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阳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分析①

2017-05-30田冬晓

中国商论 2017年9期
关键词:优化策略旅游业问题

摘 要:南阳历史悠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对南阳旅游业进行研究和探讨,对于促进南阳旅游的发展,带动南阳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研究发现,南阳旅游业存在缺乏整体规划、开发深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服务设施不配套等问题,可以通过科学规划设计、实施旅游品牌战略、创新旅游体制等措施进一步优化南阳市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旅游业 问题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3(c)-048-02

1 南阳旅游业发展优势分析

1.1 区位优势明显

南阳市古称“宛”,地处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北靠伏牛山,南临汉水,唐河、白河及其支流穿境而过,是中原经济重要主体区、河南省连南启西的桥头堡、中部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焦柳、宁西铁路交汇点,沪陕、二广、日南、许平南、内邓、焦桐、临三等高速公路遍布南阳,312等四条国道及14条省道连接南阳各地,姜营机場为河南省三大民用机场之一,西峡旅游机场已在筹建之中,南阳已成为河南省重要的交通中心之一,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1.2 自然资源丰富

南北气候过渡带的优越条件,造就了南阳独特的山水旅游资源,“世界地质公园”伏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神州一绝”的万丈石瀑所在地石人山、“中原第一峰”老君山所在地老界岭、“物种基因库”所在宝天曼生态旅游区[1]等众多旅游胜地林立。“豫南第一高山”桐柏山主峰太白顶、佛教圣地云台禅寺以及天下“三十六洞天”之一水帘洞享誉中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是亚洲第一大水库,生态优美、环境宜人,河南四大古刹之一的香严寺屹立库边,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优美景观[2]。

1.3 人文资源深厚

南阳文化资源丰富,是中国楚汉文化资源富集区,有“南都”、“帝乡”之雅称,南阳汉画石被誉为“汉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内乡县衙是中国四大古代官署之一,享有“北有故宫、南有县衙”之美誉。社旗山陕会馆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会馆”。紫荆关古建筑全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乡恐龙蛋化石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古文化遗址保护区”。武侯祠、百里奚故里、汉光武帝故里、张衡墓园、医圣祠、彭雪枫故里、中原军区旧址、宛东战役纪念地等大量名人故居、墓祠遍布南阳。

南阳文化类型多样。以南召、邓州猿人遗址为代表的古文化,以彭雪枫将军纪念馆和桐柏革命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宛梆、越调、大调曲、三弦书、皮影等为代表的民间曲艺文化,以及中医药文化、玉文华文化、科技文化、军事文化等文化类型丰富多样。南阳板头曲、内乡宛梆、桐柏盘古集会、南阳大调曲目、三弦书、镇平玉雕工艺等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盘古神话、方城石猴等成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涌现出孙光生、周成顺、程建坤人被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1.4 旅游业发展初具规模

南阳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充分利用独特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境内共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13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A级旅游景区38处,其中4A级以上景区17处;文物保护单位600余处,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0余处;星级酒店80家,旅行社56家;玉器、烙画、地毯、丝稠、绣品、骨雕、根雕、盆景、黄石砚等旅游产品扬名海内外。2015年接待游客4117.44万人次,同比增长10.0%,其中国际游客1.8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0%。其中,国际游客1.8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14.80亿元,增长10.1%。旅游业已成为支撑南阳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3]。

2 南阳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南阳地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荟萃,独具特色和魅力,旅游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南阳旅游业的产值不高,并没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相关消费的增长。研究发现还存在开发深度不够、缺乏整体规划、经营盲目、服务设施不配套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2.1 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

虽然南阳旅游业近年来已获得长足发展,但资源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与周边西安、洛阳、开封等地的旅游业发展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产品单一。山水旅游品多以观光为主,虽然拥有宝天曼、丹江口水库等一大批环境优美、资源奇特的山水资源,但南阳该类资源多以顾客自行游览的方式对外开放。对于拥有地理、生物或气候学专业知识的游客来讲,旅游变成了实地考察;对于没有专业知识的游客来讲,旅游变成了自然环境下的健身。与同类型景区相比,并没有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景区的核心竞争力,难以吸引消费者多次消费。

人文景观的一个重要作用是社会教化,游客被动的知识接受很难触及心灵。南阳人文资源多以参观、汇演等形式进行开发,消费者只能停留在古迹的表面、被动观看演出或接受导游对历史故事的讲解,由于可参与性项目较少,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这种文化产品很容易通过互联网获得,消费者甚至不需要到南阳旅游即可获得此类产品的满足,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差。

2.2 缺乏整体发展观念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较高的产业,与交通、商贸、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等产业具有较强的前后关联性,旅游业对经社会促进作用的发挥不仅需要较大的人流量,更需要游客有较长的自愿滞留期,只有如此,才能通过旅游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以南阳文化旅游的名片——内乡县衙为例,内乡县衙规划单日最大承载量10000人,最佳承载量4000人,而2017年2月22日的结果显示,进客574人,滞留107人,滞留比例仅为18.64%,如果能让剩余的81.36%的游客在内乡滞留一天,其额外消费将远超过内乡县衙的门票收入。南阳旅游业目前多数景区都是单独开发,一日游的形式较多,而且景区配套消费品价格普遍高于市场价,对于短途游客来讲,多数自带消费品,对于中长途游客来讲,配套设施不合理的性价比严重影响消费者对南阳旅游产业的整体印象。另外,管理体系的条块分割制约旅游业的整体发展,目前南阳森林公园、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等旅游资源分属不同部门管理,部门间统筹协调难度较大,严重阻碍了南阳旅游业发展。

2.3 基础设施不完善

旅游业发展需要住宿、餐饮、交通、商贸、娱乐等产业的配套支持,南阳作为中原经济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虽然各景点都具有可达性,但旅游景点之间互联互通的旅游专线建设严重滞后,对于假期出游的游客来讲,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全面了解南阳的生态人文景观,对消费者的整体震撼力较差。另外,星级宾馆数量较少,服务层次较低,旅游景区的商贸、餐饮、休闲娱乐配套设施不足。很多景区内的路标指引、卫生设施、休憩设施也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2.4 品牌影响力较弱

刘长运等(2010)的研究结果发现,南阳主要景区游客结构中,本市游客占36.7%,省内市外有课占51.8%,省外游客占11.5%,海外游客数量极少[4];2015南阳市游客总量中,外国游客仅占0.045%,从海外游客数量结构来看,南阳旅游业游客数量的空间结构并没有发生本质改变,来宛游客仍以省内为主,另外,这些客源中高端顾客比例较低,随团出游的比例约为33%,散客约为67%,游客整体消费能力较弱[5]。从游客结构来看,南阳旅游业国际国内影响力与其资源优势严重不匹配,品牌影响力较弱。

3 南阳旅游业发展优化策略分析

3.1 丰富旅游产品,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

南阳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价值的体现不仅仅局限在雕塑、遗址中,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历史文化的现代价值,旅游业无疑是挖掘历史文化价值的一种重要方式。南阳旅游业要以历史文化名城这一国字号招牌为基础,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充分展示出来,将文化主线贯穿旅游业的各个环节,让消费者在南阳旅游得到物质、文化、享受等多重满足,在旅游市场形成“游楚汉,去南阳”的核心竞争力。

注重旅游产品的现代性和游客的可参与性。以文化资源为核心的景点,除了开发演艺、展览等传统形式的旅游产品外,应尽可能多地开发角色扮演类的文化产品,使游客能够充分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张衡为代表的的科技文化、以张仲景为代表的中医药文化、以诸葛亮为代表的军事文化可以充分开发情景模拟类及体验类产品,让历史积淀的文化资源重新演绎其形成过程,增强游客对南阳文化底蕴的理解,而不是仅停留在文化知识的接受层面。

3.2 树立大旅游理念,加强资源的统筹开发

政府要树立“大区域”意识,应充分发挥在旅游业宏观发展中的调控作用,协调旅游业发展的跨区域协作,以三国文化为例,南阳市政府应充分协调方城、南阳市、新野等三国文化资源富集区,打造南阳三国文化旅游走廊,以开放发展的理念,加强与襄阳等三国文化重点区域的合作,建设跨区域三国文化旅游综合体,使得南阳三国文化资源在更大的舞台上绽放异彩。

政府部门还需要树立“大旅游”意识,要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待旅游业在区域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充分认识旅游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关系,进一步提升旅游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精确测算旅游业发展与全市经济发展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考虑部分景点降低门票甚至免门票,以吸引消费者来宛旅游,通过消费者在其他产业的消费来弥补旅游业门票收入下降的损失,尽可能获得最大整体收益。

3.3 完善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发展,交通为先,协调南阳机场、南阳火车站及汽车站资源,优化来宛旅游专线,改善沿途交通设施条件,优化景区之间互联互通交通网。丰富食宿产品类型,旅游宾馆要形成多层次、多样化产品体系,满足不同类型游客的需要;景区饮食服务要突出景区特色,充分挖掘景区资源,实现一个招牌景区、一类招牌饮食。加强景区市场秩序建设,坚决杜绝欺客、宰客的不良现象。加强景区内部供水、供电、通信网络、停车场、医疗服务等便民服务设施建设,为游客营造宾至如归的消费氛围。

3.4 加快南阳旅游大数据开发应用,提高营销精准度

加快南阳各景区的无线网络、物联网和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建立覆盖南阳所有旅游景区的南阳旅游大数据库,通过数据挖掘探索来宛游客的消费行为和旅游产品供给的不足,一方面为旅游业供给侧改革服务,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现代媒体,把南阳旅游产业的特色进行全方位宣传,促进旅游业不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言松,张桂宾.南阳市旅游资源开发与整合对策[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08).

[2] 李瑞,刘长运.南阳市旅游业发展研究[J].南陽师范学院学报, 2004(12).

[3] 2015年南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http://www.nytjj.gov.cn/index.php?m=content&c=ind ex&a=show&catid=6&id=1104.

[4] 刘长运,靳军.南阳市旅游发展动力模型分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07).

[5] 刘长运,刘晔.景点客源市场游客行为及需求特征分析—以南阳市为例[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03).

[6] 薛宝琪.南阳市旅游人才资源现状与思考[J].南都学坛, 2013(7).

①基金项目:南阳战略发展研究院项目(nyzl201528)。

作者简介:田冬晓(1981-),女,汉族,河南南阳人,本科,南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经济地理和旅游地理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优化策略旅游业问题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旅游业
简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