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小学美术教师地域课程资源开发能力的行动研究

2017-05-25黄美华

教育 2017年13期
关键词:古塔温岭剪纸

黄美华

一、 项目简介

(一)项目目标人群:温岭市小学美术教师。

(二)项目核心问题:地域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

(三)项目预期效果:让小学美术教师增强资源意识与拓展性课程建设的意识,提高他们地域课程资源开发、拓展课程规划以及教材编写的能力,促进小学美术特色教学的形成。

二、项目实施

1.面向本地,了解丰富的地域资源。

温岭兼得山海之利,气候宜人,民风淳朴,保留和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如长屿硐天虽是人凿,宛若天成,为数众多的石硐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石壁长廊,亚洲惟一的自然“岩洞音乐厅”独具魅力;方山南嵩岩危崖绝壁,奇峰深谷,绝顶养湖,恍若“空中花园”,世所罕见;千年阳光镇石塘有旖旎的海滨、古老的渔村民居和淳朴的渔村风俗,皆可入画;东辉阁气势雄伟,石夫人奇峰,遥相辉映。还有钉头螺、观音手、墨鱼糊、斧头鱼等形态各异的海鲜,更有千余项温岭非遗项目、坞根的灰雕艺术、历经沧桑的石具石道、鞋文化、各类草编工艺品……这些独特、多元的地域资源,可按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按资源的特点可分为温岭山水、温岭工艺、温岭物产、温岭人文、温岭小吃、温岭童子戏等;按存在状态可分为动态的和静态的,动态的易转瞬即逝,如渔船满载而归时,静态的比较稳定,有固定的外显姿态;按资源与美术学科的关系来分,可分为特色创作题材资源、特色创作材质资源(图1)、特色美术欣赏资源……罗丹说得好,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术教师要善于用发现美的眼睛,采用影音收集、文献查阅等方式进行即时检索、随时检索或定时检索。其中影音收集就是通过实地采风、采访艺人、活动体验等途径,借助写生、摄影、摄像、DVD等形式记录图像、影像和声音;文献查阅就是对《温岭记忆》等相关的著作、文献资料加以分析、整理、归类。寻找、收集身边艺术资源的过程,就是了解、感受本地资源美的过程。

2.就地取材,选择合适的地域资源。

渔网梭特色材质创作(部分)

图1

温岭本土资源中无论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课程资源,还是以潜在的方式存在的无形课程资源,都具有教育的价值。美术教师要根据一定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教育资源,让民间文化传情,具体的操作策略如下。

需求导向1:学生喜欢什么?即从学生的需求主导来选择合适的地域资源。其一,可从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切入,比如小学生好玩,好奇心强,温岭童子戏涉及“捉梭、造屋、掂掂扮扮”等诸多老一辈津津乐道的儿时传统游戏,这些游戏既能促进学生的健康与思维,又是绘画创作极好的素材,将游戏资源与美术造型表现结合起来,可开发诸如《童戏入画》之类的拓展课程。其二,可从关注学生的经验需求切入,让学生主动感受乡音、乡情、乡景,比如鳗羹、山粉夹等小吃文化,七夕小人节,扛台阁,为新造的渔船下海生产剪纸花、贴纸花等民风民俗。这些资源就来自于石塘、箬山学生的生活,更有亲近感,当地教师选择开发此类资源易于学生情感上的沟通和学习兴趣的产生。

需求导向2:教师能做什么?即从教师的条件主导来选择合适的地域资源。首先,对于同样的地域资源,不同特长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学空间。图2右是本地一位教师开发的《水墨温岭》校本教材和学生作品。该教师凭借自身的特长游刃有余地指导学生用水墨的形式表现家乡的风光。图2左则是将铅笔速写的造型表现形式与本地风光资源有机结合。以教师之所长为切入口,能给予教师更大的课程创新平台,同时还能借助自己的特长来感染、指导学生,培养他们的某一种兴趣,并有效促进本土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其次,教师可从能否授予学生终身受用的技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等角度揣摩,如上文提到的将温岭传统儿时游戏文化资源融入教学,学生在游戏中可自由选择创作的场景,大胆创新游戏的道具,个性表现游戏的画面等。开发利用这样的地域资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力,而且能有效地推动他们自主探索行为的发生与发展。

铅笔速写(左)、《水墨温岭》教材和作品(右)

需求导向3:教材缺少什么?即从教材的内涵主导来选择合适的地域资源。现行美术教材比较系统地安排了我国的优秀艺术传统,但由于各地经济、文化、历史等的明显差异,教材中所涉及的地方资源不够全面和深入。如浙美版四上《家乡的古塔》这一课,书中提供了大量的祖国各地不同历史时期建造的古塔图片,有杭州的保淑塔、西安的大雁塔、苏州的虎丘塔、北京的香山琉璃塔、山西的应县木塔,既有不同材料建造的古塔全景图,也有放大了的木塔局部的图片,这些均体现了古塔的一般特点和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代表性古塔的特性。这样的教材内容对于温岭的学生来说,较难从他们的生活环境出发,欣赏并认识古塔这一建筑形式。适当融入家乡古塔——文峰塔、文笔塔的历史与文化资源,不仅弥补了现行美术教材的不足,拓宽了学习内涵,而且有利于学生开展系列收集、观察、比较、创作等探究活动,增强他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提高他们的感受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3.因地制宜,转化可用的地域资源。

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是有效利用地域资源的途径之一。以《海洋剪纸》课程的开发为例,设计该课程首先根据需求确定一个清晰的定位,即立足“快乐剪纸,触摸艺术;个性剪纸,品味渔香”,面向对温岭海洋剪纸这一省非遗文化资源有兴趣的学生,面向学生的生活领域。接着力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规划明确的课程目标:“以学生学习兴趣和文化传承需要为基点,在内容的构建上把海味十足的文化资源分版块、分层次引入海洋剪纸活动课堂,从剪纸技法训练入手,再以模仿、创作、欣赏为主要手段,鼓励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温岭海洋剪纸文化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剪纸艺术表现力、审美力,陶冶他们的艺术情操。”然后基于目标、学情、本土资源、学校条件等因素,构架适切的校本教材内容体系(表1),分为“造型·表现”“欣赏·评述”两大板块,“造型·表

《海洋剪纸》教材内容体系

现”板块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为“结缘海洋”,1课时,是《走进家乡剪纸》;第二单元为“海洋之物”,有《贝壳》《石屋》等6课时;第三单元为“海洋之人”,有《渔家服饰》《织渔网》等6课时。“欣赏·评述”板块有《石塘渔村》《大奏鼓》等7课时。本套教材的开发注重学生的差异,突出“必修+选修”的特点,两大板块的整体设计风格一致,在编排方式上略有区别。“造型·表现”板块每课的页面布局都设计4个区域:课题区域、海洋小知识区域、剪刻指导区域、学习建议区域。课题区域包括课题设计、本课学习目标陈述;海洋小知识区域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涉及本课主题的相关知识,主要用于欣赏;剪刻指导区域包括剪纸形象设计、技法的点拨,优秀作品欣赏;学习建议区域的设计是用于学生进行自主剪刻體验的。“欣赏·评述”板块每课设计了课题区域和赏析区域,其中赏析区域主要以图片形式呈现温岭渔乡的生活与风光、渔家独特的民风与民俗以及剪纸作品。

猜你喜欢

古塔温岭剪纸
杨晓利:三十年拍摄古塔三千座
温岭嵌糕
甬台温高速至沿海高速温岭联络线大溪枢纽设计
剪纸
景州古塔
郑州:东方古塔博物馆
温岭前溪小流域“7.26”洪水调查
古塔形变的数学模型
剪纸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