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解读电视剧《白鹿原》的象征隐喻

2017-05-30邵阳

大东方 2017年9期
关键词:象征白鹿原隐喻

摘要:《白鹿原》是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该小说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表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原著被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等,随着近期电视剧的《白鹿原》的播出,又再次引发了受众的讨论和对那个时代的深层次思考。电视剧《白鹿原》通过多角度的象征、隐喻,加之多元化的拍摄技巧,把几千年来黄土地上,甚至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那种被隐蔽了的愤怒,被压抑着的无奈表现的淋漓尽致。

关键词:象征 隐喻 白鹿原

电视剧《白鹿原》取材于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故事贯穿了多条叙事线,穿越了多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令人震撼,从表面上看,影片讲述植根于土地上被历史变革裹挟的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宏观上对整个民族进行了反思。

一、镜头

作为一部电视剧,《白鹿原》的镜头语言和拍摄技巧有它的精细之处和表达,每个镜头都有它的象征意味和独特反思。影片中大量运用了很多不规则的镜头,不规则的构图促成了观影的压迫感,这种压迫感使得剧情的发展更加贴合,不管是描写农民命运的场景,还是后期对各种恶势力的斗争,不规则的构图和镜头都表达了普通百姓的无奈和对所谓的宿命的屈服,那样的悲哀是无力反抗的。当时代的大流还未彻底裹挟他们之时,大多数人在那,在看,在想,对于少部分看到这一变化的人来说,这样的看客心态是可怕而腐朽的,也许不久的将来自己也会成为这种可怕宿命的受害者,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丝逃离的希望,而这个眼前人,俨然已经成为了牺牲品。几乎所有农民的脸都是一张深褐色,千沟万壑的脸,给我们巨大的压力感,苍老的脸象征着千百年来中国农民艰辛困苦的生活状态。《白鹿原》利用了很多镜头来表现某些象征和隐喻,以一种平静的方式来书写内心的澎湃。

二、色彩

色彩是该片不可或缺的象征主角,从广袤无垠的黄土地开始,黄灰色色调便以一种强势的姿态倾泻到了我们的眼里,瞬间成为了本部影片的主色调。黄色色调即象征着土地,给人以一种安稳的感觉,但黄色中掺杂的灰色,在某种程度上给这种安稳的感觉蒙上了一层压抑感,将一种视觉感受进一步扩张到观众心里,从而为影片成功的创立了基调。土地作为中国几千年封建文化的象征,在塑造中华儿女的品性和格调的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白鹿原》中所呈现的大部分人物形象都是漫长封建社会所塑造的,影片中灰黄色的主调,恰到好处的体现了这一核心主题。当然,在灰黄色的主调之外,还有其它象征性的色彩,比如代表希望的红色,代表恐怖苦难的黑色等等,这些色彩共同编织了影片的象征隐喻。

三、人物

《白鹿原》的人物塑造可谓是非常饱满的,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每个角色本身都具备一定的代表性。首先是白嘉轩,他是老一代农民的代表,但是在他的身上有着很高尚的道德感和气节,也许作者在塑造这个人物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他身上应该具备的品质,有些品质其实就是所谓的“白鹿精神”,只是这种精神是相对保守的精神。热爱土地,依土求存的生活哲学,在一片闭塞荒凉的环境中,他既是受害者,也是顺从者。另外一个非常饱满的角色就是鹿子霖,他是形象更多的是用于对比白嘉轩。

白灵是一个生活在传统封建家庭的女孩,但是,她却拥有一颗敢于反抗封建命运的勇敢的心。当有人给这片封闭的土地带来的新思想感染和熏陶着这个年轻的女孩,她渴望自由生活的心更加强烈,但是却不得不被世俗壓迫。她选择勇敢付诸行动,用生命来反抗世俗,这些改变也暗示了整个中华民族人格的逐渐自由化,她和鹿兆鹏等一样,代表的是中国的下一代,希望的一代。另外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就是田小娥,从头到尾,她都是一个悲剧人物,逃不开封建的枷锁,又想逃开,但逃离的又不彻底,最终沦为时代的牺牲品。

《白鹿原》中一个又一个饱满的人物形象,共同构筑了那个时代不同阶级背景,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教育水平所塑造出来的不同人物形象,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去构建整个社会体,只有这样的支撑才是饱满有力的,直面中国社会的深层现实,用艺术的感染力去塑造每个人。他们每个人所代表的生活和思想都存在着强烈的对比关系和极大的表现力量。当所有的坚毅、从容、憧憬、痛苦、无奈和酸楚等复杂的感情撞击的一起的时候,强有力的艺术感染力使得影片不得不拥有了极大的震撼力和丰富的内涵。

四、场景

《白鹿原》中的每个场景都是精心安排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就是白鹿原的祠堂,作为白鹿原的农民来说,祠堂意味着祖先,意味着精神,意味着整个族人的根。所以很多的时候,祠堂具备了神性,没有谁可以触犯,在这种意义上,祠堂也代表着封建的枷锁,一种无形的压制。他们所认为的宿命压抑了善良的他们千百年,但在他们所承受的生存状态下,我们不能说他们错了,我们只能说,也许,他们憧憬的能吃饱的生活在他们的下一代那里可以实现了。

电视剧《白鹿原》作为一部脱胎于小说《白鹿原》的作品,在把握了原著小说灵魂的同时,又符合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媒介特性,通过画面、镜头、构图、音乐、场景等将小说背后丰富的内涵和其背后理性思索民族个性的态度体现和表达出来,实现了影像和主题的高度一致性,引发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再度反思。

参考书目

[1]田卉群 经典影片读解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边东子 影视艺术欣赏[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3]柳彬彬 丁忠伟 影视藝术简史与导视[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

[4]潘桦 世界经典影片分析与解读[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邵阳,学历硕士,专业:广播电视艺术学

(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象征白鹿原隐喻
WANG Xiaoping.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in the Age of Global Capitalism:Renaissance or Rehabilitation?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祭语风中》与《白鹿原》之比较
电视广告中象征的运用
《黄色墙纸》的女性主义解读
《白鹿原》中的女性意识分析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
电影《白鹿原》得失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