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体育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2017-05-30韩陆

体育风尚 2017年9期
关键词:新农村影响因素对策

韩陆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体育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分析了我国新农村体育运动发展的一些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对策。

关键词:新农村;体育运动发展;影响因素;对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体育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一环,是保证农民身体健康和身心愉悦的核心。农村体育是现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征程中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发展和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匹配的“新农村体育”。否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是不全面、不完善,缺乏生机与活力的新农村。农村体育是指在县级以下广大农村以农民为主开展的大众性体育活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的新农村体育,是广大农民在小康社会的体育活动中,为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利用农闲或劳动休息时间开展的以锻炼身体,丰富娱乐生活为主的群众体育娱乐活动。两者性质都是大众体育,都是以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为目的,只是两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本文基于当前国情、民情为宏观背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的实践中提出的新战略,也是我国当前理论研究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和新增长点。

一、影响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分析

农村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又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农村体育作为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要把它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人文等社会大系统中,虽然近几年农村体育发展迅速,但受地域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制约着农村体育的发展。

(一)农民体育观念落后

在我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中,农民的旧思想、旧观念根深蒂固,“重文轻武”的社会现象在农村已经无法改变,再者农民受教育文化的机会较少,整体文化素质较低,使得他们参与体育的观念淡薄,“无病即健康”的观念已经扎根心底。据了解,有75.2%的农民认为劳动可以代替体育活动,而且对乡镇一级干部调查发现,对农村体育“非常重视”和“比较重视”的乡镇干部分别只有8%和20%,也就是说大部分乡镇一级干部对体育不重视,认为农村体育可有可无。

(二)政府和社会体育组织参与体育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滞后

农村体育管理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体育组织共同组成,目前我国乡镇文体站有建立体育文件和制度的只有36.5%,能经常开展体育知识、法规宣传的就更少只有15%,能经常收集农民体育需求信息的只有12.5%,在现有的文体专干部中,也有部分干部认为从事基层文体工作条件差、地位低、待遇差而缺乏工作积极性,更大一部分原因是领导不重视,把他们分配到农村的计生、治安等其它部门去工作,而导致文体部门机构形同虚设。所以乡镇体育管理机制滞后是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农民体育需求

经济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群众体育的发展。农村地区在体育组织和场地设施的建设上,主要是通过行政性拨款、所在地的企业赞助、民间集资等。相比城市而言,农村体育行政性拨款比城市体育的投入要少得多,目前主要还是依靠企业赞助、民间集资这两种方式。这样就造成了农村体育基础设施严重缺乏,许多乡镇根本就没有像样的体育设施,有的话也是一些象征性的摆设,主要是用来应付上级检查。因此,增加农村体育资金投入,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体育发展新的增长点。

(四)社会体育指导员缺乏

缺乏体育指导员是影响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农村常住人口中老年和少年儿童比例较高,这些人群的文化层次又相对较低。科学健身的知识更加缺乏,需要在体育指导员的科学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在调查中发现,社会体育指导员主要集中在城市,而农村体育指导员只有仅占总数的1.4%,远远不能满足农村体育的需要,所以,缺乏体育指导员也是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因素之一。

(五)针对农村体育的政策法规和农村体育理论研究较少

目前,专门针对农村体育的研究很少。专门探索农村体育管理模式;农村体育特点、发展、锻炼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比较缺乏。在对体育管理部门的调查中发现,我国针对农村体育政策法规除了颁布的《农村体育管理暂行条例》外,没有发现另外制定的有关于地方性的专门针对农村体育的政策法规。

农村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地区正大踏步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目标的实现为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资基础,经济条件改善的农民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更加强烈。发展新农村体育是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广大农民对健康的需求和加快农村文化市场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时代发展的需求。农村体育作为一个社会现象必須从属于一定的社会背景,必将受当地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意识形态等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

二、加强新农村体育发展的对策探讨

(一)加强政府对农村体育的管理并逐步使农村体育制度化和社会化

把农村体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政府对事关农民身体健康和社会发展的体育事业要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各级体育局及相关部门要明确在农村体育发展中的职责,将农村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纳入各地区的发展规划。农村体育要注重形成政府管理、依托社会、全民参与、村民自治的社会化管理体制。在解决农村体育问题时,以全面的、协调的、科学的发展观出发,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让农民自己选择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模式,逐渐形成新农村体育的社会网络化。

(二)大力培养新农村体育的骨干力量

在建立新农村体育社会化的管理体制过程中,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改变以往单纯依靠基层行政干部为体育指导员的做法;建立和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岗位培训制度,实行责权利相结合,使社会的体育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应用。

(三)积极主动的加强资金投入,完善新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农村体育设施匮乏,公共体育设施不完善,成为制约农村体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因素。我们要抓住政府大力投资兴建农村体育设施机遇的同时,广开资金渠道,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资助体育健身活动,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进一步完善新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四)加强对广大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民间传统体育及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和推广

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农村体育将会有更大地发展空间,我们要结合新农村实际,努力探索适合新农村农民特点的体育活动方式。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独特的特点、功能和价值,以及在农村开展的优势,发挥民族传统体育的作用,满足农民健身的需求、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农民间的交往和沟通、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增强农民的自信心,同时推动新农村体育的快速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的步伐。

(五)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新农村体育,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改革创新新农村体育活动,注重科学引导,通过制度的完善和体育活动的改革创新来推动新农村体育的发展。可以制定一部地方性的《农村体育工作条例》,配合国家的《农村体育管理暂行条例》,使有关部门在开展新农村体育时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减少随意性和人为因素,优化农村体育发展环境,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总之,新农村体育发展应该以党的十九大为契机,大力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千方百计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满足农民身体健康需要和身体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杨丹亚.社会变迁对农村体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体育科技,2017(02):93-94+96.

[2]许彩明,武传玺.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战略环境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06).

[3]王保华.当代经济体系下新农村体育发展研究[J].知识经济,2015(15):20.

[4]胡安义,汪晓琳.小城镇经济发展中“新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对策——以鄂西少数民族地区为例[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3(04):22-26.

[5]吳彩荣.新农村体育发展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06):253.

[6]韩成祥,布特.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浙江体育科学,2016,38(03):6-11+24.

[7]郇昌店,肖伟,郭修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运行逻辑、项目不足与完善思路[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5,30(01):23-28.

(作者单位: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校)

猜你喜欢

新农村影响因素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