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邢台前南峪村:沟域经济发展闯新路

2017-05-25白翠芳

领导之友·综合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板栗绿化绿色

白翠芳

一、背景

前南峪村位于邢台市西部60公里的太行深山区,全村396户,1456人,人均6分田7亩山。前南峪曾是一片荒山秃沟,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得村民们久受贫困苦楚。前南裕村在老支书郭明耀的带领下,下定决心要改变生存环境和发展经济生产,于是深刻反思、科学谋划,山、水、林、田、路综合统筹,全员投入,开始了治理荒山、建设经济沟的艰苦奋斗。如今的前南峪,全村有8300亩林场,7平方公里村域内72条沟谷,种植着480万株树木,人均拥有3600棵树。林木覆盖率达90.7%,植被覆盖率达94.6%,被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被生态专家誉为“太行生态第一村”。而一排排整齐漂亮的小楼民居也显示着村民的富裕殷实,昔日落后的穷山沟发展成为了生态美好、百姓安乐的小康村,成为中国山区综合治理和开发以及绿色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

为什么前南峪村半个世纪以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他们是如何走过来的呢?为什么它始终走在绿色发展和共同致富的前列呢?

二、做法

可以说,前南峪从种植果品造绿治山开始,依托丰富的果品资源开展深加工,又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发展旅游经济,坚持了绿色发展的道路,真正实现绿色农业变身绿色“第六产业”,从荒山坡变身经济沟,绿起来更富起来,为山区沟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示范。

(一)治山种林兴水利,改善山体生态

前南峪的山是由岩石构成的光山秃岭,被人们形容为“山是和尚头,下雨遍地流。冲毁河滩地,十年九不收”。

首先,实现植树绿化全覆盖。治理荒山首先要想尽一切办法实现山体的植树绿化全覆盖。满山遍野的岩石,一块一块地治理,用村民的血汗和生命换来了满山的林木。

其次,实现了绿化与经济发展的雙赢。不是仅仅把荒山绿化了,还要找到绿化和经济发展结合的路子。前南峪遍山绿化的不能只是洋槐林,更多的应是既符合当地自然条件,又能产出经济价值的板栗、苹果、核桃等果林,建成了一个以板栗为主、干鲜果树达29.64万株的果品基地,形成了“林果头、干果腰、水果脚”的林果发展格局。前南峪在治理山体基础上,累计种植生态林4400亩,经济林3900亩,山场绿化实现全覆盖。

第三,解决用水问题。山体植树造林除了整理山地,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解决用水问题了。前南峪村投资8760万元,共修截潜流5条,打大口井5眼,垫滩地420亩,打谷防坝784道,塘坝56个,防渗渠8400米,水平壕600亩,沟状梯田3620亩。这个山地水利网络,使得山体水土流失减少了90%以上,形成了充分保水、保土、保肥的生产条件系统,为完善的生态体系和高效科学种林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2016年7月的特大洪灾中,附近山村都严重受灾受损,而前南峪则实现了“浑水不下山、泥沙不出川”,建筑无损、林茂粮丰,凸显了改善山体生态的显著效果。

(二)科学种林果,绿色谋效益

最初前南峪的板栗树长势不旺、产量很低,每棵平均产量只有1公斤。为提高板栗产量,前南峪村到遵化、迁西学习板栗管理技术,多方向专家请教。在专家的指导下,村民对板栗管理采取一整套改革措施,使每棵板栗平均产量达到17公斤,质量也明显提升。前南峪还专门为外来科技人员建起了科技招待所,与中国农科院、中国林科院、中国农大、河北农大等26所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聘请76名专家担任科技顾问,按照“外引”“内育”“选送”的路子,在本村培养了240名农民技术员,为村里组建起一支科技大军。同时前南峪村对经济沟灌溉水利进行技术改造,建起积雨池、水塔、水窖等节能高效集雨工程,把山上的水蓄起来,把地面的水拦起来,引进以色列高科技农灌技术,配套了滴灌、喷灌、管灌、微灌现代化水利设施,促进了节水高效现代农业在山沟落地生根,用科技支撑了山场林果业的健康成长。

在板栗发展良好的基础上,前南峪还寻求绿色品牌化高端发展,着力推进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农林产品无害化和农业经营产业化。实施标准化生产,严格控制农业林业生产污染,所有的果树都不施用化肥,全部施用农家肥,所有农家肥都经过发酵,再施用到地里。果品均达到国家质监局规定的有机食品标准,不但味道鲜美,而且没有任何公害,深得消费者喜爱、供不应求。前南峪村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前南峪”商标,打造林果产品的有机品牌,走绿色健康高端之路,用品牌化开拓产品大市场。

(三)关停污染工业,留住青山蓝天

前南峪人利用山上的矿藏,先后办起了化工厂、工业硅、铝合金等十多家村办企业,然而这些企业在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环境污染。尤其是三家效益最好的化工企业,也是污染最严重的企业,天天冒黑烟、流黑水、排黑渣、放臭气,对空气、水源、土壤等环境资源都带来难以磨灭的污染损害。是要金山银山,还是要绿水青山?村干部和村民经过反复讨论,最终痛下决心,毅然关停了污染企业。随后,他们利用当地丰富的林果资源,办起了具有现代设施的板栗加工厂和冷藏库;与天津科技大学合作,开发出板栗小包装、板栗糕、板栗饮品等系列产品;利用丰富的蜜源,办起了蜂蜜产品加工厂……低投入、低排放、节能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环保加工产业正在崛起。目前,前南峪农产品加工业收入已达上千万元,这不仅弥补了关停污染企业的损失,也留住了自身健康生活的和发展绿色生态旅游的清洁美好的宝贵环境。同时,农产品加工的产业化发展,实现了农业生产、深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效益提升,产业和经济结构更加优化。

(四)“绿”配“红”,打造旅游产业新篇章

随着几十年坚持不懈的绿化治理和经济林发展建设,前南峪拥有了令人向往的绿色生态环境和美丽村容村貌。针对产业发展总体进行了高端园区化的规划,先后建成了高新技术示范园区、果树国外引种示范园区、优种苗木繁育园区、有机食品生产园区、干鲜果品加工园区和生活休闲娱乐园区等“六大园区”,同时改变传统采摘和销售方式,推出了果园旅游采摘项目,如今每年从4月到11月期间,每月都有不同的水果成熟,根据品种成熟时间,形成固定的采摘节供游客采摘。还开辟出旅游专线,引资建起旅游索道,配套了星级宾馆、餐饮、农家乐等全方位的旅游服务体系,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前南峪既是全国百佳绿色旅游景点之一,又是全国百佳红色旅游景点之一。前南峪作为抗大总部旧址所在地,充分发挥红色历史文化资源,集体投入14万元、村民集资6万元在全国率先建起了抗大纪念碑和陈列馆,让游客在这里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同时让村民时刻牢记抗大精神,不断积极进取、创新发展。前南峪将“红色资源”和“绿色资源”紧密结合,累计投资8600万元,高标准建成抗大观瞻区、生态观光区和化山览胜区三个核心景区,形成了集休闲度假、科学考察和传统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这种“红”“绿”结合的独特旅游资源,奠定了前南峪旅游发展繁荣兴盛的主基调。景区化的旅游业不仅增加了直接利润收入,更重要的是同时带动了林果业、旅游服务业、食品加工业等全产业的发展活力和效益提升,为沟域经济绿色发展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

点 评:

前南峪村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始终走在时代和绿色发展的前列,最首要的就是打造和守住了青山林海的绿色资本,才有了当前高效生态经济沟的发展。面对工业发展要经济还是要生态的矛盾选择,前南峪痛下决心选择了生态之路,实现了从重污染工业向干鲜果品深加工企业和生态旅游产业的绿色转变。虽然其绿色发展之路不是一帆风顺,但只要坚守绿色底线,用绿色引导创新发展,沟域经济定能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前南峪以山场绿化治理和经济开发为突破口,顺应长远可持续发展要求,以生态绿色为发展底线和主线,开创了三次产业融合的高效生态经济沟发展模式,为山区综合开发的绿色发展之路提供了诸多启示。

一是适宜的林果业是沟域经济和生态的有效结合点。山区沟域既要通过造林绿化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影响,又要实现经济价值的开发、民众的脱贫致富,林果业可以说是这二者的有效结合点。前南峪用科技和汗水克服山石、水土等自然资源的限制,实现了山场的绿色改造和生态涵养,用绿色生态、规模化的林果种植产业奠定了沟域经济发展的基石。正是紧紧抓住了林果业这一正确方向,才实现了沟域生态效益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二是绿色标签下的三产融合是沟域经济的效益所在。前南峪不但实现了山场沟域的绿色种养殖效益,而且主动放弃高污染的工矿企业,转而进行了依托林果资源的绿色食品深加工产业的“二次创业”,实现了工业的绿色化转型和一、二产业的相互促进。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既是对林果业绿色价值的延伸提升,也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壮大,实现了三次产业的深度融合和效益提升。可以说,绿色是三次产业共同的标签和融合的接口,而三产融合则是绿色经济的效益所在。

三是带头人的魄力和全民的艰苦实干是发展的保障。前南峪有今天,离不开一任接一任有魄力和一心为民谋福的带头人。在1963年的洪灾过后,郭明耀书记就制定了山场20年治理规划:五年修滩造田,四年植树绿化,三年兴修水利,八年高标准治理山场。后继任的郭成义、郭成志、郭天林书记都在坚持落实规划基础上一心谋划全村的致富发展创新之路。郭成志书记不仅吃苦在前、带头实干,在整治荒山中抢着干最重的活儿,还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新,适时调整产业结构、修建沟状梯田,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率先建设生态经济沟。好的带头人也需要实干和奉献的广大群众的支撑,前南峪村多年艰苦的治山行动也是一场流血的战役,在治理建设过程中有多名村民献出了宝贵生命和健康,这种代价和精神是前南峪一路走来和继续发展前行的保障。

四是走集体经济道路,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后,前南峪结合村情实际,大胆闯出了“集体专业承包责任制”的经济发展新路。这种模式根据劳动力的不同情况,把全村分成农、林、牧、工四个专业协作组,采取定额承包、独立核算、以产定值、超奖减罚的方法组织劳动生产,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个体分散劳动的综合优势。前南峪村利用集体林场这一共有资源,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发展,进而铺就了共同富裕之路。村集體每年拿出三分之一的钱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三分之一的钱用于群众福利事业,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全部免费,65岁以上老人每月享受600元养老金,老党员按党龄发补贴。一片共同富裕的繁荣景象凸显了前南峪集体经济的成功。

(责编 / 吴耀明)

猜你喜欢

板栗绿化绿色
捡板栗
炒板栗
我爱绿化
沙湖立交绿化
追踪绿色的秘密
兴隆早熟板栗上市
小猴栽树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