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下中医药院校《药物合成》课程教学的思考

2017-05-26傅榕赓盛文兵彭彩云杨辰枝子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0期
关键词:大数据教学方法

傅榕赓+盛文兵+彭彩云+杨辰枝子

摘要:《药物合成》所涉及的内容较广且发展迅速,而在大数据时代其课程教学更应与时俱进,教学改革很有必要。笔者认为构建以基础和前沿有机结合的课程内容体系是教学改革的基础,以引导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为教学技巧,结合学科相关的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途径,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大数据;《药物合成》;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0-0234-02

当今网络技术以及专业数据库建设发展迅猛,药物合成技术和方法随着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等学科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如何在海量的专业数据中选取适合中医药院校《药物合成》课程教学的数据内容、教学技巧和方式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需要教育工作者积极开展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才能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专业课教育。

一、构建适合的课程内容体系

药物合成课程涉及药学和有机化学的交叉学科知识,为了让中医药院校相关专业(如药学、制药工程等)所开设的《药物合成》具有中医药院校特色,教材的选择尤为重要,然而现有的《药物合成》教材在内容编排和选择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要求任课教师结合中医药院校相关专业特点,构建适合的课程教学内容。

考虑到《药物合成》经典基础反应的重要性,首先,课堂教学中70%的学时选择所用教材编写的内容,精讲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其次,结合学科发展情况以及融入本学院相关教师的科研情况,补充讲授15%左右的相关知识;最后,选择学科前沿中几个具体方向让学生查文献自学,通过课后作业或PPT汇报等形式给大家讲授,占15%的课时。最终构建70%的教材内容,拓展15%的知识以及自学15%的课程内容体系。该体系保证了《药物合成》经典基础反应的重要性,让学生搭建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利用补充内容和自学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熟悉和了解本课程涉及学科的前沿发展,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吸收与课程相关的数据。

二、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为主的教学技巧

在现阶段的地方性中医药院校,普遍采用教师为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学生通常是被动的接受专业知识,《药物合成》课程内容涉及的反应类型多且烦琐,教师一味地“灌输式”教学,学生面对教材中单调的理论知识,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调动帮助不大,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得教学内容具体生动,在讲解一些经典反应(尤其是人名反应)之前,首先介绍与所讲反应相关的学术“大牛”;然后通过介绍该类型反应的由来以及“大牛”的相关学术成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入与反应相关的知识;最后提供“大牛”们的课题组网页,为学生进一步了解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提供渠道和信息。从教学效果看,通过生动的有机反应发明故事,最新的发展信息,让《药物合成》课堂教学更为生动化、具体化、人性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一定的提高,不少学生课后会浏览相关专家的网页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激活自身的创新思维。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

大数据时代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高互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是否运动得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程教学的质量。通常情况下,学生智能手机里装载的多半是娱乐类软件,對学生课程的自主学习无任何帮助。引导智能手机的正确使用却能很好的辅助课程教学,例如介绍一些与药物合成相关的APP给学生,与学生建立课程讨论微信圈,等等,提高与学生互动学习的频率和效率,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此外,由于《药物合成》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专业数据库的介绍应该作为教学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手段。如在讲述课程绪论的时候,首先将SciFinder(美国化学学会(ACS)旗下的化学文摘服务社CAS所出版的《Chemical Abstract》化学文摘的在线版数据库学术版)作为重要的专业数据库进行介绍,为学生课外获取教材以外的研究实例提供重要的渠道。此外,在介绍完教材每章单元反应后,布置相关作业,强化学生运用专业数据库获取专业数据信息的能力。从教学效果看,学生对专业数据库非常感兴趣,部分自学能力强的学生,能够运用该书库开展所学反应的数据搜寻。通过这一锻炼,学生学到了教材外很多感兴趣的知识,也体会到同一个产物的合成可以用不同的反应底物和条件来进行合成。这一点从课后作业的反馈上得到了证实。此外,部分学生通过数据库的使用,对部分文献方法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间接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

四、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药物合成属于实验性科学,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服务于实践,因此,为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通过本科生导师制,让教师对药物合成感兴趣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平台,设计相关实验项目,在已学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相关数据库获取文献,通过文献的阅读,提出实验项目的实施方案,经导师讨论确定实验方案,最后开展相关实验研究。通过上述模式的开展,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其实验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该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发现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均得到了较大提升。一些继续研究生深造的学生表示,经过导师制下的科研实验训练,培养了基本的科学研究素养,使他们顺利的通过了研究入学的复试,为将来的研究生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大数据时代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冲击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影响和渗透着各行各业的发展,传统的中医药院校专业课《药物合成》的教育又当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催生的机遇与挑战,这是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者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而棘手的课题。对大数据进行有针对性地筛选并加以利用,构建具有中医药院校办学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能够极大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最终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态度、兴趣以及实践能力得到整体提升,为学生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欧阳勤,王懿,李海波,刘天渝.药物大数据时代下的药物化学教育创新[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12):1905-1907.

[2]陶涛,李俊,陈敏东.大数据时代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J].大学化学,2016,31(9):38-42.

[3]傅榕赓,盛文兵,彭彩云.浅析问题学习法在《药物合成》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19):129-130.

[4]傅榕赓,盛文兵,彭彩云,杨辰枝子.本科导师制对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38):211-212.

猜你喜欢

大数据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