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语文教研之旅

2017-05-27余映潮邱捷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7年4期
关键词:教研员课文活动

余映潮 邱捷

余映潮,著名特级教师,原湖北省荆州市教科院中学语文教研员,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语会名师教研中心主任。教育部“国培计划”首批培训专家之一,被誉为“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著述丰富,已发表各类教学文章1500余篇,出版了《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等14本专著。创建了全新的“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艺术体系。

邱:余老师,您好!众所周知,您是特级教师,是中学语文教研员,是“新中国课堂教学的开拓者”、“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等等。面对一大堆耀眼的光环,您觉得应该怎么样给自己一个客观的定位?

余:我始终觉得自己只是个普通教师,从来也没有想着怎么给自己定位。我觉得这些称谓都是朋友们的一种抬爱,“开拓者”三个字担当不起。实际来讲,教研员是我退休之前的身份。如果客观地给自己定个位的话,我就是一个普通的人民教师。

邱:余老师,像您这样一直耕耘教坛、深入一线的教研员实在不多。您还记得第一次以教研员的身份登台讲授公开课的情形吗?

余:呵呵,记忆犹新呀。和很多很多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上过公开课的老师不同,我第一次上公开课,是在满了50岁以后。我至今依然清楚地记得,1997年11月26日下午,在湖北省监利县周老镇直荀中学的操场上,我第一次讲了“大型”的公开课。

邱:1997年,您当时已经在荆州市任教研员了,怎么突然会有讲公开课的冲动?是什么促使您做出这个决定?

余:这说来话长咯。(笑)知青下放,务农,当民办教师,成为“公办”教师,到乡镇教书,当县语文教研员,成为荆州地区教研室的语文教研员——当我步履艰难地走过这一个一个的生活场景时,我已经近40岁了。1979年我在乡镇中学当上了语文老师,1982年调到了监利县教研室,我从此离开了课堂。1984年我调到了荆州地区教研室,开始了我自视为“波澜壮阔”的教研生活,也从来没有敢于走到教室里的讲台上,去尝试着上一节哪怕是很常规的课。1993年,我开始为湖北的《中学语文》杂志撰写专栏文章——“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每年12篇,坚持写了将近8年。这100篇教例品评文章的写作,有可能是全国中语界自解放以来由个人进行的最成系统的案例研究。它们后来由武汉出版社结集为《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此中最有意义的提炼与发现,就是关于阅读教学的“板块式”思路设计与“主问题”活动方式的设计。1997年,年过半百的我开始有了走上讲台尝试讲课的冲动;因为,已经研究、提炼、评点了近百个教学案例了,其中研究过很多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提炼出了不少值得学习与研究的教学设计技巧,它们让我如饮甘霖,让我跃跃欲试。我希望自己讲讲课,在学习与实践之中体验我从课例分析中提炼出来的教学技巧。

邱:怎么会选择在监利县周老镇直荀中学的操场上讲课?

余:当时我将自己想讲课的这种想法说给监利县的教研员邓禹南老师听了。我说,我很想讲一讲课啊,但又怕在市里面讲课出丑,你在偏远的乡镇里帮我找一所学校试试吧。这个地方,离我下放过的村庄只有3公里。这次课,事先是“保密”的,只想让县语文中心组成员听一听、评一评。但等我到达时,很多老师已知道这件事了。大家从来没有听过教研员上课,都想听一听余老师怎样上课。天气很冷。上课之前,天公作美,霏霏细雨骤停,没有风也没有雨。从四面八方赶来听课的教师有200多人。这里没有大的教室,也一时难以找到可以供这么多人听课的地方。学校方面非常为难,商量去镇上租一个什么地方。我说,就在学校操场里上课吧,一个篮球场就能解决问题。大家赶快行动,从教室里搬出桌椅,在学校湿漉漉的篮球场上摆开了阵势,黑板放在体育老师喊操用的土台上。学校给我安排了两个班的学生。于是,1997年11月26日下午,湖北省监利县周老镇直荀中学的操场上,我讲了这次公开课。

邱:当时的授课中您用到自己提炼出来的教学技巧了吗?

余:我带了两个课过来,一是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一是文言课文《口技》。这个镇是柳直荀烈士牺牲的地方。柳直荀烈士的墓,离学校大门只有200多米。墓前大碑刻有毛泽东手书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还刻有李淑一给毛主席的信。上课时,我将毛泽东词《蝶恋花·答李淑一》插入了《天上的街市》的教学;在这特殊的环境中,这样的教学非常富有感染力。那一天,我的感觉很好,我终于走上了讲台,运用“板块式”教学思路进行了“学生活动充分”的课堂教学;那一天,50岁过了的我,一次成功地而不是用多次演练的方式在人们难以相信的自然条件下讲完了两个教学思路不同的课。

邱:第一次公开课的成功打开了您从事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一扇窗,此后您经常活跃在中学语文课堂上,根本停不下来呀。

余:是呀,作为中学语文教研员,我的语文教学研究工作的特别要求就是“亲身实践”。课不能停!我50岁后开始學讲中学语文的课,60岁过了学讲小学语文的课。为了教学实践,我连续多年放弃了无数休息的时间。从1997年11月尝试上课到现在,我用了近20年的时间,在全国各地讲了240多“篇”课文的公开课(含作文指导课、读报课、复习备考课等),覆盖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教学,是具有“海量”特点的课堂教学实践。它们让我有了丰富的提炼与细腻的思考,从而在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和践行方面一步一步地向前走。

邱:的确,您在中学语文界享有很高的威望。您的教学技艺高超,讲课、讲座、评课三位一体的学术水平让您走遍了全国,精彩的课堂教学受到各地中学语文教师的欢迎。是什么使您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登台讲课呢?

余:因为“语文教研员”的职业身份,我非常关注日常课堂教学研究。我用自己的方法观察着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世界,同时进行着自己的课堂教学思考与实践。我的教研工作,突出对大面积上特别是农村中学的优秀青年语文教师的培养,始终将大众化的课堂教学艺术研究作为教学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坚持登台讲课,没有别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为了从“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的角度获得亲身实践过的案例资料,二是为了从自身教学实践中提炼出“高效课堂教学”的真正规律,三是为了实现我的理想与愿望——让科学的大众化的教学设计艺术进入千万个普通语文教师的课堂。要说为什么能够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我认为有以下两个关键因素一直支撑着我。

关键因素之一,热爱自己的教研工作,一心一意地想着要把自己平凡的工作做出特色,尽最大的可能让大面积上的一线语文教师受益。

关键的因素之二,是创新的思想方法与工作理念。我的语文教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立意是“提炼规律”。进行教学科研,其手法就是“博观而约取”;形成个人能力,其路径就是“厚积而薄发”。关于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就用大量课例观察与提炼的方法,寻找着一种非常简单而又比较完美的可操作性强的高效教学形式。我终于在提炼中发现,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艺术的研究是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最薄弱的内容,是一处很大的“空白”,我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个方面有所发现。正如我刚刚提到的,我力求将大众化的课堂教学艺术引入千万个普通语文教师的课堂。于是,我就采用“培养队伍”的科学方法,建立了课堂教学艺术研究、专题研究、论文写作研究、文学社团工作研究、试题研究五支教学研究队伍。长期坚持,连续20多年开展活动,培养了一大批课堂教学能手和优秀语文教师。我的语文教学研究工作的特别要求是“亲身实践”,为了教学实践,我连续多年放弃了无数休息的时间。实践出真知,这些年来我的每一个教学理念诸如“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的提出无一不是来自于一线的教学实践。

邱:您能否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具体阐释一下您刚提到的这三个有意义的提炼与发现?

余:首先说说“板块式”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所安排、所设计的教学流程;即一节课怎样开始、怎样步骤清晰地往前走、怎样收束的过程。“教学思路”的要素:教学线条简洁,教学步骤明朗。

所谓“板块式”思路,是指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呈“块”状分布的教学思路。

如课文《蚊子和狮子》的“板块式”教学思路的设计:

蚊子和狮子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能力训练一:情节分析

能力训练二:语言赏析

能力训练三:寓意解析

本課的教学思路,以“教学板块”来整合学习内容、形成教学流程、解构课堂教学;三次能力训练就是三个教学板块。

由此我们可以观察到“板块式”教学思路的基本特点:

(1)思路清晰,教学有序;表现出“一块一块地来落实”的教学形态。

(2)每个板块都是一个半独立的“小课”或者“微型课”。

(3)“板块”其实就是“训练活动”或“实践活动”。

(4)因为“板块”的活动各各不同,就使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动静分明。

(5)全课的教学板块连缀起来,呈现出一种层进式的教学造型。

(6)“板块”组合的形态、形式非常丰富,可以充分地表现教师教学设计的创意与审美意识。

“板块式”教学思路非常有力地表现出利用课文教学资源设计学生课堂实践活动的前沿理念,它所表现出来的外部特征是教学结构清晰,所表现出来的内部特征是教学内容优化。这种教学思路的设计着眼于学生的课堂实践,这就极其有利于学生的语言习得和读写技能的习练;这种简单明晰的教学思路适于每一位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运用,特别有利于青年语文教师教材研读和教学设计本领的快速入门。

其次说说“主问题”的设计。

先看教学构想:

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对于这篇课文,我们可以用如下话题或活动组织起扎实的品析训练活动:

(1)利用课文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2)概括《狼》的故事情节,说说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故事。

(3)展开想象,口述《狼》的故事。

(4)以“狡猾”与“机智”为话题,谈谈你对《狼》这个故事的理解。

(5)编写课文语言学习卡片。

(6)对全文的每个句段进行评点。

(7)写短文分析《狼》中之“狼”。

(8)举例分析《狼》的字、词、句的表达作用。

(9)《狼》的美点赏析。

(10)从小说的角度赏析《狼》写作手法。

上述10个话题或活动,都能把学生的阅读深深引入课文之中,让学生有长时间的思考、品味、赏析的活动。

其中的每一个话题或活动,都需要一定长度的时间去完成,有别于日常教学中的“随意而问、随口而答”,因此都可以称之为“主问题”。

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指的是对课文阅读能起“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的重要的提问、问题、话题、任务、活动。

“主问题”的研究,实际上是课堂提问研究。其着眼点与着力点是:在阅读教学中,用尽可能少的关键性的提问或问题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更集中更深入的阅读思考和讨论探究。每一个“主问题”都能覆盖众多的细碎问题,它成功地不再让学生立即地简单地说“是”或“否”。从学生活动的角度看,“主问题”在教学中表现出这样一些明显特点:

(1)在课文理解方面具有吸引学生进行深入品读的牵引力;

(2)在教学过程方面具有形成一个持续较长时间的教学板块的支撑力;

(3)在课堂活动方面具有让师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凝聚力。

(4)在教学节奏方面具有让学生安静下来思考问题、形成动静有致的课堂教学氛围的调节力。

非常有意思的是:“板块式”教学思路的灵魂就是“主问题”,几个“主问题”的有机组合,就能形成一个课的“板块式”教学思路。

如上述《狼》的教学,可以用这样几个“主问题”形成一个全新的教学创意:

朗读训练,用朗读表现故事中的紧张氛围

概括训练,评点、概括《狼》的故事情节

精读训练,揣摩品味课文中语言的表现力

评说训练,写百字短文分析《狼》中之“狼”

可以说,“主问题”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课堂上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利于落实课标关于“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的要求,由几个“主问题”组织起来的课堂阅读活动呈“板块式”结构,每一个“主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都能产生有相当时间长度的课堂学习与交流活动,几个“主问题”层层深入,从不同的角度深化着课文内容的学习。

最后说说“诗意手法”。

所谓诗意手法,主要指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内容及过程要有美感,要有情趣,要有文学的味道,要有活动形式的变化,要有创新的教學细节,要有教师优雅的课堂指导。

如普希金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教学创意:

序曲

第一乐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读)

第二乐章 假如你欺骗了生活(品)

第三乐章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写)

尾声

这个课的教学创意是“诗歌联读,读写结合”,三个“乐章”的教学,就是三次活动形式有别的课堂训练活动,“序曲”是生动的导入,“尾声”是深情的收束。教学设计富有诗意。

再看这个课的“第一乐章”的朗读训练的细节: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男合:平稳地深沉地)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女合:乐观亮丽地)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男合:深沉地)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男女合:乐观地)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男合:平稳深沉地)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女合:响亮亲切地)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男女合:乐观稳重地)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这里的教学细节,有创新的形式,有优雅的活动,有美感,有情趣,有文学的味道,教学过程富有诗意。

教学中的诗意手法不是花哨手法,不是通俗的课堂煽情,其形式丰富多彩,更多地表现于教材运用和课堂活动的设计。诸如巧妙导入、生动收束、选点精读、美点寻踪、长文短教、短文巧教、双篇比读、一文多用、课中集美、变文为诗、课文作文、联读扩展、穿插引进、生动演读、智能练习等,都是可以常用常新的角度精致的美好教学形式。

邱:您的这些教学理念实操性很强,让无数语文教师获益匪浅。您阅课无数,多年从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您认为什么样的课才能算作是“一节好课”呢?

余:近几年,我着力实践的基本内容就是“好课”的设计,我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提炼出了“好课”设计的基本着眼点,即,符合下面五个方面特点的课堂阅读教学基本上是比较成功的教学:

(1)充分有效利用课文、充分设计学生有效活动的课是好课;

(2)关注学生的语言教学、关注学生的技能训练的课是好课;

(3)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提问简洁的课是好课;

(4)教学内容集中深入、注重学生集体训练的课是好课;

(5)表现教师良好素养、表现教师教学艺术的课是好课。

下面略作诠释。

所谓“充分有效利用课文,充分设计学生有效活动”,是指课堂中的阅读教学不是主要地着眼于课文内容的解析与解读,而是利用课文的教学资源,设计并实施学生的朗读、概括、品析、欣赏、背诵、动笔写作等各种实践活动。

“关注学生的语言教学,关注学生的技能训练”,是指要突出语文学科的性质,突现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根据课标的说法就是: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提问简洁”,是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直接表现。思路清晰,表现出一位教师对学生课堂实践活动的设计比较到位,能够在课堂上一步一步地引领学生参与训练;提问简洁,能够表现一位教师不是用“碎问碎答”的陈旧手法进行教学而是关注学生对课堂训练与实践活动的参与。

“教学内容集中深入、注重学生集体训练”是评价“好课”的重要标准。即精选教学内容,形成训练活动,让每一位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真有收获、大有收获。

“表现教师良好素养、表现教师教学艺术”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摒弃、克制传统的或时兴的通俗做法或通俗手法,注重语言学用教学、课文精读训练和知识积累教学,注重让学生拥有大量的实践活动时间,能够很好地表现出语文教师的教学素养、语言素养和文学素养。

再结合课例解说。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这是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人教社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则寓言。

我的教学设计的方案有两套,都是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方案一的教程与活动设计是:

活动一:课文朗读训练,用朗读来表现故事中的情节与细节。

活动二:人物评析训练,用四字短语评价赫耳墨斯这个人物。

活动三:写法赏析训练,品析文中“三问三答”的表达作用。

活动四:寓意概说训练,写一个点题句,替换原文的第二段。

方案二的教程与活动设计是:

1.重新拟制课文标题。

2.分析这则寓言故事的情节。

3.赏析课文语言特别是对“笑”字进行品析。

4.想象、续写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这两个设计方案,都立足于利用课文设计学生的课堂训练活动,都表现出着眼于学生实践活动的设计且教学思路非常清晰的特点;学生的课堂活动不是应对教师零碎的提问而是参与不同类型的读、品、说、写的活动;朗读、概说、品析、欣赏、改写、续写等都是课堂教学中训练层次很高的活动。

且两个不同教学方案中的所有活动是任何一个学生都可以参加并能够独立进行的活动,课堂教学在此表现出学生的“受益面”最大的特点。

教师要能关注立足于学生活动的教学设计,就可以成功地上出有训练力度的好课。

邱:针对您提出的“一节好课”的标准,作为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您对即将或刚踏上讲台的青年语文教师有什么好的建议?

余:我的语文教研之旅比较坎坷。1997年11月26日第一次以教研员的身份公开讲课之后,我就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实践的田野里辛苦耕耘而不能自拔。对于当代中青年语文教师,我的建议之一是,珍惜韶华,热爱教师这门职业,做智慧的语文教师。什么样的教师是智慧的教师?

既有长远规划又有短期奋斗目标的教师是智慧的教师。

坚持年年月月阅读专业杂志增长学问积累资料的教师是智慧的教师。

非常关注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和文学修养的教师是智慧的教师。

长期用“文字”的方式积累教育教研教学资料的教师是智慧的教师。

懂得在艰苦的磨练中成为钻研教材行家里手的教师是智慧的教师。

能用“顺势”的方法展开研究的教师是智慧的教师。

有心将教研、观摩活动中的真收获沉淀下来的教师是智慧的教师。

用很长一段时间刻苦地改变自己最大的教学弱点的教师是智慧的教师。

我的建议之二是,青年语文教师要提高教学理念的“站位”,以此来“有高度”地形成自己的教学能力。

如下面的六“懂得”,就非常有必要知晓:

要懂得,课堂阅读教学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是教师个人独立进行的细腻深入的多角度的课文研读。

要懂得,语文教学的极其重要的任务是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语文知识的积累。

要懂得,语文教学的更加重要的任务是形成、提升学生终身受用的阅读与表达的能力。

要懂得,语文教学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

要懂得,课堂有效阅读训练有三个永恒的重点:语言学用、技能训练、知识积累。

要懂得,语文教师要技能高强,要用有充满智慧的教学带给学生以丰硕的收获。

我的建议之三是,青年语文教师要趁着年轻多做事,多有的放矢地苦练教学本领,过好如下关隘:

第一关:坚持在职学习,特别注意提升自己的文学水平。

第二关:练就高强的研读教材的能力。

第三關:苦练“利用教学资源设计学生课堂训练活动”的教学本领。

第四关:要精于对学生进行语言学用、技能训练和知识积累的教学。

第五关:回避平俗手法,克制教学中的一切碎问与碎读;运用“板块式”思路和“主问题”手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期盼着优秀的青年语文教师群体蔚为壮观、生生不息。

邱:我们定会谨记您的谆谆教诲!谢谢您接受本次采访。

猜你喜欢

教研员课文活动
“活动随手拍”
做慧眼识珠的教研员
苦练内功强素质 务实求精促发展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端午节的来历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背课文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