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视角下农村留守老人需求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05-22王玉龙蒋传宓

中文信息 2017年3期
关键词:子女养老家庭

王玉龙+蒋传宓

摘 要: 城市化发展导致社会流动加快,年轻劳动力涌入城市,留下农村老人独自生活。这些留守老人劳务负担重、精神生活单调,家庭氛围缺失,安全隐患多等,严重影响农村老人的老年生活。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助人的行业,加入到农村留守老人服务过程中。帮助留守老人缓解精神压力,提供生活照料和链接资源提供物质支持。

关键词:留守老人 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3-0373-02

一、问题的缘由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我国经济获得了大发展、大跨越、大繁榮。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外迁移,把劳动力在生产的成本转嫁给了农村和农村留守老人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面临精神缺乏安慰,生活无人关心,生产靠自己,维权无保障的困境,严重影响农村的和谐发展。

二、相关文献述评

留守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基本以养老为主,主要包括物质提供、精神慰藉和生活照顾等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其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完善,以德国、日本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普遍实现了农村和城市养老保险一体化,普遍覆盖群体国民,国外老年人基本可以依靠养老保险、退休金来支持老年养老问题。子女的外出对老年人的家庭养老不会带来影响,因此国外研究者认为影响老人养老的主要因素可以从宏观层面上分为四个方面,即“人口、经济、政治和文化;并认为人口因素如人口老龄化、迁移和家庭结构变化等都会影响家庭养老资源潜在的可获得性”。国外留守老人的问题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的环境中,基本上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了,所以国外研究基本上都是关于养老保障上面的,关于实际问题研究的很浅。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人口老龄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环境”是影响养老体系的重要原因。

国内关于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研究广泛。产生留守老人的原因研究颇多,概括总结为三点:一是人口老龄化,二是城市化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三是户籍制。而留守老人的问题总的来说包括三大方面,即经济供养、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家庭始终是“留守老人”的生活与精神支柱,而伴侶在这方面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留守老人”常常会出现孤独、不安全、精神压抑等消极精神状况,这与子女外出务工后给予老人的联系与关怀程度以及当地的娱乐设施状况等相关。

社会工作作为助人的专业,在介入农村留守老人服务方面作用广泛。通过链接资源来帮助“留守老人”解决基本生活保障,可以通过政府部门、福利机构等获取经济支持。

综上所述,国内外关于留守老人产生原因及其问题分析都比较广泛,但大多通过外力的手段来保障留守老人的晚年生活,忽视了留守老人主体的能动性。社会工作本着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优势视角,整合外部资源的同时,注重留守老人群体内生力量的发展,从而实现自助。

三、调研设计

本研究以秀山县云隘村的留守老人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来掌握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精神状况等。为了更好地了解云隘村留守老人的情况,我们通过镇政府在云隘村开展走访调查,笔者对村委会部分领导、本土人才等相关人员开展了结构式访谈,共访谈10位留守老人并获取相关资料。作为对抽样研究局限性的校正和弥补,深度访谈使笔者对云隘村留守老人需求有了更真实、深刻和全面的了解。此外,根据调查走访情况,结合相关指标和变量,将具体变量操作化,针对云隘村95名留守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统计分析。

四、主要困境

1.劳动负担沉重,生活重担压制

我们调查可知,大多数留守老人饮食非常简单,他们只求温饱,特别是在农忙季节饱一餐饿一顿是经常的事。根据调查数据表明80%的留守老人主要以素食为主。20%的留守老人以荤素均能为主. 据调查显示。留守老人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年龄较大,行动不便的留守老人外,普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有的70岁以上仍然从事体力劳动,与其他老人相比,劳动强度更大。

2.社会观念淡薄,老人遭遇排斥

根据走访、调查可知,有一部分外出打工的子女对留守在家的老人以及儿童不闻不问,让老人在患病或是生活困难时没有子女可以求助。据了解,就有两位留守老人与孙子居住在一起,家中只有爷爷一个人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的奶奶以及在云隘小学上学的孙子,孩子的母亲在生下孩子之后就改嫁了,他的爸爸也已经外出打工多年,没有任何音讯。老人的二儿子对老人以及侄子的生活情况不闻不问,甚至拒接老人的电话。

3.社会群体复杂,安全隐患较多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如:换灯泡等都成为难题。特别是老人身体不好,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看病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老人更是觉得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失去了生活的意义。老人年发病往往具有突发性,家中自己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可能就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可能会错过治疗时机,导致严重后果。根据调查显示,留守老人的身体状况64%的留守老人身体较差,只有38%的留守老人身体状况良好。大多数留守老人他们都存在陪伴需求,有17名留守老人他们有医疗照顾需求。随着年事渐高,一些农村老人记忆力下降,有的行动不便或身有残疾,有些日常生活行为都有可能留下安全隐患,甚至导致悲剧的发生。

4.隔代教育抚养,身心负担沉重

根据我们调查数据得知,44%的留守老人教育水平以小学为主,还有42%的留守老人未上过学。因此农村留守老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大多数老人只管供吃、供住,至于学习、心理、性格和道德教育就只能听之任之了,带孙子力不从心,有的连自己照顾自己也成了问题,大大地增加了留守老人的生活负担和精神压力。

5.生活水平低下,老年生活堪忧

目前除部分人员享受低保和扶贫外,绝大部分农村老人没有养老保障。据调查统计,68%的留守老人没有享受养老保险,只有32%的留守老人享受了养老保险。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劳动所得和子女补贴。随着孝道观念的不断淡化及子女在外务工谋生压力加大,子女补贴缺乏稳定性,农村老人的经济收入更是寥寥无几。

6.社会关心匮乏,精神缺乏慰藉

人老了有喜静的一面,但人老了最怕孤独。农村老人过惯了苦日子,对物质生活往往没有过高的奢求,因此来自子女的精神慰藉是老人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主要来源之一。根据我们调查得知,62%的留守老人有陪伴需求,陪伴身份主要以子女为主。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农村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这很容易使他们感受到孤独。另外,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调,老人大多数是“务农、带小孩、聊聊天”,在家庭外邊也难以找到精神寄托。

五、原因探析

1.社会结构转变的背景原因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由于城乡户籍限制以及农村外出打工人员自身经济等原因,农村外出打工人员的老人只能被迫留在农村,维持整个家庭,担负家庭的重任。从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人群。

2.经济收入低的现实原因

由于绝大多数留守老人丧失从事高强度工作的能力,所以农村留守老人从生产劳动力获得收入是有限,他们主要依靠务农,但都只能满足自己的基本温饱。从现实情况来看,留守老人在经济上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收入和子女供养维持生活,虽然国家政策补贴和村集体补贴。

3.价值观念淡薄的直接原因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流动,许多人会因为家庭经济负担重而选择逃避,对家里的老人与儿童采取不管不问。中华民族传统“孝”文化的逐渐缺失。

4.隔代教育的间接原因

由于孩子的父母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去打工,寻求生存。所以就出现了老人对孩子的教育方面负担较重,主要因为农村老人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小学或没有读过书。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担心学习成绩差。

5.家庭结构转变的内部原因

因为儿女的外出打工,导致家庭结构的不稳定。老年人从心理上感觉到空虚、寂寞、无聊,表现出来消极心态,甚至对未来逐渐失去信心和希望,抱着过一天是一天的想法。从生活上没有人照看,背负着照看家庭、小孩的使命,从而感到无助,失去希望。

六、对策建议

习主席提出2020年全民扶贫的目标,但很多家庭固守传统思维,需要先从思想上、精神上解放,才能让精准脱贫实现可持续,减少脱贫后返贫现象,所以有必要开展专业服务。

1.增加社会福利,改善生活水平

①通过小组活动,在生活上,培养独立意识,锻炼自己的自立能力;②开展农村社区教育③完善社会福利政策,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走家庭化养老与社会化养老相结合之路。

2.加强社会宣传。改变居民观念

①通过网络宣传,加强社会人士对留守老人的关注度;②给留守老人开展安全知识讲座;③开展手工小组,重建老年人社会价值。

3.建立志愿服务,给与精神慰藉

①逐步建立农村老人自愿者服务队。②可由民政、妇联等部门组织牵头,尽可能召集更多的自愿服务团体,建立一支常年服务的队伍,来缓解留守老人存在的困难。③农村留守老人自身要注意调节好心态,增强心理上的自立程度。

4.完善医保制度,减少安全隐患

农村留守老人大多数身体虚弱,小病不断,医诊费较大。按照目前农村医疗保险规定,只有住院才能报销,并报销比例较低。因此要逐步提高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的同时,对60岁以上的农村参保老人门诊费给予报销标准,以减轻这部分弱势群体医疗报销。然后定期给他们安排体检。

七、结语

农村留守老人作为弱势群体中的一个“脆弱群体”,面临的问题复杂多样,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关注和支持。本文通过调查,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留守老人面临的困境,总结了原因并基于社会工作视角提出相应对策。城市化依然在继续,我们依然处在转型时期,留守老人的问题是我们社会的重要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介入来逐步解决留守老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唐水,潘金洪,周长青. 农村留守老人困境的社会工作干预实验——基于安徽省X县G乡S自然村的实证研究[J].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3):10-14+47

[2]杜娟,杜夏. 乡城迁移对移出地家庭养老影响的探讨[J]. 人口研究,2002,(02):49-53

[3]贺聪志,叶敬忠. 农村留守老人研究综述[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24-34

[4]赵小水. 贫困地区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子女养老家庭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家庭“煮”夫
养生不是养老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