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社会调查研究的特点与做法

2017-05-30曹莉

党政论坛 2017年8期
关键词:调研总书记群众

曹莉

2013年,习近平在武汉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时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更是中国共产党做好领导工作的传家宝。

一、中国共产党社会调查的特点

随着时间和形势的变化,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内容、手段、条件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是调查研究在党的决策和领导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仅没有发生变化,而是更加重要,并且一脉相承,中国共产党的社会调查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

1.调查的目的性:解决问题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说道:“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要明了社会各阶级的政治经济情况。我们调查所要得到的结论,是各阶级现在的以及历史的盛衰荣辱的情况。我们的终极目的是要明了各种阶级的相互关系,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然后定出我们正确的斗争策略,确定哪些阶级是革命斗争的主力,哪些阶级是我们应当争取的同盟者,哪些阶级是要打倒的。我们的目的完全在这里。” 邓小平也曾指出:“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现存经验可供借鉴,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 只有把下面的意见集中起来,才能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和计划。江泽民也认为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不断出现的新矛盾、新情况和新问题。并从政治和经济方面进行了论证。习近平总书记说,调查研究“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 。从历届领导人的讲话和文章中可以看出,他们所提倡的社会调查研究在不同的时期针对并解决的具体问题是不同的,但是解决问题的目的性是一致的,没有目的的调查研究是没有价值的。

2.调查的全面性:广泛性和深入性

“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动情况。对于负担指导工作的人来说,有计划地抓住几个城市、几个乡村,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阶级分析的方法,作几次周密的调查,乃是了解情况的最基本方法。”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强调,调查不能只是听一些社会中片段性的现象,要了解的是整体社会的各个阶级,并以调查农民成分和调查商人成分为例,说明调查时不仅要了解每种类型的数量,还要知道每个类型在每个阶级中的数量。这样就不是简单的类型的一维分类,而是类型和阶级的二维分类。分类之后,对每一种类型进行单独的分析,然后还要进行不同维度之间的比较,探析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同样,邓小平在调研中也经常是大范围的巡查、听汇报,掌握整个面的情况,但是也会对其中的某一地、市、县、企业单位、具体工作进行纵深上更加详细的调查。“1979年到黄山、上海、青岛,他主要关注的是旅游业的开发和开放。1980年的陕、川、鄂、豫之行,最感兴趣的是两个问题:如何奔小康和选拔青年干部。” 1980年去簇桥公社参观时,对于沼气建设的数量、时间资金、人员配置、设备来源、产品去向等都调查的十分详细。江泽民说:“领导要坚持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结合、点面结合的工作方法。每年拿出一定的时间,蹲点调查,解剖‘麻雀,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营养,推动面上的工作。”

3.调查的主体性:躬亲性和学习性

(1)调查主体的躬亲性

作为调查的主体,无论官位高低,社会调查要躬亲。“凡担负指导工作的人,从乡政府主席到全国中央政府主席,从大队长到总司令,从支部书记到总书记,一定都要亲身从事社会经济的实际调查,不能单靠书面报告,因為二者是两回事。” 并且作为调查人员,调查记录应该自己亲手记录,假手于人无法记录和反映真实的情况,最后要亲手写报告。毛主席写《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就是背着雨伞走街串巷,徒步很多地方,正因为对社会各层面的各种人物都有亲身的广泛接触,所以文章才具体、生动、深刻,也为中国的革命提供了正确的方向。而邓小平在80多高龄的时候依然亲自南巡,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新局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调查主体的学习性

亲自调查是重要的,但是对于调查之后的研究材料是否能够科学、准确把握,也是重要的一环,所以调查的主体必须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辩证的观点,能够在众多的调查研究材料中,抓住关键,理清重点。在这个过程中,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 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保证。

4.调查的科学性

“那种不开调查会,不作讨论式的调查,只凭一个人讲他的经验的方法,是容易犯错误的。那种只随便问一下子,不提出中心问题在会议席上经过辩论的方法,是不能抽出近于正確的结论的。” 这就是防止一个人的主观臆断,要经过头脑风暴,各方面都说出自己的想法。调查会的科学性包括两个方面:

(1)调查对象构成的科学性

首先,要考虑调查对象的工作行业。其次,要考虑到调查对象的年龄构成。年龄比较大的人有丰富的经验,不仅看得到表面的现象,而且明白其所以然。同时也需要进步思想且有斗争经验的青年人来参与,他们的眼光独到,观察锐利。1956年中共中央批转刘格平、谢扶民的报告和关于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各民族社会历史情况调查研究工作的初步规划。在关于少数民族问题的调查中,既有费孝通、夏康农这些资历较老的,也有大学毕业生在内的青年学生;并且派有文学、绘画、唱歌、拍电影等专门人员参加调查工作。“以职业说,工人也要,农民也要,商人也要,知识分子也要,有时兵士也要,流氓也要。” 毛泽东强调流氓,事实上强调的是调查对象的广泛性,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有歧视性调查。

(2)调查对象人数与调查主体指挥能力挂钩

虽然在调查过程中,调查对象越多越容易得到比较接近正确的调查结果,但是调查会的有效程度并不是与调查人数成绝对的正相关。毛泽东将调查对象的人数与调查人员的指挥能力进行了挂钩。如果是比较善于指挥的人,调查会人数可以适当增加,多至十几二十个人;如果指挥能力有限,那么调查会人数就不宜太多,否则会造成会场秩序的失控,给调查的正常进行造成困难。“但是至少需要三人”,三人成众,可以保证不会因为调查对象人数过少、调查对象的见识、知识和经历的有限性而影响调查结果的真实性。

5.调查的群众性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曾多次号召全党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做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了解新出现的问题,认识社会革命和建设的客观规律。邓小平强调,群众是力量源泉,是传家宝,如果没有深入群众的调查研究,什么样的好决策都不能实现。不能脱离群众,更不能站在群众之上,要同群众同甘共苦,向他们负责。江泽民指出,领导干部要像小学生一样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并强调“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体察群众意见,关心群众疾苦,听取群众批评,精减会议和文件,办实事,求实效,把党的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和群众路线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习近平总书记则提出“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 。社会调查研究走群众路线符合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最基本的调查方法。

二、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调查的实践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同样践行了社会调查的良好传统,以下三个方面较为突出:

1.目的性: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不同的问题,每个地区也有每个地区不同的问题,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盲目的调研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无效浪费。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的调研主要集中于四个主题:全面深化改革、新的发展理念、作风建设以及精准扶贫。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以后第一次离开北京的调研地就是广东省,通过向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铜像致敬表达了坚决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与勇气。在后面的调研中,全面深化改革也成了习近平总书记调研的一条主线。通过2013年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光谷”的考察,2014年在江苏产研院的考察,2016年在重庆的调研,强调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传承纽带,是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前行的指路明灯,习近平在调研时,常常通过红色基因教育,传承党的优良作风。2013年在酒泉、西柏坡、武汉东湖毛泽东故居、临沂革命老区,2014年在河南兰考、新疆军区、福建古田、南京军区军史馆,2015年在延安市梁家河村,2016年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考察时多次接受红色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说,调查研究

“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到北京、上海、安徽、福建、湖南、湖北、河北、黑龙江、江苏、浙江、吉林、重庆、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广东、广西等多个省市进行考察调研,覆盖多个行业、阶层。而困难群众是习近平最关心的群体,他把七千多万困难群众的脱贫定为“十三五”期间最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是必须百分之百完成的任务,他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因此,每次调研,只要当地有困难群众,他基本上都要到困难地区实地调研,指导实施精准扶贫工程。基层、群众、重要典型和困难的地方,应成为调研重点,要花更多时间去了解和研究。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只有这样,才能在调研中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2.技巧性:以接地气为风格

平易近人的语言风格和行事风格总能蕴含着求真务实的治国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中常常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拉近与百姓的距离,用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大白话和大实话解除人们心中的疑惑。这些话语总是能说在人民的心坎上,得到人民群众在情感上的认同、共鸣和接受。

2015年1月,總书记到云南甘家寨受灾群众异地过渡安置点调研时,进入帐篷对群众嘘寒问暖,对吃饭、补助、收入等关乎民生的问题问得十分详细。总书记摸着棉被问群众“暖和不暖和”。总书记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唱儿歌,并牵着孩子们的手,一起观看他们的儿童画作,祝他们健康成长。在村民家里,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聊民情,听村民们争先恐后地讲述农村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的接地气风格表现在其调研的行为和语言中,成为其联系群众、调研成功的有效性保证。

2015年,在延边的考察中,习近平按照朝鲜族习俗脱鞋进屋,盘腿而坐同乡亲们拉起家常。习近平说,这是他第一次到朝鲜族聚居区考察调研。当得知一些村民还在使用传统的旱厕,习近平指出要来个“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习近平总书记到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考察。这个原名叫“荒茅田”的贫困村,由于脱贫致富成效显著而改名为“花茂”。习近平在考察中提出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習总书记这些话,都是通俗易懂的语言,易于拉近与被调查者的关系,倾吐心声,得到比较真实的调查结果。

3.实效性:以作风建设为保证

2014年,习近平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当地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下决心减少应酬,保持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多学习充电、消化政策,多下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情况,多系统思考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自觉远离那些庸俗的东西。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中,第一条就明确强调:

“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第五条规定:“要改进警卫工作,坚持有利于联系群众的原则,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

八项规定出台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身作则。从出行不封路、少扰民,不过度警卫、减少陪同人员,到吃家常菜,住普通房,强调艰苦朴素,反对铺张浪费;从考察点不能“导演”、

不搞“培训”,了解最真实情况,到鼓励说真话、谈问题,多到意见多的地方,多同普通群众接触等,以作风建设保证调研考察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 周 巍)

猜你喜欢

调研总书记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