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亳州市小麦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7-05-22张广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7期
关键词:发展现状对策

张广玲

摘要 本文阐述了亳州市小麦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包括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链融合、农业基础设施等优势以及主导农产品优质品牌不足、农产品加工精深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了提升小麦综合生产能力、搭建现代农业发展平台、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等对策,以期为亳州市小麦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产业化;发展现状;对策;安徽亳州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7-0065-02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在粮食安全战略上主要从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目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着力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是在“量”上,而且在“质”上,特别是农产品产出结构上,保证粮食品种结构、品质安全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实施粮食安全战略的重点,这也是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

1 亳州市小麦产业化发展现状

1.1 发展小麦产业化优势

1.1.1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发展方式加速转变。实施绿色增效工程,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品牌农业,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加速转变。发展专用粮食生产。深入开展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和玉米振兴计划,稳定了粮食产能,2016年亳州市粮食总产483.6万t,居安徽省第2位。其中,小麦平均产量达7 582.5 kg/hm2,连续5年超过7 500 kg/hm2,再次巩固了小麦产量7 500 kg/hm2市创建成果,全市小麦产量较全省(5 664 kg/hm2)高1 918.5 kg/hm2,自2005年以来始终稳居全省第1位。建设高标准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片(示范村、示范家庭农场)45个,培育以粮食加工企业为龙头、家庭农场为基础、合作社为纽带的专用品牌粮食产业化联合体42家。专用品牌粮食生产面积发展到10.59万hm2,涉及粮食订单收购主体24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90家。着力发展品牌农业。实施“绿色亳农”品牌培育计划,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绿色食品原料基地33个,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62个,“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388个。

1.1.2 拓延农业产业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龙头企业甲级队。持续实施“百家龙头企业提升工程”,加大贴息贷款、驰名商标补贴等项目支持力度,打造龙头企业“甲级队”。2016年,亳州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03家,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15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707.5亿元,增长13.9%。大力发展食品工业。加快食品产业园规划建设步伐,在市及县(区)各规划建设不少于3 km2的食品产业园。倒排工期,明确责任,月月调度通报,紧盯问题,限时解决、现场解决。取得了市食品产业园选址落地、设施完备、项目入驻的显著成绩。截至2016年底,亳州市食品产业园已签约入驻项目18个,总投资19.4亿元。各縣(区)完成食品产业园规划,正在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已达到项目入驻条件。2016年,规模食品工业企业发展到189家,实现产值341亿元,产值1亿元以上食品加工企业达到62家。

1.1.3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平台支撑更加有力。农业三大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强化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全面完成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建站任务,执行包村联户制度,建立了绩效管理机制,培训新型职业农民4 950人,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7 330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改造建设87个乡镇农产品速测室,县级农产品检测中心全部投入运行,建成市级农产品检测中心,提高了监管能力。2016年,涡阳县、谯城区创建为省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利辛县被列为省第二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单位,涡阳县被省农委推荐创建国家级农产品安全县,张店乡、陈大镇、乐土镇、望疃镇等8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被认定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站”;努力构建经营性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按照“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作市场化”的要求,围绕农业“耕、种、收、管、烘、储、销”等需求,大力培育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的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到1 280家,2016年午季机械收种服务面积约16万hm2。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着力推广大中型、高性能、多功能复式作业机械,优化农机结构。组织开展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创建,推动机械化作业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延伸。创新实施地方农机叠加补贴政策,提高农民购机积极性,2016全市共补贴各类机具27 368台(套),机具销售额共计24.57亿元,新增农机总动力118.5万kW,总量985.4万kW、居全省第1位,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较全省平均水平高16.16个百分点。同时,加快“一区一园一基地”建设。

1.2 面临的问题

1.2.1 主导产业农产品大路货较多。优质的、品牌的农产品还不多,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要求不相适应,迫切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调优产品结构、调精品质结构、调高产业结构。

1.2.2 农业生产面临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双向挤压。农业自然灾害频发,保险公司等农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农业市场风险、自然灾害风险增加,农民持续增收乏力。

1.2.3 农产品加工精深度不高。初级加工较多,缺少顶天立地、带动性强的大型农产品加工集团。

2 对策

2.1 以基础设施、物资装备和基础工作为重点,着力提升小麦综合生产能力

2.1.1 强化小麦生产基础建设。农业发展良种是核心,良法是手段,良田是基础,发展小麦产业化必须基础先行。因此,要以防汛安全为重点,加快水库塘坝与河道的除险加固和整治;以节水灌溉为重点,搞好各类灌区的配套建设;以旱能浇、涝能排和提高地力为重点,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2.1.2 完善物资装备建设。坚持农机农艺相结合,用活存量,优选增量;完善服务体系,规范管理机制,推进小麦全程生产机械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坚持信息化引领小麦生产现代化,做到平台整合,服务下移,为小麦生产、结构调整、产品销售提供依据。培育壮大小麦供销市场,大力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加大扶持力度,规范管理运行,不断建立与城市相协调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同时,加强气象、水文等基础建设,为小麦生产、社会管理和人民群众生活提供服务保障[1]。

2.1.3 夯实小麦生产基础工作。小麦产业化发展变量多、变化快,但又有着一定的规律和节点,强化农业基础,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规范基础工作,这是提升农业发展的软实力。尤其是防汛抗旱、病虫害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从方案制订、应急准备、装备配置、实施防控到调度指挥,搞好制度设计,规范运行,全面提高科学防控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2.2 以园区建设、土地流转和合作组织为重点,着力搭建现代农业发展平台

2.2.1 全面推进园区建设。根据亳州市全域的资源条件、发展基础和功能定位,科学谋划和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功能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注重引领功能,重点发展设施农业。粮食生产功能区要注重增产功能,重点完善基础设施,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和中低产田改造,逐步建成高标准农田。全市以“一区六园”为支撑,以县(乡)规模园区为骨干,以乡(村)中小园区为基础,建设布局合理,功能衔接的园区配置体系,形成研发服务、示范带动和专业化生产的空间布局。真正将农业园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展示窗口、农业科技成果的孵化器、现代农业成果的博览园和农业功能拓展的先导区[2]。

2.2.2 积极引导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是农业园区建设的重要基础,又是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必要前提。当前亳州市农村空心化、农业副业化、农户兼业化和农民老龄化的现状,既浪费了土地资源,又折射出加快土地流转的必要性。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有序的原则,结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制度,积极引导土地流转,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承包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集中,发展多种经营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建设和平台管理,尽快完善县、乡、村有机联动的服务网络,确保实现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多赢目标。同时,加大对规模经营的技术支持和政策扶持的力度,确保土地流转“流出规模、转出效益”,成为现代农业的新亮点和农业经济的增长点。

2.2.3 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组织。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要求,强化政策引导,探索多种发展模式,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和规范一批新型经营主体。供销社系统要发挥网络比较健全、基层组织体系比较完整的优势,围绕农业发展需要,加强农资、技术服务,创新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3]。

2.3 以龍头企业、农业品牌和特色产业为重点,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2.3.1 发展壮大龙头企业集群。农业产业化是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是农业调结构、转方式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的现实选择。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龙头企业具有举足轻重的的重要地位,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重点抓好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根据亳州市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和带动能力差的实际,把功夫用在引进、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坚持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优化扶持形式,创新服务方式,为龙头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供政策保障[4]。同时,要引导龙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农户建立利益联动机制,带动基地生产,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2.3.2 着力打造农业品牌。品牌具有引领作用,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也是农产品品质的外在表现。争创一个品牌,就带动一片基地,壮大一个产业,开拓一方市场。积极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打造农业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以品牌效应提升农业效益。借鉴工业品牌的做法,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打造、高效能运用农产品品牌,用品牌引领发展,靠品牌开拓市场。有关部门要切实树立品牌意识,帮助企业建立起品牌创建、品牌运用、品牌保护和品牌发展的长效机制[5]。市财政将列出专项资金,扶持农产品展会,鼓励企业走出去参展,为农产品品牌展示搭建平台。

2.3.3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蔬菜、畜牧、林果和花卉苗木业是高效产业,也是亳州市的优势产业,必须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市、县两级要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做大规模、提升标准、完善政策,推进区域化布局、设施化种养、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提升特色产业的增值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夯实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产业基础[6-7]。

3 参考文献

[1] 刘众.平凉市优质冬小麦产业化发展浅议[J].甘肃农业科技,2011(12):47-48.

[2] 刘自成,杨虓,孟建.陇东冬小麦良种产业化扩繁供应体系建设的途径[J].陇东学院院报,2015(1):1-3.

[3] 魏雪艳,陈玉花,邹丽.邳州市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及产业化浅析[J].现代农业,2012(7):67-68.

[4] 王选明.甘肃省优质冬小麦良种产业化发展战略[J].中国种业,2010(6):12-15.

[5] 安文光,张斌让.关于优质小麦产业化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陕西农业科学,2007(2):118-119.

[6] 苗果园,常平凡,刘太廷,等.中国小麦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对策初探[J].麦类作物学报,2005(2):138-140.

[7] 王新中,欧阳韶辉,于新智,等.陕西关中优质小麦产业化发展[J].粮食加工,2004(6):14-19.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