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建设新型党建智库

2017-05-30谢忠平

党政论坛 2017年8期
关键词:智库咨询决策

谢忠平

智庫是党和政府决策的思想库和智囊团,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之一。加强中国特色新型党建智库建设,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需要,也是探索党的建设规律、构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根本举措。针对党建智库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党建智库建设,应从坚持智库的正确方向、提高智库的成果质量和资政水平、推动智库转型升级、健全智库治理机制等方面着力。

一、我国党建智库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们党历来注重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党的建设。近年来,党建决策咨询制度逐渐健全,部分党建研究机构已经成为各级党组织党建决策的“外脑”,党建智库的制度机制不断完善、人员队伍不断壮大,在出思想、出对策、出成果、出人才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为提高管党治党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总体来看,我国党建研究机构正在向党建智库方向发展,但同时也存在许多跟不上形势、不适应时代要求的问题,尤其是在研究水平、治理机制等方面离真正的高端智库还有不少距离,诸多影响智库建设的制约因素亟须根除。

1.对党建咨询重视不够

由于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党建工作责任制执行不严格、不到位,特别是党建问责制没有建立起来,导致党建工作的考核容易异化为经济工作或业务工作的评优评先。基于这种扭曲的考核导向,一些地方或部门领导也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见效快且容易得到上级肯定赏识的某些经济指标和中心任务上,而党建工作

“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往往在工作计划或总结的最后部分中象征性地点一下、说几句,要么把上级党组织对党建工作的要求部署再重复强调一遍,要么提几点口号性的要求而缺少务实过硬的举措,“雨过地皮湿”,至于党建决策咨询则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从实践来看,分管经济發展及社会管理方面的部门和领导较多,这方面的决策咨询报告容易得到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与批示,而分管党建的部门和领导少,相关的决策咨询获得肯定批示的概率明显偏小,有关领导对当党建方面的决策建议并不感兴趣,长此以往不但影响了党建研究机构与人员的积极性,更造成了党建研究与咨询工作的弱化与淡化。

有的地方党委或领导干部在对党建工作进行决策部署时,还是习惯于传统的决策方式,要么照搬照抄中央或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要么几个领导一商量就定下来,还很不习惯于决策咨询,也不尊重和重视党建学者的劳动付出和研究成果。

同时,大部分党建研究力量分散在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在机构序列、权力位阶、话语权上与党政决策部门相比明显处于弱势,这些研究智库部门辛苦研究出来的观点意见往往抵不上权威部门领导的一句话,以致研究人员不愿主动报送研究成果,智库机构无法为党委部门充分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

只有外部形成了一个规模性的决策需求市场,提供决策咨询产品的智库才能发展壮大起来。显然,在实践中我们还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党建咨询需求市场和常态化的党建决策咨询制度,这已成为党建智库建设的一大掣肘。

2.党建研究成果和党建咨询报告的质量不高

智库的本质是“思想工厂”,是生产知识、提供智慧和创新思想的地方,能否提出科学正确的思想观点是决定智库生存的第一要素,能否提供决策者所需要的对策建议是关系智库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党建智库建设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恰恰就是高端智库缺乏、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不多。有的把中央早有明确定论或早已作出的决策部署再拿出来推演论证一番,搞体内循环,毫无前瞻性;有的党建研究报告、论文雷同,社会公信力与影响力不足;有的故弄玄虚,把党建研究搞成学究式、文本化的纯理论研究,严重脱离实际;有的不肯下苦功夫,不做真研究,拾人牙慧,生拉硬扯,套用西方理论搞假创新,把理论创新搞成概念创新;有的装腔作势,写文章做研究总是喜欢以领导的口吻来说话,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对党建实际工作也起不到指导和决策参考作用;有的只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展研究,不能及时捕捉有关部门对党建决策的咨询需求,对问题的时效性、指向性和精准性把握不够。

决策需求部门的某些做法也导致研究机构提交的研究成果或咨询报告质量不高。如有的党政领导机关和决策部门明确要求,各智库机构做的资政报告必须经过所在单位党组织审核把关并加盖党组织公章后才能提交。而党组织审核往往把政治标准作为资政报告的首要甚至是唯一标准,宁“左”勿右,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因“唯上唯书”而把一些“领导没说过、文件没讲过”的真知灼见过滤掉或打磨得面目全非的情况,也使智库无法讲真话、谏诤言。

总之,当前党建智库所提供的思想产品的前瞻性、战略性不足,不少党建研究浮在表面或集中于应急应景研究,与实践脱节,没有体现智库深入、专业、严谨与权威的特点,资政建言的能力不强。

3.党建智库建设的制度机制不健全

目前党建智库建设的相关机制还很不完善:一是在智库人才建设方面,缺乏开放、竞争、流动的人才机制。从事党建研究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党建智库缺少杰出的领军人才和专家型人才,也缺乏聚才引智的人才制度。同时,作为决策部门的党政机关与作为研究机构的事业单位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身份壁垒和流动障碍,两者之间“双向旋转”机制不通畅。党建决策需求与党建智库产品供给缺乏有效对接,党建研究工作者不了解实际党务工作部门的决策需求,党务部门也觉得研究部门提供的成果不管用。党建研究机构与党建决策部门之间的联系主要依靠研究人员的人脉与决策部门对于研究机构的熟悉程度,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二是在智库机构的身份上,一部分设在党政机关内部的研究部门,本身属于行政机关和决策部门,人员身份也属于公务员,至于科研院所校属于事业单位,不少研究人员为兼职。在党建智库建设上存在身份定位模糊的问题,无疑阻碍了党建研究机构向专业化党建智库发展。

三是在经费管理方面,当前党建智库的研究经费大多来源于财政拨款,需要严格按照政府机关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的规定执行,束缚了智库发展。如社科项目的经费管理制度对课题经费预算管得过死,劳务费比例太低,很多课题调研与会议研讨费用没有正式发票不能报销。

四是在考核评价方面,目前尚未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在党建课题的立项发布、研讨交流、评比结项等环节中易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不利于优秀人才和优秀成果脱颖而出。有的又坚持单纯的学术标准,存在学者出题、学者研究并由学者评价的问题,而不是依靠实践、决策部门和基层党员群众来评价。

五是在成果的转化利用方面,缺乏科学的机制。如目前尚未建立党建重大理论成果发布平台和交流机制,一些研究机构缺乏与相关党务决策机构联系沟通机制和成果汇报渠道,导致一些学术成果长期被束之高阁,成为“一纸空文”,得不到转化利用。党建智库及相关学者的研究产出与发布缺乏内部质量管控机制,一些研究者强调学术自由而随意发表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言论,产生不好的社会影响。

六是在科研合作方面存在不足,课题多以个人或单位形式申请,缺少跨单位、地域、领域的协同资政。不少党建研究机构既无内在动力又无外在压力,呈现力量分散、重复设置、多而不强的特点,同质化、碎片化、无序化严重,研究资源缺乏统筹优化,不利于党建重大项目集体攻关。

二、推进中国特色党建智库建设的思考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党建智库,要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服务党的建设决策为宗旨,以研究党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为主业,以提高研究能力和决策咨询水平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健全管理制度为保障,强化理论创新、资政建言、学术探究、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凝聚人才等智库功能,为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1.坚持党管智库,确保党建智库的正确方向

中央在《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明确要求我国智库建设必须“坚持党管智库,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建设中国特色新型党建智库,一方面坚持党管智库,就是坚持党建智库

“姓党”的正确方向,在智库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姓党、信党、兴党、护党的政治立场,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中国特色新型党建智库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必须始终把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放在指导智库建设和加强智库治理的首位。党建智库要在大是大非和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绝不能以西方所谓智库的中立性、独立性为借口来否定党对智库的领导。另一方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就是党建智库绝不能以所谓的学术自由来放弃和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始终把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守法律法规,立足中国国情,永葆中国情怀,努力提供“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和方案”,着力形成“能够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科学理论”。

2.坚持问题导向,提高党建智库的成果质量和资政水平

首先要有善于发现问题的慧眼和敢于直视问题的态度。党建智库要不回避、掩盖党的建设任何问题。既要关注理论问题,也要关注实践问题;既要重视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又要重视一般普遍的问题;既要发现思想、政治上的问题,又要发现组织、制度上的问题;既要正视多年未解决的老问题,又要正视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既要思考现实性问题、局部问题,又要思考可能性问题、整体问题。

其次要有分析问题的工具手段和研究问题的策略方法。分析問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用科学的思维与方法去分析研究问题,弄清问题的大小多少、轻重缓急,做到见微知著、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才能对症下药,精准出招。党建研究尤其要拓宽研究视野,增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度,并善于借鉴吸收包括自然学科在内的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构筑融理论支撑、技术支持和实践验证于一体的多维研究范式,增强自身的学术含量和理论说服力。

再次要学会到基层、一线、实践以及人民群众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出路。为党建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智力产品是新型党建智库的天职和价值所在,但是高质量的智力产品绝不是纸上谈兵,也不可能是闭门造车得来的。问题在基层一线表现得最真实、最具体,问题也总是在实践中被发现并得到解决的。党建研究人员要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注重从群众的智慧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坚持改革创新,推动党建智库转型升级

党建智库转型升级是指在组织形式、治理体制、研究层次、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上的优化提升。推动传统党建研究机构向新型党建智库转型升级,关键在于改革创新。具体而言:

一是在层次定位上从同质化转向差异化。改变当前党建研究机构同质化严重的现状,科学界定各类党建智库的功能定位。比如,全国党建研究会应定位于国家层面的高端智库,围绕党的根本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开展研究,为党中央决策提供决策咨询,同时要在完善党建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构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上作出自己的贡献;而社区、农村、机关、高校、国企及非公企业等党建研究会应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围绕各自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地方党建研究会应该着眼于本地的各种实际问题开展研究,积极为地方党委建言献策。这样在总体上形成由高端智库、重点智库和一般智库组成的定位明确、梯次发展、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新型党建智库体系。

二是在总量规模和产品层次上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要防止党建智库建设一哄而起、盲目跟风,党建智库要根据实际需要、客观条件和工作基础来设立,以免智库被泛化、矮化和异化。同时更加注重智库的质量和内涵,把粗放式生产转变为精准化服务,从提供一般性、现实性、技术性的对策建议转向提供具有引领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高端思想。

三是在管理模式上从微观约束转向宏观指导。新型黨建智库“不是原有机构的简单翻牌,也不是单纯的数量扩张”,而要通过改革创新来加大政策供给的力度,为智库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要遵循决策咨询规律、学术研究规律和智库发展规律,加强党建智库的顶层设计、发展规划和宏观指导,通过改革重组、协调统筹来优化智库组织形式、内部结构和管理层级,积极探索各类党建智库的发展之路和管理之方。

四是在科研攻关上从单打独斗转向协同合作。针对传统党建研究机构小而散、碎片化、各自为政的问题,加强不同部门、不同学科、不同智库之间的协作配合,构建跨类型、跨地域的智库联盟,打出党建智库建设的“组合拳”,走出小机构大队伍、小作坊大协作之路,形成取长补短、集体攻关的优势,力争拿出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既有学术价值又有政策价值的智力产品。

4.坚持建章立制,完善党建智库治理

制度是智库建设的重要保障,要着力建立健全有利于中国特色新型党建智库发展的制度链、制度网和制度体系:一是制定聚才汇智的人才制度。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从社科领域聘请一批政治过硬、学术精湛的领军人才作为党建智库专家,从退休的党政干部中聘请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社会声望好的老领导、老同志担任智库顾问,从现有的党建研究人员中发展、培养一批优秀中青年人才,同时着力推动党建智库人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以人才库建设带动思想库建设。

二是建立供需對接的沟通联系制度。决策部门要落实决策咨询制度,相信智库并尊重它们提供的研究成果,建立决策需求发布制度、课题招标和项目委托制度,在决策部门与研究部门之间建立信息与人员交流机制,着力解决决策咨询供需错配的问题。同时要加强决策产品采用情况的反馈制度,确保智库对其所提供的决策咨询成果的知情权。

三是实行以用户为导向的评价制度。智库要强化客户意识,改变以往偏重于同行专家评价的导向,确立购买服务的决策部门在成果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在智库内部,要建立理论成果与决策咨询成果并行的评价机制和考核机制,把理论创新程度、实际采纳数量和领导批示情况等评价标准统一起来。

四是推动多渠道的成果转化机制。加强智库与党政机关、媒体和社会融合互动,开设党建资政报告向党委决策部门报送的多种渠道,拉长党建决策咨询成果的价值链,向报刊等新闻媒体推介党建成果,建立党建研究成果发布平台,公开出版一批优秀课题成果和党建专著,扩大智库成果的受众面和影响力。

五是设立崇尚精品的奖励制度。按照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原则,既要注重整体和团队的力量,也要承认个人在研究成果中的贡献,对优秀成果实施奖励,引导智库树立精品意识和质量导向。

六是实行灵活弹性的经费投入与管理制度。根据党建智库的性质和特点,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经费保证机制,同时建立以绩效为導向、符合智库运行规律且灵活弹性的经费管理制度。

(作者单位:中共天津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 王 玉)

猜你喜欢

智库咨询决策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咨询联盟大有可为
微智库
微智库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
关于抗美援朝出兵决策的几点认识
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决策经过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