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若在,魂就在

2017-05-24陈刚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4期
关键词:突出成就

陈刚

(四川省中江县仓山镇中心学校骑龙分校 四川 中江 618107)

摘要:当今语文教学,许多“教者”都按部就班地教学语文,日复一日地把“非语文内容”当“语文内容”教。高耗低能,了无生机。

缘何至此?语文教育,是有“品”的;有“品”,方可具有生命力。对“品”理解或者把握不到位,就丢掉了语文教育之灵魂,就失去了语文应有的生命活力。

如果在语文过程教育活动中,把活动与“立人、立言、求实、求活”这些理念结合起来,并落实到位,就定能显现语文教育的灵魂,提升语文教育的生命力。

关键词:品魂;突出;浸润;坚实;成就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46-02

“当今语文教学,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学段,出现大范围、长时间高耗低能状况,许多教学者集体无意识:按部就班地教学语文,却日复一日地把非语文内容当语文内容教;他们日复一日普遍认为,低微的语文教学效果,源自语文是一门费时多、见效慢的功课,却很少思考——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的长长教学过程,早就该见效了,为何却仍无效果!”①

缘何至此?

笔者以为, 语文教育,是有“品”的;有“品”,方可具有生命力。对“品”理解或者把握不到位,就丢掉了语文教育之灵魂,就失去了语文应有的生命活力。

如果在语文过程教育活动中,把活动与“立人、立言、求实、求活”这些理念结合起来,并落实到位,就定能显现语文教育的灵魂,提升语文教育的生命力。

何为品格?

魏本亚教授说:“品格者,性格也。”

何为语文教育之品格?

魏本亚教授说:“立人、立言、求实、求活。”

应该说,魏教授对语文教育品格的总结,抓住了语文教育之根本,显现了语文教育的灵魂。

应该说,魏教授的总结,找回了语文教育的本源,体现了语文教育的前辈们对语文教育、对学生们深深的爱和责任,体现了语文教育者们需要把住的语文教育的灵魂!

要怎样才能将语文教育过程活动与“立人、立言、求实、求活”这些理念结合到位,以显现语文教育的灵魂呢?

一、主体,突出育人。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學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②

也就是说:

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在教与学、教师与学生这两对矛盾范畴中,要将学生的学处于核心地位,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导的主体;教师的导,需以学生的学习目的、实际为切入点。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参与者。

在导与学实践活动中,多数学生不能意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教师把学生推向主体的位置。魏书生认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强意识和自育能力,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他倡导教学民主,强调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

这些,如果就本质而言,是说语文教育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给显现出来,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得到“人”的培养。

二、设氛围,环境浸润。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③

这就说,语文教育要体现育人价值的要素,是立体的、多方位的。它不但包含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的育人体系,也涵盖教育环境的育人体系。其中,营造有利于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校园人文氛围,是至关重要的。校园人文氛围,可分为“软”的人文氛围和“硬”的人文氛围两个方面。“软”的人文氛围,指课堂语文之外的,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灵活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和语文社会实践,如开展社会考察和社区服务,举行辩论会,演讲比赛,故事会等。“硬”的人文氛围,指创设对学生具有示范和警示作用的班级、校园环境,如班级板报、在教室内张贴伟人画像和名人格言、警句等,营建校园主体花园、绿地,安放雕塑,设置阅报专栏等。

这,好多教育名家和教育名校,早就在从学生身边的环境细节做起,让学生处处都浸润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把语文熏陶处处都落实到位。

三、找准位置,坚实基础。

语文姓“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于这个说法都不陌生,这是对语文教育本质的有效概述, 抓住了这个本质,我们的教学才不会偏离方向,才能真正形成“求实”的教学风格。

我们该怎样让语文教学“实”起来呢?

从一些语文教育前辈的身上,我们不难发现答案。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教学要到位,就是要根据语言规律教学生学习语言,做到了到位不越位,语文教学就会变得有实效。

纵观我们的语文课堂,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放在了新奇、创新上,课堂变得越来越花哨,课堂教学搞得很是热闹。可是回归平静后,不难发现,我们的孩子并没有得到语文的练习,语文素养仍然停留在原地,甚至是说话也表述不清,字也写得歪扭七八,更别提作文,不是无病呻吟,就是费尽力气也写不出几个字来。

在一次公开课上,对于字词学习,于老师是这样做的:

通过预习,你有认识了哪些新朋友——新字?

孩子们有的说“庞”,有的说“妻”,还有的说“紫”等。

接下来,让学生去板书所认识的新朋友。先要求学生描红,注意从哪起笔?从哪收笔?注意字形,再临摹一遍。要求和字帖一模一样,看准再写。

然后,再找学生重新写一遍,刚才在黑板上板书那一个字,目的是作一下比较。突出学生写字的进步,带给学生成功感。师加以评价。

最后,出示老师所写的这三个字,“妻”三横一笔比一笔长,“庞”第一横短,“龙”的横起笔低,“紫”不要太瘦太长,再次强调。告诉学生买一个字帖,练上一百天准能写好,字是练出来的。这,就遵循了有效的“描、仿、临”写字教学过程,把语文基本素质的培养落到了实处。④

这,提示了我们:在追求轰轰烈烈的变革和课堂改革的同时,怎样坚守语文基本素质这个阵地,怎样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学到语文的东西,怎样让我们的语文教学,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及其他各科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灵活过程,成就天使。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活”字,道出 了语文教育的实质。所谓“活”,其实就是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学习语言,而我们的老师所要做的,就是积极创造条件,用各种手段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让他们快乐地学习、自由地发展。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爱学习的天使。只是,我们总覺得孩子不会学、学不会,总想把自己知道的全部吐给学生。这样一来,课堂变成了教师的满堂灌,学生倒成了学习的配角——这样,学生也就听了、学了,然后忘了。

教育界的一些前辈们,很早就发现了这个规律,他们从一开始就保持了应有的清醒头脑,坚持“活”字不动摇。尊重儿童、从儿童的所需出发,让学生在自由的空气中同呼吸、共发展,才能真正“学语言,用语言”。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这样说到:“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 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对这,笔者有着深切的体会:笔者在小学至初中二年级阶段前,一直畏惧作文。初中二年级期间,由于身体原因休学在家,父母让我在家放牛,这期间,我无意间爱上了古典小说,把《水浒传》、《东周列国志》、《三侠五义》等书,看到了闭眼就能想起其中画面的程度。从这以后,我再也不怕作文了;并且,到现在工作了都非常喜欢写作,还时不时地写些工作经验小文章。

我以为,作为一名普通的、在教育一线奉献自己的语文教师,如果能够正确把握、并做实语文过程教育活动中国的“立人、立言、求实、求活”品格活动,那就定能铸就语文教育的灵魂,就定能避免本文开头所述的现象再发生。

参考文献:

[1]语文备课大师网,《由公路上惊天自救想到语文教学》,罗章华。

[2]惟存教育。

[3]参考网络资料。

猜你喜欢

突出成就
燧人氏钻木取火
年轻有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相邻椎体MRI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突出语文知识性教学 培养学生实际学习能力
浅谈高中经济生活课学习策略的几点建议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创意成就冠军
领导干部要学会突出重点工作
语文微课设计应注意三个“突出”
伊朗巨大核成就引世界猜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