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硬汉之“硬”的多维凸写

2017-05-27官炳才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7年4期
关键词:硬汉鲨鱼赏析

【课文特点】

《老人与海》来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主人公桑地亚哥是一位“背运”的老人,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第85天出海,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获一条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归航途中,马林鱼却被鲨鱼吃掉。课文节选的是从鲨鱼出现到老人回到渔港的部分。

这是一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遭遇无可挽回的失败。然而,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诠释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这样一个“硬汉”形象,正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的小说人物。小说中的大海与鲨鱼象征着与人作对的社会、自然的力量,而老人在与之进行的殊死搏斗中,彰显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虽败犹荣,不失人格尊严,精神上是并没有被打败的。

【设计思路】

“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1]坐实课标“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要求,淡化老人捕鱼的结果,从捕鱼过程的意义及其蕴含的精神价值层面确立解读视角——硬汉之“硬”的多维凸写。

阅读教学走“角度切入”之路,才可能深入,才可能深刻。在小说阅读教学中,探究人物形象的多维凸写意义何在?第一,着眼于整体感知,重视整体建构,多维探究人物形象凸写,是培养学生系统思维的有效途径;第二,围绕人物形象与小说主旨选择解读视角,淡化老人捕鱼的结果,聚焦于捕鱼事件的过程意义及蕴含的精神价值,使文本解读活动走向深层次建构;第三,本解读视角的确立切合本课教学重点,紧扣语言文字赏析,探析老人心路历程,乃至于小说的环境描写;第四,阅读教学的逻辑终点是写作,如果将“硬汉之‘硬的多维凸写”设计下的教学实录整理出来,则将是一篇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习作,而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也能习得写作技法。

【实施步骤】

一、美文初识

1.师语:读罢小说,请你用简明的语言复述桑地亚哥与鲨鱼搏斗的情节。示例——

课文节选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约占全书的六分之一。从文中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老人与鲨鱼的搏斗共分五个回合。用鱼叉杀死一条灰鲭鲨,鱼叉被带走,大马林鱼被吃掉四十磅;用刀子杀死两条星鲨,大马林鱼被吃掉四分之一;用刀子杀死一条犁头鲨,刀子折断;用短棍击退两条星鲨,大马林鱼半个身子被咬烂;用短棍劈打成群结队的鲨鱼,短棍丢掉又用舵把,大马林鱼再也没什么可吃的了,只剩下残骸……五个回合的搏斗,结果却一无所有,“他知道他终于给打败了,而且一点补救的办法也没有”。

2.师问:小说塑造了一个硬汉子形象,从全文看硬汉之“硬”是从哪些方面展开描写的?

提示:主要从主人公自身、搏击对手、英雄激励、生存环境等方面来展开描写。

3.师语:小说主要从“自身”“对手”“英雄”“环境”四个大的视角对“硬汉”——主人公桑地亚哥形象之“硬”展开多维度凸写。在这四个大的视角里,作者又从多个侧面展开或明或隐、或正或侧、或详或略的描写,在“硬”主题下充分显示了作者创作思维的缜密,这将给同学们以写作技法借鉴。

二、主题阅读:“自身”视角下的硬汉凸写

1.师问:在老人“自身”层面的哪些情节(或描写)能凸写硬汉之“硬”?

提示:从五斗鲨鱼、心理轨迹、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补充节选外内容)等来凸写硬汉之“硬”。

2.师语:在老人“自身”层面,请大家自主阅读相关情节,找一个“点”品读出硬汉之“硬”来。

(1)斗鲭鲨—攮—简捷、传神而巧妙的动作描写。示例——

鲨鱼的头伸在水面上,它的脊背也正在露出来,老头儿用鱼叉攮到鲨鱼头上的时候,他听得见那条大鱼身上皮开肉绽的声音。他攮进的地方,是两只眼睛之间的那条线和从鼻子一直往上伸的那条线交叉的一点。事实上并没有这两条线。有的只是那又粗大又尖长的蓝色的头、两只大眼和那咬得格崩崩的、伸得长长的、吞噬一切的两颚。但那儿正是脑子的所在,老头儿就朝那一个地方扎进去了。他鼓起全身的气力,用他染了血的手把一杆锋利无比的鱼叉扎了进去。

赏析:一“攮”毙命,硬汉形象呼之欲出。动作简捷到一个“攮”字,但面对凶残的鲭鲨,何以令人信服?这得益于作者巧妙的技法:首句较为笼统地交代“攮”的动作,“皮开肉绽”昭示鲭鲨的无比强大,反衬硬汉之“硬”;第二、三、四句用类似绘画中工笔的写法强化鲭鲨头、眼、颚之间的致命的一“点”,凸显“攮”的精准度,从而彰显硬汉的智慧与经验,而非莽夫;第五、六句采用更换行为条件的方法反复凸写“扎进去了”“扎了进去”,凸显一个“狠”字,硬汉之“硬”得以彰显。

(2)老人4次反复内心独白“一场梦”与“硬漢”有什么关系?

赏析:①鲭鲨来临时,“这也许是一场梦”,那是因为老人面对的是“一条毫无畏惧而且为所欲为的鲨鱼”,“他有坚强的决心,但是并不抱多大的希望”。②老人杀死鲭鲨后,“这要是一场梦多好”,这里既有“它咬去大约40磅”的失落,也有“恐怕还有别的鲨鱼会窜来”的担忧。③老人杀死“星鲨”后,“我真盼望这是一场梦”,这里既有“把它吃掉四分之一了”“而且吃的净是好肉”的无奈与落寞,又“还有麻烦的事儿没有来到”的忡忡心忧。④老人杀死“星鲨”后,“但愿这真是一场梦”,与鲨鱼搏斗的工具简陋残缺,“鲨鱼每次冲上去猛扯一下,就给扯去了好多死鱼肉”,“后面的鲨鱼”还会“来到”,桑地亚哥真想结束这一切。

老人多次希望是“一场梦”,既说明对手的超级强大,又昭示硬汉内心“柔软”的那一面,在强大的对手面前也有弱弱的心“虚”,但最终一一战胜鲨鱼,因而“一场梦”的反复独白丰满了硬汉形象,使硬汉之“硬”立体起来。

(3)最能匹配桑地亚哥硬汉形象的人物语言是哪一句?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赏析:这是桑地亚哥的人生信条,也是成就其硬汉子的独立宣言。可以“消灭掉”的是形体容貌,“打不败”的是精神脊梁。正是基于这样的人生信念,才成就了他五斗鲨鱼的一次次胜利;正是基于这样的独立宣言,才促使他当马林鱼被鲨鱼啃食殆尽,“他知道一切都完了”时,仍然“又迎面劈去,一次,两次,又一次”,一位失败的英雄的形象得以彰显。

(4)桑地亚哥有着怎样的形容?它与硬汉有着怎样的联系?示例——

老人虽然上了年纪,但他的两个肩膀却很强健,这让人感觉很奇怪。他的脖子也很壮实,当他熟睡,头向前低垂的时候,脖颈上的皱纹都看不出来了。和他桅杆上的那张帆一样,补丁也布满了他的衬衫,经太阳照射,它们的颜色都变得深浅不一。老人的脸色看起来十分苍老。当他闭上眼睛的时候,脸上就更看不到一点鲜活的气息了。(见《老人与海》第二章)

赏析:老人“上了年纪”“两个肩膀却很强健”,他“脖子也很壮实”,“这让人感觉很奇怪”,这貌似奇怪,其实是老人久经雨雪风霜、鲨鱼恶浪历练的结果。从形体容貌上,凸显了硬汉子之“硬”。

三、主题阅读:“对手”视角下的硬汉凸写

1.师问:在“对手”层面,有哪些描写能凸显硬汉之“硬”?

提示:主要从鲨鱼外貌、叙述评价、对手点赞等角度来凸写硬汉之“硬”。

2.师语:在“对手”层面,请大家自主阅读相关情节,找一个“点”品读出硬汉之“硬”来。

(1)精雕细刻鲨鱼外貌与硬汉之“硬”有什么关系?示例——

它在水面下游,高耸的脊鳍像刀子似的一动也不动地插在水里。在紧闭的双唇里,它的八排牙齿全部向内倾斜着。跟寻常大多数鲨鱼不同,它的牙齿不是角锥形的,它们像爪子一样缩在一起的时候,形状就如同人的手指头。那些牙齿几乎跟老头儿的手指头一般长,两边都有剃刀似的锋利的口子。

赏析:写鲭鲨的外貌共四句话。第一句写“脊鳍”,“像刀子似的”“插”,凸显其硬度与力度,“一动不动”暗写鲭鲨体型的庞大,不为海流所动;第二、三、四句写“牙齿”,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展开描写,“八排牙齿”“向内倾斜”凸显其数量多且咬合力量大,“像爪子”“缩在一起”凸显其锋利且紧凑有力,“牙齿”“跟老头儿手指头一般长”凸显人、鲨力量悬殊,“剃刀似的锋利的口子”凸显其撕咬猎物的快捷与精准。对鲭鲨外貌的精雕细刻是为了凸写鲭鲨的强悍,以此来衬托硬汉之“硬”。

(2)作者在小说中对鲨鱼客观的叙述评价与硬汉之“硬”有何关系?示例——

这种鱼天生地要吃海里一切鱼,它们游得那么快,身子那么强健,战斗的武器那么好,以至于没有别的任何的敌手。

赏析:这是对鲭鲨的一句评价文字。“吃海里的鱼”“游得快”“身子强健”“武器好”“没有对手”,无一处文字不在强调鲭鲨的强大;修饰语“一切”“那么”“任何”,从程度与范围的角度彰显鲭鲨的强大。鲭鲨强大,却是老人鱼叉下的亡魂,以此来衬托硬漢桑迪亚哥之“硬”。

(3)桑迪亚哥对鲨鱼的点赞与硬汉之“硬”有何关系?示例——

可是它跟你一样靠着吃活鱼过日子。它不是一个吃腐烂东西的动物,也不像有些鲨鱼似的,只知道游来游去满足食欲。它是美丽的,崇高的,什么也不害怕。

赏析:这是桑迪亚哥杀死鲭鲨以后的一段心理描写,在老人心目中这条鲭鲨也算是一条“硬汉子”,是自己决斗场上光明磊落的对手。老人对鲭鲨的赞美,彰显了老人的真淳与正直,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生命的赞美与尊重。点赞对手,尊重对手,流露出两条硬汉之间的惺惺相惜,敌我两忘,以此来凸显硬汉桑迪亚哥的悲悯情怀,丰富了人物的形象内涵。

四、主题阅读:“英雄”视角下的硬汉凸写

问题:老人杀死鲭鲨后想起了棒球手老狄马吉奥,这样写与硬汉之“硬”有何关系?示例——

除了那个,我还要想垒球。我不晓得老狄马吉奥可喜欢我那样击中它的脑子?这不是一桩了不起的事儿。什么人都能办得到。但是,你是不是认为我这双受伤的手跟骨刺一样是个很大的不利条件?我可没法知道。我的脚后跟从来没有出过毛病,只有一次,我在游泳的时候一脚踩在一条海鳐鱼上面,脚后跟给它刺了一下,当时我的小腿就麻木了,痛得简直忍不住。

赏析:老狄马吉奥是当时有名的棒球手,他脚上虽然长着骨刺,疼痛难忍,但打起棒球来却生龙活虎,是桑迪亚哥心中仰慕的英雄。“我不晓得老狄马吉奥可喜欢我那样击中它的脑子?”表现老人胜利之后自我陶醉的心态。“你是不是认为我这双受伤的手跟骨刺一样是个很大的不利条件?”则表明老人与鲭鲨搏斗靠的是双手,但手是受过伤的;老狄马吉奥打棒球需要有力量的脚,但脚上长有骨刺。桑迪亚哥反复将自己与心中的英雄对比,并以之鞭策与勉励自己,从英雄身上获取搏击的勇气与力量,小说就这样从与英雄惺惺相惜的方面来凸写硬汉之“硬”。

五、主题阅读:“环境”视角下的硬汉凸写

1.师问:小说中所呈现的人物生存环境,与硬汉之“硬”有何联系?

2.师语:在“环境”层面,请大家自主阅读相关情节,找一个“点”品读出硬汉之“硬”来。示例——

风在不住地吹,稍微转到东北方去,他知道,这就是说风不会停息了。老头儿朝前面望了一望,但是他看不见帆,看不见船,也看不见船上冒出来的烟。只有飞鱼从船头那边飞出来,向两边仓皇地飞走,还有就是一簇簇黄色的马尾藻。他连一只鸟儿也看不见。

赏析:这是老人杀死鲭鲨之后的一段环境描写,共四句话。第一句写“风不住地吹”“稍微转到东北方去”“风不会停息”,大体上说“风力”“风向”对老人与接踵而至的鲨鱼搏斗是有利的,“北边是它前进的方向啊!”(见《老人与海》第七章),老人返航不需要逆风而行,这为老人一次又一次地战胜鲨鱼创造了客观条件,增大了硬汉桑迪亚哥创造奇迹的信度。第二、三、四句凸写环境的孤寂:看不见“帆”“船”“烟”,只有飞鱼“仓皇地飞走”,还有“马尾藻”一簇簇,“连一只鸟儿”也看不见。老人遭遇鲭鲨的重创之后,其真实心境是孤寂的,但一旦遭遇敌手则毫不犹豫、不假思索地投入到战斗中去,环境烘托了心境,反衬了形象,一位孤胆英雄的形象被凸显了出来。

【设计亮点及实施策略】

步骤一:美文初识。1.读罢小说,请你用简明的语言复述桑地亚哥与鲨鱼搏斗的情节。“角度切入”建构文本解读新体系,最容易误入“碎片化解读”泥淖。针对小说体裁,安排“复述”环节可以较好地规避误入解读误区。实施时还得提要求,复述“简明”不超过400字,复述“简明”却不能空洞无物,做到指代清楚,数量精准。既忠实于小说情节,同时,又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2.小说塑造了一个硬汉子形象,从全文看硬汉之“硬”是从哪些方面展开描写的?在整体感知小说情节的基础上,继而选准角度切入赏析,打破面面俱到的阅读教学格局。在正确的解读视角指引下,我们才可能对课文内容做出恰当的赏析。在关注小说故事情节的同时,重视品味故事里的精神内蕴。基于这样的思考,设计本解读视角。

步骤二:“自身”视角下的硬汉凸写。1.在老人“自身”层面的哪些情节(或描写)能凸写硬汉之“硬”?从五斗鲨鱼、心理轨迹、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补充节选外内容)等来凸写硬汉之“硬”。涉及到人物描写的诸多方面,但赏析指向的却是硬汉之“硬”。一个赏析“点”下的多个侧面,多个侧面的一个“点”的关照。这样的设计与训练有助于学生发散与聚合思维能力的培育与提升。2.在老人“自身”层面,请大家自主阅读相关情节,找一个“点”品读出硬汉之“硬”来。这里的自主阅读不是信马由缰,而是典型的任务驱动型阅读。阅读赏析的“点”是自主的,但玩味出硬汉之“硬”却是给定的任务驱动。

步骤三:“对手”视角下的硬汉凸写。1.在“对手”层面,有哪些描写能凸显硬汉之“硬”?主要从鲨鱼外貌、叙述评价、对手点赞等角度来凸写硬汉之“硬”。从“对手”层面来考量,切开赏析视角,写作上用了烘托与陪衬之法。在硬汉之“硬”的指向之下,又是怎样描写鲨鱼的呢?学生需要探究性阅读,才能找准描写角度。同时,通过探析活动学生会明白作者高度评价鲭鲨和写桑迪亚哥点赞鲭鲨的个中原因。2.在“对手”层面,请大家自主阅读相关情节,找一个“点”品读出硬汉之“硬”来。通过写对手来写主人公,主人公的特质决定了写对手的什么,以及怎么样写对手。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找“点”品析,既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阅读需求,又可以通过小组活动分享他人赏析成果。

步骤四:“英雄”视角下的硬汉凸写。老人杀死鲭鲨后想起了棒球手老狄马吉奥,这样写与硬汉之“硬”有何关系?桑迪亚哥反复将自己与心中的英雄对比,并以之鞭策与勉励自己,从英雄身上获取搏击的勇气与力量,小说就这样从英雄的侧面来凸写硬汉之“硬”。看似不经意的主人公心理活动中的一个情节,却为的是凸写主人公的形象。通过阅读赏析,指向学生的写作实践,让学生明白选材与凸显文章中心之间的关系。

步骤五:“环境”视角下的硬汉凸写。1.小说中所呈现的人物生存环境,与硬汉之“硬”有何联系?小说环境为塑造小说人物形象服务,从文体特点角度设计解读视角,使教学回归到文体特征上来。这样的设计与解读,既是务本的,又是务实的。同时,同样可以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写作技法诱导。2.在“环境”层面,请大家自主阅读相关情节,找一个“点”品读出硬汉之“硬”来。学生选什么“点”来品析,不能随意为之,需要探究其与硬汉之“硬”的关系,这里给的仍然是限制性阅读。因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与提升,自由式阅读是苍白的,限制性阅读才是有效的。

【设计反思】

“‘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课标‘围绕所选择的目标,是针对在教学实施过程的师生而言的,但事实上教师在操作过程中则大多是网络上或相关文本上现成的目标;课标‘根据自己的特点,但事实上教学所采用的学习方式大多也是资料上提供的;课标‘根据需要采用,但事实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多还是资源上提供的。试问师生的课程意识都去哪儿了?”[2]本教学设计打破了传统教学设计面面俱到的格局,体现了教师在单篇文章阅读教学中确立解读视角实施课程整合的意识,彻底打破“教教材”的魔咒,从而開辟“用教材教”的阅读教学路径。

学生通过本单元《林黛玉进贾府》《祝福》两篇讲读课文的学习,对小说的一般性鉴赏方法已初步掌握。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赏析的点很多,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之内,必须规避大而空的解读现象。基于此认识,一般的关于《老人与海》的教学设计,以分析小说情节及人物形象为重点,以对小说主题的理解为难点。然而,这样的设计即使解决了课文的问题,却不能解决学生的问题。学生的什么问题?阅读经验与审美能力提升的问题。本设计紧扣学生的问题,力求使学生在“阅读经验”“审美能力”上得到训练与提升。

为着反思阅读教学传统而做的这个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之中很可能遇到问题。第一,每一个环节的思维容量都比较大,对于学生自主性不是很强的班级,其实施可能感觉时间不够用,气氛也不够热闹;鉴于此,教师必须涵养系统语文教育观念,敢于浪费时间是教育的一大原则,必须认识到内动(思维的)才是真正的动,这样的课教师不妨多一些搭台,多一些守望。第二,本教学设计为新课改课堂而设计,其中的学生自主选“点”赏析对于小组建设不健全的班级,实施起来会有一定困难。鉴于此,教师一是得做好分工合作的策划,二是得从长计议健全语文小组学习制度。第三,“选点切入”解读文本,容易误入碎片化解读的泥淖,规避此解读现象,教师必须设计相关的问题驱动学生感知文本,整体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脉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

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官炳才.基于课标的语文课程意识自觉[J].语文教学通讯,2016(7~8A):31—34.

注: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渝教规办[2016]11号)“高中语文课时课程建构的实践与研究”(编号:2016-30-006)阶段成果。

猜你喜欢

硬汉鲨鱼赏析
鲨鱼来袭
背负恶名的鲨鱼
鲨鱼
鲨鱼
赢韩!球迷陪国足硬汉战长沙
马德钟:硬汉也需柔情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硬汉柔情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