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事业单位服务改革的民营化发展趋势探讨

2017-05-30高南虎

科技风 2017年9期
关键词:民营化公共事业公益性

摘 要:公共事业单位是服务社会公众的重要载体,能够为公众提供供水、供电、供热等服务,关系着广大民众的生产和生活,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完善和治理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而其民营化发展不仅能够减轻政府负担,而且将优化服务质量,为此,本文将以公共事业单位民营化发展的基础条件为研究基点,探寻其未来发展之路。

关键词:公共事业;民营化;公益性;基本前提

公共事业單位主要是从事城市供水、供电、供气及公共交通运输等建设与管理的行业,其是支撑国家公共服务体系和城市建设的关键力量,但是公共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也使得其面临一些发展的困境,甚至出现了一些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现象,运营效率低下,而为了进一步提升其运营效益和服务水平,加速民营化发展成为了必要出路,其不仅能够减轻政府的负担,而且还能实现自身的优化发展,但是公共事业单位民营化尚处在初级阶段,需要不断进行探索,以谋其新的发展。

一、公共事业单位民营化发展的基本前提

当前,随着国家政治体制的改革,公共事业服务改革的步伐正在逐渐加速,而民营化发展成为了主流趋势,其不仅能够更好的发挥政府治理的效应,而且能够推进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发展,但公共事业民营化发展需要一定的条件作为前提,具体的如下分析:

(一)要平衡好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

企业作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经济主体,其运行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公共事业单位则是以全体社会成员为服务对象,是无偿为公众提供基础的物质和服务的公益性性组织,具有明显的公益性特质,这是一般民营企业与公共事业单位之间最大的区别,为此,公共事业单位民营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在保有公益性的基础上,实现效率与公平之间的有效平衡,这是最大的难题和挑战。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效益与公平的矛盾性又为民营化发展提供了前进的动力,探寻一条好的民营化发展之路,将能够实现两者的兼顾。公共事业单位民营化的根本目的在于为更好的为公众服务,也即通过自主经营的方式,提升运营效益,从而减轻政府财政压力,更好的为公众提供服务,这是前进的动力和进行民营化的必要前提,如果民营化发展不以公益性为约束机制,而是将利益最大化作为首要目标,势必将失去其为公共服务的使命所在,并最终失去其继续前行的源动力,因此,民营化的发展应该兼顾效益与公平共赢发展,由此才能获取前进的动力。当前,政府正在由“全能型政府”向“有限政府”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削减,而是为了给公众提供更优质、长期的服务支撑,公共服务涉及的领域众多切覆盖范围较广,这无疑增加了政府财政压力,尤其是高补贴、低定价性更是增添了政府负担,为了有效扭转这一发展趋势,实现公共服务的优质化发展,必须以效率促进公平,以公平带动效率,这样才能够实现公共事业民营化的加速发展。

(二)要正确区分好公共物品的属性

公共事业单位是为公众提供水、电、热等物质和服务支撑的重要力量,是涉及重大公众利益的基础性行业,为此,具有公共物品性,国家在推进公共事业民营化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这种公共物品性,从而更好的把握其未来发展方向。通常情况下,公共物品具有较强的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属于自然垄断的,但是这并意味着全部的公共物品都具备该种特性,有些公共物品的排他性并不明显,允许进行民营化发展,这样不仅能够优化自身发展、减轻政府负担,而且能够为社会公共提供更优质的物质和服务,由此,应该区别对待,,以更好的推进其民营化发展。具体而言,公共物品可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其中前者主要是关涉国家和民族切身发展利益,不适宜进行民营化发展的行业,如国防、军工等,这些都属于国家自然垄断的,是最为典型的公共服务业,而后者则是在公共物品和非公共物品之间,虽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但是因为其排他性、非竞争性和非营利性的特征并不是特别明显,能够进行民营化改造,如燃气、供热、自来水及污水处理等,在兼顾公益性的基础上,可以向民营企业开放,通过企业集团、集团公司的构建,进行公司化的改造,在提升运营效益的同时,也为社会公众服务提供了更好的支撑。

二、公共事业单位服务改革的民营化发展趋势

当前,随着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发展,公共事业单位民营化发展已成必然发展趋势,并呈现上升趋势,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民营化改造不仅能够减轻国家经济负担,而且有利益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是一种双赢的发展模式,但是这一过程中要兼顾公平和效率,必须强化公众的监管。

(一)公共事业民营化发展趋势将稳步上升

公共事业民营化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呈现明显的稳步上升趋势,与民营化对应的是逆向民营化,也即政府将已经外包的项目收回,这在美国是一种常态,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其市场自由度和开放性较强,公共事业的民营化发展较早,且在外包公益项目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使可随时收回外包权,如此便会形成正弦曲线,存在波峰和波谷,而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是公共事业的掌舵人,是在逐渐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实现的分步民营化,虽然国外环境瞬息万变,但是国家的民营化政策也在适时调整,为此,可以预测,未来公共事业单位民营化发展将是稳步上升的。

(二)公共事业民营化中监管更加多元化

公共事业的非竞争性和公益性属性,容易让其成为谋求政权的工具,应该不断强化公众的监督权,在公共事业发展中,公众不再是单纯的被管理者,而是参与者和监督者,但是,我国的公众监督体系尚处在初级阶段,公众参与和监督公共事业发展的路径是非有限,一些传统的听证会形式因为覆盖范围有限,在监督力度上存在局限性,为此,需要推进监督的多元化发展,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应用成为主流趋势,可通过民营化电子栏的设定,来推进电子民主的发展,为公众参与和监督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造提供更好的路径支撑,并完善了信息公开制度,将民营化发展至于公众的有效监督下,督促其更好发展。

三、结语

公共事业单位是服务社会公众的公益性组织,其能够为公众提供基本的生产和生活保障,是国家公共服务体系和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鉴于其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的特质,给政府财政增添了诸多负担,为了化解这一难题,推进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需要加速推进其民营化发展,而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 董珊珊.新公共管理视阈下我国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路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

[2] 伏玉林.事业单位改革:公共服务提供与生产的民营化[J].学术月刊,2007,(01):70-72.

作者简介:高南虎(1974-),男,汉族,山西太原人,博士,网络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方向。

猜你喜欢

民营化公共事业公益性
德国民营化的宪法界限——一个纲要性的概说
关于准公益性和公益性水利项目PPP回报机制的探索
公共事业管理的局限性及管理方式选择
一家医院的“公益性报告”
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中的政府责任缺失问题探析
——以十堰公交公司民营化为例
民营化视角下辅警的法律地位和职责范围研究
促进社会资本进入南昌社会公共事业领域的研究
戴夫:我更愿意把公益性做到最大化
基于公共事业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公共政策课程实践教学研究*——以广州大学为例
加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