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民间女神信仰热现象的思考

2017-05-27傅玉真潘娜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5期

傅玉真+潘娜

内容摘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福建民间“女神信仰”热现象,以妈祖、陈靖姑为例,进行思考分析;基于对福建民间女神信仰概况的介绍及其本质、原因的分析,以及在经济、政治、精神文化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探究福建民间女神信仰问题的当代意义与新时期积极引导民众正确处理女神信仰问题的路径建设。

关键词:福建地区 女神信仰 概况对策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福建民间女神信仰是以被神圣化了的女性为原型形成的一种神话形象,以妈祖,陈靖姑为典型,构成了在中国民间信仰中极具特色的、影响深远的民间女神信仰文化体系。

一、福建民间女神信仰的总体状况

由于民间信仰一直未纳入正式的宗教体系中,因而也未纳入我国的宗教管理部门的管理范围内,尚不能精确地掌握女神宫庙的具体数量,但仅从有代表性的妈祖和临水夫人宫庙数量来看可知福建民间女神宫庙数量众多。据《世界妈祖庙大全》提供的最新数字,“目前,全世界已有近五千座妈祖庙和近两亿信奉者”。世界各地则分布着四千多座临水夫人宫,并且有着八千多万的信众。此外,在福建民间的女神数量也非常多,妈祖、陈靖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此外还有菩萨、形态不一的女性祖先信仰等,以及各种夫人妈如:莘七娘、练氏夫人、马氏真仙。

从信仰民众构成来看,存在着老年人多、女性多的状况。相较于男性,女性在传统社会中面临的压力大、束缚多,而女神信仰以其性别亲和力、以及满足信众寻求慰藉的心理需求,获得了女性对宗教活动更为积极的参与。老年信众多的原因,一方面由于现在的老年人普遍文化程度较低,易受民间信仰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老年人对生老病死有着更深的体会以及恐惧,而福建女神多有治病救人,预测祸福的功能,因而老年人更易转向信仰民间女神。

二、福建民间女神信仰的本质及盛行原因

(一)福建女神信仰的本质分析

在19世纪末,汉学家高廷就指出民间信仰其实也是一个系统化的宗教。20世纪40年代,台湾的陈荣捷也将民间信仰纳入宗教的范畴。以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宗教归根到底就是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信仰,是唯心主义的,源于人们对于现世的虚幻的反映,如维尔·杜伦先生所说:“恐惧死亡……取代于神助和感谢好运,由此产生了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人民的麻醉剂”,民间信仰亦具有这样的功能。

笔者认为民间信仰,一是“信仰”,归属于宗教信仰的大范畴;二是“民间”的,即非官方的、非正统的、非制度的。福建民间的女神信仰是“民众在原始宗教崇拜的基础上,不断自发地汲取其他信仰形态的成分而积淀演化形成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及相应的仪式制度和组织方式”。

(二)福建地区民间盛行女神信仰的原因

1、特殊的地理环境促使女神信仰的产生与发展

多山的地形、湿热的气候,导致古代福建自然灾害频率多且受灾程度严重,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突出。福建的海岸线长,海域面积广,民众转而向大海寻求生存之道,但是由于当时生产力不发达,海运危险性非常大,“在海上遇险的人们会产生一种呼唤母亲保护的本能心理”。福建亦深受农耕文明的影响,对传宗接代和平安十分重视,而女神所具有女性生产特征,迎合了人们对送子护婴,保胎救产的心理需求。

2、社会迁移为福建女神信仰的发展带来了官方宗教的影响以及经济支持

古时因战乱所致的北方南迁途程中,困难重重,民众往往会把平常供奉的神像带在身边,以祈求平安。这些信仰也与闽越地原有的女神信仰相互影响,如闽越族的始祖太姥被披上一层神仙的外衣。另一方面,中原汉民大批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人口繁衍,闽地经济获迅猛发展,使得民众可以进行女神活动以及宫庙建设,福建民间女神信仰得以发展起来。

3、民众心理因素是影响福建女神信仰产生以及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们对无法支配的自然界和社会异己力量的恐惧、敬畏,是宗教产生的心理起源。女神信仰和也宗教是一样的,其关注大众,更能满足弱势群体的心理需求,是福建信众的精神支柱。信众则选择不同的女神信仰,如海员寻求妈祖的保护,产妇寻求临水夫人的庇护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些女神信仰并不能真正满足现实生活中的信众要求,却能给信众们带来精神的慰藉和心理的满足以及幻想的幸福感,缓解信众的精神和心理压力。

三、福建民间女神信仰产生深远而复杂的影响

(一)積极影响

第一,女神信仰文化的交流和互动有力推动了两岸经济交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做法,吸引了大批台商到闽投资,湄洲岛迅速发展成为“海上的布达拉宫”离不开台湾信众的捐赠投资。信仰圣地将自然特色和人文特色融合在一起,成为一大旅游热点,妈祖文化影响具有全国性和国际性,对福建民间女神信仰予以正确引导,可以促进福建宗教旅游文化发展,进而促进福建地区经济发展。

第二,闽台共同的女神信仰进一步发展就能成为文化的认同,而文化认同是中国走向统一的重要根基。80年代“官不通民通,民通以妈祖为先”的现象,成为两岸关系的破冰口。莆田湄洲妈祖庙的金身出游到台湾,两岸民众共同弘扬妈祖文化的热情和行动,就很好的表现了妈祖的感召力,增进了两岸的情感交流和文化了解。

第三、在古时甚至是现在的乡村地区,女神信仰作为俗文化,为多数民众所认同,是信众的理慰藉和重要精神支柱,女神信仰符合人们寻求庇护和解释自然的的心理需求,女神信仰如妈祖崇拜还成为闽地民众开拓生活空间的精神支柱,此外,女神的信仰活动如“歌舞媚神”“演戏酬神”等能丰富民众生活,给贫乏的传统乡村化生活带来生机。

(二)消极影响

第一,女神信仰活动多在乡村地区盛行,而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本身较于城镇增长慢,我国政府出台了许多有关政策来给农民减负,但许多民间女神信仰活动的进行却无形加重了农民的负担,重建复兴和修缮女神宫庙以及各种女神神诞庆祝活动,比如妈祖诞出游,花费十分惊人,还会暗中攀比排场,同时各种宗庙的新建、扩建、滥建也会加剧社会资源消耗。

第二,某些西方势力会以两岸女神信仰交流为切入点,对我国进行西方势力的渗透,从事破坏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1991年台湾《联合报》社论:“……使海峡对岸同胞在强有力的宗教蕴含的人文精神与人本思想之下有所觉悟……这是在文化强势灌输之后继以宗教强行登陆的一个双管齐下的新的大陆政策”,由此可见,台湾与大陆的某些宗教交往也是有其一定的政治目的的。

第三,女神崇拜盛行导致福建传统社会迷信氛围愈加浓厚,越来越多的民众从生老病死到祛病消灾等均求于女神,却不以实际作为处事的依据,女神信仰是“用神明的奖惩换取民众道德规则的实践,崇高的道德在女神信仰中变形为赤裸裸的宗教利己主义,对于树立民众的良善的真正的内在道德意识,具有消极作用”。迷信女神,大大加剧了赌徒心理,恶化社会风气,严重影响民众的精神思想。

四、加强教育,齐抓共管,使其适应与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

(一)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宣传

要辩证全面的看待我国的宗教信仰问题,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和宣传。首先,宣传教育部门应设立专门机构研究宗教問题,必须高度重视民间女神信仰现象及其问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理想信念、树立科学"三观",要认识到民间信仰的宗教问题重要影响。其次,高校应普遍开设宗教学原理课,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宗教观,哲学课应增加无神论内容,切实加强世界观教育。最后,要组织各种思想教育活动,提供物质条件保障,加强对普通民众进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教育和宣传。

(二)利用女神信仰优势,促进两岸的文化交流

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地区的妈祖信仰有极其深厚的群众基础,台湾绝大部分民众来自于福建和广东两地,与闽越地有着共同的祖先。福建在与台湾交往当中,具有的独特优势就是共同的女神信仰,如1997年的湄州妈祖金身在台湾巡游102天,受到信众约1000万人次的朝拜,被称为“千年走一回”的世纪之行,迅游的照片被编入台湾中学的历史教科书,并配文“两岸文化正式交流”成为两岸意义最为深远的民间民俗文化交流活动。因而要充分重视女神信仰作为连接两岸交流的桥梁作用,在增进两岸信众的亲密感时也构筑了两岸人民的民族情感。需注意的是促进闽台的女神信仰交流也要有原则的,不能为了加强两岸交流就无序扩大福建女神信仰圈,并要提高鉴别能力。

(三)挖掘女神信仰的旅游资源,为福建经济和精神建设添砖加瓦

信仰圣地将自然特色和人文特色融合在一起,成为如今的一大旅游热点,妈祖影响具有全国性和国际性,对福建民间女神信仰文化予以正确引导,能够推动福建宗教旅游文化产业,进而促进福建地区经济发展。同时要发展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刹住迷信和铺张浪费之风,。在许多地方,民众对于公益事宜不甚热衷,但为女神宫庙捐款等却往往能一呼百应,如果能够对其积极引导,鼓励女神宫庙进行慈善事业,不但对公益事业添砖增瓦,引导其服务于人民,而且能够发展信众爱国爱乡、乐善好施的福建精神。在对信仰活动进行指导管理时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坚持依法管理和积极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引导其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适应,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黄腾华.试述妈祖文化千年史编的意义和内容[J].福建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1):65.

[2]美维尔,杜伦.东方的文明上卷[M].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68.

[3]陈伟涛.中国民间信仰与宗教关系辨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82.

[4]黄陈芳.浅谈福建女神崇拜的社会性别思考-以妈祖、严婆为例[A].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16

[5]李桂玲编著.台港澳宗教概况[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21.

[6]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756.

[7][美]卢公明,陈泽平译.中国人的社会生活[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159.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