要部分,对疾病按照西医学科进行分类,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涉及的疾病较多,常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美尼尔氏综合征、慢性支气管炎等病的治疗[9-12]。通过研究发现,苓桂术甘汤尚可应用于肥胖、胰岛素抵抗、小儿肺炎、慢性咽炎、肝硬化腹水等的治疗[13-17]。苓桂术甘汤的应用疾病谱在逐渐扩大。

临床研究文献中,病例报道是苓桂术甘汤的主要研究类型,随机对照试验占比例较小,总的来说,苓桂术甘汤研究总体质量偏低,未来要开展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高质量的循证依据。文献数量增长的规律是由科学发展的客观过程决定的,受科学自身发展及学科所处环境的影响。苓桂术甘汤文献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说明学科所处的环境在不断的改善,中药复方的研究在不断的突破,苓桂术甘汤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及深入,中药复方苓桂术甘汤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22种核心期刊中,大多数属于中医药类杂志,说明中医药类杂志是苓桂术甘汤相关研究传播的主要期刊。综合类期刊或西医药类期刊对此类文章刊载较少,从侧面反映出中医药研究相对于西医研究仍是落后的、低水平的。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即某期刊的文章在特定时期或年份所被引用的频率,用以衡量各类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衡量论文质量。苓桂术甘汤核心期刊影响因子集中分布在0.2~0.7,均数为0.5,在中医药类期刊中属于中等偏低水平,提示苓桂术甘汤研究的质量与中医药其他优势研究领域的研究比较还有待提高。774篇文献的作者,25.9%的作者来自华东地区,22.5%的作者来自华中地区,几乎占作者总数的一半,说明华东地区和华中地区是苓桂术甘汤研究的热点地区,华北地区、华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对苓桂术甘汤的研究较少。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苓桂术甘汤的研究区域较为集中,但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除了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外,各区域对苓桂术甘汤研究的使用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别。临床研究文献中对不良反应的报道较少,根据现有文献报道来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临桂术甘汤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尚可。苓桂术甘汤主要的使用剂型为水煎剂,随着现代药理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研发多种剂型,以方便传统方剂在临床中的应用。

本文是对传统方剂苓桂术甘汤进行全背景文献计量学分析,采用系统检索、主题分类的方法,系统综述了苓桂术甘汤的研究现状。对苓桂术甘汤文献的分类研究发现:苓桂术甘汤的疾病治疗范围逐渐扩大,广泛的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等临床各种疾病,慢性心力衰竭、美尼尔氏综合征、肠胃炎、高血壓、慢性支气管炎是苓桂术甘汤的优势病种。苓桂术甘汤的临床研究文献在逐年增加,苓桂术甘汤的临床应用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目前对于本方的研究初具规模,但研究总体质量偏低,未来要开展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高质量的循证依据。

参考文献

[1]钱超尘,郝万山整理.张仲景·伤寒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1,153.

[2]何任,何若萍整理.张仲景·金匮要略[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25.

[3]邹璐,柳涛.苓桂术甘汤配伍规律、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文献综述[J].中草药,2013,2(1):10-15.

[4]宋宗华,冯东,许俊博,等.苓桂术甘汤配伍机制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J].中成药,2003,25(2):133-138.

[5]桑方方,黄金玲.苓桂术甘汤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7):619-621.

[6]温桂荣.苓桂术甘汤治疗杂病探微[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3(2):108-110.

[7]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795.

[8]邓济刚.苓桂术甘汤在临床上的应用[J].江西中医药,1956,2(5):54-56.

[9]李小球,耿小茵,王沙燕,等.苓桂术甘汤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4):220-222.

[10]安霞.苓桂术甘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36):175,177.

[11]黄仔萍.苓桂术甘汤加味在调治正常高值血压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6,23(2):224-225.

[12]谢春亮.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美尼尔氏病42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0,16(1):28.

[13]鄢琪.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脾虚痰湿型肥胖症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

[14]宋维明,胡蜀宾.苓桂术甘汤临床应用举隅[J].河北中医,2009,31(2):231-231.

[15]李自刚,魏小维.魏小维应用苓桂术甘汤治疗小儿肺炎恢复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4):616-617.

[16]赵鹏.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高龄老人慢性咽炎167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5,7(11):120-122.

[17]葛春霞.加味苓桂术甘汤佐治肝硬化腹水38例療效观察[J].国医论坛,2015,30(6):45-46.

(2017-03-09收稿 责任编辑:王明)

猜你喜欢

文献计量学疾病防治研究现状
生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广西民族研究》创办30年来刊发文章的回顾与展望
中文图书评价体系研究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关于鸡慢性呼吸道疾病防治的几点建议
癸巳年(2013)运气推演及疾病防治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