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要点探讨

2017-05-30丁宇晶李程峰李泉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7年7期
关键词:应急预案工业园区

丁宇晶 李程峰 李泉

【摘 要】文章论述了工业园区的潜在环境风险,整理了我国颁布的关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的主要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并针对广西工业园区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近年来对广西工业园区情况的了解及在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对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备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中图分类号】X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7)07-0014-04

0 前言

工业园区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当前,园区经济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国内一些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布局的趋势愈加确定[1]。一方面,园区内特别是化工企业往往涉及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危险化学品,任何突发状况都可能演变为环境事件,极易造成重大的环境破坏和生态危机:新近的深刻教训如“8·12”天津港爆炸事故,造成165人遇难,8人失踪,798人受伤,304幢建筑物、12 428辆商品汽车、7 533个集装箱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68多亿元,其中危险品仓库爆炸对事故中心区及周边局部区域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2]。另一方面,一旦发生事故,园区内企业之间、危险源之间、危险源与保护目标之间可能相互影响,引发“多米诺骨牌”式连锁事故,大大增加了应急处置难度[3]。显然,环境风险和突发环境事件防控已成为工业园区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工业园区应急预案的编制也提上日程。但至今,我国尚未制定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的技术规范,相关的专题研究也鲜见报道。

2016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印发桂环办函〔2016〕52号文,督促导园区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并按照风险评估结果,要求园区和企业在2017年年底前编制、报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据了解,广西区内的工业园区陆续在进行编制、报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工作,预案的编制及备案方法参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执行。笔者结合近年来对广西工业园区情况的了解及在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对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备案工作进行探讨。

1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的相关法规及依据

近年来,由于突发环境事件频频发生,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为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国家和环保部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与规范性文件,笔者整理了從2007年起至今,国家和环保部颁布的关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主要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或规范性文件名称(见表1)。

2 广西工业园区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广西工业园区快速发展。2010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与信息化委员会备案的各类园区共103个,2015年备案的各类园区已达116个。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园区(工业集中区、经济开发区,园中园、区中区)已超过200个。由于广西为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整体上落后于中东部地区,广西工业园区在处理环境突发事件方面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2.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由于资金筹措能力相对较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广西工业园区开发方式仍是政府主导的单一模式,用市场的手段和办法融资不多,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不能完全满足工业园区建设的要求。

大多数园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部分园区基本排水系统不健全,甚至雨污未分流,与园区配套的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或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开工不足,园区固废集中处置中心还未提上园区议程。因此,在园区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基础设施往往无法作为园区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保障。

2.2 人员编制数量不足

广西工业园区多采用政企协作型管理模式[4],即园区管委会作为属地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政府监督、协调与管理职权,企业作为独立法人进行市场化运作,园区日常管理工作采用“属地政府—园区管委会—企业”为核心的三级管理体系。

负责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的责任主体一般为园区管理委员会,但园区管理委员会工作的人员编制普遍不多,很多工作由一人兼任,专职从事环境管理的人才更加缺少。因此,在园区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事故分析调查、应急监测等工作往往力不从心,需要外部力量协助完成。

3 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关注要点

3.1 企业风险评估应为园区风险评估的前提

风险评估是制订预案的基础[5],风险评估目的主要是通过评估找出风险源,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环境危险、事故类型、发生的可能性、风险评价的等级、事故后果及影响严重程度,以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

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各企业应对其生产、使用、存储或释放涉及的化学风险物质进行环境风险评估与识别,结合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进行分析。

由于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风险评估的技术规定尚未制定,广西目前参照执行企业环境风险评估的办法,因此园区风险评估工作中易重复进行企业已开展的环境风险评估工作,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源;且广西部分工业园区内企业多、行业类型杂、规模大小不一,有些园区内企业数量甚至达到上百家,如参照企业环境风险评估调查方法则调查工作过于庞大。

因此,笔者认为园区风险评估工作思路应以整个工业园区作为一个整体,每个企业作为一个风险单元,考虑“围墙外”存在的潜在环境风险及“各围墙外”之间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而不应由园区来承担企业内部应进行的风险评估工作。

3.2 重点关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园区周边风险受体

由于工业园区一般都处于城乡结合部附近,部分园区距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人口集中居住区不足1 000 m[6],因此工业园区的风险直接关系到周边城市和村镇等敏感点的环境安全。

由于园区突发性环境风险大多是由安全事故引起的次生风险,而园区内化工企业原辅材料大都是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如发生安全事件常常采用消防喷淋的措施。消防水池的容量常常按3~6 h消防水量进行设计,但危险化学品的灭火加冷却等消防废水远远超过消防最大为6 h的设计水量,极易造成危险化学品随着消防废水流入外环境水体,而导致严重的水环境污染事故[7]。

因此,在工业园区环境应急预防能力中应该重点关注园区的雨污水收集系统,包括雨水管网收集区域及排入水体、污水管网走向及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和处理工艺。在充分了解园区雨污水收集管网及周边水系的前提下,评估园区泄漏物质、消防水、污染雨水等扩散至外环境的收集、导流、拦截、降污等措施,特别关注在流入周边水系之前是否能建立可关闭的闸门,或应急节点等其他有效防止泄漏物和消防污水等流出园区外的环境防范工程设施[8]。

此外,根据园区内各企业的风险评估报告或应急资源报告中污水处理和事故应急池的实际情况,统筹协调各企业事故应急设施(应急池、缓冲池、沟渠)和园区污水处理厂的事故应急池联用,充分避免事故废水污染外环境[9]。同时,应在园区与集中居民区、环境敏感区之间设置合理的防护带及缓冲带,保障园区周边人群的健康与安全。

3.3 加强突发环境事件预案的可操作性

工业园区应急预案用以明确园区在面对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时的应急流程、救援任务、职责权限与资源措施等内容,有效指导园区主管部门(管理委员会)及有关机构组织开展园区内突发环境事件处置。园区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责任主体防范事故发生和降低事件造成的损失具有直接意义。

然而,行业调查和预案评审发现多数工业园区虽制订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但普遍存在针对性不强、内容不具体和操作性较差等问题,难以为园区处置正在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提供决策参考和技术支撑。

3.3.1 园区主管部门的应急职责混乱

有些园区管理机构人数较少,甚至不足20人,但现场应急小组却有7~8人,导致部分成员身兼多职,无暇顾及;广西大部分园区没有环境应急监测能力,仍设有环境监测组等,致使应急组织机构职责混乱,结果形同虚设,甚至耽误应急救援工作进程。

因此,在工业园区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园区管理机构人员数量及环保工作能力,划分切合实际的应急职责,可考虑将园区内企业及相关专家纳入应急机构,充分发挥每个人在应急状态下的作用。

3.3.2 轻视园区环境应急资源的作用

环境应急资源是指针对突发环境事件采取紧急措施所需要的队伍、装备、物资、场所等要素的总称。包括环境应急队伍(如环保、公安、消防、安监、卫生等)、应急物资(个人防护、围堵、医疗等消耗性物质)、环境应急装备(监测、交通、通信等可重复使用设备)、环境应急场所,以及和工业园区所在地政府和相邻地区可用的应急力量与资源等[7]。

环境应急资源为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可调动的资源,资源的有效性、实用性关乎应急抢险工作的进程。而在实际工作中,应急资源往往存在联系号码错误导致应急队伍抵达时间延误;应急物资如照明、医疗设备损坏导致人员伤亡加重等情况发生。

因此,工业园区环境应急资源调查工作应得到充分的重视,事先对联系方式进行核实、对应急装备定期检查、对应急场所定期清理等,以确保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能第一时间从源头上控制环境风险。

3.3.3 园区应急预案与其上下级应急预案的衔接不当

园区管委会作为属地政府的派出机构,应与属地政府发布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相衔接;同时,园区应急预案作为园区企业的上一层次预案,应对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起到指导作用,而不能成为一个孤立的部分,否则难以发挥实质性作用。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有关規定,当超出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应向上级环保部门及属地政府进行信息报告并请求援助。随着上一级指挥部的成立,原指挥部便以某一工作组身份整体并入上级指挥部下,或其某些成员进入上级指挥部、某些成员担任现场处置工作的负责人。

广西工业园区管理机构人员数量普遍不多,考虑在应急处置工作中园区人员实际的应急能力,园区预案中应主要关注与上级(区、市)预案和下级(园区内各企业)预案相关等级划分和信息报告程序内容,以便与高一级别预案进行有效地衔接。

4 结语

广西工业园区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备案工作正在陆续进行,但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的技术方法尚未制定,目前主要参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园区管理机构及技术工作者们应结合园区的实际情况,主要针对园区管理机构应做到及能做到的措施提出建议和方案,使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确保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能第一时间从源头上控制环境风险。

参 考 文 献

[1]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发展报告[R].2013.

[2]新华网.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调查报告[EB/OL].http://news.xinhuanet.

com/local/2016-02/05/c_128706930.htm,2016-02-

05.

[3]齐亚伟.环境约束下要素集聚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基于区域创新能力的视角[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2.

[4]陈清光.化工园区生产安全免疫机理与模型及免疫力评估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

[5]尹洧,周小凡,李文洁.突发环境时间应急预案的编写[J].安全,2016(2):9-11.

[6]王金南,蒋洪强,刘年磊.关于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的战略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2015,7(2):1-7.

[7]边归国,肖毓铨.化工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的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2016(2):126-130.

[8]谷丰.石化行业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与防范措施[J].环境保护科学,2014,40(2):120-126.

[9]韩伟,金鑫荣,王瑜.石化企业突发水环境事故防控体系建设探讨[J].环境与发展,2014,26(3):91-93.

[责任编辑:邓进利]

猜你喜欢

应急预案工业园区
磐安工业园区
2020年电镀工业园区市场规模将超90亿
工业园区城市规划管理体系
该不该在小镇附近建立工业园区
邮亭工业园区管委会
环城水系施工中静力切割技术的应用
制订应急预案 完善高校安全保障体系探究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写及注意事项浅谈
危化企业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的对策措施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