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政务”背景下我国政府形象塑造研究

2017-05-30彭亚东

体育风尚 2017年9期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政务互联网

彭亚东

摘要:世界经济不断發展,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加速了人类文明向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进程。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给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了巨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要随着时代的步伐做出相应的改变。在信息技术新媒体时代下,为满足人民对政府提出的更高要求,“互联网+政务”的新型政府服务模式应运而生。那么,在“互联网+政务”背景下我国政府怎样塑造其形象呢?文章从“互联网+政务”的基本知识,“互联网+政务”背景下我国政府形象塑造所面临的优势和劣势,当前我国政府形象塑造所面临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以及针对我国政府形象塑造所面临的问题而提出的对策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互联网+政务”;新媒体环境;我国政府形象塑造

一、“互联网+政务”

(一)什么是“互联网+政务”

“互联网+政务”是“互联网+”的一个延伸,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实际上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常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催生了创新2.0,而创新2.0又反过来作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态的形成与发展,重塑了物联网,云计算,社会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形态,并进一步推动知识社会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2015年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指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政务”是智慧政府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互联网+政务”的特点及优点

1.快捷性

“互联网+政务”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政务服务模式,更加方便快捷,为人民提供了便利,足不出户即可申请及办理各种材料。以往人民要跑遍各个行政部门去办理业务,而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人民只需要通过网络来办理即可,方便人民的同时也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有利于政府为人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

2.智能化

“互联网+政务”采用互联网技术,不会再生成纸质文件材料,而是直接生成电子档案,形成大数据管理,这样避免了纸质档案不易保存的缺点,同时系统按照目录整理并自动备份,不仅方便查询,而且可以避免数据资料的遗失现象。

3.透明化

“互联网+政务”服务将政府工作动态公布公式出来,使得政府工作透明化,有利于人民更好的了解政府工作,同时有利于人民更好的监督政府。与此同时,也有利于政府广泛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加强政府与人民之间的联系,建立阳光型服务政府。

二、“互联网+政务”背景下我国政府形象塑造中所面临的优势和劣势

(一)“互联网+政务”背景下我国政府形象塑造所面临的优势

1.信息化技术大环境带来的机遇

“互联网+政务”背景下我国政府形象塑造所面临的首要机遇就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建设带来了可能性以及可行性。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创造了技术支持。同时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加的超前,创新性思维促使人类形成并实践“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构想。同时,在知识经济社会,人们接受新事物,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的能力不断的加强,因此人们能够快速的接受“互联网+政务”的政府服务模式,并且人们能够很好的利用“互联网+政务”的政府服务模式来保障自身的利益。

2.政府深化改革所提出的要求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向纵深改革的关键环节,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透明度,便利群众,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是党和政府在改革的大环境所提出的要求,另一方面,“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也是新时代背景下人民对政府工作所提出的新要求。新时代环境下,人民的政治意识不断的加强,“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意识也不断增强,人民对政府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也是应人民的要求而产生的职能政府服务模式。

3.“互联网+政务”服务所带来的积极意义

“互联网+政务”服务有利于塑造公开民主的政府形象。“互联网+政务”服务有利于塑造高效智慧的政府形象。“互联网+政务”服务有利于塑造公正廉洁的政府形象。“互联网+政务”服务有利于塑造平等法治的政府形象。“互联网+政务”服务有利于塑造阳光型的政府形象。“互联网+政务”有利于政府工作的公开透明,方便服务人民群众,同时方便人民群众的监督。有利于政府加强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虚心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体恤民情,关注民生,了解民意,实现政府工作职能的转变。

(二)“互联网+政务”背景下我国政府形象塑造所面临的劣势

首先来分析一下互联网信息所带来的挑战。在互联网时代,人民不再单纯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由于网络舆论的匿名性和多样性,人民更是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这实际上对于政府的社会话语主导权受到了挑战。网络中非理性舆论的存在以及此类舆论裂变式的传播会误导人民的信息接收,这样一来容易造成人民对于政府某些举措的误解,损害政府形象的塑造。除此之外,我国政府对于网络舆论的监管力度不大,没有建立完善健全的网络管理条例法律,这也不利于新环境背景下我国政府形象的塑造。其次,我们不能否认,某些地方政府对于“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存在一定的误解,某些政府对于智慧型政府建设的理解不足,在政府建设方面存在理解误差,并由此引发政府建设方面的建设误区,导致信息孤岛或者重复建设的问题。

三、当前我国政府形象塑造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政府工作人员自身的公众意识不足。某些政府工作人员将自身与政府之间的联系割裂开来,将自己单纯的看作是一个社会个体而忽视了自身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因此其自身的公众意识不够强。除此之外,某些政府工作人员受到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对自身的身份定位存在偏差,不利于我国政府形象的塑造。其次,政府工作人员自身对于网络技术手段的应用匮乏,对网络技术的技能掌握程度有限。政府工作人员的网络公关意识不强,对于网络舆论的敏感度不强,反应力不足。除此之外,政务媒体缺乏整体性设计,无法从长远的角度统筹管理,对于政务媒体的运营缺乏后台维护支持,设计不够符合人民的需求,仍需要进一步的改进。这些方面都对新环境下政府形象的塑造造成了一定的困惑。

四、针对当前我国政府形象塑造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的策略分析

首先,政府要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政府工作人员改正自身位置,调整好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心态,彻底破除“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是政府工作人员认识到自己不仅是社会个体,更是代表着政府形象,将自身形象与政府形象结合起来。

其次,政府要为政府工作人员提供学习环境,开设新技术学习课程,使政府工作人员熟练掌握专业的网络技术应用,增强政府工作人员的公关意识,提高公关舆论敏感度,及时解决网络不利于政府形象建设的不良舆论。同时政府要引进专业人才,合理设计政府运营媒体,及时了解人民的需求,建立符合人民口味的政务媒体,加强政务媒体后台维护,方便人民群众使用。在此基础上加强网络监管机制及法律法规的建设,为人民和政府营造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和工作氛围。

五、小结

“互联网+政务”的新环境为我国政府形象的塑造提供了便利,政府要紧跟时代步伐做出调整,建立高效廉洁智能的服务型政府。

参考文献:

[1]陈涛,董艳哲,马亮,梅冬芳,张銳昕,王少辉,杨道玲,于跃,张毅,郑磊,郑跃平.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政府服务与社会治理能力[J].电子政务,2016(08):2-22.

[2]翟云.“互联网+政务”:现实挑战、思维变革及推进路径[J].行政管理改革,2016(03):30-35.

[3]钱丽,王永,黄海,曹璇.面向用户需求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6(01):52-55+61.

[4]李春根,李志强.以“互联网+政务服务”引领政府治理现代化[J].中国行政管理,2016(07):6-7.

[5]张丽丽.新常态下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研究——以浙江省政务服务网为例[J].浙江学刊,2016(05):169-174.

[6]张育雄.“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现状及服务模式浅析[J].现代电信科技,2016,46(04):56-60.

(作者单位: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校)

猜你喜欢

新媒体环境政务互联网
政务
政务
政务
政务
新媒体与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试析央视六一晚会的视觉传播及创新路径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