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受美国中小学教育文化

2017-05-26蒋陆萍戴林松蒋建国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0期

蒋陆萍+戴林松+蒋建国

摘要:中美教育文化向来是广受关注和争议的热点话题。2015年笔者有幸亲身感受了美国的教育文化。本文从美国的教育体制、小学、中学教育感受等方面阐述了笔者眼中美国教育文化的一些特点及特色。文中的几点切身体会希望能给国民大众、广大教育工作者及管理者带来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关键词:美国教育;中国教育;教育文化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0-0052-02

中美教育文化差异一直广受关注,也是目前教育界研究的热点,孰是孰非,褒贬不一。2015年,笔者有幸作为访问学者出访美国西俄勒冈大学,亲身感受了美国的中小学教育文化。本文中的几点切身体会希望能给国民大众、广大教育工作者及管理者带来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同时也会对促进我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点点有益的帮助与借鉴。

一、美国的中小学教育体制

美国中小学教育的学制总共是12年,一般是小学6年,初中2年,高中4年。同时,美国中小学教育通常实行小班化教学,每班20—30人,小学教师一般每天上5节课,教师办公室常常设在教室里专门的教师办公区域。简单说来,美国的教育体系分为私立和公立两大部分,但是没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在美国的中小学中,25%左右是私立性质的,他们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学费、社会捐赠以及宗教社团的支持等。75%左右的学校是由政府资助的公立学校,实行12年一贯制的义务免费教育。而在美国的中小学生总人数中,大约有10%来自私立学校,90%来自公立学校。

美国小学教育的学习课程一般科目较少、内容较浅,同时学生在校时间短,课后家庭作业也很少,因此学生有很多的时间可以用来安排课外生活,小学生也有充分的时间去玩。笔者所参观的一所小学是上午8:15上课,下午3点放学,一天上6节课。附近的一所中学也是一天上6节课,为了错峰,这所中学上午9:15上课,下午4点放学。美国中小学所进行的教育活动、教学内容乃至布置作业,都会尽量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联系。现在,美国的中小学有毕业考试,但是不排名,也不作为升学的依据。此外,美国的教室面积大都比中国的小,但设备设施相对先进,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教学软件、配套资料等随时可用。在美国,穷乡僻壤的学校和城市的学校之间没有多大的差别,虽然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但是基本设施都有,所以美国上公立学校的學生基本上就不存在择校的压力。

二、感受美国的小学教育

为了切身体验美国的小学教育,通过邻居教育专家Sara的介绍,笔者获得了去美国西俄勒冈大学附近的一所小学参观学习的机会。下午1点,笔者随同Sara开车前往Salem附近的一所小学。由于是提前预约的,该校校长协同一位教师共同接待了我们,这位教师全程带领我们参观各年级的课堂教学。

参观的第一个班级是一楼的一年级。一进教室,笔者就看到岁数不同的学生在同一个教室。原来这节课是安排五年级的学生一对一地教一年级的学生学习如何使用学校图书馆查找并借阅图书。在这所学校中,学会在图书馆查资料、借书是对每个学生的基本要求。其中,这所学校图书馆中的书籍条码都被形象化为不同种类的菜单目录,每一类型的书籍归属于不同的菜单目录下面。通过使用书类菜单目录,在五年级哥哥姐姐的帮助下,每个一年级的小朋友都学会了在学校图书馆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的方法。接下来参观的是一个三年级的课堂,课堂气氛显得很活跃,后来听随行教师介绍这个课堂是三年级学生和四年级学生的混合班级。见笔者疑惑,随行教师补充说这种混合班级有助于培养高年级学生配合教师管理低年级学生的能力。随后参观的是一个二年级的课堂,一些小孩在用火柴棍之类的东西借助胶水动手搭桥,另一些小孩子则直接坐在教室图书角看书并讨论,其中还有个小孩是用左手写字画画。一个教师坐在讲台旁边一边看资料一边监控整个班级,并不干预学生的异常行为。参观的六年级学生是在上阅读课,教师和学生围成一圈坐在地毯上,教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听得全神贯注,故事结束,教师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都是积极踊跃地发言,师生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

在课堂考察过程中,基本上没看到教师一本正经的在讲台上讲课。在所参观的学校中,我们看到走廊、教室墙上到处都悬挂着学生的故事集、小论文和一些图文创意作品和作业。此外,在本次参观过程中,笔者就看到一个小女孩坐在走廊地上看挂在墙上火山爆发的图文资料,于是笔者就顺便问小孩:“是不是每天在学校都很开心?”当然,笔者得到的是不容置疑的肯定回答。

在与一些教师和学生的闲聊中,笔者除了发现小学教师包班上课和混合班级等事情外,还发现了一些现象。譬如:小学没有课本;小学升中学不必考试;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打瞌睡、可以看与本课无关的书籍;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接话或者是提问;学生学习环境比较轻松,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教辅”;等等。真不敢相信这就是我们所羡慕的美国小学教育。笔者以前对美国人的印象是他们活泼开朗、自信乐观、充满活力,然而当笔者深入了解他们的教育之后,才逐渐理解这些性格是来自教育上的培养。

三、美国自主研究的中学教育

美国初中生的课程内容与小学相比,开始逐渐加深,但是与我国初中生的课程内容相比,其难度仍旧低很多。在小学阶段,美国教育主要培养的是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到了初中阶段,美国教育主要培养的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过,美国初中的课堂教学氛围还是和小学一样,都是比较活跃的,同时也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关注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教学方法上,由全班性的教和个体性的学转化为小组化的集体教学。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下,每个学生都会有较高的参与度。教师也不会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教材内容去束缚学生的思维模式,而是积极地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质疑、联想或者是想象,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学生不仅能在轻松、和谐、开放、自主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而且其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地重视和体现。因此,美国教育在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学生独立能力与个性的培养。

美国的中学和高校一样都推行学分制、选课制和主辅修制。美国高中课程设置多元化,除了必修课英语、数学、科学、社会研究、体育与健康等,剩下的全是选修课,因此也没有同班同学的概念,大多实行的是走班制。在选修课教学过程中,实行的是分层教学,分为初、中、高班,目的是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尤其是那些动手操作比较强的课程很受学生们的欢迎,比如各式各样的体育项目、勤工俭学项目、演讲辩论比赛以及一些社会公益实践活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美国教育非常重视每个个体的综合发展和进步。同时,美国的中学培养完全是和大学教育接轨的,大学需要什么样的学生,中学教育就努力向什么方向去培养每一个学生,所以学生在升入大学后完全不存在不适应大学生活的问题。但是,美国的高中教育也是比较严格的,和中国的高中生一样,美国的高中生升学压力也很大,尤其是那些想要考取名牌大学的高中生,他们要努力学习,去尽力考取好的成绩,以便可以实现自己的名牌大学梦。

四、结语

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孩子会在家里接受家长的教育,家庭教育的地位会越来越高,而这种教育方式是每个家庭的自愿选择,不是美国各州统一协调安排的结果。美国是一个追求民主和平等的社会,他们的教学目标是每个孩子都具备天生独特的优点,不允许每一个孩子落后,对待每一个孩子都应该一视同仁,不受出身和种族等的各种影响,这也是我们国家必须要学习的先进教育理念。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美国的教育正在进行一定的改革,也在学习我们国家的统一大纲和统一考试,因此我们也要看到我国教育的独特优势,不能妄自菲薄。

参考文献:

[1]曹万生.钱学森之问与基础教育[J].教育科学论坛,2010,(2).

[2]黄依林.中美中小学教师聘任制比较研究[J].教学研究,2012,35(5).

[3]张丽娟.美国中小学教育的优势与不足[J].基础教育研究,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