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梅森谈《人民的名义》:这次我们让文学回到了现场

2017-05-27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7年5期
关键词:周梅森人民的名义权力观

澎湃新闻消息,4月18日下午,作家周梅森长篇小说《人民的名义》文学分享会于十月文学院举行。周梅森与文学评论家贺绍俊、白烨、胡平、解玺璋、刘琼等分享了本书的创作故事与文学特质。

《人民的名义》是周梅森潜心八年六易其稿的作品,也是在反腐题材作品沉寂多年之后的再次发声。截至4月18日,该书先后七印,以10天突破100万册的速度,累计发行达138.3万册。《人民的名义》讲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临危受命,调任H省检察院审查某贪腐案件,与腐败分子进行殊死较量,最终将前任省委书记赵立春为核心的贪腐集团绳之以法的故事。作为国内首部反映副国级“大老虎”贪腐问题的长篇小说,本书艺术再现了新时代、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反腐征程的驚心动魄,深情讴歌了反腐斗士的坚定信仰和无畏勇气,并最终揭示出党的领导干部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这一宏大的政治主题,其格局之宏大、思想之深刻、情节之动人,均罕见于同类作品。

座谈会上,周梅森说:“《人民的名义》这个书名,很多人都说这个名字很空、拒人于千里之外,其实书中我有点题,就是在高育良的嘴里,人民早就失去了内涵,而只是一个名义。历史上很多时期,文学是一直在场的,文学能够参与历史进程,文学总是第一个喊出人民想说的话,但是西风东渐以后,文学和生活渐渐隔开了,这次我们一洗文学之耻,文学回到了现场。”采访中,周梅森也谈到:“文学要引领世道人心。一个作家必须是一个思想家。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我们需要真实有力的、有思想性的文学表达。”

猜你喜欢

周梅森人民的名义权力观
周梅森:妻子是我生活中的最佳搭档
周梅森:走在滚烫的时代现场
《人民的名义》
浅谈人性假设与权力观
浅谈领导干部如何严于用权
周梅森的政治小说新作《人民的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