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门市拱棚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2017-05-30刘海建

甘肃农业科技 2017年8期
关键词:玉门市建议现状

刘海建

摘要:分析了玉门市拱棚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注重技术创新、强化品牌意识、大力开拓市场、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技术服务等发展建议。

关键词:拱棚蔬菜产业;现状;建议;玉门市

中图分类号:S6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463(2017)08-0066-04

doi:10.3969/j.issn.1001-1463.2017.08.017

Location Function of North Agro-pastoral Ecotone and A Case Analysi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WEI Ling, GAO Linlin, HAN Xi, LUO Pei

(College of Land and Resource,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China)

Abstract:There are many water and soil loss areas in China, but because of the transitional characteristic of all natural factors in agro-pastoral ecotone makes this kind of research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his paper takes China north agro-pastoral ecotone as a research object, analyze it's features, functions and pick soft rock gully area、MuUs sandy land and WuChuan country these 3 models, state the water and soil control.

Key words:North Agro-pastoral ecotone;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Soft rock gully area;Muus sandy land;Wu chuan County

玉門市位于甘肃河西走廊西端,总面积1.35万km2,共辖12个乡(镇),农业人口9.57万人,耕地面积3.5万hm2,属灌溉农业区[1 - 4 ],全市农业基础条件良好,适宜蔬菜产业发展。近年来,玉门市抢抓地理区位优势和国家扶持蔬菜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大力发展拱棚蔬菜产业,将拱棚蔬菜产业列入全市农业重点产业予以扶持发展。目前,玉门市拱棚蔬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面积达到0.09万hm2,成为玉门市农民增收的主导产 业[5 ]。为进一步促进拱棚蔬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笔者调研分析了近几年拱棚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以供参考。

1 发展现状

1.1 区域布局不断优化, 产业基地迅速扩大

近年来,玉门市根据各乡镇特点合理划分拱棚蔬菜种植区域。玉门镇绿洲平原生态农业区重点推广辣椒、番茄、茄子、白菜等蔬菜,花海盆地生态农业区重点推广西甜瓜、葡萄、油桃等拱棚瓜果,沿山冷凉生态农业区重点推广拱棚人参果、拱棚制种等。拱棚蔬菜产业逐步向适宜地区和优势区域聚集,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了大路菜、精细菜和特色菜合理搭配,常规品种和反季节品种互补的种植格局。拱棚蔬菜基地逐步形成,生产基地不断扩大,全市已建成拱棚蔬菜生产基地0.09万hm2。

1.2 栽培技术基本完善, 科技含量显著提升

玉门市加大拱棚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引进辣椒、茄子、番茄、西甜瓜等作物新品种65个,全面推广工厂化育苗、育苗移栽、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生产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及多茬种植、“瓜套菜”等高效栽培集成技术。累计推广1 755.6 hm2,主导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主推技术普及率达95%以上,产品无公害合格率达98%以上,核心示范区产品无公害合格率达100%。

1.3 产业化体系初步建立, 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玉门市全力扶持绿地生物、宏宇脱水蔬菜等重点蔬菜加工企业的发展壮大,促进了拱棚蔬菜产业集约化发展,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率达到57%。围绕拱棚蔬菜产业发展,通过政府引导、示范带动、项目推动等措施,广泛动员龙头企业、种养大户、购销大户、营销经纪人等生产经营主体,积极牵头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市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9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4个,省级示范社6个,酒泉市市级及玉门市市级示范社各11个,注册资金1.24亿元。现有社员7 592人,带动农户10 280户,极大的推动了拱棚蔬菜的产业化进程,拱棚蔬菜效益达到 126 900元/hm2,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

1.4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产业发展动力强劲

为切实加强拱棚蔬菜产业的发展,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各基地乡镇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拱棚蔬菜建设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在落实好省市扶持政策的同时,玉门市加大了财政扶持力度,采取直接补助、协调小额担保贷款、列支“一事一议”资金、贴息补助等方式扶持拱棚蔬菜产业发展。市财政下拨产业扶持资金1 340万元,发放“三春”贷款3.6亿元,协调农户和企业小额担保贷款近3亿元。各建设乡镇也都出台了每座钢架拱棚补助 1 000~ 2 000元的扶持政策,有效解决了农户资金短缺的实际问题,有力的促进了拱棚蔬菜产业发展。

1.5 科技服务体系健全, 技术支撑基础夯实

玉门市强化拱棚蔬菜技术服务力度,建立了首席专家及市、乡、村四级技术服务网络,聘用首席专家1名,配备20名市级技术骨干及各乡镇农技站干部24名,聘用村级农民技术员40名分赴各拱棚蔬菜乡镇开展技术指导。技术人员采取每人联系20户科技示范户,从设施建造、蔬菜育苗、茬口安排、间套带复种、标准化生产和防灾减灾等各个环节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及时解决农户遇到的各种技术困难和问题,保证跟踪服务到位,技术指导到位,解决处理问题到位,有效解决了技术推广过程中“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为拱棚蔬菜产业发展夯实了基础。

2 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创新力度不足, 增效作用发挥有限

虽然玉门市科技工作者围绕拱棚蔬菜做了大量成效显著的工作,促进了拱棚蔬菜产业长足发展,但拱棚蔬菜生产中仍然有许多如春不提早、秋不延后,拱架材料成本过高,拱体保温抗风能力低,连作重茬病害加重,品种多乱杂,棚型结构优化改进等 “瓶颈”性的技术问题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拱棚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也制约着拱棚蔬菜效益的大幅提升,需要在实践工作中加大创新力度予以解决。

2.2 自然灾害频发, 抵御灾害能力薄弱

气候影响是玉门市发展拱棚蔬菜产业的一大障碍。玉门市春季气候多变,致使拱棚蔬菜无法在早春3月种植,延后于4月中旬播种、定植,蔬菜采收上市时间仅比露地蔬菜早30 d,无法凸显春提早效应而获得最大效益。玉门市每年大风天气频繁,尤其是6级以上的灾害性大风天气频发,给拱棚造成的损失极大,造成农户对发展拱棚蔬菜产业发展的信心不足,严重挫伤农户的生产积极性。

2.3 产供销衔接不紧密

拱棚蔬菜产业的发展需要产品有稳定的销售渠道,虽然玉门市在市场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然存在市场信息滞后,品牌效应较低,产销脱节,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管理机制不健全,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小农户大市场”的经营模式仍占主导地位,农户和市场对接的桥梁纽带没有解决,拱棚蔬菜产业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2.4 技术力量不足, 服务能力欠缺

玉门市市乡两级真正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专业技术人员只有44人,人均指导耕地面积近万亩,指导拱棚蔬菜产业的技术人员更少。乡镇专业技术人员大部分时间要完成乡镇中心工作,投入到技術服务的精力少之又少。聘用的农民技术员只是半脱产开展技术服务,加之技术素质不高,发挥的作用有限。技术服务方面只能采取抓点带面的办法,与拱棚蔬菜产业强劲发展的势头不相匹配。

3 发展建议

3.1 注重技术创新

以发挥拱棚蔬菜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采取科技承包、技术引进等方式,在新型拱棚材料和棚型结构方面加大研究力度,以降低材料成本、保温抗风为方向,尽量拉长春提早、秋延后的种植时间。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尤其要在穴盘育苗、膜下滴灌、有机生态无土栽培、自动化卷帘等配套技术上狠下功夫,形成简易化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加强新品种的引进,重点引进一批特菜、特果新品种,开展针对性的试验与示范,加快全市蔬菜品种的更新换代步伐。

3.2 强化品牌意识

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重点,加快实现农产品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转变,围绕市场取向,努力提升产业主体的品牌意识。加快建立绿色无公害蔬菜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根据市场要求结合玉门市拱棚蔬菜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蔬菜外销标准和生产标准,以标准来规范生产和管理。同时加强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建立一套从产地到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对蔬菜产品的质量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检测体系,做到生产过程规范化、产品质量标准化,全面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以质量占市场。

3.3 大力开拓市场

要把市场开拓和产品销售作为提高效益的关键措施来抓。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经纪人)+农户”的运作模式,扶持壮大瓜菜营销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和经纪人队伍,组建强大营销网络,促进大流通形成,提高外销能力和市场开拓力。着力培植扩大行业协会、运销组织、贩运大户和经纪人队伍,推进蔬菜行业协会、运销公司与农民之间的产销链接,提高蔬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流通组织的服务功能,通过找市场,抓订单,统一规模种植,建立和完善服务制度,统一种植户的思想认识和市场意识,实现拱棚蔬菜的产销有机衔接,提高经济效益。

3.4 加大扶持力度

拱棚蔬菜产业建设是一项投入大、回报高的产业,要按照建大产业、大市场的目标,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多渠道、多形式地增加对拱棚蔬菜产业建设的投入,重点抓好“一个主体,四个配套”。一个主体即农户投资为主体,四个配套即省、市资金配套,市、乡财政配套,产业贴息贷款配套,灾害性保险配套,从资金和保险上解决农户发展拱棚产业融资难、抵抗灾害性天气难的问题。

3.5 强化技术服务

不断完善技术承包、技术入股、绩效考核等农技推广激励机制,激发市、乡两级农技人员的工作热情,提升农技人员的服务效能。加大对外人才引进力度,针对玉门市拱棚蔬菜产业发展方向,每年有计划的引进(培养)3~5名对口专业的大学生,弥补全市农业科技人员紧缺的短板,建立健全技术服务的保障体系。重点乡镇、重点片区派驻技术员蹲点长期指导,一般片区挂点技术指导,定期组织技术骨干巡回培训,不定期到各个片点巡回指导。各乡镇要抽调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实行长期联系点指导,向上聘请专家,向下充分利用示范户、土专家、种田能手、带头人和各种蔬菜协会,为拱棚蔬菜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

参考文献:

[1] 俞润萍. 玉门市高效田建设初探[J]. 甘肃农业科技,2011(2):35-37.

[2] 许凤莲. 玉门市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23):61-63.

[3] 郭 蓉. 甘肃省玉门市生态环境现状与水资源评估[J]. 北京农业,2016(2):160-161.

[4] 景 军. 玉门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21):34-36;38.

[5] 樊红卫,李金霞,赵明强. 4个番茄新品种在玉门市双拱双膜示范区的引种初报[J]. 甘肃农业科技,2016(5):41-43.

(本文责编:陈 伟)

猜你喜欢

玉门市建议现状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玉门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
玉门市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建议答复应该
玉门市枸杞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思路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