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觉文化视野下的太极拳推广

2017-05-30陶驷翔孙光芹刘菡

体育风尚 2017年9期
关键词:视觉文化推广太极拳

陶驷翔?孙光芹?刘菡

摘要:从视觉文化角度审视太极拳传播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换,以视觉为直观表现形式,能更好的表现其太极拳内涵文化。以视觉文化为切入点为太极拳推广传播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关键词:视觉文化;太极拳;推广

一、前言

跨学科,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已经成为当代学术创新的一大来源。太极拳是民族传统体育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民族性和体育性多元属性的特点。但是太极拳在传播过程中存在传播内容狭隘化,影响受众群体范围,对外推广媒介单一,对外传播中西方文化差[1]等问题。当今时代网络发展迅速,视觉传达的媒介由传统的书刊,电视,增加至如今的网络;手机文字,图片,视频。所以当今的社会又可以被称为视觉文化时代,只有紧跟前进步伐,适当自我调节,并且借助于现代传播介质——文本,图像,视频等多种手段才能有利于太极拳的推广传播。

二、视觉文化

视觉文化一词最早是出现在艺术学领域的。视觉文化的最显著特点之一是把本身非视觉性的东西视像化。正如通常所说,视觉文化研究的是现代文化和后现代文化为何如此强调视觉形式表现经验,而并非短视地只强调视觉而排除其他一切感觉[2]。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的传播历史由最早的肢体语言传播,语言传播,文字传播阶段过渡至今天的图片,及视频传播阶段。人们己经习惯并享受通过视觉途径来接受信息。这种改变使文化逐渐脱离了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视觉文化,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而且更意味着一种思维范式的转换。图像在这样一个时间里,开始慢慢成为从内容到形式的主角,不仅取得了中心地位,而且,还形成了某种霸权。尤其年轻的一代,他们在“视觉轰炸”中长大,从未体验过只有印刷媒体一种形态传播信息是何种感受。他们对图片、影像、动态的画面有著天生的敏感和喜爱,其感知力远远超出能从文字那里的获得[3]。现如今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又进入了电子视觉文化时代,电子视觉传播新技术的革新使得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大部分当代人通过网络以视觉为媒介来认识世界。使电子视觉成为人与外界交往的新型文化方式。改变了人类原有的生活基本态度,提升了视觉文化在人类日常生活当中的影响力,强调以视觉角度来感知世界,由事物视觉传达出的表层画面的记忆发展为里层寓意的感知。

三、视觉文化视野下太极拳文化发展

(一)太极拳的传播现状

太极拳可以体现出身体的完满追求与身心的和谐统一,犹如一朵亮丽的奇葩,在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盛行的今天,太极拳散发出独特的中国文化魅力,不仅充实了整体文化体系内容,更为人们体验生命和实现自我教育提供了良好途径[4]。在国内方面太极拳虽然随着高校必修课程的制定而普及,但对年轻人及学生一代的影响效果甚微:在国际方面太极拳往往伴随着孔子学院出现,外国人往往学习太极只知其型不知其意。且国内外统一存在太极门派繁杂,各门派之间互相不认同的情况,动作,精神往往也存在着差异不利于有效的传播。不能否认太极门派的百家争鸣,不妨跳出武术流派的传播限制单从表现及传播角度来从新审视太极的发展。

太极拳自身本就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是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人的意向、追求的一种体现。太极拳的传播,尤其是在跨文化的传播中的重要前提便是太极拳是属于非语言符号的传播。非语言符号是一种动态的肢体付符号,其极具象征意义,且达意直接,能够通过肢体的动作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能够做到及时、有效的互动。太极拳利用非语言符号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予以传播史行之有效的,同时中国文化的传播业也促进了太极拳的传播[5]。肢体语言的传播大多通过视觉及触觉,而太极拳作为非竞技类的拳种在肢体语言的传播途径中视觉传达的重要性就变得尤为突出。

(二)视觉文化时代的话语权

视觉文化是由大众需求所产生的一种大众文化。大众文化它是在工业化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反映社会大众日常生活、适应社会大众文化品位并在社会大众中广泛流行的。同精英文化、主流文化不同,它具有“通俗性、大众性、商业性”的文化特征。太极拳本身即具有可视性,但单一通过太极拳本身,在思想探寻方面作深度上的思考,并表达不出太极拳内涵文化及太极拳师所想表现的意境。在当今电子视觉时代,媒介文化或影像文化的高度发展,人为的符号化已成为普遍的文化景观。视觉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越来越丰富和复杂,人们面对的是远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丰富复杂得多的视觉文化现实。就是说,形形色色的视觉文化对象充斥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因此,在比较的意义上说,现代人是生活在一个视觉刺激富裕甚至过剩的文化中。“大众化”已成为视觉文化的典型特征[6]。从视觉文化角度来看,为什么不从大众需求作为切入点,对太极拳的视觉效果进行放大。举例在电视广告当中的一块炸鸡永远比在实体店里卖的炸鸡要看起来好吃。这就是视觉文化的一个先切入为主及替换头脑中的主观意识的作用。太极拳亦是如此,中国人认知中潜意识的太极大师皆是白衣白发的一位老者。从视觉认知的角度考虑,这可能已经被定义为一项老年体育活动。我们不妨从新审视,如果太极宣传者是一位风度翩翩的少年,或是年轻貌美的少女,单从视觉传达的角度来说太极拳运动的吸引程度对年轻一代的吸引程度就会大幅提升。太极拳的传播不能因为竞技体育与其他休闲体育的视觉文化传播的冲击而暂缓传播的角度。应抓住当今这个视觉文化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特征,掌握时代的话语权借用现代传媒和改变自身传播方式来宣扬太极拳文化,聚集全世界人民眼光。

(三)视觉文化时代下太极拳的发展

1.太极拳在展示过程中给人以力与美,人与自然的结合

太极拳属于中国传统武术的一种,长期以来中国“武”与“舞”不分家,当我们对中国传统武术从艺术品产生的视角进行观照时,不难发现“情景合一”这一中国传统美学原则也体现在了中国传统武术的艺术追求之中,具体表现为:理中之情与动中之景的合一、内之性情与外在动作表现的合一、内在性情与外在模仿之景的合一、内在性情与外在自然之景的合一[7]。而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之一,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充裕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太极拳通过尾闾中正,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形神结合等元素突出了中国长久以来的天人合一,不争不斗的和谐思想。视觉文化下,太极拳作为一种通过身体表达自我的传统体育项目,首先就需要突出自我的肢体语言。以图片和视频传播为例。1.突出天人合一时,太极讲究的是尾闾中正,宣传时直接加入天与地的元素会使旁观者更加容易联想到天人合一的思想,练习者更好体会人与自然的交融。2.太极拳中的动静结合借鉴视觉传达中的直接功利性原则,把动静分离开,从视觉文化下突出动静结合可以加上动作的虚影分解,以突破太极拳固有的宣传形式。3.太极拳由多种招式组成,以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为例,野马分鬃就是形神结合,在宣传时即可加上马的图像进行对比,格挡或进攻动作时加上两人对搏图片进行示意,这样在视觉文化视野下,更容易突出太极拳主旨意向以及吸引初学者进行模仿记忆的功能。

2.展示服装,场地环境,队列队形的影响

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太极拳表演以陈氏太极拳为主体,融合多种太极流派及武术招式造就了极具观赏性的太极拳表演,其中突出核心信仰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表演当时鸟巢体育馆运用顶层大屏幕映出了瀑布,与中间的太极拳师的动作进行交相辉映。太极表演由2008名表演者共同组成一个圆印证中国的天圆地方阴阳交融。2008年北京奥运会太极拳表演项目就是典型的体育场太极演出。体育场演出的关系特点:四面观众,远距离观看俯视这三个特点。1.体育场演出观众大多是进行远距离观看,需要众多演员进行大面积流动才能产生视觉辨识。在太极原有的单一动作之上增加肢体语言的表演力。2.大型体育场演出中需要对队列对形的要求极高。因为表演之中的队列队形图案标示着这项表演项目是否具有视觉冲击力,是否具有观赏价值。太极拳师在表演过程中利用平面的空间进行合理,巧妙的队列变化会使得单一的太极表演转变为流动的立体的画面,更好的突出太极拳所蕴含的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境界。3.太极服装应在在色彩、装饰图案和局部结构处理上体现中国概念,通过对立统一、辩证施之、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太极理念和方法,即整体风格以柔见刚、造型特点以曲鉴直、视觉效果以简释繁、内含隐寓以虚诠实和科学合理以静制动的设计手法实现两者巧妙有机的结合[8]。4.当今体育已经进入科技体育时代,在竞技体育中竞赛水平的提升往往伴随的是体育科技水平的提升。现行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中把体育项目与科技手段结合甚少。仍以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为例,体育场顶部与底部的LED大屏幕重复利用才造就了视觉上和精神上都美轮美奂的开幕式。LED大屏幕的山水画面,人类化作鸟儿飞上天空的画面与太极表演者的肢体语言交相辉映使整个太极表演一直处在导演张艺谋想要表达的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意境里。LED显示屏承载了丰富演出内容,制造联想活跃内容的作用。

3.太极拳的视觉标志

太极拳的传播跟上视觉时代的步伐,就必须立足于视觉思维,创造出符合视觉文化时代的标志,以迎合观众的视觉心理。一想到太极拳,映入脑海的便是一位老者,身着白衣,野马分鬃,白鹤亮翅,云手等动作。我们能否在不改变太极根基的情况下对太极进行适时的改变。1.当代社会是充满明星效应的时代,小鲜肉的标志自然想到TF-BOYS,乒乓球的标志性人物自然想到马龙,张继科,篮球自然会想到姚明。而太极拳除了影视作品中虚构的张三丰,太极拳也并没有什么标志性人物能让我们联想到。明星效应就是指在现代传媒社会中,在大众媒介的作用下,人们对自己所认同的演艺娱乐界和体育界中的焦点人物所表现出的极度喜欢、欣赏、佩服等情感体验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行为表现,即明星的出现所达成的引人注意、强化事物、扩大影响的效应,或人们模仿明星行为的心理現象[9]缺少了明星效应的太极在非政策引导下就缺少了大众群体的自我模仿性。降低了与其他体育项目传播的竞争力。我们不妨从影视作品,太极业内精英中挑选出一个符合大众视觉文化口味的明星进行包装,宣传,从而达到太极拳自身引起明星效应。从而达到促进传播,与其他体育项目竞争立于不败之地的效果。2.篮球的灌篮,羽毛球的扣杀,拳击的直摆勾皆是其视觉性标志动作。在其项目中精英的宣传海报中大多也离不开这些动作。太极拳应把野马分鬃,白鹤亮翅,云手等动作标志性化;放大化;突出化以达到在视觉文化时代真正的吸引普通大众的眼光。尤其是在跨文化传播视野下,把太极拳动作宣传图片中加之特效,如拳法虚影,力道,暗劲的虚拟意境他人所感知不到的情况下,通过画面把力道,暗劲实体化。让太极拳在跨文化传播时更好的突出太极拳自身动作及意境。

4.太极拳的视觉传播手段

视觉思维是一个循环往复过程,它是经过视觉观察后,进行一定意义上的选择,再将其选择的兴趣点放在已有的整体条件中进一步地观察、学习、探索和研究。所以,学习和借鉴视觉思维的特性对于提高所需要传达的信息被接受处理的效率是有一定价值的[10]。在视觉思维下对太极拳进行传播。1.太极拳在视觉传播上应借助文字,图片,视频为主的传播手段,同时借助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利用新媒体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工具进行自我传播。2.加大对影视作品,大型演出中的太极元素的利用,这种传播观赏性高,视觉冲击力强,带动群体广泛。加大开发太极周边产品,如太极拳公仔,太极拳动漫,太极服等太极周边产品,以点带面使太极拳副产品反作用于太极拳传播发展。3.太极拳通过人体自身为媒介,尾闾中正传达出天地之间阴阳交融。阴阳交融即非视觉性感知。把太极精神视觉化,以传播为目的,以具体化得阴阳交融为背景,以太极练习者本身动作为肢体语言符号表达太极天人合一的境界,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的意义。

在百度百科进行查阅,中国跆拳道协会被浏览62683次,中国篮球协会被浏览139872次,中国足球协会被浏览351312次,中国太极协会在百度词条上并未被搜索到。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标志之一外来体育项目冲击程度可见而知。传播太极文化的同时也在提升国家整体传统文化的软实力,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太极拳应紧跟视觉文化大时代的风向标,突出视觉文化的特征,使太极拳自身展现出一个新的姿态呈献给世界,让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参考文献:

[1]李金龙,司红玉.视觉文化学视野中的传统体育养生术[J].山西大学学报,2010,9.

[2]百度百科

[3]视觉化的精神世界,插图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

[4]候欣欣.中国传统文化太极拳的国际化传播及发展战略[D].硕士论文,2015.4.

[5]苑凤玲.探析太极拳文化传播困境与对策[D].硕士论文,2014.12.

[6]顾韶勇,宋卫东,孟欣欣.审美泛化——大众文化视野下现代体育的视觉化转向[J].体育与科学,2011,7.

[7]杨丽.太极拳词典[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3.

[8]常卫民,刘瑞璞.太极融合探秘奥运会中国队入场式服装之三[J].中国纺织,2008(06).

[9]翟方等.体育明星效应对中学生认识体育与锻炼行为的影响[J].安阳大学学报,2003.9.

[10]李茜.论视觉文化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1).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视觉文化推广太极拳
太极拳:入静和放松的养生效果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视觉文化语境下的艺术策展研究
图像叙事:MV的视觉文本解读
论当下电影艺术在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表现
国产小成本电影全媒体推广的边际效应探究
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有效途径
在医疗卫生单位推广运动处方的研究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