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及心理疏导方法研究

2017-05-26陈天丽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0期
关键词:心理疏导大学生

陈天丽

摘要:在目前大学生激烈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本文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体四个方面来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原因,并从形成正确的压力认知、自我认知、正确归因、正确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自我减压等角度来探讨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疏导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原因;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0-0029-02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前所未有的就业竞争局面给大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一旦这种心理压力超出了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并长期得不到释放,最终会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状况,比如紧张、焦虑、愤怒、自责、羞愧、恐惧、抑郁等情绪反应,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等生理反应,人际攻击、反向行、退缩或者回避等行为反应。因此,分析造成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原因,并进一步探究舒缓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心理疏导等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的原因分析——不同的压力源

1.社会对人才素质需求的转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以及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给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一定的机遇,而且还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既对我国的就业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发生了一定的转变。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知识、信息为资源,以人才和创新能力为动力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了该时代的支柱产业,这就要求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的调整,技术也进行进一步地更新换代,并建立起一定的高新技术产业。与以往的经济时代相比,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这一转变要求劳动者需要更高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在这样的一种经济形式之下,企业需求更多的具有实际工作经验或者掌握熟练的技术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而不是基础学科型人才。若大学生毕业生缺乏相关的应用性的技能和知识不但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而且也会为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就业压力。

2.学校现代化教育体系和就业服务体系的相对不完善。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是知识的生产、选择、传播和应用的重要场所,其所采取的教育模式会直接影响到培养出来的人才和类型,也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适应社会用工需求的情况。目前社会上出现了这样的一个矛盾现象,一方面大学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和挑战,出现了“就业难”的严峻问题;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却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出现这样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是和学校的教育现代化和就业服务体系的相对不完善紧密相关的。我国正处在体制改革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因而高校教育能否适应这个大局势,对大学生就业就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目前不少高校还存在着人才培养模式、学科建设等还未能有效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现状,出现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的需求相脱节的情况。此外,学校的就业服务机构在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择业观、职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等的教育还不够充分。正是因为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和就业服务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大学毕业生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较窄,而这也无疑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3.家庭长辈的期望。当代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子女的期望很高,有很强的投资回报预期,甚至将自己未完成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给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就业压力,甚至是由此而引发的愧疚感。中国不少传统家庭片面地认为上大学是改变人生必不可少的渠道。他们认为只有大学才能改变命运并且带来期望的经济效益,由此,很多家庭甚至是条件比较艰苦的家庭都不惜努力和代价把子女培养成为大学生。但是孩子的实际能力往往和家庭的期望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的,再加上当前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造成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4.自我认知存在偏差,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部分大学生存在着自我认知偏差的现象。我们知道,个体的性格、气质和能力等都对职业有着一定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在对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和职业需求、就业形势的关系没有充分地分析和了解的前提下,在择业的时候就容易出现盲目或者是盲从心理,导致自身定位不准确、期望值偏高等情形,影响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同时,若大学生自身对未来工作的期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差距过大,可能还会引起大学生对未来就业信心不足。长此以往,大学生的内部需求没有得到一定的满足,可能还会引发一定的心理疾病。此外,根据罗杰斯的理论,理想自我和现实之间的协调是人格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个体如果体验到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就会出现一定的紧张、焦虑等情绪。为了缓解这种情绪,他们往往会通过各种防御手段来保持和谐的心理状态,最终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而这正是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一个重要來源。

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心理疏导方法

1.形成正确的压力认知,明确压力源。个体要管理好自己的压力,首先必须对压力有个正确的认知,明确压力源是什么。压力是把双刃剑,可以分为有害的不良压力和有益的良性压力。不良的压力会引起情绪、生理、行为等不良反应,长此以往可能还会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压力过少往往会使个体在实际的生活中缺乏一定的动力,可能会造成个体感觉到生活沉闷的情形;压力过大则会导致个体出现紧张情绪,而中等的、适中的压力最能激发个体的动力,使个体达到最佳的表现状态。由此可以看出,有些压力是有必要消除的,而且可以通过控制压力源的方式来达到消除压力的效果。而有些压力是没必要消除的,这种压力的存在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起个体的成就动机和内在潜能,使个体达到最佳的状态。但是,还有一种压力是个体没有办法消除或者很难消除,此时个体就需要通过其他的应对方式,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个体对压力的感受。

2.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做好自我角色的定位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大量研究表明,个体的一些特点与工作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成就感等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显著相关的关系。因而,充分正确地认识个体自身的性格、气质类型、能力等是个体做好自我角色定位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前提。在择业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认识自己的气质类型、性格、能力等,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择业的效果,避免在择业的过程中出现盲目、盲从等心理。因此,大学生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来加强对自我的正确认识,比如通过SWOT的自我分析法、他人评价的间接方法、量表测量法、体验式活动等。

3.采用正确的应对方式。对于一些不良的压力,个体要么控制压力源从而控制压力,要么选择正确的应对方式,降低自身对压力的感受性。从个体的角度来讲,首先个体应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避免出现问题的时候表现出迷茫、不知所措的状态;其次,个体应该掌握一些正确的面试技巧,提高自己的面试技能,在面试的时候以最佳的状态表达自己。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学校应该不断完善其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学生、学校教育和企业三者之间的衔接度,如学校可以更多地联系一些企业开展就业形势的讲座,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等,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把握就业信息,提高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可能性。

4.积极主动地寻求社会的支持。邱慧燕等(2014)的研究表明:就业压力与社会支持呈现明显的负相关,而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可见,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社会支持是密切相关的。大学生在面临就业压力的时候,应该积极主动地寻求社会的支持,比如来自于学校、教师、同学、朋友以及家庭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能够使大学生在面临压力的时候得到更多的温暖、关心、鼓励、理解和安慰,使大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勇气和信心应对挑战,从而形成健康积极的就业心理。

5.掌握一些自我减压的方法。在面对就业压力的时候,大学生还应该掌握一些自我减压的方法。比如在多次择业受挫后应该掌握一些自信心的训练方法,正确评价自己,提高自己面对挫折的能力及自信;同时也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宣泄方法,比如呐喊宣泄法、运动减压法、眼泪宣泄法、倾诉宣泄法、模拟宣泄法等。此外,大学生还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进行自我减压,比如适当参与一些象棋、书画、运动、娱乐等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及时地调整生活节奏使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较快地走出就业挫折所导致的不良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李文霞,任占国,赵传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26-328.

[2]邱慧燕,戴斌荣.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102-105.

[3]郭园兰,钟秋明.通识教育视域下的高校就业指导误区及对策[J].现代大学教育,2011,(5):105-110.

猜你喜欢

心理疏导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浅析艺术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重要性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